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國師 正文 第17章 有個內應也不錯

作者 ︰ 鱸州魚

更新送上,弱弱的問一聲,票票有木有?

————

「終于……來了?」劉同壽被他突如其來的跪拜鬧得一愣,什麼叫終于來了啊?難道你也能掐會算,料到我今天會來?六扇門里果然臥虎藏龍啊。

「小仙師,小的盼您盼得好苦啊!昨天小的被豬肉蒙了心,斗膽褻瀆老神仙法體,事後也是悔恨難當,恨不得把這只手剁了。今天終于得見小仙師尊顏,能將這番心思傳達出來,就算轉眼便死,也死得瞑目了!」

扯住劉同壽的褲腳,楊超一把鼻涕一把淚,哭的這叫一個傷心,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被小道士怎麼著了呢。

原來是這麼回事啊,劉同壽回過味兒了,又是一個玩過火的犧牲者。他往四下里看看,這邊鬧得動靜不小,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膽子小的遠遠觀望,膽子大的已經開始圍過來了。

「人孰無過,犯了錯不要緊,能意識到錯誤就是好事,如果還能改正,那就是善莫大焉了。家師何等樣人,豈會對你的無心之失斤斤計較?」

劉同壽倒不在乎被人圍觀,但現在的關鍵問題不是打官司,而是模清楚情況,難得有了個虔誠的信徒可以作為內應,他哪有興致在這里表演?他指著衙門口放置的一面大鼓,問道︰「那個就是鳴冤鼓麼?」

「小仙師大人大量,小的實是感激涕零……」楊超淚眼模糊的抬起了頭,轉頭看看,驚訝道︰「唔,正是鳴冤鼓……小仙師,您要告狀?您怎麼可能有奇冤……」

楊超很驚訝,劉同壽倒也理解他的心情,因為這方面的規則,在路上,韓應龍已經給他詳細解釋過了。

鳴冤鼓,和京城紫禁城外的登聞鼓是類似的東西,都是上訪告狀用的。最早始于周朝,在漢朝加以完善,最後在唐宋達到了巔峰,宋朝以前,普通民眾可擊鼓鳴曲申冤,或向朝廷提建議,或對政策提出異議。在蒙元時期,這項制度曾一度流于形式。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是個親民的皇帝,對登聞鼓非常重視,不但設置了專人管理,而且一旦有冤民上告,他就會親自處理,如果有哪個不開眼的官員從中阻攔,一律重判,很好的達到了上情下達的作用。

不過,這種越級告狀的制度,官員們卻是深惡痛絕。太祖的強勢讓他們無從反抗,但在洪武之後,他們卻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最終在宣德年間取得了豐碩的戰果,成功的將登聞鼓變成了擺設。

明面上的規則是誰有不平就可以敲鼓,但潛規則是,非‘軍國大務,大貪大惡,奇冤異慘’者,不得亂敲。

等最後到了滿清時期,形式主義更是發展到了極致,有冤申述,先得挨頓板子,然後才有說話的機會,說話有沒有人听,則是兩說,大抵就是讓人知難而退的意思。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故事中,就有涉及于此的橋段。

再到後來……好吧,伸張正義本來就是一種奢望,劉同壽也沒心思多想,他現在是在明朝,只要按照明朝的規則行事就好了。

地方上的鳴冤鼓跟登聞鼓性質完全相同,官員們的態度也很一致,最好百姓都老實點,沒事別亂敲鼓,攪擾了大人們的清靜還在其次,傳出去也影響官聲啊!青天大老爺治下,當然是清平世道,怎麼會有什麼奇冤異慘之事呢?

楊超的驚異便由此而來,面前這位小道長可不是尋常人,他可是老神仙的弟子,誰能讓他遭遇奇冤?那人吃了雄心豹子膽,不想活了嗎?

「是啊,小仙師,還是按照規矩遞狀紙的好,免得惹惱了馮縣尊,反倒把局面搞僵了。愚兄雖然不才,但總還有幾分薄面,當日也與馮大人有過一面之緣,應該……」韓應龍也是出聲相勸。

在他看來,鳴冤鼓是項善政,但是官場上的規矩也得顧忌,貿然鳴鼓,知縣大人臉上掛不住,沒準兒就好事變壞事了。

「貧道最守規矩的不過了,剛才就是好奇問問,既然有這樣的規矩,那咱們就遞狀紙唄,有勞韓兄了。」劉同壽從善如流。他不是死腦筋的人,有相對容易的辦法,何必要去挑戰極限呢?這個時代他還不是很熟,但後世去京城告狀的人有何遭遇,他還是略有耳聞的。

「周大叔,你覺得呢?」當然,當事人的意見還是要問的。

「但憑仙師吩咐,有勞韓舉人,衙役大哥也辛苦了。」周老板面面俱到的做了羅圈躬。

以他的地位,能找個秀才出身的訟師都已經是奢望了,現在有個舉人寫狀紙,再加上小仙師的面子,贏下官司的希望自是大增,他歡喜還來不及呢,又哪里談得上不滿?

