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袍 5.拜佔庭帝國

作者 ︰ 死亡軍刀

拜佔庭帝國

(By9-11世紀的拜佔庭帝國zantineEmpire)

或東羅馬帝國(EasternRomanEmpire)

是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依然存在的羅馬帝國東半部。拜佔庭帝國通常被認為開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

拜佔庭的文化和語言大多數是希臘的,軍事上已經與古羅馬大相徑庭了,在羅馬分裂東西之後,西羅馬繼承了古羅馬的步兵方陣的戰斗方式,而東羅馬則開始嘗試著以重騎兵代替步兵作為戰斗主力。但拜佔庭

11-15世紀的拜佔庭帝國

人將自己視為羅馬人,對東羅馬的羅馬人來說,這並不自相矛盾。他們的語言是希臘語,他們的文化在許多世紀中是希臘文化,但到7世紀為止他們的官方語言是拉丁語。他們周圍的國家(東方的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西方的歐洲國家,北方的俄羅斯)都將他們稱為羅馬人。假如有人將他們稱為「希臘人」,那麼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因為「希臘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紀這個帝國不被稱為拜佔庭帝國。從17世紀開始,西方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的羅馬帝國與中世紀的羅馬帝國引入了拜佔庭帝國這個稱法。這個稱呼來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佔庭城。

[編輯本段]

帝國簡史

創建

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稱奧古斯都),輔佐他們的各設一個副皇帝(稱凱撒)。這個分裂一直維持到4世紀。

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重新將自己立為整個帝國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決定建立一個新的

君士坦丁大帝

首都,他選擇了拜佔庭(今天的伊斯坦布爾)。330年這個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稱之為新羅馬(NovaRoma)。但一般人稱之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為君士坦丁之城)。這個新的首都成為他的管理機構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雖然在君士坦丁的統治時期這個帝國還不是拜佔庭帝國,但基督教是拜佔庭帝國的一個特性,是它與相信多神教的羅馬帝國的分界線。

另一個分界線是378年的哈德良堡戰役。這場敗仗,以及皇帝瓦倫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國和中世紀帝國分家的時間。瓦倫斯的繼承人狄奧多西烏斯一世(有時也被稱為大帝)將整個帝國再次分開。395年他將這兩部分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里烏斯。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里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他的首都是米蘭。從這個時候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佔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的主宰文化是希臘文化。希臘語不但是日常用語,而且是教會、文學和商業的共同語言。對于當時的羅馬人來說,今天對「西部的拉丁帝國」和「東部的希臘帝國」的區分,以及今天所強調的東部的帝國並不是「真正」的羅馬帝國,並不重要。羅馬帝國是一個多語言的帝國,東羅馬並不例外。在這個國家里有希臘人、弗拉赫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埃及人、敘利亞人、依利里亞人和斯拉夫人,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希臘文化從帝國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條克、以弗所、塞薩洛尼基和亞歷山大傳向全國。雖然當時還不很明顯,但東羅馬帝國在其學者如約翰?桂索斯通的影響下發展了他們自己風格的基督教。

東羅馬帝國基本上避免了西羅馬帝國3世紀和4世紀所遭遇的困難。這里有許多原因。首先這里的城市文化已經相當成熟了,其次民族大遷徙時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羅馬的財富。5世紀中西羅馬帝國多次被征服,東羅馬帝國頂多交納貢獻就可以免除遭難了。狄奧多西斯二世加強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使得這座城市成為被「野蠻人」攻不破的城市。476年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的利奧一世與哥特人談判,他結束了哥特人對東部帝國的威脅,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部帝國了。

早期歷史

6世紀時東羅馬的主要敵人是它的傳統的老敵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神學的爭論,比

查士丁尼大帝

如對基督一性說的爭論也是帝國的重要話題。但東部帝國並沒有忘記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杰出的將軍貝利薩留的領導下東帝國甚至奪回了它部分在西部喪失的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區、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編了古羅馬的法規,制定了《民法大全》。值得注意的是這部法典是用拉丁語寫的,而當時拉丁語已被認為是一種古老的語言了,甚至許多寫這部法典的人都不太會說這種語言。530年代,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聖索非亞大教堂(其原名HagiaSophia是神聖的真理的意思)開始動工。這座教堂將成為拜佔庭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一世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國庫,而他的繼承人也無法對付在所有的邊境上突然出現的新敵人︰倫巴底人佔領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佔領了巴爾干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入侵和佔領了東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後來重新奪回了這些東部省份,但當時剛剛在伊斯蘭教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現是赫拉克留無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佔領了幾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紀中敘利亞、埃及徹底淪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希臘化時代

拜佔庭帝國雖然失去了許多土地,但這也給它帶來了一些好處︰它不再那麼混雜了。赫拉克留將全國希臘化了,希臘語被定為官方語言。他不用古羅馬的皇帝頭餃Augustus,而使用Basileus(國王)。在宗教上拜佔庭帝國與西歐的區別已經不可忽視了。不過拜佔庭帝國國內也有不小的區別,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一性派的基督教,而不是東正教。這些省份失落後,在剩余的省份中東正教更加強大了。赫拉克留將全國分為幾個軍區來對付外來的侵擾。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斷縮小。君士坦丁堡卻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阿拉伯人試圖佔領君士坦丁堡的計劃失敗了。拜佔庭當時的海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擁有一種神秘的火器︰希臘火。阿拉伯人初始的進攻被擊退後,東帝國開始得到恢復。

8世紀最大的問題是對聖像破壞運動的爭論。利奧三世下令禁止聖像,這個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對,整個國家到處都發生*。在艾琳女皇的領導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上決定聖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還有與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結婚來實現統一東西帝國的計劃,但這些計劃未能成功。9世紀初聖像破壞運動重現,843年再次被制止。這些爭論使得當時與其已經開始離心離德的天主教和神聖羅馬帝國(對拜佔庭帝國來說這個名字相當荒謬)未能重新統一起來。

