耶律大石不動聲色守在長陽宮外已經有一個時辰了,大汗淋灕的朱珪領了三五個背著藥箱的大夫快步走來︰「大人!」
「快去快去!」耶律大石揮揮手,把那群人趕進了長陽宮。
「大人!長陽宮出了何事?」朱珪留了下來,問道︰「難道又是哪個下人自盡了不成?」
耶律大石瞟了一眼宮門口哭腫了臉的茜兒,小聲道︰「是殿下病危了!」
「啊!」朱珪慌了神色,忙道︰「那怎生是好!」
「噓!」耶律大石眨了眨眼,「別聲張!大事未成之前,莫要讓人知道!尤其是蕭干那個老匹夫!」
「下官知道!」朱珪會意的點點頭,「下官這就封了行宮,所有人等,許進不許出!」
「嗯,蕭干一行說話間就要到了,我們沒多少時間!」耶律大石又看了一眼人進人出的長陽宮,甩了甩手,出宮而去。
探馬飛報,宋軍六日前攻陷了涿州南面的屏障岐溝關,五萬兵馬涌入燕雲月復地,只三日,便又攻下了距南京僅有百余里之遙的涿州城。前哨又探明,宋軍先鋒將郭藥師領一萬兵馬不待休整,正日夜兼程望盧溝河撲來。
消息傳來,南京頓時亂作了一鍋粥,耶律大石鎮守南京,可手里只有兩萬人馬,正是無兵可用之時。此刻巴巴地盼著北路有援軍到來,雖然蕭干是個棘手的人物,但蕭曼在他的手上,不怕他不就範。
耶律大石如此謀定了,便換上官服,帶了依仗,出北門三十里迎接即將到來的蕭干。直從午時等到了酉時,卻仍不見大軍的蹤影。耶律大石暗自納悶,探報上說蕭干三日前便下了居庸關,為何過了兩日還到不得南京?
「報!」打探消息的小校自北而來,「蕭丞相前鋒人馬距此十里,正緩速開進!」
「總算是來了!」耶律大石等得有些不耐煩了,雖已是臨近傍晚,可五月的天氣已經稍顯悶熱。他便從馬上跳了下來,找了處陰涼的地方,招呼朱珪一起乘涼。
「昨日夾山來了消息。」耶律大石忽然說道,「皇上兵敗陣亡!」
朱珪長大了嘴,半天沒有醒轉過來。耶律大石面無表情地接著說道︰「敗軍如山倒,發生什麼事都有可能。金軍斷了我們的聯系,探報輾轉了大半個月。北地重鎮盡失,大遼國數已盡!」
「那大人的事如何處置?」朱珪反應了過來,此時無論耶律大石說的是真是假,但既然拿出「皇上陣亡」這個由頭來了,耶律大石應該是下定了決心。耶律大石果然笑了起來︰「事在人為,自然要辦。既然蕭干老匹夫也來了,當然是拖著他一起辦了。」
蕭干的前軍很快就出現在耶律大石的視線里,又過了不一個時辰,蕭干的中軍也遠遠地出現在地平線上,一面描金大 迎風飄揚, 帳之下,甲冑如雲,長槍如林。年近四十的蕭干頂盔冠甲,騎了一匹高頭大馬,身後隨了一隊騎兵,拱衛著三輛華美的馬車。
耶律大石把朱珪喊了過來,附耳說了一些什麼,朱珪只顧點頭,畢了便先行回了南京城。蕭干目送朱珪遠去,心里盤算一下,貌似沒有了什麼紕漏,便也上馬迎著蕭干而去,到得軍前遙遙拱手,大聲道︰「丞相遠道而來,辛苦了!大石備了一桌酒菜,專為丞相接風!」
風塵僕僕的蕭干面色不善,勉強笑道︰「小女在南京多有叨擾,蕭干謝過耶律兄了。」
蕭干單刀直入,雖然不是興師問罪,但語氣也頗為生硬。耶律大石「嘿嘿」一笑,只道︰「哪里來的叨擾,郡主冰雪聰敏,大石尤為歡喜。」
「別淨扯些沒用的!」蕭干冷哼一聲,問道︰「夾山兵敗,都統可知?」
耶律大石裝作一副吃驚的樣子,「夾山敗了?那皇上如何?」
蕭干瞄了一眼耶律大石,黯然道︰「我出夾山之時,皇上仍自安康。只是近日得了戰報,說是皇上已被金人虜去。我聞听消息,便即刻率軍回援,不想卻已經來不及了。好在路上踫到了皇後,一並帶了南下。皇室相隨,行軍便慢了數日。」
耶律大石探頭看了看大軍中的那幾輛馬車,作一副「原來如此」的模樣,心里卻是暗喜,他的手里現在有皇後,有丞相,還有一個燕王,看來事情就要成了!雖然燕王已經命懸一線,但他本來要的就不是這個人,而是這個名。現在大遼上下混亂,耶律延禧九死一生,燕王是他唯一的兒子。想個辦法把蕭干趕到前線去,然後自己在南京城擁燕王為帝,以燕王軟柿子的德行,讓他做什麼他便做什麼,到時候讓他下一道旨,那就什麼事情都擺平了。
主意打定,耶律大石臉上堆起了貌似忠良的微笑,「丞相,先進城去吧!」
蕭干點點頭,隨即下令開拔。耶律大石拜過了蕭後,與蕭干並同道台王珪,伴著鑾駕並肩入城,兩萬北來的大軍卻在城外扎下了營寨。
因為前線戰事吃緊,南京城內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運送輜重和糧草的車馬因為鳳駕的到來而不得不回避,本就不寬的街上頓時就停了許多裝滿了兵器糧草的車輛。蕭干自進城以來,就一直觀察南京的守備情況,見城頭堆滿了滾石擂木,城內未亂且又兵馬緊湊,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耶律大石的干才,問道︰「宋軍到哪了?」
「前鋒已經到了盧溝河邊。」耶律大石見他問起了軍情,也正經回答︰「前鋒主將,便是常勝軍的郭藥師!」
常勝軍本是遼國的一支武裝,雖是漢人組成,對金作戰卻是驍勇無比。但偏偏軍中將領多有意欲投宋之人,曾經還出現過部將叛亂,是一支難以駕馭的軍隊。而郭藥師,恰恰曾是常勝軍的統帥。其人善于統軍作戰,但正因為是個漢人,部屬又曾出過叛將,統管漢軍的南樞密院也是迫于北樞密院的壓力,使得郭藥師軍旅不順,最終在前年也率部遠走,投了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