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王 第537章 地中海戰爭(一)

作者 ︰ 禁區中的幽靈

在南美地區大規模爆發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大集會開始進入**的時候,意大利人也正式全面單方面對利比亞發起了入侵戰爭。

的里波黎、扎維耶、祖瓦拉和胡姆斯四座利比亞核心城市圈,最先遭到了意大利海軍航空兵與從意大利本土錫拉庫扎等處升空的意大利空軍密集的轟炸。

此時的利比亞,全國總人口只不過才三百七十萬人。居住在核心城市圈中的,佔了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一百二十七萬人。

利比亞王室在得到海軍預警的時候,已竭力、用最塊速度,將其十二萬陸軍和三萬名全部裝備著殲1、鷹式1型戰斗機的空軍調到了的里波黎。

意大利海軍在馬耳他以南海域只輕輕一擊,便將二十一艘戰艦組成的利比亞海軍全殲時,利比亞三軍最高負責人便已下達了空軍主動迎敵的命令。

利比亞發面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好的,可是結果卻是讓人大失所望的。就在利比亞空軍四個旅、上千架戰機升空對意大利海軍航空兵進行自衛反擊大作戰,只進行到了八個小時的時候。利比亞空軍第四旅旅長突然在班加西宣布發動叛亂,成立班加西地方自治政府。

這名旅長,公開對外宣稱其已聯合利比亞陸軍第八旅、第十三旅的兩名旅長,順利地全面控制了班加西地區局面。班加西地方自治政權,將不與腐朽地、無能地利比亞王室一起,抗擊意大利人的「拯救式」進攻。

隨後這三個旅長,迅速組建起班加西地方政權的第一件事情,也是首先選擇了會見安西駐班加西總領事。通過總領事,向唐朝傳達了他們絕無心與安西為敵、只是不想讓班加西以及周邊地區,遭受戰火摧殘、為封建的君主們殉葬的所謂真實想法。

然而在會見過安西總領事之後。這三個旅長卻又秘密約見了長期潛伏在班加西地區的一名意大利少將級特工。通過那個特工,向墨索里尼傳達了他們希望可以不讓班加西卷入戰火中去、實現戰爭狀態下的偏安。

為了向墨索里尼表達他們的誠意,這三個旅長答應只要戰爭結束。該地方政權將全面與國際社會進行秉承安西總統唐朝一貫施行的模式,那種市場交給商人去做主式的合作。也就是說,到時候他們不會去過問來利比亞買原油的是哪個國家的人,產品賣到什麼地方去。

這樣一來。實際上就等于滿足了戰爭開始之前,墨索里尼幾次向利比亞當局提出全面開放原油市場自由貿易的要求。

可惜,這一次他們錯了。墨索里尼既然選擇了大舉出兵利比亞。完全不顧忌安西的地中海及黑海艦隊隨時可能反手對其本土進行攻擊。

墨索里尼和其法西斯黨全體高層核心人物心底里,都堅定了同一個信念︰奪取利比亞,只有自己手上抓住原油生命線,才是最穩妥的……

墨索里尼敢于在這樣一個微妙的時刻,公然出兵利比亞。其實唐朝也很清楚,他是明白在伊比利亞半島局勢出現大震蕩的這個關鍵時刻,唐朝是絕對不會輕易再對他意大利發動大規模軍事打擊的。

因為安西的地中海和黑海艦隊。此時正在密切地關注著伊比利亞半島、葡萄牙那邊的變化。而且安西的北大西洋艦隊,也有一支三十五艘戰艦組成的編隊,開始出現在葡萄牙外海海域。

這充分說明,唐朝對葡萄牙已是志在必得。

而若再為利比亞來與意大利進行一場大規模戰爭,墨索里尼得到希特勒的準確答復是︰校長絕不可能為一時之氣。而逞匹夫之勇。兩線開戰,加上我們德國隨時也可能對波蘭發起攻擊,校長不會讓戰爭從一開始就變成其必須三線開戰、捉襟見肘的態勢……

事實上,唐朝的想法也正式如此。意大利人進攻利比亞是遲早都要發生的事情,之前從意大利方面得到的各類情報,都充分顯示出了意大利國內燃料供應已是十分匱乏。軍隊有汽油、柴油,民間的運輸業卻因無油幾乎陷入癱瘓。

這是被唐朝給逼到了幾近懸崖邊緣上,墨索里尼不鋌而走險便只能看著他的國家剛剛出現的復興瞬間灰飛煙滅。

面對這種情況,比意大利人更了解多一些的利比亞的唐朝,是故意放開一條口子讓墨索里尼直接對利比亞形成本土攻擊態勢的。

欲殺敵,先讓敵人引起公憤。這種欲擒故縱的做法,旨在讓意大利因入侵利比亞,進一步引起歐洲各國,尤其是也對利比亞原油十分依賴的英、法兩國更大的不滿。最好的可能,就是直接讓法國和英國為利比亞去強出頭。