黃金時代

「保加利亞人屠夫」巴西爾二世在馬其頓王朝皇帝的統治下,拜佔庭帝國在9、10和11世紀初達到了它的頂峰。在這段被稱為「黃金時期」的幾個世紀里,拜佔庭帝國抵抗了羅馬教廷撤消佛迪奧斯為教主的要求,獲得亞得里亞海的制海權,佔領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爾二世(保加利亞屠夫)打敗了保加利亞人,並于1018年徹底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同時拜佔庭帝國還獲得了一個新的同盟者(不過有時也是敵人)︰在基輔的俄羅斯國為拜佔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軍。

但如其前身的羅馬帝國,拜佔庭很快又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當時許多佔有土地的貴族打亂了軍區的制度。假如拜佔庭帝國只需要對付它的舊敵神聖羅馬帝國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話它可能還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敵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譽︰諾曼人征服了意大利,而突厥進入了小亞細亞。突厥當時最大的敵人是埃及,而小亞細亞則是拜佔庭帝國士兵的主要來源地。1071年在曼齊刻爾特會戰中羅梅納斯四世被突厥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戰敗,拜佔庭帝國從此失去了小亞細亞省。

1054年,東正教與天主教徹底決裂。

事情起因于教皇利奧九世執意任命一名西西里出生的主教執掌東方教會。此舉招致整個東部教會的不滿。牧首米哈伊爾.塞魯拉利烏斯大怒,下令關閉國內所有西方教堂,驅逐其神職人員。

教皇此時又派遣紅衣主教亨伯特作為特使與東部教會進行會晤,然而此次談判最終宣告破裂,亨伯特于1054年7月在聖索菲亞大教堂下達了由教皇簽署的開除教籍令。不久,牧首召集宗教會議,宣布開除羅馬代表們的教籍

至此,長期對立的東西方教會徹底分裂,再未彌合,對此後的歷史造成了深遠影響。

帝國末日

1180年前後的拜佔庭帝國疆域拜佔庭帝國的最後幾個世紀以篡權者亞歷克修斯一世開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起源。十字軍收復了尼西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雖然亞歷克修斯的孫子曼紐爾一世是十字軍的朋友,但雙方都不能忘記他們互相革除了對方的教籍,拜佔庭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11世紀和12世紀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和來自西西里島和意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帝國。亞歷克修斯給予貿易專權的意大利城市國家尤其成為反西情緒的對象。他們成為「法蘭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別受反感,盡管威尼斯的船只是帝國艦隊的骨干。與此同時,突厥依然是一個威脅,1176年他們擊敗了曼紐爾。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腓特烈一世企圖征服拜佔庭帝國,但給帝國帶來最大摧殘的卻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的目的是佔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封建王國(拉丁帝國),而拜佔庭的力量卻徹底被削弱了。

拜佔庭帝國這時已經三分五裂了︰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奧洛加斯王朝統治。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戰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但他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歐洲,而把他們在亞洲的敵人忘了。這時他們幸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穆斯林內部分裂。當奧斯曼帝國建立後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佔庭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奧斯曼帝國佔領了。拜佔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條件是兩個教會必須統一。拜佔庭雖然頒布法律統一教會,但拜佔庭的居民並不接受羅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雇佣軍來到拜佔庭,但西方大多數人寧可拜佔庭死亡。他們看著奧斯曼帝國將剩余的地域蠶食。

一開始奧斯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攻克它。但隨著版圖的擴張,君士坦丁堡漸漸處在了奧斯曼帝國版圖的中心位置,同時火炮的出現,這城牆不能再保護這座城市了。

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拜佔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佔領了。穆哈默德二世將自己看做是東羅馬帝國的合格的繼承人。到12世紀末,小亞西亞和巴爾干半島的大部分都已經落入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之下了。

此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將成為俄羅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繼承人認為他們是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繼承人,是第三個羅馬帝國。一直到20世紀初它們的覆亡,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拜佔庭的合理繼承人。

拜佔庭帝國在將經典知識傳遞給伊斯蘭世界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卻是他的教會。早期拜佔庭的傳教士將東正教傳給了許多斯拉夫人。到今天為止,大多數斯拉夫人以及希臘人信奉東正教。東羅馬帝國的建立年代和滅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義為中世紀的開始和結束。

[編輯本段]

拜佔庭的起源

拜佔庭之名原起于一座靠海的古希臘移民城市,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此建城,作為羅馬帝國的陪都,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于連接黑海到愛琴海之間的戰略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扼制海陸商業要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于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佔庭帝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經歷了包括匈奴和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復侵襲之後終于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拜佔庭遂成為唯一的羅馬人帝國——實際上他們一直以純正羅馬血統自居。

[編輯本段]

