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導演 第四十三章 營銷

作者 ︰ 火柴人

電影《空房間》空房間正式進入後期剪輯階段。

其它的劇組成員或在家休息或出去旅游或聯系下一個合作的劇組。

而張維和劇組的主創們,則窩在剪輯室里忙著電影的後期剪輯工作。

當然,電影的宣傳也由前期的策劃,步入籌備階段。

此時,張維就坐在辦公室里,和李曉婉、王經花、三哥,還有公司的營銷總監劉洋,正在討論電影的營銷工作。

其實王經花和三哥對這一套不熟,之所以坐在這里,一是來湊熱鬧,簡單熟悉一下套路,二是支持一下張維。

因為從最開始的營銷計劃,張維就和李曉婉以及劉洋產生了分歧。

李曉婉認為沒有必要做大幅度的宣傳,因為電影盈利不盈利並不重要。

听她說完,張維就咦了一聲,然後問道︰「婉娘,咱們不是說好了要將成本和利潤給汪總麼,所以電影肯定要宣傳到位。」

「抱歉張維。」

李曉婉對張維道︰「當初並沒有改合同,汪總不讓我告訴你。」

「什麼?」張維此時已經搬過去住了,但是本以為……

他現在的感覺,就像是本來是自己的房子,住的很安逸,但是突然有一天來人宣布說房照上的名字是別人,張維愣了一會兒,搖頭道︰「好吧,過會兒我再打電話給汪總詳談。」然後看著沉思不語的劉洋道︰「劉總監,你的想法呢?」

劉洋想了一下,就道︰「既然電影沒想著盈利,那麼倒是可以加大一些宣傳資金投入,這樣,萬一盈利了,也是咱們賺,如果不盈利,倒也沒有什麼,也算是贏得了口碑。而且和媒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畢竟張導以後還要拍電影,肯定要和媒體合作的。」

李曉婉問道︰「劉總監,電影頻道和央視三套那邊你聯系了麼?」

「噢?」張維疑惑抬頭。

劉洋就笑道︰「找電影頻道宣傳,是必須的步驟,畢竟現在電影頻道的影響力不是一般的大,至于央視三套嘛,最近新開播了一套欄目,是朱君主持的‘藝術與人生’,前兩天播了第一期,反響不錯,我和欄目組聯系了一下,讓張導和劇組主創參與一期,那邊正在等著領導批示,估計不是什麼問題。」

藝術與人生?

張維眯起眼楮,說起這套欄目,開始確實不錯,但是越做越單調,越做越乏味,到十幾年後,這檔欄目就只靠著朱君為了煽情而煽情撐著了。

當然,提起欄目,張維又想起了《楊嵐訪談錄》和《魯豫與你有約》,但是後者現在還沒有開播,陳路雨還在主持其它欄目……

接著張維就道︰「我覺得,還應該加大投入,添一些宣傳手段,這樣太單調了……」

其實共和國電影的營銷,一直處于形式單一,人才稀缺和觀念落後的階段。

上世紀**十年代,電影產業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逐步走上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並開始搭建自己的市場平台,然而此時,電影營銷依然處于壟斷的陰影下步履維艱。中影公司獨家代理進口片的發行。國產片的發行也必須限制在十幾家電影廠的名義下,電影產業的概念只是停留在理論論證的層面上,而沒有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和市場化的實踐。

整個電影產業受政策的影響,非常嚴重。而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國家才頒布了《關于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若干意見》,以致力于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統購統銷」的局面,調整由此形成的制片、發行、放映三者之間經濟分配上的不合理狀況,標志著電影體制改革的正式啟動,但改革的步伐在整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年代顯得疲憊而無力。

政府授權或默認的壟斷行為、進口影片的沖擊、盜版的肆虐、營銷模式的單一等都使得國內電影市場愈加風雨飄搖、每況愈下,陷入了「不改革等死,盲目改革找死」的怪圈,此時的電影營銷雖然走到了市場的前台。但由于營銷觀念的淡薄、制片發行放映領域的月兌節導致營銷的疲軟,很多優秀的國產影片葚至都沒有和觀眾見面,直接被放進了倉庫。可謂大大打擊了電影公司和導演的積極性。

共和國的部分電影在二零零零年以後才進入了營銷時代,現在共和國每年生產幾百部電影,具有營銷價值的不超過三分之一,其他的好多電影沒有渠道,進不了影院。現在共和國大片的營銷往往是「事件營銷」,全方位地覆蓋社會,把一些不常進影院的人帶進了影院。比如說幾年後張毅謀的《滿城全帶黃金甲》,全國票房有兩億多元,而1.8億元的票房來自很少看電影的觀眾。

