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王 第127章 全新的遠東格局

作者 ︰ 禁區中的幽靈

現在的葉卡捷琳堡,早就在中國西北軍強大的飽和炮火轟擊中變成了一片廢墟。*1*1*

四個由猛虎輪式步兵戰車組成的攻擊箭頭,分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殺進城里,勢不可擋地輕松地穿透了蘇維埃工農紅軍業已殘破不堪的阻擊陣地,在城中心廣場會合之後立馬掉頭又殺了個回馬槍。

這樣的進攻戰術,現在就算換上德國陸軍在這里打阻擊,也同樣無法阻擋,就別提絕大多數是由俄.國農民和工人組成的蘇維埃工農紅軍了。

緊隨在猛虎戰車後面的步兵,是西北軍在這個時代特有的「三三制」進攻隊型組合。

這種步兵進攻隊型,是後世中國陸軍在長期戰爭中融合了眾多的血與火經驗教訓總結發展出來的一種跨時代步兵戰術。這種戰術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步兵線列推進理論。

「三三制」在火力分布上梯層分明又相互協調,是一種完美的攻防隊形,不存在這個時代西方列強軍隊散兵多層推進時火力難以發揮的缺點。

在絕對的武器優勢和火力壓制面前,在先進的攻擊編隊陣型面前,蘇維埃工農紅軍采取的人海戰術除了白白送死,為戰場上多增添無數的怨魂,實在是再也沒其他可取之處。

現如今的中國西北軍,還不能算是厚積勃發,只能說是小小的爆發了一把。

天上有飛機飛艇,地面有戰車騎兵,重炮那都是按「百」為單位來計算。

訓練有素的空地協同,步坦協同,步炮協同、三三制編組等多種現代戰爭必不可少的戰術打法,又豈是烏合之眾的蘇維埃工農紅軍所能阻擋得了。

從中國.軍隊發起總攻後展現出來的那種有如排山倒海般的強大攻勢,讓加育勞夫、季諾維耶夫等葉卡捷琳堡蘇維埃政府領導者終于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中國.軍隊精心構置的巨大陷阱之中。

現在的局勢非常明顯,中國.軍隊是要把烏拉爾地區的所有蘇維埃工農紅軍武裝一網打盡。明白得太晚了,想後悔也來不及了。加育勞夫懷著一種無比絕望的心情,將戰局用電文的形勢向蘇維埃最高軍事委員會進行了非常詳細的匯報。聲明蘇維埃目前萬萬不要與中國政府為敵,可以通過外交談判來解決兩國的歷史遺留問題,然後吞槍自盡。

季諾維耶夫沒有自殺的勇氣,非常厚顏無恥地對守城部隊下達了向中國.軍隊投降的命令。

這場被載入後世中國.軍史的葉卡捷琳堡大會戰,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在敵國的境內展現其無敵的雄姿。懸殊的敵我兵力並沒有挽回蘇維埃紅軍的敗局,這使得中國西北軍里面隨軍前來的英、法、美軍事觀察團大跌眼鏡。

要知道,現在俄.國境內到處都在打戰,蘇維埃工農紅軍和紅海軍,不僅僅在跟俄.國國內的資產階級**武裝對抗,而且還在跟英國、法國、波蘭、德國和土耳其等國.軍隊在進行生死搏殺,到目前為止,不論是協約國.軍隊,還是同盟國.軍隊。1(1)全都沒有在蘇維埃紅軍面前佔過上風,相反,很多部隊被蘇維埃紅軍打得一敗再敗。

這明顯不是蘇維埃紅軍的戰斗力不行,而是中國.軍隊展現出來的真正實力過于強大。

英、法、美三國.軍事觀察團的觀察員們,終于開始認真的執行起他們身負的使命。

葉卡捷琳堡大會戰,是當前俄.國內戰中投入兵力最多,歷時最長的一次決戰。是役,蘇俄工農紅軍投入兵力近二十四萬。中國西北軍投入兵力六萬五千多人,以中國西北軍擊斃殺傷蘇俄軍隊十五萬多人,俘虜八萬多人的驕人戰績,全殲蘇俄軍隊而宣告勝利結束。