戰爭和衰弱

公元527年,拜佔庭迎來了第一位強勢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其隨即任命名將貝利薩留為元帥,向夙敵波斯帝國宣戰。公元528年波斯軍大將扎基西斯率3萬大軍,于次年在尼亞比斯以壓倒性兵力逼退貝利薩留,隔年雙方軍隊在兩河流域的德拉城再次會戰,貝利薩留的軍隊少到可憐……但波斯軍隊犯了愚蠢的錯誤,他們背城列陣而且要命的是背的不是自己的城,于是多于對手數倍且裝備精良的波斯軍理所當然(或者匪夷所思)地慘敗……隨後波斯軍一敗再敗,但還是于531年卡爾基斯阻擋了貝利薩留的前進步伐,兩國終于532年簽下停戰協議。隨後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再跟達爾旺人開戰,貝利薩留出征非洲,可憐的拜佔庭遠征軍步騎兵總數連馬都算上才2萬還多個零頭!更要命的是其中還包括了大半粗魯且毫無組織紀律性可言的蠻族雇佣兵。搭船出海取道伯羅奔尼撒、途經西西里一路磕磕踫踫,直到9月初才踏上非洲大地的貝利薩留不僅不知對手的實力到底是1萬還是100萬甚至連個詳細點的地圖都無,幸好當地願意當向導賺小費的人還算不少,貝利薩留終于在9月中旬在迦太基撞上達爾旺人的大軍。人說強龍難壓地頭蛇,但貝利薩留卻敢于在地頭蛇門口大玩迷蹤步,一番錯綜復雜的迂回使達爾旺人的軍隊失去了有利地形並分散做幾部失去了餃接,慘遭和當年的波斯軍同樣的命運。外強中干的達爾旺人此後再也沒組織起任何一次較像樣的反擊,終于534年3月投降,達爾旺王國滅亡。查士丁尼的非洲戰役使拜佔庭帝國控制了非洲廣大的畜牧基地。

強勢的君主顯然並不熱衷于和平,查士丁尼很快又和波斯重開戰端,接著哥特也成了他的眼中釘!接下去連續數十年戰事不斷,原羅馬帝國的版圖現已大多並入拜佔庭,連年的征戰使拜佔庭帝國的版圖空前擴大,查士丁尼大有恢復羅馬雄風的架勢。但征服的地盤瘋狂擴張之余,拜佔庭軍隊數量顯然還遠沒龐大到足于控制如此之多的土地,因此那些名義上已被征服的區域實際上仍十分危險,而帝國的勝利實際是以廣大被征服土地的衰弱來換取帝國的中心區域的繁華。不過必須承認的是查士丁尼大帝是相當成功的,他使拜佔庭帝國進入了全面的法制時代,並且一改以往軍隊以步兵陣推進為主的戰術,建成了無與倫比的裝甲騎兵團,這是拜佔庭在對外擴張戰爭中的主要支柱。查士丁尼是非凡的君主,上帝賞賜給羅馬人的明珠——至少對于羅馬人來說確實是這樣。

到了571年,查士丁尼二世上台,和波斯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領土紛爭又再次爆發了,波斯軍攻破德拉城,拜佔庭賠款求和。接著是雙方戰戰和和反復糾葛,和波斯重復這種徒然的拉鋸戰顯然是一種兩敗俱傷的消耗……但雙方接下去的幾任統治者顯然並沒意識到這點,仍熱衷于這種游戲。數十年戰亂導致的結果是兩個龐大的帝**力日益衰弱,到最後居然有許多邊境城市根本就沒有駐軍!因此中東的阿拉伯人便乘機崛起了,他們不斷蠶食帝國邊境的土地。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人以聖戰為名開始了對波斯和拜佔庭的全面戰爭,強大的騎兵部隊橫掃龐大帝國的土地,早在長期互斗中大傷了元氣的波斯和拜佔庭根本無力抵抗,埃及、巴勒斯坦等地紛紛落入阿拉伯人之手,波斯帝國也終于在公元七世紀中葉被完全吞沒,拜佔庭和波斯的世紀之戰終于可以永遠結束了,但接下去它將單獨面對阿拉伯。

拜佔庭繁華依舊,因為它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區域可以基本不受戰爭的影響,優勢的地理位置使拜佔庭成為當時幾乎是最為富饒的國家。但現在阿拉伯人使情況發生了變化,君士坦丁堡的大量名貴珍寶使阿拉伯人覬覦不已,于是他們便幾乎是長年累月地試圖侵襲這富饒的城市,步步進逼。公元673年左右,阿拉伯終于對君士坦丁堡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多達十余萬眾的阿拉伯軍隊從海陸兩面對君士坦丁堡展開圍攻,但君士坦丁堡高大的城牆卻將他們阻隔在一個進退不得的狹小區域,拜佔庭海軍隨即趕來,用一種類似火焰噴.射器的神秘武器將阿拉伯人的海軍完全摧毀。于是失去了海上增援的阿拉伯軍隊被迫退卻,拜佔庭軍乘勝追擊,阿拉伯軍遂兵敗如山倒。此戰阿拉伯軍損失慘重,十萬兵力與上千戰艦化為烏有。

此後阿拉伯被迫止住了擴張的步伐,此時的拜佔庭雖控制範圍無法與查士丁尼時代相比,但因著經濟的繁榮和軍事的改革一直保持繁榮昌盛,確實較少的地盤也比較容易治理得好,它在很大的範圍內仍充當著老大的角色。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保衛拜佔庭繁榮面貌的正是強勢的經濟,當然也離不了數量不多但精銳善戰的軍隊——似乎拜佔庭的軍隊從查士丁尼時代開始就有了以少勝多的傳統。

[編輯本段]

十字軍入侵事件

時間到了公元十一世紀,阿拉伯仍控制著巴勒斯坦,歐洲羅馬教庭因此向歐洲封建制國家動員發起了旨在奪回聖城耶路撒冷的十字軍東征。

前三次十字軍東征雖沒大進展,卻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阿拉伯人的勢力,但第四次東征卻給拜佔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事情的經過也頗有戲劇性︰