「是這位……要告狀啊?」楊超松了口氣,見到劉同壽之後,他已經從痴呆狀態恢復過來了,對于劉同壽打官司的緣由,也有了些猜測。

最可怕的無過于是劉同壽要為征地的事情來鬧了。雖然回來後一直就混混沌沌的,但衙門里面發生的事,楊超心里卻都有數。

黃班頭一回來,就立刻去找了馮知縣,兩個人在衙署里面嘀咕了足有一個時辰,中途還叫了幾個衙役進去,想來是做旁證的。然後馮知縣就匆匆忙忙的出了門,車駕從西門出的城,楊超猜想,對方應該是奔府城去了。

今天上衙後,衙門里面也是人心惶惶的。本來,對衙門張羅征地的事,習主簿一直持反對意見,按說出了這檔子事兒,他應該很高興才對,但不知為何,他的臉色依然鐵青鐵青的,好像家里死了人一樣。

而另一位實權人物,項典史更是烏雲蓋頂,不少人都無端挨了訓斥,他甚至還動手打了人!老項脾氣確實暴躁,但這種情況還是相當罕見的,楊超知道這是為什麼,無非就是征地進行不下去,幾位官老爺都是進退兩難了。

紫陽觀出了這等異事,他們自然不敢拿性命和前程開玩笑,這三位是縣衙中地位最高的三個人,黃班頭都能想得清楚的事兒,他們自然也是門清。但另一方面,這事兒後面的推手同樣不好惹,一個不好,別說期許中的升官發財了,恐怕身敗名裂就在眼前呢!

馮知縣最滑頭,丟下一句話,就跑到府城去了,面對這種情況,這也是最恰當的應對方式,層層上推,把決斷的責任甩出去,免得砸到自己。

不過,這招也不是萬能的,下面有對策,上面同樣可以推諉于下,在口頭上下個命令,出了事兒以後一推三六五。

俗話說得好︰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衙役在百姓面前很威風,他們這些官員在衙役面前更威風,但在知府、知縣的眼里,他們一樣是拉車的牛,誰讓他們不是科舉正途出身,沒有同窗師長幫襯,品級也不入流呢?

上面的人已經亂了章法,下面的人自然無所適從,衙門中人現在已經陷入了極度焦慮的狀態,要是劉同壽再來鬧上一場,局面沒準兒就失去控制了,到時候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要遭殃呢。

這些關竅不是楊超自己想出來的,而是他老爹昨晚念叨給他听的,听的時候,他暈頭轉向的,可在這一瞬間,卻突然清晰起來。所以,听到是周老板要告狀,而且還是按衙門的規矩,他懸著的心也是落回了肚子里。

「這位大叔不知要狀告哪家?小仙師,不是小的多事,只是縣尊如今不在衙門,主簿、典史二位怕是也無心理事,這狀紙即便投了進去,恐怕也無人受理。若不是什麼大事,小的也是公門中人,在這上虞多少也有幾分面子,也許能幫得上忙也說不定呢。」

听了這話,劉同壽微一皺眉,旋即又舒展開來。昨天那事兒就是他一手策劃的,衙門中為何是如此光景,他自然不會一點想法都沒有,只是沒想到效果會這麼夸張而已。

既然衙門已經一團亂,而眼前之人看起來也很有心,那也不必急于一時,還是先搞清楚狀況再說。思忖了片刻,他拿定了主意。

「那就勞煩楊捕頭了,不過這里不是說話地方,眼下時已近午,不如這樣,貧道做個東,我們找個清靜所在詳談如何?」

「哪里當得起仙師這般稱呼,仙師大駕光臨,整個縣城都蓬蓽生輝,小的正要好好款待才是,怎好讓仙師破費……」楊超笑得眼楮都睜不開了,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話果然不錯,听到沒有,小仙師稱呼咱為捕頭呢!世間事,果然是心誠則靈。

「這怎麼好意思呢?明明就是貧道貿然登門叨擾……」劉同壽假模假式的謙讓著。

老實說,他囊中確實羞澀,雖然將老道的遺產都帶在了身上,但那幾塊散碎銀子到底有多少購買力,他實在沒啥信心。何況他和楚楚還要靠這些錢生活呢,豈能隨便亂用?宰冤大頭才是正經路數,嗯,還是一個沒文化的冤大頭,蓬蓽生輝這詞兒是這麼用的嗎?

「仙師咋能這麼說呢,您可是老神仙的弟子,尋常人想請都請不到,小的今天能有這個機會,已經是前世修來的福分了,您千萬要給小的一個機會,另外,小的還想……」

「嗯?」不會是要簽名吧?繁體字哥可不會寫,不知道用英文行不行?反正那玩意跟道士的鬼畫符差不多。

「我爹也是個向道之人,對仙師仰慕已久,能不能……」楊超倒是個孝子,這種好機會,還不忘了他爹。

「這樣啊,那也好。」多張吃飯的嘴唄,反正又不是自己掏錢,有啥不行的?劉同壽點點頭。

「多謝仙師,多謝仙師,請隨小的來……」在前面引了幾步路,楊超突然從圍觀眾中扯出一個人來,大咧咧的吩咐道︰「去,去告訴我爹,我要在春風樓款待仙師,讓我爹也來……還呆著干什麼?還不趕緊地,耽誤了老子的大事,看我怎麼收拾你。」

「仙師,請這邊……」回過頭,他又換上了一張燦爛的笑臉,跟片刻之前,恍若兩人。

媚上欺下,無論哪個年代,胥吏都是差不多的啊,劉同壽微不可查的嘆了口氣,從容的跟在了楊超身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第一國師最新章節 | 明朝第一國師全文閱讀 | 明朝第一國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