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攻略 正文 第三十二章 暗局

作者 ︰ 儒刀

(祝我的朋友們中秋佳節快樂,合家歡樂,幸福團圓!)

三天的時間匆匆而過,此時已進入四月下旬。

三天來,羅剛馬不停蹄地奔波在石樓山、石猴山和李家集之間。

第二天夜里,他又從李家集帶了三百名青壯百姓上了石猴山。

這次使用的策略與上次略有不同。李三八提前兩天四處張貼招工紙告,因為前一次的三天結算期一到,允諾的工錢都如數給付。此事亦是傳向了四面八方,李三八的信譽大增,一時間應召者趨之若騖。

羅剛應李三八的要求配給耕牛和騾馬時,又派去了三十個弟兄協助管理。那些兄弟按照羅剛的要求迅速與召上來的百姓結識,這些人作為一個個工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那些干活的百姓樂不得與管事的打好關系。

因而時間雖短,亦大量的人被他們籠絡住了。李府中又藏有大量兵器,盡管這次前來應召者達上千人,羅剛這邊也算準備得周全,不怕有意外發生。

派往李家集的弟兄都是經過羅剛慎重挑選的,當時剛佔石樓山和石猴山那會兒,羅剛就留了這個後手。他吩咐黃大牛和佟川在遣散山上被關人員和賊寇家眷,發給盤資離山的過程中,只讓那些朝過面的兄弟辦理,而其余人都進行了回避。

這次召工的名額為三百人,不到前來應召人數的三成,其余人都沒能被李三八留下。

當李三八宣布人數召滿的時候,有一部分悻悻地離開了,大部分人卻依然留在了李家集懇請李三八收下了他們。

李三八現在是位高權重,一言九鼎,說不收就不收。

于是乎,馮林和羅剛先後閃亮登場,兩人演完了雙簧,三百青壯千恩萬謝地被送上了石猴山。

剩下的人,李三八承諾,等籌措好工錢再進行一次召工。如果有願意十天結算一次工錢的,就可以當即留在這里。

結果,李三八的信譽太好了,其余四百多人全部留了下來。

在這三天里,購買的薯種到了三批,合計五千余斤,馮林已經派人將其中品質優良的挑選出來,並開始進入育秧程序。

這批薯種大約有三成左右品質較差,不能栽種。

其實這也算不上損失,馮林購買的時候,就是按普通紅薯出的價,不合格品吃掉就是了。

第三天上午,縣衙來人找到李三八,正式告知他被委任為李家集及周邊散戶的甲長,並貼出榜文通傳鄉里。

同時來的還有衙門的幾名胥吏,因為李三八在這邊搞的動靜太大,縣太老爺心里不塌實,派人來探听探听情況。

李三八殷勤招待,每個人都有所打點,只一會兒工夫,李三八便和他們稱兄道弟了。

回去稟報的結果可想而知。

實際上以李三八的個人狀況,根本不夠資格當甲長。在明朝,甲長的官方名稱為甲首,但人們都習慣叫甲長。甲長並不屬于官,也不屬于吏,而是民間甲里自治的管事人。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職務,並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當上的。大凡能成為甲長的人,都是當地的丁糧大戶,說白了就是有錢有勢的人。而且甲長也不是終身制的,是按官府制訂的黃冊規定,以丁糧多寡排序進行輪替,每十年更換一次,當時的官方稱呼為排年。

就這個條件,哪怕一個月排一次,估計也排不到李三八身上。他能得到這個位置,一是因為他送去的賊尸讓縣太老爺大大地高興了一回,另一方面卻是因為現在根本沒人願意當這個甲長。

以前世道好,當甲長有利可圖,大伙都搶破了腦袋。但到晚明一代,甲長這個身份所帶來的,正如李三八當時對百姓所說的,只有壞處沒有好處。至少在大多數地方是這樣。

比如興縣,連年干旱,百姓種田連種子都收不回來。而正役不減,雜役頻增,各種名目的派餉層出不窮。沒有辦法,百姓只有棄耕而逃。

但人雖去而稅糧仍在,所欠的稅糧則坐賠于本戶,如戶不堪賠,則又坐賠于親戚,親戚不堪賠付,則又坐賠于本甲。一甲之中,各百姓大抵貧困,連自家的稅糧都交不起,又怎麼替別人賠付呢。

