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火槍兵 第一部 抗倭援朝 第二十章 招攬

作者 ︰ 南郭無忌2

雖然李如松起了招攬之心,可對潘興漢還不十分了解,總要親自考校一番,才能確認這位年輕人肚子里是否裝有真貨。萬一看錯人,弄個草包回來,可就成了笑柄。本來就頂著馭下不嚴、偏袒不公的帽子,再加個識人不慧的名聲就更失威信。

「今日在戰況順利的情形下,鳴金收兵,興漢對此有何看法?」李如松從今日的攻城戰開始說起。

「牡丹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因為我們對山上防御部署比較了解,再加攻山辦法得當,進展非常順利。不想就在將要到手之際,被迫放棄。兵卒白白受累不說,更是失去立功受獎之機,確實轉不過彎,心有怨言必不可免。何況經此一役,倭寇必有防範,會相應彌補防御漏洞,下次再想攻取,就會困難很多。」在這位深諳兵卒心理的提督大人面前,潘興漢認為還是實話實說的好。

听了潘興漢這番話,李如松暗暗點頭,兵卒不滿是肯定的,直接指揮作戰的將領不理解也是正常的,若是憋在心里不說,反倒顯得為人虛假。李如松初步判斷潘興漢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的誠實漢子,而不是那種常見的猜測逢迎上官心理的世故之人。不說實話,逢迎拍馬正是李如松所不喜的。

潘興漢此番表現很合李如松胃口,但讓他花費一番口舌解釋退兵緣由,這位年輕人還不夠格,「半途而止,必有其因。但軍卒的功績我不會漠視,該獎賞的一樣不少。」這話已算給了潘興漢很大面子。

「卑職代參與攻擊的軍卒,感謝提督大人體恤。」明知提督大人這是安慰話,能在自己這個不入流的帶兵官面前說出,本身就算一種褒獎,客氣話還是要說的。

李如松略對潘興漢性格為人做一考察,將話轉入需要考校的正題,遂說道︰「興漢也算對平壤城有所了解,你認為下一步的攻城戰該如何打才妥當?」

這對受過現代軍事訓練的潘興漢來說就是小兒科,何況他前幾天可專門思忖過這個問題,「下官只是沖鋒陷陣的帶兵官,沒有想到這層,大人分派,卑職全力做好就是。」在這位用兵大家面前,還是表現的低調一些,中規中矩為好。

「想啥說啥,但說無妨,不必顧忌。」對基層軍官的這種心理,李如松熟悉的很,就怕言多語失,失去上官信任。

「平壤城街道擁擠,房舍林立。我的軍卒多為騎兵,攻入城內擺不開陣勢,反因人高馬大,成為倭寇的活靶子。要想減少兵卒損傷,只有下馬步戰,與倭寇逐房爭奪。可騎兵不善長白刃搏殺,我倒听說那些倭寇,很多軍卒都具武師水準的格斗技藝。為了在城內能快速驅除倭寇,應讓軍卒多準備一些燃火之物。將房舍燒毀,自然就不必讓軍卒冒險與倭寇死拼硬磕。」

要把進攻方略都說出來,潘興漢可講上一天一夜,但自己就是一個從山村走出來的最底層軍官,講的太多,反而會使李如松不相信這是自己想出的主意,就連這幾天訓練騎兵營的那套針對性辦法也沒全說。

縱火燒城,那可是韃靼人的專利。常年和韃靼人作戰的李如松當然熟悉。不過明軍使用此法,多少有些不妥,會受到病垢。低頭思忖一番,李如松沒置可否,轉而問起最關心的問題︰「如何使用火槍,才能在攻城戰中發揮最大威力?」專業問題就要請教專家,在涉及到敵我生死的問題上,李如松不會計較個人臉面。

「隧發火槍射程要稍微比倭寇的鐵炮遠一些,至于他們的火繩槍更是無法相比。所以卑職認為,應把隧發火槍集中到城門,用來壓制操放鐵炮的倭寇,減少攻城兵卒的損耗。」將弟兄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是潘興漢指揮作戰貫徹始終的信條,人才是勝利之本,尤其為別人干活更應如此。

潘興漢的話不多,可都說到點子上。這讓李如松對潘興漢刮目相看,覺得是塊好料,下了招攬之意。

「興漢快人快語,有啥說啥,不愧是咱北方漢子,不像南人那般彎彎繞,我喜歡。」李如松在夸獎潘興漢的同時,還不忘非議那幫浙江籍的薊鎮將軍幾句。

「實話對你直說,為了給我大明朝培植出色將領,我早就開始注意軍內年輕的帶兵官長了。听說你帶兵有一套,就上了心,尤其今個看到帶領軍卒強攻牡丹峰,勇猛而不愚蠻,心細而不怯懦,頗有章法,多加磨練必將成為一員大將。」從不直接夸獎部下的李如松,為了籠絡潘興漢,少有的送了頂高帽。

稍有頭腦的人听到李如松這番話,早就該匍匐對方腳下,宣誓效忠了。潘興漢卻故作未覺,裝傻充楞,「此乃卑職份內之事,只不過按照操典所定,身體力行罷了,任何帶兵官皆可做到,不值提督大人夸獎。」