國內大多數電影的營銷是各自為政,很難做到以銷定產。營銷能力弱是因為電影發行能力差,電影發行只是做前端電影制作和終端影院的傳聲帶,發行公司沒有優質資源。在國外不是這樣,比如說美國,八大電影發行公司影響制作方,它們為制作公司融資,為制作公司提供渠道,並且影響到電影制作的內容,能夠把電影的營銷狀況和發行狀況反饋到電影制作方,從而做到以銷定產。

現在共和國電影發行公司多數是小本經營,營銷投入遠遠不夠,美國商業電影百分之四十的資金用于營銷,國內絕大部分的電影發行公司能力太差,往往一部投資幾百萬的影片,只用幾萬元做營銷資金,當然這和政策有關。

而卻和國外比,國內的營銷在手段上區別不大,網絡營銷,利用檔期營銷等。但國內一年只有一兩部大片,所以營銷是具有市場獨佔性的。而在國外一年有二十部大片。國內的電影營銷以後要在市場細分上下功夫,隨著營銷內容變化營銷手段,影片的首映式、點映式同質化,缺乏差異性。

共和國電影業在經歷了世紀之交的慘淡經營後終于迎來了一個產業化發展的「春天」。二零零四年我國電影產量突破兩百部,票房首次突破十五億元,加上電影後產品和電影頻道等的收益,總收入將達三十億元,比二零零三年提高了近百分之六十,中國電影業的發展從此駛入了快車道。但綜觀近幾年電影市場,不難發現國產片市場還是「一道單調的風景線」,除了張毅謀、馮曉剛等少數的電影品牌依然勢頭強勁外,大多數國產片仍擺月兌不了在「生死線」掙扎的狀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共和國電影營銷傳播的孱弱和滯後。

再觀美國電影產業的總收益,百分之二十來自于銀幕營銷,百分之八十來自于非銀幕營銷,可見營銷手段豐富對一部電影的巨大影響。如好萊塢的電影營銷是銀幕營銷和非銀幕營銷齊頭並進、互為支持的連鎖式營銷方法,具體表現為銀幕營銷、電視營銷、家庭影院、網絡營銷和相關商品開發這「五位一體」的營銷構架。

電影營銷不應該只是局限于影片本身,一部電影的商業運作是可以通過一個產業鏈做營銷的。電影產品如果是強勢品牌,很容易拉動商家趨之若鶩,例如《星球大戰》系列的周邊產品的銷售收入早已經超過了五十億美元。

張維腦海中思索著,然後看著李曉婉道︰「婉娘,咱們還有多少資金可以用?」

「應該有一千萬吧,怎麼了?」李曉婉疑惑。

張維道︰「我看這樣,我先讓杜老師剪幾個分別針對不同年齡、性別觀眾的片頭,然後你們和央視去談黃金時段廣告的事兒。嗯,不過也不用急,廣告盡量放在營銷的中期,播出來效果更好。」

然後張維看著王經花道︰「花姐,你現在就聯系美國、韓國、日本、香港和台灣等地的公司,把海外版權給賣出去。」

「會不會太早?」

眾人見張維的語氣不容置疑,李曉婉和劉洋也不再堅持,剛剛听張維說了一些營銷觀念和策略,受益匪淺,此時見張維意氣風發,也不由得激動起來。

不過王經花還是提出了疑惑,畢竟海外版權要放在營銷中期,只有初期見效,才會被電影發行商看重,否則值不了幾個錢。

而且馮曉剛的新電影此時也在宣傳中,難免會撞車。

張維和馮曉剛的影響力誰更大?顯而易見。

張維道︰「如果那邊出價了,咱們也壓著,只是先熟悉一下,讓他們知道有這部電影,混個臉熟就行了。」

隨後他又看著劉洋道︰「你待會兒再聯系摩托羅拉公司,問他們,咱們用自己的電影片段給他們做廣告片,一起合作促銷,給咱們多少錢。」

「三哥,你再聯系一下之前咱們去過的拍攝場地所在的城市,電影要在那幾個地方進行試映。」他又看著三哥說。

三哥皺眉道︰「現在盜版這麼厲害,還要試映麼?」

「盜版厲害?我倒是希望他們更厲害點呢。」

張維淡淡一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大導演最新章節 | 重生之大導演全文閱讀 | 重生之大導演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