這些被坐賠牽連之家,少數家境稍富者尚能代之補交,而貧窮者無力賠償,則也只能棄戶而逃。

最終,所有的稅糧都落在了甲長身上,甲長本身又有代官收稅的職責,純粹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凡是不傻的甲長都是各找門路,一推了之。

因而,不但李家集,就連本縣各甲都已沒有了甲長,李三八才輕而易舉地揀到了這個「便宜」。

羅剛對甲長的尷尬地位心中非常清楚,但他還是把李三八推到了這個位置,卻是另有所圖。

李家集附近,有大量的棄耕地、無主地,羅剛想要把這些地種上,唯一名正言順的途徑就是利用甲長的職權。

甲長既代賠糧稅,那麼,耕種其地,便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事情了。至于到了將來收交稅糧的時候,他自然有著別的打算。

正因為李家集的百姓已先于官府擁戴了李三八這個甲長,因而在翻耕土地的時候,李三八和馮林可以合理安排翻耕的先後次序,統籌使用人力、畜力。

現在李家集的在辦事務主要分為三大項,其一是栽培薯秧,其二為翻整耕地,其三為疏浚灌渠。

李三八解雇了二百名偷懶耍滑之輩,這件事明顯地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有幸留下來的百姓都引以為鑒,沒人敢再存僥幸心理。

再加上三百頭耕牛和一百匹騾馬的投入,人力上再次增加,以上三項任務進展速度飛快。

截止到第三天收工時止,已栽下薯種的耕地達一百三十畝。翻耕完的土地近兩千三百畝,其中已培壟的有四百多畝。

在興縣,除了一些官田,靠近水源的耕地,或灌渠損害並不嚴重的土地已經種植外,其余耕地都為棄耕地。

已種植的耕地不過佔全縣耕地面積的兩三成,興縣又是有名的地廣人稀,因而只地契屬李家集戶口的耕地就有兩萬四千多畝,任務量依然很大。

興縣緊鄰黃河,境內水系發達,除蔚汾河、西濱河外,還有嵐漪河、南川河等,這些都屬黃河水系,流經縣內各處。

其實在整個山西,明朝中期時,灌溉系統還是很完備的,只是隨著後期國力的削弱,官府拿不出銀子疏浚,日積月累,久而久之,成了現在的樣子。

百姓種地,沒有灌渠,用水僅憑肩挑車載,靠近水源的還勉強可以。遠離水源的耕地根本用不起水,這種條件下,就是想種也沒法種。

欲想疏浚李家集所在耕地的灌渠,卻也不能月兌離開水源。

因而整個疏浚任務是從附近的各處水源開始,集中向李家集疏導,這種情況下,李家集以外的其他耕地也自然跟著受益,借著主渠的開通,一些耕地臨近主渠的人家也紛紛疏浚自己那邊的灌渠。

一時間,整個疏浚隊伍又額外增加了數百人。

舊有的灌渠相對來說比較好疏浚,但羅剛計劃從李家集往石樓山和石猴山方向開荒,自然又要朝那邊開通新渠。

這一帶多為丘陵地區,但丘陵地帶與李家集交接處,地勢起伏較小,而且這樣的土地面積幾近三四萬畝。只要灌渠挖掘合理,一樣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

盡管原有的灌渠已疏浚了三成左右,但後續的工作量卻更為繁重。

如今李家集召工人數有一千四百人左右,加上帶到山中的五百人,羅剛每天要掏出一百二十兩銀子。

這個數目不算大,羅剛絕對掏得起,問題是以李三八的名目,人數絕對不能再多了。現在所有的人都知道李三八背後有人支持,但圈子外的人都不知道他背後的那個人是誰,若再增加開支,足以顯示其財力雄厚,而這樣的人,又做這樣的事,必定引起別人的懷疑。