公元1202年,由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動員起的兩萬十字軍戰士和馬匹裝備在威尼斯會合,為了配合此次的東征行動,威尼斯人幾乎忙碌了一整年,準備了大量的戰船和數量龐大的糧草……這時卻出了狀況!按原先的約定十字軍出征前需向威尼斯人付清裝備費用,但此時十字軍統領所能交付的金錢和約定該支付的數額相差十萬八千里,于是威尼斯船隊便死活不肯開拔。眼看時間耽擱,十字軍將領急得跳腳,于是便要求與威尼斯總督協商。威尼斯總督丹多羅倒是痛快人,但會面時十字軍將軍們見到的卻是個年過八旬的老盲人……這些將軍們簡直不敢相信大名鼎鼎的威尼斯總督會是這麼一個角色。總督很爽快地答應先做事後談錢,附加條件則是要十字軍帶他一同起程,並順路幫威尼斯收復幾個港口。有何不可?但十字軍們中計了,丹多羅總督另有謀劃!開拔後十字軍實際上根本無法控制威尼斯船員,因為他們都只听總督的命令,丹多羅總督很隨意地偏離原定路線,半途還接了個名叫亞歷克斯的流亡拜佔庭王子上船。然後事情就更有趣了,這流亡的拜佔庭王子居然要十字軍護送他回君士坦丁堡,「我的人民會張開雙臂歡迎我,而你們將得到更多的裝備和支援,然後再去收復聖地!並且我的國家還將替你們償清積欠威尼斯人的款項!」王子頭頭是道,總督連聲附和,十字軍將士們也動了心——早已听說君士坦丁堡黃金之城的大名,就當是乘機游覽一番異國風情也是相當不錯……而且還有眼前這王子關于裝備和金錢的誘人許諾。于是,這支十字軍完全偏離了預定的路線,龐大的船隊駛向了拜佔庭。

拜佔庭君士坦丁堡城下,不速之客抵達,那個流亡海外多年的王子得意洋洋地亮出了自己的旗號,張開雙臂等著國人的「擁抱」;城上的群眾也張開了雙臂,可惜不是「擁抱」,而是沖他做鬼臉,放聲嘲弄,用西紅柿丟他!看來他流亡海外也不是沒有理由的……但這下十字軍將士們可惱了,怎麼繞了那麼大彎子,費了那麼大周折,等來的卻是這般狼狽的「歡迎儀式」?火冒三丈之余士兵們向城牆上射擊泄憤,拜佔庭軍隊一怒之下開炮打船,當場擊傷數艘,船隊被迫撤離岸邊。這下可好了,不僅原先王子所說的裝備和金錢成為空中的幻影,現在甚至連城也進不得,十字軍將士們原先滿懷的希望變成了極大的失望,他們暴跳如雷。在丹多羅總督「義憤填膺」的鼓動下,氣昏了頭的十字軍居然決定強行進入君士坦丁堡!這可是天大的冒險計劃,要知道這座城市曾經歷過比這些十字軍強10倍的敵人圍攻而屹立不倒!攻擊開始,海軍從海邊試圖搶灘,十字軍2000騎兵則登陸市郊取陸路進攻,拜佔庭人自是不依,部陣抵抗。事情到了這里完全變了樣,本該在巴勒斯坦聖地和回教徒作戰的十字軍如今卻在錯誤的地點跟錯誤的對手開打了。

拜佔庭軍防守嚴密,十字軍死傷眾多,連續數波強攻均毫無進展。丹多羅總督親帥領航旗艦向灘頭發起沖鋒……只見總督在隨從的攙扶下居然冒著箭雨親自踏上灘頭陣地,高舉佩劍,大聲吶喊。眼見此情此景,威尼斯人和十字軍戰士們洶涌的士氣從心中升起,一窩蜂地跟著沖上灘頭,瘋狂地沖擊拜佔庭軍的防御工事,戰況慘烈!歷經數次沖鋒,拜佔庭防御陣地終于失守,于是……就象一個裝滿水的大桶底部被鑿了個洞,再也止不住了!十字軍發瘋般地涌入城市,竟連續擊潰數批前來支援的拜佔庭軍!真是諷刺!君士坦丁堡這座數百年來從未被回教徒攻破過的「捍衛上帝尊嚴」的堡壘最終卻被「彰顯上帝榮耀之軍」攻破。順便說一句,十字軍東征這點子最早還是拜佔庭教皇的主意。

破城後的十字軍真可用混亂二字來形容,目不暇接的珍寶使他們嘆為觀止,嘆為觀止之余紛紛大肆掠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兵在外將命有所不听!」大多是無產階級農民組成的士兵們完全失控,教堂內的黃金雕像成了他們*的首要目標,甚至為爭奪財寶而互毆!他們將精致華麗堪稱藝術瑰寶的黃金雕像砸碎,為的只是便于攜帶——在他們眼里這只是黃金而不是工藝品。威尼斯人和其余品位較高的十字軍將士則瞄準了教堂內的名貴圖畫書籍和工藝品,這些東西輕便易帶且極富收藏價值。

鬧劇持續了數周,拜佔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十字軍並廢黜了拜佔庭皇帝,隨十字軍而來的流亡王子亞歷克斯被捧上了王位……但拜佔庭人對他並不買賬,他很快死于非命。大肆劫掠後十字軍終于滿載財寶而歸,奇怪的是丹多羅總督並沒再隨船回到威尼斯,他跟著留下來的部分十字軍繼續在拜佔庭的土地上南征北戰。數年後,已九十高齡的他終于將生命交給了上帝,他長眠于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墓碑至今仍在。關于威尼斯的丹多羅總督到底跟拜佔庭有何深仇大恨歷來眾說紛紜,就讓他隨歷史塵埃飄散而去吧。因著拜佔庭的受創,此後威尼斯乘機取代了拜佔庭的海上霸主地位,因此對于威尼斯人來說他們的丹多羅總督可謂是功勛卓著。

[編輯本段]

