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游之航海三國 第八十二章 俠客徐庶

作者 ︰ 血奔流

當然,事實上,徐庶還是給曹操出了兩個計策的,第一個計謀的,長阪一戰,趙雲與十萬大軍中沖殺,眼看就要死在亂箭之下的時候,徐庶出了第一計。

當時徐庶說︰「有如此猛將丞相何不收入帳中,曹操捻須微笑,吾正有此意,令出山搖動,三軍听分明,我要活趙雲,不要死子龍,若有一人傷得趙將軍一根毫毛,八十三萬兵丁,五十一員上將,同他一人抵命!徐庶一句話,等于替劉備保留血脈,後來才把阿斗救出來!」

雖然是替曹操出了一計,可是這一計是為誰出的,相信大家都明白。

至于第二個計,是火燒赤壁的時候出的,赤壁鏊兵之時,龐統獻連環計,出來後被徐庶抓住了手,說︰黃蓋用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你又用連環計,你們是唯恐曹營燒不盡啊?

龐統把徐庶拉到一邊說,君當真要說破我計?庶曰︰如果我說破你計我就不會來找你了。反正曹營要燒了,你教我一個月兌身之計?龐統就告訴徐庶,你在軍中散布流言,說西涼馬騰,韓遂要發兵取長安。于是主動請命去散關防守馬騰、韓遂,逃過赤壁大火。

這第二計,雖然看似為曹操所出,其實不過是為了避開戰敗的責任而已,明知道曹操要敗,只能出了一計,把自己調去防馬騰,這是為了自保,並非是為了曹操考慮,真正為曹操考慮的話,那曹操就沒有赤壁之戰的大敗。

說到徐庶,相信不太熟悉三國的人不是太了解這個人,雖然幼年以俠自居,擅長擊劍,可謂是文武雙全,但是事實上,這家伙卻是個智將,而且是個頂級的,可以和諸葛亮和龐統比肩的蓋世名謀!

雖然後世都是把諸葛亮排在首位的,但是若是真正了解三國,對三國有研究的人,絕對不會同意這個觀點,諸葛亮自然有其強大的一面,但是做為謀士,他並不能做到樣樣第一!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三國世界里,還真就驗證了這句話,武無第二,但是有第一,這個第一就是呂布,但是卻沒有第二,你說誰第二都有一堆人不服,事實上排在第二的是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叫超一流,但是沒人可以象呂布那樣超然眾人之上。

至于文無第一,這一點也是這樣,說諸葛亮第一,那不服的人就太多了,大家各有特點,憑啥你就第一了?

以徐庶為例,他做劉備軍師的時候,諸葛亮還躬耕與南陽呢,在徐庶的輔佐下,數月之間連施妙計,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大破八門金鎖陣,敗曹仁取樊城,使劉備的士氣軍心為之一變,使曹操的囂張氣焰為之一寒,勝率百分之一百。

遍數整個三國,能夠做到勝率100%的人,就兩個人,一個是郭嘉,另一個就是徐庶,不過和郭嘉比起來,徐庶被埋的更深,自從離了劉備進了曹營,就一言不發了。

再反觀諸葛亮,徐庶在離開劉備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于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結果如呢?

人家徐庶輔佐劉備時,數月之間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大破八門金鎖陣,敗曹仁取樊城,使劉備的士氣軍心為之一變,使曹操的囂張氣焰為之一寒,勝率百分之一百。

可是你再看諸葛亮一上來,直接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一連串的失敗下來,基本就沒怎麼贏過,單從這一點上,就可以證明徐庶在軍事上是強與諸葛亮的,不僅僅是他,單就軍事而言,郭嘉也是在諸葛亮之上的。

也許有人會說了,照此說來,那諸葛亮不成垃圾了嗎?其實不然,每個人都有其擅長的一面,諸葛亮最擅長的是內政,而不是軍事方面的事,原本軍事上是龐統的強項,可是這孩子比較倒霉,剛出來沒多久就掛掉了,因此害得諸葛亮鞠躬盡瘁了。

大家都知道,做自己擅長的事,那是駕輕就熟的,可是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即遭罪受累,又做不好,諸葛亮就是這樣,所以才會過勞死,反觀司馬懿,年歲比諸葛亮還大幾歲,可人家活的多滋潤?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根據縱橫三國的設定,智將是沒有第一的,而是五將並列,卻又各有特點,每個人都有最強的一面,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

諸葛亮的內政,龐統的計謀,徐庶的策略,司馬懿的戰略,周瑜的軍事,都是無可比擬的,這些人雖然都是全才,但所謂術業有專精,絕不可能樣樣拔尖,

諸葛亮內政是無敵的,木牛流馬,諸葛弩,這都是內政出產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諸葛亮被現代人強行的排在了第一位,因為站在現代的角度,內政決定一切,也就是經濟決定勝負。

二戰時期,美國是最有戰爭潛力的國家,為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內政搞的好,經濟建設搞的好,一旦進入戰斗狀態,那些生產汽車的工廠立刻就可以生產坦克,生產日用工具的工廠立刻就可以制造軍火,因此其戰爭潛力舉世第一,結果後世也果然成了超級霸主,世界警察!

