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演義 第314章 金蟬子轉世求經 六耳猴脫身混世

作者 ︰ 春衫薄

太清聖人聞言大笑,說道︰「賢弟,你認真了!須知佛教東傳,勢在必行,難以抵擋。♀你叫他今日不傳,他明日也要傳;明日不傳,後日也要傳。吾等哪日若擋了他東傳,他便要將東土攪個天翻地覆。賢弟仔細思量,是否便是此理?」

上清聖人一想,說道︰「還是大師兄念頭通達!然則準提道人今日又為何前來圓說?」

太清聖人笑道︰「他此來,不過是給我道家一個台階下,亦全了他佛家的臉面,免得兩教真個惡斗,互相損傷。兩位賢弟,此事不過是一場游戲,切勿當真!只要道家有我三聖坐鎮,秉承盤古正宗,任他在人間魚龍變化,怎月兌得出我等掌中?」

玉清、上清兩位聖人皆拜服!

至于地仙之事,不管是道教三尊,還是準提道人,卻都是只字未提,仿佛完全忘卻還有這個門派一般!

卻說靈山之上,這一日,如來佛祖忽然對眾佛陀、菩薩、羅漢、佛子說道︰「佛道在東土相爭,兩教俱損,是禍非福!吾已與道門三位聖人約定,待南瞻部洲平定,另遣佛子轉世求經。因此即日起東土眾僧眾佛子,皆要撤回西土,不得停留!」

座下齊聲應︰「是!」

此時觀音菩薩問道︰「不知介時佛子傳經,是如何一個傳法?」

如來便略略說了八景宮之約,卻只說到入大羅者不得出手干涉、免得真個相爭,其後皆住口不言。

于是眾菩薩皆道︰「善哉!」

如來乃道︰「佛子傳經,要苦歷千山,遠經萬水,諸般磨難。九九歸真,方顯我法門旨要,瑜伽正宗。」轉身對三大士說道︰「三位座下,有青獅、白象、金毛,野性難馴。♀不如放下界去,讓取經之人受些磨難,若獲點化歸真,更是萬千之喜!」

觀音菩薩施禮道︰「這三位修行日久,早入大羅,只恐犯了誓約!」

此時文殊菩薩上前道︰「啟稟佛祖。弟子坐騎,不知何時斷了繩索,偷偷下界。弟子未察,前日方才知曉,還未來得及將其拿回,特此請罪!」

如來笑道︰「實不相瞞。吾那金翅大鵬,早證大羅,乃是被我黜落了修為,發下界去。但這大鵬在凡界,獨自無聊,故將你獅子亦拉了同去,在人間建立了獅駝國。此事一飲一啄。過不在你,不必擔憂!待取經人至,其方可返本還源,回轉靈山!」

只听大勢至菩薩說道︰「青獅、白象、金毛又與金翅大鵬有些不同,他三者獸性尤存,貪歡,只恐在凡間日久,繁衍子嗣,惹來因果!」

如來听了,微微頷首道︰「此事吾亦知曉。故已暗中去其燥根,待取經大事皆了,再為補救!白象、金毛,亦可循此例。」

于是三大士皆道︰「謹遵佛祖法旨!」

三大士一時不察,這一點頭。便是中了如來之計,從此斷絕了東歸之路!

還說東土,自從佛子西歸,寰圖澄澈,約略不過百十年光陰,亂世遂平,乃立了李姓皇朝,國號大唐,轉眼間到了太宗治世,四方安定,上下臣民,悉享太平。

卻說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陳名萼,表字光蕊,因皇榜選才,進京赴考,高中狀元,跨馬游街之時,被殷丞相之女看中,拋繡球選婿,成就良緣佳偶。

是時江州缺官,殷丞相趁機舉薦,朝廷乃差陳光蕊赴任。♀誰知一家經洪江之時,天降橫禍,只因其娘子貌美,稍水劉洪、李彪二人竟生歹意,將光蕊殺死,棄尸江中。殷氏娘子本待一死殉夫,奈何懷有身孕,只得暫時勉強相從。于是劉洪自換了光蕊衣冠,帶了官憑,同殷氏娘子往江州赴任。

殷娘子懷胎十月,悄然生下孩兒,恐為賊所害,將其置板上,順流而下,後漂至金山寺腳下,為寺僧法明和尚所救,因看了所帶血書,憐其身世,精心撫養,從小便教他誦經念佛,打坐參禪,取法名玄奘,摩頂受戒。

待玄奘長大成人之後,法明和尚據實相告。玄奘于是持血書信物,前往長安,得唐皇之助,借得一支兵將,到江州殺賊救母,復仇報本,全了孝義。

此即金蟬子轉世,特地在東土托得凡軀,身膺重任,因此有諸多磨難。那玄奘天生便有慧根,自小耳濡目染,念佛安禪,成年後,精通佛理,往往登壇**,開演諸品妙經,聞者無不折服,逐漸乃成大德,聞名于當世。

