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穿三國之客蜀 161 十年之約

作者 ︰ 亮府七哥

陳斐的這番話給諸葛亮拓開了另外的一方天地。

為什麼不給華夏子孫一個機會呢?李四良大刀闊斧的改革他也是知曉的,可卻不以為然,尚且沒有從另一種探索的制度角度去考慮,如今經陳斐提點,他似乎明悟到了什麼。不止如此,陳斐還說了諸葛直自夷州回來一事,若是想青史留名,建立下莫大功業,並不是扼殺另外一種新生的制度,而是開疆拓土,將我華夏國土線無限的向東、向西、向北、向南拓展,為何偏偏要將人力物力浪費在自己人身上?

誰也未曾想到,這次的無心之言,奠定了將來中國的大格局,陳斐和諸葛亮似乎達成了一個協議,協議的大致內容便是︰待魏國滅了,李四良明面上向劉禪稱臣,但是他的制度保持不變,給他十年的時間,若是他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那麼諸葛亮便學習李四良的制度,也進行內部調整,且李四良會入主中樞,成為蜀漢丞相的接班人;若是李四良治下的江南地區百姓苦不堪言,那麼李四良便主動的放棄改革,作為歷史的罪人為那些因改革死去的人謝罪,江南地區無條件納入季漢管轄範圍,並且推翻之前的制度。這個協議陳斐沒有立刻答應,江南地圖不是她的,她現在的身份只是楚王專使,她還要回去將這件事告訴李四良。自然,在有關國土線上,他們二人也商議出了結果,便以廬江郡、戈陽郡、江夏郡為界,李四良的大軍保證不北上,那麼十年之內,諸葛亮便保證與李四良無有戰事。

這在歷史上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協定,以諸葛亮的個人品格極其才智來看,因這協定,他當之無愧歷史的功臣,可有時候一些偉大的協定,于素來喜愛捉弄人的天命相比,在莊重之余,誰也意想不到將來會出現怎樣的尷尬。但不管怎麼說,這個協定給了華夏子孫一個機會,一個選擇最適合自己制度的機會。

在協議期間,蜀漢會在技術上無條件提供給李四良以改革的支持,這份魄力,讓陳斐為之折服。

只是一想到十年之後已經是建興十七年,若是按照歷史上諸葛亮的壽命來算,不知他能不能有那麼一天,這麼一想,陳斐又覺得無比的哀傷,在這個協定探討、成型、定型的過程,不知不覺間,陳斐迷戀上了這個英武果斷的男人,他的高瞻遠矚,讓人深深為之折服。

建興七年二月,寒冬的余威尚在,諸葛亮回返了槐里之後,便迅速的開始發兵長安,這次,他要一舉拿下長安城,陳斐的話給了他很多啟示,讓他知道了他活著的意義並非是狹義上的漢室一統,而是文化上的一統。

同時,陳斐也打算回去了,這個協議太重要,雖然沒有書面合同,可她知道有諸葛亮一句話,比任何的書面語言都要有用,十年,不拓地,站在華夏文化傳承發揚的角度,李四良與諸葛亮達成的這項口頭協議,讓李四良倍感肩上的責任之重。

以他本人而言,對于自相殘害同胞並無興趣,他並不是特殊愛好殺戮之人,既然有這機會爭取來和平,那麼他就該擔起這責任來。歷史的巧遇給了他這副重擔,諸葛亮一介古人尚且敢于承擔,他怎麼能躲避呢?怎麼能再局限于個人勢力的擴張,而將無辜的黔首百姓置于水火之中?

所以,不用陳斐勸說,李四良便豪氣干雲的應下了諸葛亮的十年之約的挑戰,陳斐很欣慰,李四良這般顧全大局敢于擔當,她想起諸葛亮的慎重以及高瞻遠矚,差點沒有落下淚來,這兩個男人的十年之約,歷史將會做出一個公平的選擇吧?陳斐如是想,否則,上天也太辜負了這二人的付出。

李四良的果斷也讓陳斐為之沉迷,他拒絕了以廬江郡等郡縣為界的提議,對諸葛亮保證不再北上派一兵一卒,但有一點,那麼便是交州全境他們蜀漢的勢力必須撤出,若是向南用兵,交州的必經之路!

這個是早有協議的,諸葛亮自然不會拒絕,想著這十年之後的中國大地將會是如何一個景象,陳斐有些迫不及待,這是古往今來第一豪賭啊!同一個政權下的兩種制度,比起後世的那一國兩制來,顯然這個更有嚼頭,畢竟這件事不管對蜀漢來說還是李四良領導下的江南地區來說,都是一場極為公平的競爭,更何況,有諸葛亮掌舵,蜀漢的一切不會一成不變,他勢必要進行內部的一些些許改革,但若是論起動靜來,應該沒有江南地區的大一些,也沒有江南地區的順利,李四良的鐵血政策將一切反對聲音扼殺,勢必造成一些老舊勢力向北方聚集,那麼諸葛亮的改革也將會面對巨大的阻力,諸葛亮自然明白這些,所以,讓陳斐李四良一干人眼前一亮的是,諸葛亮成功的將國內矛盾轉化到了對外戰爭中,在往後的日子里,他將兵鋒直指北方、東方、西方,除了未曾跨越與李四良約定的展現,蜀漢幾乎連年不斷的對外戰爭。

那些自然都是後話了,現在的李四良與諸葛亮的任務都相當的繁重,諸葛亮要滅掉魏國,而李四良的任務更重,比起滅人國的毀滅來說,構建新生創造活力更難,一些精美的物品一把火就可以燒干淨,但是要再重建,困難自然是重重。

江南地區在這個時代的開發力度有限,他要面對的不止是開發,還要改造,所幸這是缺點也是有點,在一張白紙上,勾畫一些東西更簡單一些。只是一些老舊的官僚雖不能給新政造成什麼阻礙,但是卻幫不上任何忙,有著開明改革思想的官員並不多,這就變相的加大了陳斐李四良的工作量,所幸的是還有一個姜維來幫忙,諸葛恪這個年輕人也極其有慧根靈性,自從李嚴自交州撤軍後,諸葛恪便被召回中樞,留潘璋鎮守交州。雖諸葛恪未曾接受姜維那般的教育,可他能舉一反三,思維極其靈活,對于一些新生的事物制度不光有著驚人的領悟能力,且能說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甚得李四良的倚重,只是唯一讓李四良憂心的是,百萬軍的熱血好戰,眼下他不打算北上出兵,那麼他的軍隊便閑置下來,這讓很多將領極其不習慣,當然,這並不是沒有解決辦法,辦法很簡單,沒有戰事,可以制造戰事,交州以南的林邑國反叛有些年頭了,打發了一支軍隊做平叛先鋒,其余的軍隊依舊是在殘酷訓練中,這些人即將被派往遙遠的熱帶地區作戰,而非他們所想的,功業,並非是在自己家的後院建立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群穿三國之客蜀最新章節 | 群穿三國之客蜀全文閱讀 | 群穿三國之客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