君士坦丁堡之死

公元1070年,塞爾柱突厥人開始崛起。1300年奧斯曼登基成為他們的蘇丹,宣布成為獨立的回教國家愛米爾國。接著他們開始不斷地找拜佔庭的麻煩,而拜佔庭此時還尚未從十字軍入侵的陰影中恢復元氣。1301年,奧斯曼侵佔卑斯尼亞平原。1326年,奧斯曼奪取拜佔庭在小亞細亞的重鎮布魯薩,控制了馬爾馬拉海峽,並把首都遷到布魯薩,開始稱為奧斯曼帝國(土耳其)。隨著奧斯曼的兒子烏爾汗繼承王位,奧斯曼帝國開始大規模擴軍。1331年,土耳其軍攻佔拜佔庭重鎮尼西亞,1337年攻佔克米底亞,拜佔庭在小亞細亞的領土盡失。1354年烏爾汗帥軍度過達塔尼爾海峽,佔領加里波利半島。1359年烏爾汗的兒子穆拉德一世即位,奧斯曼帝國佔領了整個色雷斯東部,1362年奧斯曼帝國攻陷亞得里亞堡,切斷了君士坦丁堡與巴爾干半島其他地區的聯系。1389年土耳其軍與前來支援拜佔庭的保加利亞、波斯尼亞、瓦拉幾亞、阿爾巴尼亞和匈牙利人組成的聯軍在科索沃會戰,聯軍戰敗,但穆拉德一世戰死。1396年匈牙利、法蘭西、德意志等國組成的聯軍與土耳其軍再戰于多瑙河畔,聯軍敗績,戰俘多被處死。1402年,帖木兒帝國的軍隊在安卡拉擊敗奧斯曼軍,土耳其蘇丹巴耶塞特被俘,隨後奧斯曼帝國內亂。1421年蘇拉德二世蘇丹即位,奧斯曼帝國繼續擴張,1430年佔領帖撒羅尼迦,此後幾年內拜佔庭勢力範圍進一步壓縮,與伯羅奔尼撒地區之間的聯系被切斷,實際控制區域僅剩下君士坦丁堡及附近地區。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土耳其蘇丹,1452年君士坦丁堡周邊地區紛紛被攻陷,君士坦丁堡實際已成孤城。1453年,土耳其10余萬步騎及300多條戰艦全面圍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北面是金角灣,沿岸有高大的城牆和塔樓;南面是馬爾馬拉海,沿岸也有城牆和塔樓;西面是陸地,修有兩道城牆,城外有又深又寬的護城河。整體.位置依山傍海易守難攻,但問題在于此時偌大的君士坦丁堡城內守軍還不足一萬。決定拜佔庭帝國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到了!

1453年4月,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在西城牆護城河搶架浮橋,並試圖用雲梯強攻,被擊退,損傷慘重;土耳其軍艦亦試圖沖進金角灣,不料金角灣被拜佔庭軍部下鐵索陣,戰艦無法近岸;外海展開海戰,拜佔庭海軍憑20余艘巨艦沖擊土軍數百軍艦的封鎖線,土耳其海軍居然毫無便宜可佔。眼見戰況毫無進展,穆罕默德二世遂下令用重炮集中轟擊君士坦丁堡城牆的薄弱處,如驚雷般的炮聲日夜不停。2周後城牆終于被轟塌了幾處缺口,土耳其軍乘機發動總攻沖擊突破口,拜佔庭城牆塔樓炮火猛烈,沖入城內的一股土耳其士兵——他們很榮幸地成為了第一批入城的土耳其人,但無法得到後續增援,他們很不幸地被圍殲。5月,穆罕默德二世用少量的金錢和大量的空頭支票買通君士坦丁堡城郊的熱那亞人,借道熱那亞人控制的加拉太地區,潛入金角灣內,以便水陸夾擊。他動員數千人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之間鋪設長約1.5公里的涂油圓木滑道,利用夜色將80艘輕便帆船拖上海岸,拉過山頭,再從斜坡滑進金角灣。現在,金角灣方面也有了土耳其人,原本就兵力不足的拜佔庭軍得被迫兩面作戰了。

1453年5月28日,土耳其士兵開始大規模集結城下,君士坦丁堡城民知道決戰的時刻就要到了,晚上基督徒們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廣場舉行了最後的祈禱,徹夜未眠。5月29日,西線和北面金角灣兩處的數百門大炮同時齊轟君士坦丁堡,整座城市在炮聲中顫抖。君士坦丁堡城內的教堂紛紛鳴鐘,洪亮的鐘聲在城市上空飄蕩,似乎是千年帝國最後的哀鳴……他們很清楚這一天將意味著什麼。土耳其軍全線總攻,狂熱的士兵如潮水般洶涌,一萬名精銳的土耳其親兵火槍手沖向外圍城牆的破口,盡管拜佔庭軍拼死拒守,但誰又能阻擋得了近乎瘋狂的土耳其親兵?外圍城牆終于失守,君士坦丁堡也失去了最後的屏障,土軍蜂擁入城,就象致命的病毒侵入最後一個細胞。巷戰,一個個街區相繼淪陷,已毫無退路的拜佔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奧洛古斯下令全體御衛隊以死相拼——他們確實做到了,他們全體戰死……包括皇帝本人。

洪亮的教堂鐘聲終于歇止,並將不再響起。數萬居民被掠為奴,皇宮教堂內無數珍寶被劫,回教征服者們肆無忌憚地蹂虐這座偉大的城市。數十個民工冒生命危險攀上聖索菲亞大教堂黃金的圓頂,用鑿子等工具將教堂頂上巨大的石制十字架拆除,在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僧侶和城民們含淚的目光中這巨大的十字架拋落在地摔碎成幾塊,然後安上鐵制月牙標志——將這雄偉的教堂改成了清真寺。回教徒擁有了這座城市,直到今日。這城並被賦予了新的名字——伊斯坦布爾。

