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13貞觀元年有啥大事?不知道啊!
長孫皇後的尖叫,嚇得李世民頓時一驚,連忙關切的問道︰「觀音婢,怎麼了?」
听到身旁男人關切的詢問,長孫皇後這才定了定神,輕輕地拿起那塊方方正正的鏡子,小心翼翼的放到李世民手里︰「陛下,你看!」
李世民拿過鏡子,起初還沒太在意,當時長孫皇後一驚,將玻璃鏡打落在榻上,鏡面是朝下的。當李世民輕輕地在長孫皇後的注視下將鏡子翻轉過來,也是「嘶」的一聲,倒吸了一口涼氣。仔細觀察了一番,一手抓著鏡子,另一手指著鏡子說道︰「這,這里面是朕!咦,這事何方寶物,里面的人兒怎麼和朕一模一樣,甚至連動作和神態都是如此。」
「陛下。」長孫皇後輕笑道︰「今日陛下飲了不少酒吧?」
「沒,沒有。朕怎麼是程咬金那等好酒之人。」李世民像是所有和過酒的人一樣,不承認自己喝得有些多了。
「還說沒有?」長孫皇後是知道李世民性子的,身子一側,貼著李世民的耳朵說道︰「難道二郎沒看出來這事一面鏡子麼?影人影像,和銅鏡的袁李想必是一樣的。只是臣妾從沒想過,這東西會把人映照的這麼清晰。」
「厄,原來是個鏡子啊。」李世民打著哈哈,絲毫不提喝多了的事︰「我剛想說,這東西和銅鏡的作用差不多嘛。嘿嘿,雖然小了點,但確實是好東西,有了這個,朕就能每天看到自己長得是什麼模樣了,不用再用那黃不拉幾的大銅盤。嘖嘖,好東西。」
「一個大男人。還是做皇帝的,怎麼就這麼不知羞。」長孫皇後早就對李世民的性格熟知的一清二楚,調笑著對著李世民說道。「哪有男人愛美的,所以啊,這琉璃鏡,臣妾就替你保管。」長孫皇後說罷,就從李世民手中搶過了鏡子。小心翼翼的放到了塌旁的梳妝台上。
至于長孫皇後和李世民是怎樣在皇宮里卿卿我我,對著一塊普普通通的玻璃鏡爭不休黃俊明是不知道的。此時的他早已回到了天仙宮,靜靜的躺在榻上思量著什麼。
天明過後就是貞觀元年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就要一點點的展開他的面紗。黃俊明幾經思量,在他的記憶中,貞觀元年還真沒什麼大事,戰爭麼?又是肯定有,但是黃俊明不知道。天災**?在黃俊明的記憶里,那大規模的蝗災還要等到貞觀二年才會發生。文化方面黃俊明更是不怎麼了解了,是個現代人就知道,唐詩的發展和鼎盛時期應當算是中唐,而現在初唐四杰恐怕都在娘胎里呢。當然對于唐詩什麼的黃俊明也不是太過在意的,唐朝的詩句分下來也就那麼幾種,憂國憂民感懷的,刀光劍影軍旅的,恬淡自然田園的,報國無門發牢騷的。可是這些詩歌。黃俊明本就不打算再抄襲了,況且符合他道士身份的太少,不然一個身居高位的道士整日吵吵著報國無門,那還是道士麼?