此戰過後,協約國和俄.國資產階級武裝士氣大振,高爾察克領導的白衛軍,更是將蘇維埃工農紅軍東方面軍一舉逼退撤回伏爾加河西岸。

這一戰,不僅把新生的蘇維埃紅色政.權打懵了,而且使得蘇維埃政府從此陷入了全世界所有主流國家都對其采取封鎖和扼制的孤立困境。

因為。1918年9月2日,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四位公主,在葉卡捷琳堡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用鐵一般的證據,將蘇維埃布爾什維克殘忍地殺害俄.國沙皇夫妻和皇儲這一事實,向前來的各國記者進行了公開揭露和控訴。

身穿同一款式黑色宮廷禮服的奧爾伽、塔季婭娜、瑪利婭、阿娜斯塔西婭,聲淚俱下地向現場的記者們講述了沙皇被當晚事發經過,也明確表示,如果不是執行死刑的布爾什維克人員臨時起了婬邪念頭想要侮辱她們,她們也沒法等到中國西北軍的唐委員長親自帶隊趕來解救。

沙皇夫妻和皇儲的尸體。還有現場拍攝的大量清晰照片,頓時在全球掀起了一輪軒然大波。甚至就連歐洲打得如火如荼的西線戰事也沒有這起新聞的影響力大。

奧爾伽、塔季婭娜和瑪利婭,聲明支持妹妹阿娜斯塔西婭出任新的俄羅斯帝國女沙皇。

歐洲各國的王室、皇室成員,不論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或者中立國,都紛紛站出來發表公開聲明,嚴厲遣責俄.國蘇維埃政府的不人道行為,聲稱全力支持沙皇的公主上位復國,復仇!

早就接到通知的高爾察克,也出席了這場新聞發布會,當著各國記者的面,代表俄.國臨時政府,代表正在跟蘇維埃紅色政.權作戰的全體白衛軍官兵,對向征著俄羅斯帝國皇室的雙頭鷹國旗宣誓,效忠皇室,支持阿娜斯塔亞婭女沙皇復國,復仇。

鄧尼金、尤登尼奇、克拉斯.諾夫、米列夫、謝苗諾夫等俄軍將領,也都在各自的地盤上發表公開通電,明確支持阿娜斯塔西婭公主上位復國。

陷入空前被動局面的蘇維埃俄.國布爾什維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也發表公開聲明,稱這起滅絕人性的慘案不是蘇維埃和布爾什維克干的,這是別有用心的某個組織或國家,企圖通過陰謀殺害沙皇及其家人,刻意制造蘇維埃和社會革命黨不可協調的深仇大恨。如果布爾什維克要殺害沙皇及其家人。早在二月革命成功的時候就做了,用不著等到現在。

盡管紅色蘇維埃發出的這份通電沒有起到什麼明顯的效果,但是在英、法、美、日等協約國高層圈子里已經有人開始相信這件事絕不簡單。

隨著蘇維埃工農紅軍東方面軍主動撤回伏爾加河西岸,整個烏拉爾地區和西伯利亞地區戰火漸漸熄滅。鄧尼金的志願軍,高爾察克的白衛軍現在就跟打了雞血似的。一門心思朝莫斯科進攻再進攻。明顯是打算趁熱打鐵,一舉將新生的俄.國蘇維埃政.權剿滅。

歐洲西線戰場,在美國大舉出兵參戰後,德國和奧匈帝國敗局已定,但為了能在談判桌上爭取到有利的條件,德國和奧匈帝國沒有投降,而是繼續進行堅決地抵抗。

也不知是出于什麼原因,美國政府提出讓中國政府出兵加入歐洲戰場,以盡快促使德國和奧匈帝國投降。卻一致遭到了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的強烈反對。

唐朝這時候也沒想著去淌歐洲那灘混水,甚至連高爾察克和鄧尼金正在組織的進攻莫科科的戰役也沒興趣,而是將眼楮盯著遠東,盯著目前被日本和美國控制著的伯力和海參崴。

為了西伯利亞鐵路公司控制權的爭奪,美國政府和日本政府已經差不多快翻臉了,得趕緊趁著蘇維埃工農紅軍還在跟高爾察克和鄧尼金死磕,把小日本從遠東地區趕走。海參崴必須拿下,這里是唐朝早就內定好的出海口。