偉大的拜佔庭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終于成為了歷史。

[編輯本段]

拜佔庭帝國事件

日期事件

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

527年查士丁尼一世成為皇帝。

532年-537年查士丁尼一世修建「索菲亞大教堂」。

1054年教會分裂︰君士坦丁堡教會和羅馬教廷決裂,成為希臘東正教。

1204年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陷。

1261年拜佔庭皇帝邁克爾八世?帕里奧洛加斯解放君士坦丁堡。

1453年奧斯曼突厥攻陷君士坦丁堡,拜佔庭帝國滅亡。

[編輯本段]

軍事歷史︰拜佔庭帝國的興亡

公元1453年5月29日禮拜四,成千上萬裹著頭巾,揮舞著彎刀的奧斯曼土耳其戰士們沖進了君士坦丁堡。這座屹立于歐亞兩洲達1130年的古城淪陷了,拜佔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拜佔庭帝國滅亡了。

君士坦丁堡的由來

君士坦丁堡的前身是古希臘商業殖民城市拜佔庭。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殖民者在連接黑海和地中海,劃分歐亞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亞洲一側興建了卡兒西頓城。幾年後,他們又在對面修建了另一座城市,並以他們的首領柏扎斯(BYZAS)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城市︰拜佔庭(BYZANTIUM)。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拜佔庭在隨後的數百年里在政治,經濟,軍事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諸如古希臘歷史之父HRODTODUS,歷史學家TACITUS,地理學者TACITUS等諸多名人都對拜佔庭做過詳細描述。但是在古羅馬時代,拜佔庭的發展卻受到極大限制。公元194年,羅馬皇帝SEPTIMIUSSEVERUS為報復該城居民支持他的死敵PESENNIUS,將它夷為平地,直到4世紀初,拜佔庭仍然沒有恢復過來。

可這時,羅馬帝國剛剛經歷了3世紀奴隸大起義,經濟幾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特別是帝國西部,人口銳減,農業停滯,商業凋敝。各路軍閥混戰,帝國權力名存實亡。

而帝國東部卻相對穩定,它的多種經濟成分受到的沖擊較小。隸農經濟和農村公社經濟發展起來。並且由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發展起來的東西方貿易更趨活躍,形成了以亞力山大和安條柯城為中心的國際商業貿易區。而原拜佔庭的所在地由于控制了東南西北交通的匯聚點就具有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經濟的優勢提高了東部的政治地位,晚期的羅馬皇帝越來越喜歡在帝國東部居住,DIOCKLETIAN就一直住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亞洲一側的尼科米地亞城。

作為羅馬帝國的杰出政治家皇帝CONSTANTINETHEGREAT充分意識到了帝國東部的重要性,並力排眾議,在諸多城市中選中了拜佔庭的原城址作為修建新都城的城址。公元324年CONSTANTINETHEGREAT發布了修建新羅馬的命令。公元330年,新都初具規模。為了頌揚CONSTANTINETHEGREAT的功績,新首都被命名為CONSTANTINOPLE。

作為都城的它坐落在山丘上,南臨馬爾馬拉海,北靠黃金角海灣,東扼博斯普魯斯海峽,西邊俯瞰色雷斯平原,易守難攻,並且這里還是重要軍事大道埃格南地亞和小亞細亞軍事公路的匯合點,有著得天獨厚的經濟和戰略優勢。

君士坦丁的功績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發布了修建新羅馬的命令。他對此非常重視,任命重臣進行工程準備工作,他自己親自負責勘測和圈定新城界標的工作。他圈定的新城面積超過了拜佔庭舊城的十幾倍。在他圈定城址時,他的隨從官員都對他圈定的巨大面積表示極大的驚訝,不解的問他︰「我的陛下,您還要繼續向前走多遠?」君士坦丁回答︰「我要繼續走下去,直到在我面前引路的神停下為止。」在新羅馬的修建過程中,他調集全國的建築大師和能工巧匠,按照羅馬的規模和建築格局進行設計。大量的精良物料從全國各地運來,無數的古代建築物,藝術杰作和文物被強行從羅馬,雅典,亞歷山大,以弗所和啊提卡半島運往拜佔庭城。為了加快工程進度,他專門調動了40000名哥特雇佣兵投入工程中。

新拜佔庭的格局和主要建築都是依照羅馬的式樣建成的。城牆被修建成皇城模樣。城中的賽車競技場和羅馬競技場完全一樣,里面的賽車道可同時容10輛賽車並排急馳。競技場向西,是圓形的君士坦丁廣場。廣場的周圍是以帝國議會和元老院為主的公共建築群。稍後建成的塞奧多西烏斯廣場則是多條軍事大道的匯合點。而貫穿其中向西南伸展的麥西大道全部由大理石建成柱廊形式。

此後,君士坦丁還促使帝國通過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政策以提高君士坦丁堡的地位,使之迅速成為地中海世界的第一大城市。他親自批準羅馬貴族免費遷入新都的貴族住宅。君士坦丁堡元老院也獲得了與羅馬元老院同等的法律地位。這一系列措施使得新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長,現代歷史學家根據該城糧食進口的記載粗略估計,當時其人口已達到50-100萬人。而甚至到了13,14世紀,歐洲最富有的威尼斯也僅有20萬人。