听到潘興漢和自己打啞謎,裝糊涂,張口軍紀閉口操典,就是不登自己這趟車。李如松語塞,稍微有些慍怒,壓了壓火氣,索性把意思挑明︰「我身邊就缺你這樣的年輕將領,興漢若是有意,我可通知兵部職方武選清吏司主事袁黃,將你調入我遼東鐵騎。」

早弄明白李如松意思的潘興漢見對方當面鑼對面鼓的把話挑明,知道再不表態拒絕,等到被這位硬氣的提督生拉硬拽過來,再行反悔就無法退步了,遂答道︰「多謝提督大人厚愛。只是卑職生在燕山長在長城,韃靼人時時叩關,家鄉邊患未靖,不敢擅求個人榮華而置父母兄弟安危于不顧,否則與禽獸無異,尚請大人體諒卑職苦衷。」

大明朝以孝悌為先,若是臣子以回家敬孝父母的名義辭官,就是皇上也不好阻攔。為了堵住這位權勢滔天的提督大人的嘴巴,潘興漢無意中說出的心里話,成了拒絕招攬不容辯駁的大義托詞。

李如松一向眼高于頂,對待屬下從來沒給過好臉色,就是那些屢立戰功的家將也輕易得不到他的首肯。今日這番低份的誠懇邀請,卻被這小小千戶帶兵官用最決絕的話語拒絕,頓覺權威受到挑釁,手掌習慣性的放在佩刀手柄,鷹隼眼楮射出的目光像刀子一般直插潘興漢。

若是熟悉李如松的人被這種目光盯住,肯定嚇得屎尿橫流癱倒在地。因為被這種目光盯住的人都已死亡。只有一個例外,這個例外就是當年曾被李如松俘虜又被他老媽放掉的女真少年—**哈赤。

無知者無畏,對這些毫不知情的潘興漢面對提督擇人而噬的目光,反而將低著的頭顱高高抬起,一眨不眨的用同樣放射著火花的堅定的無所畏懼的目光回應李如松。

兩人如同斗架的公雞一般,大眼瞪小眼。經過一番心理較量,李如松明白這位年輕人根本沒有歸附自己的意思,不禁有些沮喪。不過倒是更高看潘興漢,覺得此人絕非池中之物。

「哈哈哈,好,好,好,是條漢子!富貴不能婬,威武不能屈,真乃大丈夫。此話就算我沒說。」李如松被潘興漢無所畏懼的膽量所折服,決意放過這個年輕人,于是收回目光,重新變得和藹自然。

沒有達到招攬目的,繼續交談已無意義,敷衍幾句,將潘興漢打發走。

薊鎮各位將領對李如松都有戒心,等到潘興漢回來,才將擔心放下。

「興漢,李如松找你何事?」別人不好意思打探內情,葉邦榮可不在乎。

「就你多嘴,提督大人找興漢,除了軍情還能有什麼事?」薊鎮援朝的統兵將領都是浙江人,只有潘興漢一個北方大漢,吳唯忠怕潘興漢對葉邦榮的問話有想法,于是訓斥道。

「沒什麼,提督大人請教些利用火槍兵作戰的辦法。再就是怕我沒拿到首功,心生懈怠,安慰一下鼓鼓勁。」招攬自己,挖薊鎮衛軍牆角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雖然潘興漢對于提督大人有些不齒,但也不好意思塌李如松的台。

「對了,吳大人,咱們距離倭寇太近,夜晚應該防止敵軍劫營。」潘興漢為了避免尷尬,把話岔開,向吳唯忠建議道。依著他對軍史的了解,小鬼子在凌晨時刻發起突然襲擊是慣用的伎倆,並且屢試不爽。現在大軍就住在敵人眼皮子低下,更要防範倭寇劫營。

兩軍對壘,防止敵方劫營是領兵常識,多一份小心總沒壞處,「我也在琢磨這事,既然興漢提了出來,晚上軍營警戒之事就交給槍騎兵營來做。」能者多勞,既然潘興漢提了出來,就把這份苦差交給提議者。

潘興漢得到上峰容許,立刻回到槍騎兵營,命令軍卒晚飯後立刻歇息,等到一過子時,全部集合,到指定地域埋伏。

卻說守衛牡丹峰的倭寇首領松浦鎮信要多憋屈有多憋屈,第一次被人戲弄,本想通過狙擊進攻,多殺傷一些明朝聯軍出口惡氣,沒想人家火槍犀利,壓住了自己的火力。進攻的明軍不但將布守在戰壕里的一百多士卒全部梟首,就連在山頂要塞上防御的人也被火槍干掉不少,損兵折將一敗涂地,要不是大明朝指揮中樞突然收兵,就連自己興許也交代在牡丹峰頂。

這種結果讓自稱小西行長手下第一悍將的松浦鎮信無地自容,羞愧的差點拔刀自宮,多虧被佷子松浦源次郎及時攔住。冷靜下來的松浦鎮信決計對明軍使出在戰國之亂時慣用的拂曉劫營把戲,挽回一些顏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火槍兵最新章節 | 大明火槍兵全文閱讀 | 大明火槍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