新俄羅斯帝國已經將首都確定為葉卡捷琳堡。更名為阿娜斯塔堡,在烏法的臨時政府領導班子也全部搬遷到新首都。

為了能使新俄羅斯帝國能在短時期內恢復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唐朝這段時間基本上都跟阿娜斯塔亞婭呆在一塊,把經濟改革的那一套比較成熟的理論,耐心地教給未婚妻。

與阿娜斯塔亞婭之間的婚約,唐朝沒有對外公布,只是在西北政府的高層內部舉辦了一個小型的訂婚儀勢,在這個訂婚典禮上,唐朝終于兌現了對秦蘭心的承諾。為秦蘭心戴上了一枚訂婚鑽戒,正式確立了她第二夫人的地位。

別看俄.國現在內戰打得一蹋糊涂,但其工業基礎和產業工人的數量,並不比現在的新疆差多少。

要想使布爾什維克在新俄羅斯帝國沒有生存的土壤,就必須徹底改變烏拉爾地區和西伯利亞工人和農民的生活水平。

絕大多數的工人和農民之所以會被布爾什維克煽動起來罷工暴動造反,完全是因為他們實在沒有活路了,不造反也是死,造反也是死,造反還能拼命搏一搏。因此,新上位的女沙皇阿娜斯塔亞婭。現在首要任務,就是發展經濟,解決民生問題。

有了唐朝這位英明的導師,阿娜斯塔亞婭不斷推出的一項項政策和措施,把原臨時政府里的那幫子官員們一個個都佩服得五體投地,也終于明白了女沙皇的三個姐姐為什麼願意遜位給最小的妹妹。

有西北政府輸入的大量不涉及重要軍工的先進技術專利,加上從西北政府運輸過來的大量糧食和日常生活用品,新俄羅斯帝國的社會秩序很快得到扭轉,一切都在朝良好的方面的呈可持續發展。

當然了,新俄羅斯帝國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沙皇皇室秘存的五百六十噸黃金,現在已經存入西北人民銀行的秘密金庫里。新俄羅斯帝國貨幣發行的新盧布,也交由西北人民銀行全權代理發行。

在阿娜斯塔亞婭女沙皇的堅持下,大量的俄羅斯貴族軍官,紛紛離開戰場來到中國的西北軍校,開始為期半年的軍事培訓。

新俄羅斯帝國暴發出來的勃勃生機,讓正佔據著遠東地區的日本政府日漸不安。

歷史的車輪以其強烈的慣行繼續朝前滾動,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時,巴黎東北貢比涅森林的雷通車站。德國以外交大臣為首的代表團走上聯軍總司令、法國元帥福煦乘坐的火車,簽訂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的條約。

對即將召開的巴黎和會,唐朝很有自知之明的沒想著去插一腳。西北政府的底子還太薄了,現在還不到跟英、法、美三大世界霸主較勁的時候。老老實實地先幫助阿娜斯塔亞婭將新俄羅斯帝國穩定局面,經營好西伯利亞地區,用西伯利亞地底龐大的礦產資源反哺西北大開發需要的各種原料,加速西北政府的工業體系進程,才是王道。

按照既定的協議,貝加爾湖,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個全球最大的淡水湖,被西北政府恢復了它原有的名稱︰「北海」,並成立了新的北海省。

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政府,鑒于中國西北軍展示出來的強大軍事實力,主動派出特使,向中國政府提出了和平條約,請求中國政府不要插手俄.國的內政,蘇維埃俄.國政府願意把自1856年以來由沙皇俄.國侵佔的中國領土全部還給中國,請中國政府安排人接手。

狡猾的列寧,看似大方,實際上這片領土目前全被日本軍隊佔領著,中國政府要想收回來,就必須從日本人的嘴里搶食。

由于西北軍的果斷出擊,先捷克軍團一步,佔領並控制了伊爾庫茨克和烏蘭德蘭,一戰結束後,捷克軍團不得不從俄.國境內全部撤離。早有準備的西北軍趁機將捷克軍團走後的空隙搶在日本軍隊之前全部接管。這樣一來,也形成了中國西北軍和日本派遣軍在西伯利亞鐵路東段沿路軍事對峙的局面。(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西北之王最新章節 | 西北之王全文閱讀 | 西北之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