君士坦丁堡的政治中心地位也就決定了其在帝國歷史上的巨大作用,也就使其成為了宗教和文化中心。當時,帝國境內已經形成了五大教區︰羅馬,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安條柯和拜佔庭。他們代表了基督教最強大的勢力。而緊接著拜佔庭的宗教地位急劇上升,從最後到第一,在皇帝們的支持下,獲得了與羅馬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許多方面超過羅馬,君士坦丁堡者紛紛涌入新都,開辦了各類學校。而在此基礎上歐洲最早的大學君士坦丁堡大學于5世紀建立。接著這里成為了地中海世界和歐洲各國王公貴族及其子弟向往的求學之地。

這里的經濟生活的活躍是其他各種優勢條件的形成基礎。它的天然地理優勢在新都建成之後更充分的發揮出來。各地的商賈,船只和貨物統統聚集到了這里。拜佔庭的金幣也成為了國際硬通貨。

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成和啟用,標志著拜佔庭帝國歷史的開端。君士坦丁一世的功績也將隨著君士坦丁堡的存在而彪炳史冊。

曇花一現的光榮︰貝力撒留的武功

公元4世紀後,羅馬帝國逐漸分裂為東西兩部分。但拜佔庭帝國的歷代皇帝都以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自居,不僅自稱羅馬皇帝,而且保留羅馬帝國的稱號,甚至到了4,5世紀野蠻人——各日耳曼人部落大舉進攻西羅馬時,他們仍然認為自己擁有對西羅馬的宗主權。他們都承認西哥特人和東哥特人入侵西羅馬是合法的,是受他們——羅馬帝國居住在拜佔庭的合法皇帝親自委派的。可是現實畢竟是現實,拜佔庭帝國已經喪失了對西部地區的控制權。所以收復失地,重新統一羅馬帝國,重振昔日的輝煌就成為早期拜佔庭帝國統治政策的核心,也成為每個皇帝的最大心願。

這個心願在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527-565)時得到了實現,而在查士丁尼光復大業中貝力撒留以其杰出的軍事天賦,建立了名留青史的豐功偉業。

貝力撒留(BEILISARIOS,505-565)是色雷斯和伊里利亞交界處的日耳麥亞人。據當時最偉大的作家普羅柯比(PROCOPIUS,500-565)記載他儀表堂堂,力大無比,善于騎射,性格果敢堅毅,這使得他從眾多的軍官中月兌穎而出。查士丁尼對他極為賞識和信任,先任命他為自己的衛隊長,接著提升他做美索不達米亞總督。又在他24歲時晉升他為東部戰區總司令。而他也並未辜負查士丁尼對他的信任,取得了一系列對拜佔庭帝國當時的主要敵人波斯帝國的輝煌戰績。

公元531年,貝力撒留率領帝國東部邊防軍在邊境巡邏,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達拉斯城與波斯軍隊相遇。這只波斯國王侯斯羅埃斯(CHOSROES,531-579)的遠征軍人數多達40000,而貝力撒留只有25000人。當時大多數軍官提議後撤。而貝力撒留卻站在戰略高度,力排眾議,下令迎擊。他明智的看出我軍後撤必將牽動整條東部戰線,助長敵軍氣焰。而同時敵軍人數雖多,卻是疲憊之師,我軍以逸待勞,且有堅城可守。在與波斯軍隊作戰之時,他一改傳統的三軍陣勢,改為五軍,以四隊騎兵居前,另一隊步兵為預備隊。波斯右軍先攻,貝力撒留命令與之相對的左軍後撤,誘敵深入,使之月復背受敵,同時迅速分兵敵後,三面攻擊,重創敵軍。波斯軍隊不得不改由左軍出擊,貝力撒留故技重施,並下令中間兩隊騎兵強行撕破波斯左軍。各個擊破,全殲敵軍。隨後他下令東部戰線全線出擊,獲得大捷。從此,他更得信任,向著他軍事生涯的頂峰邁進。

貝力撒留對拜佔庭軍事技術和戰爭藝術的貢獻不只是他的優異的戰績和指揮藝術。他創建了拜佔庭軍隊的第一只裝甲騎兵部隊。他首先引進了許多阿瓦爾人和波斯人的武器和騎兵裝備︰馬鐙,鎧甲,長矛和弓箭。在此之前拜佔庭騎兵數量少,不裝備鎧甲,使用短兵器。而經貝力撒留組建的騎兵部隊裝備了日爾曼長矛和波斯弓箭,並完善了騎兵作戰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他的軍事才能為實現查士丁尼重建羅馬大帝國的政治抱負作出了極大貢獻。

當時,拜佔庭帝國的領土包括多瑙河以南的巴爾干半島,克里米亞半島到黑海東岸,自高加索經兩河流域上游到亞呵巴灣以西的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東部地區,以及今阿斯旺以北的埃及和今蘇爾特灣以東的北非地區。公元533年,查士丁尼一世發動了對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戰爭。

[編輯本段]

拜佔庭文化

拜佔廷帝國的民族構成極為復雜,包括希臘人、敘利亞人、科普特人、亞美尼亞人、格魯吉亞人及希臘化的小亞細亞人等。外族入侵期間又遷入哥特人(4∼5世紀)、斯拉夫人(6∼7世紀)、阿拉伯人(7∼9世紀)、土耳其人(11∼13世紀)。長時期以來,各族人民逐漸融合。在政治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希臘人,帝國語言4∼6世紀以拉丁語為主,7∼15世紀以希臘語為主。拜佔廷帝國融合羅馬帝國的政治傳統、希臘文化和希臘正教,創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拜佔廷文化。建築藝術方面,如聖索菲亞大教堂,尤以雄偉莊嚴著稱;還有皇帝聖宮和競馬場馳名于當時。拜佔廷帝國將文字和東正教傳給斯拉夫人。它所保存的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對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起了一定的作用。