因而,羅剛開始實施下一步計劃。

他把目光投向了臨近李家集的瓦塘口、羅裕口、蔡家會、固賢莊等四處村屯。

第四天上午,聚義廳中聚集了五六十人,其中有幾名是羅剛的原班兄弟,其余都是新召來的百姓。

此時羅剛滿臉肅穆地站在眾人面前,目光緩緩掃過每個人,半晌,他喚道,「孫世榮、曾有財、蔡金生、顧雲開。」

「在」

隨著羅剛的話音,點到名字的四人立刻應聲出列。

「我剛才說的話,你們記住了嗎?」

「記住了!」四人齊聲回答。

「我再重申一遍,此事是為你們的鄉親父老造福,是積德行善的大事,子孫後代要為你們建廟、立長生牌的。能不能做好,我拭目以待,還是那句話,有任何問題,找你們的主事。」

「是」

眾人再次應了一聲。

「把總你放心,要是做不好這事兒,讓我家永遠生不出帶把兒的。」

孫世榮跟著說道。

羅剛點了點頭,「好,我只看結果。」

接著,他又朝人群中喚道,「趙繼海、方九山、楚向東、龔萬全。」

四名羅剛的原班兄弟也應聲出列,這四人同樣是羅剛精選出來的老成精明之人。

「務必按我的指令行事,有事隨時派人回山稟報,出現任何問題,拿你等是問。」羅剛鄭重地說道。

「是」

「所需第一批銀兩已經準備完畢,馬上到李全虎處領取,各自到達後,立即開展起來,不得有誤。」

「是」

「出發吧!」

眾人應了一聲,施禮離開。

「黃大牛」

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羅剛向外面招呼道。

早已等候在聚義廳外的黃大牛應聲走入大廳。

「立刻派人挑選出四百匹騾馬,記住,有異常特征的不要,有標記的不要。」

待黃大牛離開後,羅剛將寇唯喚了進來。

他從案上拿起一張紙,「馬上去石猴山找佟川,名單上的人立刻派到這里。」

寇唯接過名單,小心揣好,施禮離去。

前幾天,他帶著四個人被羅剛派往興縣,主要是監視守備府,守備衙署,縣衙等地,以防有官軍吃里扒外與他們有所往來。

如今所有的官軍都已返回,大多數官軍都住在鄉村,少數住在城內的人也都很守規矩。羅剛的最後一次考驗,他們全數通過。

這段時間,山上的人都沒閑著,除了正常值守和分配給裘鐵錘進行準備事宜的兄弟之外。其余的的兄都在石樓山與石猴山之間的河流兩岸墾荒。

這一帶緊臨水源,雖然坡地多于平地,但挑水灌溉沒有任何問題。

為了能有充足的食物,羅剛自然不會放過這些地方,不但那些兄弟們去墾荒,就連他們的家眷,包括一些壯年婦女也同樣去了。

羅剛給李家集撥去了四百多頭耕牛,還剩下十幾頭就用在了山上。這些耕牛大多有著記號,有的長得特別,只要離山估計就會被人認出來。

倒不是羅剛想賴下這些牛,只是現在正是非常時期,絕對不能允許意外出現。

同時利用墾荒的還有眾多騾馬,山上騾馬很多,即使再調走二百匹,依然夠用。

據羅剛估計,河兩岸能利用的土地約有三四千畝左右,若都能種上紅薯,後顧之憂就少了一半。

如今兩山的家眷加到一起,已達一千二百多人,其中能參與耕作的幾近五成,這還不包括尚未接來的一百多名兄弟的家眷。

再加上山上的幾百兄弟,即便山地遠比平地難耕,在薯秧長成前全部耕好,應該問題不大。

羅剛在聚義廳中把主要的事情都梳理了一遍,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

眼下除了搶時間耕種外,後續的的計劃還得繼續實施。

想到這兒,他走出大廳,繞到後山,準備前往正在搭建的鐵匠棚去看看。

走出不遠,從後面氣喘吁吁的地跑過來一名兄弟,「把總,馬駿派人送來一封信。」

羅剛接過厚厚的信封,撕開封口,將里面的信件如數取出,仔細查看。

其中有一張興縣守備衙署具印的空白堪合,還有一沓印鑒齊全的空白路引。

此外,還有一封無署名書信,卻是馬駿那邊通知他,今夜第一批鐵料運到的消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末攻略最新章節 | 明末攻略全文閱讀 | 明末攻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