政治上,黃俊明也是不記得什麼大事的,而且現在的黃俊明對于政治還是相當的不感冒,從來沒听過,一個當道士的整日研究朝堂上的鉤心斗角。黃俊明自知在政事上也說不了幾句話,做不成幾件事。要是把大唐人當傻瓜倒也可以,但最後很有可能發現傻瓜的人是自己。這就怪不了別人了。到頭開肯定是自作自受而已。
在黃俊明看來,貞觀元年是沒什麼大事可以讓他出面插手的。就算有事,那李世民也肯定解決的了,用不到他這個方外之人插手一二,就算用得到自己,黃俊明也打算是走一步看一步。一切還不是出風頭的時候。只是計劃還是要做的。
思量幾番,現在黃俊明要做的事情也沒那麼多了,編纂道藏是一,繼續培訓道人是二,至于其他的基本上也都是舉手之勞的功夫,或者說也就是只要趕上了就能做的出來的東西。
目前來說,編纂道藏這事不能太過緊張,一點一點的做才是最好的,況且有著這麼多人幫忙,應該在這貞觀元年這一年的時間里可以做的完全。培訓道人這一點上,也基本上不算太難,道教改革的幾個基本點,黃俊明早就反復和道士們說了許多遍,甚至可以說是傳銷式的思想轟炸,要是這些道士再不明白,那只能說這些人的思想太過堅定了。好在,黃俊明還沒看到那麼堅定的人,尤其是黃俊明和袁天罡幾人反復研究討論出的教義和道士們原本的教義沒有太大區別,只是更細化更符合實際罷了。
現在要做的就是抽個時間加強一下到人們的思想教育,無論是從愛國方面還是愛教方面都是要加強一下的,然後找個時間給道士們考試,最後授予品階之後,讓他們各回各自道觀就可以了。
說道讓外來的道士們經過考核之後回去,黃俊明又想到了天仙宮本身的道士身上,上次渭水之盟的時候,天仙宮的道士林林總總已經突破了兩千人,這小半年下來,雖然黃俊明從沒過問過具體有多少人,但也知道比起那時來說,天仙宮的道士數量可以說是與日俱增,絕對不會減少,這也是要解決的事情。
畢竟在這個冷兵器的年代,雖說朝廷掌握了熱武器的制作方法,但是炸藥的起源還是在天仙宮的,誰也不能保證不對天仙宮的這麼多道士起疑心,要知道,現在長安城的軍士數量也不過三五萬人,兩千多的道士聚攏在一起也是一個不少的數字了,就算上次黃俊明把話對李世民差了過去,可是君心難測,保不齊那天李世民就翻臉派兵推平了天仙宮,到時候,正教也是邪教了。
所以說,天仙宮的裁員也是要放下的,不但如此,還得告訴這在天仙宮學習的外來的道士們,發展信徒可以但是盡量還是少往道教里拉人吧。畢竟道士和和尚一樣,也是不交稅,不從事勞作的時間一長,也總會遭到官府的忌憚。
如此準備之後,相信大唐的道教內部應該能夠完全的整合起來,而《道藏》編纂成功之後,也能迅速的拉攏一大批的人氣,讓更多的人信奉道教。
考慮過了道教內部的事情之後,黃俊明又琢磨起了道教傳教方面的事,對于大唐上層的傳教黃俊明也是不用去擔心的,畢竟按照現在看來,李世民對道教的感覺還算是不錯,並且有老祖宗李耳在宗廟掛著,皇室暫時還是在道教這邊的。其他的高官大族也應該是比較容易信奉道教的,這一點相當的好辦,從古至今道教在社會上層的傳教似乎就沒有受到過太大的阻礙。相信那些經驗豐富的老道能處理好,所以黃俊明就將這向上層傳道的事暫且放在了一邊。
至于向社會底層傳教,這就讓黃俊明有些頭疼了,社會底層不比社會上層,這雖然是唐朝,但是民間的底蘊還不是那麼深厚,吃不飽穿不暖的人大有人在,想要讓底層民眾信奉體系龐大教義深遠的道教,可以說是難比登天,底層民眾的性子早就被殘酷的現實磨平了,變得空洞。甚至很多人已經如行尸走肉一般獲得清苦,讓這些對生活沒有希望的人追求道教講求的今生,這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當然這也是為什麼社會底層的人信奉佛教比較多的原因之一。而道教想要全方位的步入這個社會,想底層民眾傳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什麼樣的教派底層人民回去信奉,歸根結底,除了給與他們希望之外,還必須給與他們看得到模得著的實際的東西。
至于什麼是看得到模得著的實際的東西?很簡單,無非就是吃飽,穿暖而已,但就是這吃飽穿暖,也成了黃俊明頭疼的問題,織布什麼的倒也好辦,天仙宮懂得機械制作的人還是有一些的,在黃俊明看來他們是接觸過一些墨家傳承。讓他們去研究一個比較合用的織布機,應該是可行的。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一直是中華大地上的主流,將織布機通過道教手段傳播出去,也會聚攏一定人氣。
另外,讓底層民眾吃飽這個問題,除了改良種子,農具,耕作方法之外,也就沒什麼了。這些都是比較簡單的東西,但是問題也出來了,讓道教去做,讓道士去做這件事,絕對是大大的不恰當!織布和田產,這是大部分國人最看重的東西,固然由道教推行出去能給道教提升名聲,帶來好處,但是李世民能干休麼?這些都是什麼,說白了,立國之本!立國之本是必須抓在朝廷手里的!
——————————————
本章算是給我自己接下來的幾章做一個定位,我就愁了,貌似今天又不能碼完字了。蛋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