拜佔廷帝國在國際經濟和文化交流方面還起過東西方的「金橋」作用。歷史學家普羅科匹厄斯的《哥特戰記》載有中國蠶子傳入拜佔廷的情況。中國從4世紀(魏晉時代)已與拜佔廷有貿易、文化聯系。中國由拜佔廷輸入的商品有琉璃、珊瑚、瑪瑙等。拜佔廷的民間幻術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技藝相結合發展成為今天的中國雜技藝術。另外,拜佔廷的宗教傳入中國(景教),開歐洲宗教傳入中國的先河。

[編輯本段]

附︰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皇帝列表

狄奧多西王朝

阿卡狄鳥斯(Arcadius395年-408年)

狄奧多西二世(TheodosiusII408年-450年)

馬爾西安(Marcian450年-457年)

利奧王朝

利奧一世(LeoI457年-474年)

利奧二世(LeoII474年)

芝諾(Zeno474年-475年)

瓦西里斯科斯(Basiliskos,475年-476年)-立皇帝

芝諾(Zeno476年-491年)(復位)

阿納斯塔西烏斯一世(AnastasiusI491年-518年)

查士丁尼王朝

查士丁一世(JustinusI518年-527年)

查士丁尼一世(527年-565年)

查士丁二世(565年-578年)

提比里烏斯二世(578年-582年)

莫里西烏斯(582年-602年)

福克斯(602年-610年)

伊拉克略王朝

希拉克里烏斯(610年-641年)

君士坦丁三世(641年)

希拉克里昂(641年)

君士坦斯二世(641年-668年)

君士坦丁四世(668年-685年)

查士丁尼二世(685年-694年)

利昂提烏斯(694年-698年)

提比里烏斯三世(698年-705年)

查士丁尼二世(705年-711年)(復位)

菲利皮庫斯(711年-713年)

阿納斯塔西烏斯二世(713年-715年)

狄奧多西烏斯三世(715年-717年)

伊蘇里亞王朝

利奧三世(717年-741年)

君士坦丁五世「爛污貨」(741年-775年)

利奧四世Chazaros(775年-780年)

君士坦丁六世(780年-797年)

伊琳娜(797年-802年)-女皇

尼塞福魯斯一世(802年-811年)

斯打烏拉契烏斯(811年)

米凱爾一世Balbus(811年-813年)

利奧五世(813年-820年)

弗里吉亞王朝

米凱爾二世「結巴者」(820年-829年)

狄奧菲魯斯(829年-842年)

米凱爾三世「фЗュЛЗ」(842年-867年)

馬其頓王朝

巴西里烏斯一世(867年-886年)

利奧六世「智者」(886年-912年)

亞歷山大二世(912年-913年)

君士坦丁七世「生於帝王之家者」(913年-954年)

羅馬努斯一世Lecapenus(954年-959年)

羅馬努斯二世(959年-963年)

尼塞福魯斯二世?福克斯(963年-969年)

約翰一世?齊米西茲(969年-976年)

巴西里烏斯二世「保加爾人屠夫」(976年-1025年)

君士坦丁八世(1025年-1028年)

羅馬努斯三世Argyros(1028年-1034年)

米凱爾四世Paphlago(1034年-1041年)

米凱爾五世Calaphates(1041年-1042年)

君士坦丁九世Monomachos(1042年-1055年)

塞奧多拉(1055年-1056年)-女皇

米凱爾六世?帕夫拉貢尼亞(1056年-1057年)

伊薩克一世?科穆寧(1057年-1059年)

杜卡斯王朝

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1059年-1067年)

尤多西婭(1067年-1068年)-女皇

羅馬努斯四世?第歐根尼斯(1068年-1071年)

米凱爾七世(1071年-1078年)

尼塞福魯斯三世(1078年-1081年)

科穆寧王朝

阿歷克西烏斯一世?科穆寧(AlexiusIComnenus1081年-1118年)

約翰二世?科穆寧(IoannesIComnenus1118年-1143年)

曼努埃爾一世?科穆寧(1143年-1180年)

阿歷克西烏斯二世?科穆寧(AlexiusIIComnenus1180年-1183年)

安德羅尼庫斯一世?科穆寧(AndronicusIComnenus1183年-1185年)

安格魯斯王朝

伊薩克二世?安格魯斯(1185年-1195年)

阿歷克西烏斯三世?安格魯斯(1195年-1203年)

伊薩克二世?安格魯斯(1203年)(復位)

阿歷克西烏斯四世?安格魯斯(1203年-1204年)

阿歷克西烏斯五世?杜卡斯(1204年)

尼西亞流亡政府(拉斯卡利斯王朝)

狄奧多里烏斯一世?拉斯卡利斯(1204年-1222年)

約翰三世?瓦塔挈斯(1222年-1254年)

狄奧多里烏斯二世?拉斯卡利斯(1254年-1258年)

約翰四世?拉斯卡利斯(1258年-1261年)

帕列奧列格王朝(拜佔廷帝國復闢)

米凱爾八世?帕列奧列格(1261年-1282年)-1258年為帝國共治皇帝

安德羅尼庫斯二世?帕列奧列格(1282年-1328年)

米凱爾九世?帕列奧列格(1294年-1320年)-共治皇帝

安德羅尼庫斯三世?帕列奧列格(1328年-1341年)

約翰五世?帕列奧列格(1341年-1376年)

約翰六世?帕列奧列格(1347年-1354年)

安德羅尼庫斯四世?帕列奧列格(1376年-1379年)

約翰五世?帕列奧列格(復位)(1379年-1391年)

約翰七世?帕列奧列格(1390年)

曼努埃爾二世?帕列奧列格(1391年-1425年)

約翰八世?帕列奧列格(1425年-1448年)

君士坦丁十一世?帕列奧列格(1448年-1453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紅袍最新章節 | 紅袍全文閱讀 | 紅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