只要法國與英國對意大利動武,他們之間打得越狠,對安西在未來的利比亞問題解決上就越是有利。待敵軍與友軍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出兵去收拾殘局,這本是唐朝在北洋時期的中國內戰中、各個軍閥身上學到的精要。如今,卻拿到用來應對地中海風雲正是恰當。

唐朝對英國進行為期七天的正式訪問結束前,丘吉爾再次找到了唐朝。他鼓動如簧舌、妄圖拉著唐朝立即下令和他一起對意大利進行軍事上全面打擊行動。

結果,唐朝的回答卻是令這位精明過人的英國首相大失所望︰「為了讓我們的友邦更好的對付意大利人帶來的威脅,我已經下令讓中.央警衛師火速保護著貴國的國王陛下返回英格蘭。

希望在國王陛下,與首相閣下您二位的領導之下,可以在這場貴國與意大利單方面的戰爭中,帶領貴國的全體國民取得最大的勝利吧!我們安西,畢竟在利比亞問題上發言權遠不如貴國,所以,暫時觀望、只要意大利人不侵犯到大英帝國本土,我國是不會出兵參與的……」

示弱、唐朝居然在利比亞問題上,第一次自認不如英國人有發言權。長期以來。實際上安西在利比亞控制原油的手法,確實也是丘吉爾心知肚明卻無法改變的。

安西的情報人員,全部用一些英國商人身份或者旅英華僑身份在利比亞控制原油供應鏈。這幾年來。既為安西方面帶去了源源不斷、大批的原油,也為英國人帶回了大筆的稅款和相對應的海外歸來資金。

正是這些資金和稅款,成為了這幾年來丘吉爾重建英倫的重要經濟支柱。但實際上,許多海外資金實際控制著的人。還是安西此次訪問團中那位宋子文部長。

丘吉爾雖是十分清楚,那些錢只不過是人家安西、宋子文暫時放在他們英國,用來部分控制其國內經濟的資金。但是想要重建英倫。卻根本離不開那些資金。于是,丘吉爾為重建大英帝國而采取的容忍,最終成為唐朝將他先行推向戰爭的最大原因。

在唐朝飛離倫敦三個小時之後,一艘英國油輪在馬耳他附近海域被意大利海軍航空兵的飛機炸沉。三十三名英國公民,全部跟隨著油輪一起沉入了地中海。

這一事件,直接給了丘吉爾正式參戰一個最好的理由。英國的三大艦隊急馳直布羅陀,向特區當局繳納了過境關稅後。一百六十二艘英**艦很快便進入到了地中海。

這一百六十二艘英國戰艦,全部由丘吉爾心月復戰將、海軍四星上將溫格統帥。他們的目標,進入地中海之後便十分明確地直指意大利本土的西西里島。

與此同時,丘吉爾迎接完國王歸國之後,果斷地搶在軍隊行進路上下達了命令。英國與意大利斷絕一切外交關系。向北約組織提出抗議並請求北約組織將意大利趕出該組織,要求歐洲聯盟對意大利進行制裁。隨即,將意大利領使團全部在二十四小時內驅逐出境……

正在英**艦朝著西西里島進發、丘吉爾發表正式抗議和向北約與歐盟組織提出驅逐提議時,西西里島以南八十海里的海面上,三艘負責運送在利比亞的法國僑民向本土撤退的客輪遭到了意大利海軍的圍攻。

只兩個小時內,三艘客輪和其船上的兩千四百名法**民,全部被炸沉于地中海而隕命。消息一傳回法國,對意大利人的仇恨熱潮再次高漲。

許多遇難者的家屬,從各地雲集聚到了法國總統府前。他們向勒布倫正式提出抗議,要求勒布倫當局為他們的家人報仇、立即向意大利宣戰。

遇難者家屬的遭遇,在法國社會上引起的軒然大波,很快演變為一場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平民抗議行動。抗議的群眾圍困、搗毀意大利在法國各處的外交代辦處,殺死旅居法國的意大利僑民的事件,有如井噴一般迅速持續、高速地發生。

接到其僑民在法國被殺、代辦處被搗毀消息的墨索里尼,也十分不理智。他也不去再與希特勒商量,單方面下令全面對法國發動了由十八萬陸軍、六萬空軍組成的西征兵團入侵戰爭。

眼見局勢如此,勒布倫再不願意介入到一場大規模全面戰爭中,也只能向民眾意願和時下情勢低頭。勒布倫一面下令在與意大利交界的邊境地區法軍,對入侵者進行全面反擊。另外一面緊急與丘吉爾通電話,只間斷的半個小時,兩人達成了共同懲治意大利法西斯的共識。

旋即,法國的海軍從馬賽得到安西海軍默許後,其地中海艦隊全部一百八十三艘戰艦沖向了意大利本土。意大利的空軍與法國空軍,旋即在海上先進行一**規模的對決。

而此刻,唐朝卻正在飛機上悠閑地看著報紙,宛如正在全面升級的地中海戰爭,與他、與安西半點關系都沒有一般。(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西北之王最新章節 | 西北之王全文閱讀 | 西北之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