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星隕
不消片刻功夫,石生便已經借著乾靈仙遁來到了雲霧繚繞的落星原中心,運起玄功以慧眼觀去,除了身旁有幾叢寶光盈盈的佛棕之外,四下茫茫,隨處可見精光閃爍不斷,星星點點熒光不絕,竟然連百十丈以外都看不清分毫。不由覺得奇怪,這是自從自己用靈石仙乳點化慧眼後第一次無法透視雲霧。
身子從雲霧中穿過,竟然有奇大無比的阻力,伸手隨處一抓,卻原來霧中懸浮的不是水氣,而是天地間各種金精鐵質的細小顆粒,而且越往內里行進,顆粒的材質越好,純度越高,顆粒越大,而阻力也越發強大。這些懸浮于霧中的顆粒俱都是天下人夢寐以求的煉寶材料,要是世間的修士知道此處有如此多的金鐵之質,相信即使冒著隕落之危,也會前來搜尋的。
根據明娘所說,這落星原本是那修士們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中心處隕磁元力已經接近極限,相信天下間能來此地者絕無僅有,亦無人可知此處詭異,自己卻是要小心行事了。
心隨念起,紅藍雙色異彩陡然間大放光明,合璧化作一顆兩色交替的彩心將石生全身護住。人繼續向前方走去,阻力較之前小了許多,可是地勢卻也越來越低,雲霧也越發濃密粘稠,又過了片刻,石生竟然來到一個巨大的坑洞之前。
借著天心雙環所散發的異彩,透過霧氣,石生可以看到坑洞中隱隱有紫金色毫光發出,可是身周濃霧過于稠密,連慧眼也無法看的真切,無奈之下,只得邁身而入。
剛進入坑洞,紫金色光彩照人,石生驟然失神,過了好半晌,才訕訕的回過神來,喃喃自語了一句︰發達了。
原來坑洞內乃是一處廣大的空間,其中懸浮的乃是不知經過多久歲月經隕精元磁所提煉而成的眾多金精材質,材質更是物以類聚,譬如左手邊那天河星砂,外間幾兩便可煉成一柄一流法寶飛劍,此間只見密密麻麻的一團似雲霧狀的天河星砂,怕不止有幾十斤。
右邊不遠處邊是另一團西方太乙精金,數量比之天河星砂要少上倍許,但是亦足夠令整個世間瘋狂。這可是煉那頂級至寶仙劍紫郢青索的材料,此時看去,光澤和純度更是已達極致。
石生不知不覺間繼續向中心走去,沿途上懸浮的金精材質越發的珍貴稀有,一邊嘆惋隨處可見的天材地寶,一邊被前方越發清晰的紫金色光芒吸引。
只見坑洞的最中心,竟然長有一叢十三株通體紫黑之色的佛棕,樹冠上本應該生有的紅花此刻亦是深紫之色,但那所結出的果子卻仍舊是奪目耀眼的金色。十三株佛棕樹以奇陣之勢生長,陣眼處有一塊五丈方圓的黑色隕石,隕石之上懸浮著一把金色閃亮的仙劍和一本散發紫色奇光的道書。
石生此時此刻才發現,整個坑洞內所有懸浮的精金材質俱都以一種奇異的陣勢環繞著佛棕而緩緩轉動,不禁暗自慶幸,幸好自己剛才並沒有異動,不然天知道會引發什麼樣的災禍。
緩步走近佛棕,突然之間,道書化為紫芒向石生飛來,石生只好抬手抓住,雙眼急忙連掃四周,發現沒有引起什麼異變後,才呼出一口濁氣,打量起這部天書。證實了自己之前的猜想,這書便是《紫府秘笈》。翻開首頁,便看到了天一金母的最後遺言,仍然和前次一樣,字跡隨看隨隱,不復再現,一個時辰後,石生輕嘆了一口氣,合上天書,定定的開始打量起那柄仙劍來。
原來天一金母名號中有一金字便是從陣眼內的金色仙劍而來,此劍乃是因天一金母私之故自上界仙府流落人界的一柄奇珍。本身乃是由天界仙人取天外隕精經百年孕育所煉,劍出之時光芒萬丈,取名星隕,自此被那仙人珍若性命。
當年天一金母本名為天一水母,功成地仙之後,癸水元劍初成,劍出則有潮汐起伏之異力,天下萬水臣服,被此仙人得知,便相約于天界比斗,哪知道經過連日競技,兩劍相當,並無高下之分,而水母卻因功力不敵敗北。那仙人卻因幾日相處而對金母暗生情愫,自此經過百多年的耳鬢廝磨,終成道侶之好。性格要強的水母卻對那金色的星隕不特待見,心中時時想著當年輸了的一招,因此將癸水元劍封入地心真穴,以地心真火磁氣孕養,想將來再次斗劍壓過星隕。
那仙人怎會不知水母心思,于是自此也將星隕封存于落星原的隕母處孕養,與水母見面之時亦不再隨身攜帶。不巧的是,仙人訪友期間被厲害的仇人暗算圍攻,最終因星隕仙劍未帶于身旁而與敵方三人同歸于盡,隕落凡塵。
當天一水母得知此事後,悔不當初,日日來此落星原見星隕追憶仙人,遂改名天一金母。此後更滯留人間千多年遍尋那仙人轉世之身而不得,後天庭降下詔令,無奈之下,只好飛升上界,走前亦不願再攜帶曾經的心愛至寶癸水元劍,將之索性留與後人。
書中最後留言警告,坑洞內所懸浮的各種仙材乃按照清虛仙府的繁星陣法環繞于這叢佛棕樹,不可貪心妄動,不然便會有奇禍臨頭。佛棕樹所結的果子含有仙氣靈力,卻可任意采摘,若來此間者身懷癸水元劍,則可以按照遺書中所留之法,帶走星隕自用,使雙劍合璧相守,以全金母在天之心;否則星隕神異,日後自會則主,不可妄取。仙劍離去後,此洞自行封閉,永不再開。
石生眼帶嘆惋的看著金光如水般閃亮的星隕仙劍,思緒不期然間隨著金母的遺書飄回到記憶的最深處,那曾經點點的遺憾突然似潮水一般涌來,道心瞬間出現破綻,天心雙環異彩驟升,而落羽手鐲竟然此次也傳來陣陣溫熱之感使石生立刻醒覺,打坐于地,心神入定,喃喃自語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昨日種種已如昨日死,我今生願只修這逍遙之道,不再墜入情孽苦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