龐統雖然死的早,但是剛一出世,就獻上了連環計,正是這一系列的計策,騙過了除徐庶外的所有謀士,結果導致了赤壁之戰中,曹操的敗績,若不是死的太早,其名望絕不在諸葛亮之下。

龐統計出連環,在計謀一項上,確實是達到了顛峰,非他人可比。一旦對上了的話,敵人就算被害死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龐統就是那種可以把人賣了,還讓人家幫他數錢的手。

接下來是司馬懿,在戰略上,他是無敵的,曹操早就防著他了,也知道這小子有反骨,可是最後怎麼樣呢?卻還是被他得逞了。

不僅僅如此,在和諸葛亮的對抗間,雖然被擊敗了很多次,可是總的戰略上說,是司馬懿勝了,諸葛亮敗了,別管原因是什麼,戰爭也好,政治也好,從來只講結果,不講原因,因此在戰略上,若說諸葛亮第一,司馬懿能把大牙都給笑掉了。

至于周俞的軍事才能,這個就不解釋了,所謂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說的就是他,單就軍事才能而言,絕對是最強的。

最後要說的,就是這徐庶了,這家伙最強的是策略,所謂的策略,其實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這個對策的意思。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其實那是有原因的,不是他不肯出,而是他不擅長計謀,你硬要他出他也出不來,仔細注意一下,赤壁之戰前,徐庶明明已經看破了龐統的計謀,可是卻還要求計與龐統,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只是想站出來炫耀一下,讓龐統知道自己看破了他的連環計嗎?

要知道,當時的情況下見面,是非常不智的,而且以徐庶沉穩的性格,怎麼可能做出如此幼稚的舉動,有啥可值得炫耀的呢?

事實上,徐庶最大的特點是算無遺策!沒有任何的計策可以逃過他的眼楮,在徐庶的面前,一切計謀全部被視破,可正因為如此,他也無法制定計謀,因為在他看來,所有的計謀都破綻處處,因此沒有計謀是可行的,所以他才要求計與龐統,原因是他自己不會制定計謀。

以前在劉備那時,都是遭受攻擊,徐庶要做的就是尋找出對策,結果就是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大破八門金鎖陣,敗曹仁取樊城,這其實都是在面對敵人攻擊下,被動想出來的對策而已,並非他出了什麼計謀,計謀是主動的,而策略是被動的!

可是到了曹操陣營,一切都變了,曹操總是打來打去的,是攻擊者,而並非是被攻擊的一方,所以他的功夫直接就被廢掉了,不是他想一言不發,而是發不了言,仔細調查一下就會發現,他出的每一個計策都是被動的,從來沒有主動的用計策去謀略過什麼,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徐庶的特點是不懼怕攻擊,缺點是缺乏主動攻擊的能力,由其固守絕對是固若金湯,但是用其開拓的話,那就只能一言不發了。

諸葛亮,龐統,徐庶,司馬懿,周俞,這五大謀士,就是站在三國智將顛峰的人了,除了這五人外,郭嘉和賈詡也有強橫的一面,分別以鬼和毒為特點,月兌離與傳統謀士之外,無法歸納到傳統謀士的五大素質之中去,因此分別冠以鬼才和毒士之名,其實際威力不低與上面的五個人,但卻並非傳統謀士流派的。

總而言之,算上郭嘉和賈詡在內,一共七個人,就是整個三國的謀士顛峰,其中五個傳統,兩個另類,硬要說誰比誰強,那都是扯淡,不然怎麼說是文無第一呢?你硬要說有,那就是生按硬套了。

七大謀士各有特點,有的攻無不克,有的防守起來固若金湯,有的擅長戰略,有的擅長軍事,大家都有優點,也都有缺點,不過葉天最喜歡的還是徐庶,徐庶算無遺策的特性,在葉天看來就是這個游戲中最逆天的特性了。

要知道,謀士的世界,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其中的計謀,勾心斗角,絕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想到的,謀士的存在,讓戰爭無限的復雜了起來,若是失去了謀士的話,整個戰爭就成了純力量的對拼了!

而有了徐庶,在主動攻擊他人的時候,就等于是封印了謀士,無論葉天攻擊誰,謀士都相當于直接消失掉,你出的一切計謀全部無效,戰斗變成了最簡單的力量對拼。而且這還是在葉天主動攻擊的情況下,若是葉天被攻擊的話,天吶……那就太糟糕了。

徐庶在被動防守時,那是計策百出的,敵人的一切計謀都被封印,而徐庶的計謀卻照樣施展,這公平嗎?這公平嗎!不錯……不公平,可正因為不公平,所以才是徐庶!事實上,頂級謀士都是bug級存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網游之航海三國最新章節 | 網游之航海三國全文閱讀 | 網游之航海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