卻說貞觀十三年,歲在己巳,玄奘聚集了一千二百高僧,在長安化生寺開講經文,唐皇率領文武,也來听講。只听玄奘在台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正講到妙處,突然有一個游僧,厲聲高喝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佛法,可會談大乘麼?」

玄奘聞言,跳下台來,對那游僧起手道︰「老師父,弟子慚愧,見諸僧人,講的都是小乘佛法。卻不知大乘佛法如何。」

游僧道︰「你這小乘佛法,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月兌苦,能修無量壽身,能做無來無去!」

正講到此,有那左右的,來拉游僧,喝道︰「你這疥癩游僧,胡言亂語,驚擾高僧大德,罪過不小!」

游僧于是現了本相,乃是觀音菩薩,端坐祥雲,瑞光四射,妙相莊嚴。唐皇並眾文武,幾曾見得神仙顯聖?盡皆拜倒于地,虔誠俯首。

唐皇問道︰「菩薩,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處?」

菩薩道︰「在西天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說罷,催動祥雲而去,地上落下兩件寶物,與一張簡帖。

眾人看簡帖時,見上面寫道︰

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

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唐皇再看兩件寶物,乃是錦瀾袈裟、九環錫杖,便知是菩薩賜予取經人之寶,因而問道︰「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周遭無人答,只閃出玄奘,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

唐皇大喜,上前扶起玄奘道︰「法師發此誓願,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于是賜名三藏,將錦瀾袈裟、九環錫杖授予,又賜紫金缽盂、從者馬匹,使往西天拜佛求經。

這一去,正是︰

九九歸真道行難,艱貞篤志度玄關。靈猴苦戰神魔退,佛子誠求**還。

莫把經章當容易,要傳三藏遍人寰。古來妙合參同契,毫發差殊不結丹。

這卻不表,且說淮陰龜山足下,大江之中,有一水府,自大禹治水時起,被鎮壓了一只混世神猴。此猴世間無二,天賦神通,熟知變化,刀槍不入,尤其善于御水,力敵九龍,自大禹時在桐柏山懸湖為禍,有異人特地出世,好不容易將她降服鎮壓于此。

這神猴被壓在水底,琵琶骨穿了鎖鏈,鼻孔上帶了金玲,駕不得水遁,踏不得祥雲,變又變化不得,若稍有動彈時,那鼻上金玲,便要鐺鐺作響,聲音傳到耳中,頭痛欲裂,痛苦不堪,也不知道是什麼法寶。

這境況,怎一個慘字了得!

沒奈何,她只得按下心性,在水底養性修真。好在那異人當日,雖將她鎖拿在此,亦傳了陰陽之數,推算之功,出入之理,避死延生之方。神猴既不能活動,平日里便以修煉這些功法為樂,苦挨時日!

但心躁喜動,乃猴之天性,豈一根鎖鏈、一個金玲可以壓制得住?這神猴既然抗不住金玲,身體不能活動,便靜坐水府,日日功聚雙耳,收听世間諸般聲響,體察眾生情態。久而久之,竟生六耳,練就了一樁大神通︰能聆三界之音,能察天地之理,知前知後,萬物皆明。

時光倥傯,轉瞬兩千余年過去。這神猴在水府之中,慢慢亦將鎖鏈、金玲煉化,成為防身之寶,這才終于一聲長嘯,破水而出,擺月兌了這番囚禁之苦。

她出世時,正值地仙封神剛畢,三界大變,諸教皆收斂爪牙、舌忝舐傷口,因此也無人注意她。但她既受了這番苦楚,又精通術數,也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理,不敢過于囂張,便偷偷回到老家桐柏山上,也不為非作歹,只聚集了一群同類,山林嘯傲,稱王稱霸,不受天庭管,不受地府轄,端的是其樂無窮!

這一日,神猴與底下的言道︰「我聞得東海邊上,亦有一只石猴出世,學了諸般神通,在那里稱王做祖。似此等品類,總與我同是神猿,乃為族類,不可不識!因此我欲去東海一趟,若合意時,與他做個八拜之交。眾孩兒在此,且守緊門戶!」

底下有一眾猴兒皆說道︰「大王去罷!大王去罷!」

于是神猴略施變化,駕起水遁,順流而下,不過盞茶時分,已到了東海。神猴出海上岸,隨便尋個老者,問道︰「老丈,不知花果山可在附近?」(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bot bottomte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地仙演義最新章節 | 地仙演義全文閱讀 | 地仙演義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