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瀚有時候像老太婆一樣心思細密,有時候膽子又大得嚇人。事實證明,這家伙不僅是學識淵博的才子,還是一個極具超前意識和戰略眼光的陰謀家,很快就和楊致找到了共同語言。
楊致的話令徐文瀚深以為然︰這麼兩個膽大包天又比鬼還要精上三分的怪物湊成的組合,簡直就是一對黃金搭檔。
徐文瀚不知不覺換了稱呼︰「楊兄,秦公子與我約定自金陵回轉便前來信陽會合,下一步自然是我等三人同去長安了。讓令尊獨自留在信陽,楊兄想必也放心不下,不如就此舉家遷往長安居住,一應物事秦氏自會料理妥當。楊兄若認為可行,這些時日便可著手準備了。只是沈大小姐與楊兄並未成婚,一同前往似乎多有不便。」
「搬家沒有問題。老爺子只要能時常見到我,他放心我也放心。倒是我那位姑女乃女乃的心思瞬息萬變,還真有些麻煩。」
「楊兄不妨明言即將搬遷,勸其暫回廬州。若她願意,待過得幾日消息散布之後,可從秦氏抽調得力護衛護送她先行回去。這次寧王被我們捅了一刀後,定會比以前老實許多。加上令岳與舅兄都是太子的人這層關系,相信無需太過擔憂。嘿嘿,就看楊兄舍不舍得了。」
「……老徐,敢問您老貴庚?可有家室?」
「二十有五,父母雙亡,尚未婚配。無牽無掛,倒也清靜自在。」
楊致無心裝女敕,但總不能說已是兩世為人,老起臉皮道︰「那就是了,我還沒年滿十八,你都不急,我急個茄子?就當是果子還沒長熟,先掛在樹上養段日子再說吧。」
徐文瀚笑道︰「楊兄年僅十八卻機謀百變,比年過八十的老者更為縝密老辣。」
「彼此彼此,咱們大哥莫說二哥。長安的局勢我全憑猜測不甚明了,總不能就這麼糊里糊涂的去,你先跟我詳細說說。」
徐文瀚肅然道︰「我正有此意。」
大夏原是前朝金城藩鎮。三十年前起兵自立。六年後開國皇帝病死。由其嫡長子繼任皇位。年號武成。當今夏帝對內重視農耕鼓勵生育。對外連年征戰積極擴張。打下了大片疆土。自登基二十四年以來。已崛起為國勢最為強盛地大國。北方僅有大燕盤踞東北一角。仰仗突厥支持一息尚存。另有南唐、吳越、西蜀等小國偏安一隅。南楚雖疆域廣大人口眾多。但現任楚帝才智平庸。兩國交兵多年基本上只是被動挨打。依托長江天險與大夏成對峙之勢。
當今夏帝育有四子一女。夏歷武成十年。立年方十五歲地嫡長子趙恆為皇太子。其余皇子封王。次子趙當封寧王。三子趙敢封康王。其女趙妍排行第四。封長秀公主。夏歷武成十四年二月。誕下第四位皇子。取名啟。封越王。
太子趙恆十六歲開始入朝理政。據說勤勉仁厚愛惜民力。政績卓著頗有民望。寧王趙當自幼喜武技習戰陣。自從軍領兵後戰功赫赫。麾下精兵號稱三十萬之眾。堪稱南楚大軍頭號勁敵。康王趙敢也勇猛善戰。統兵十萬坐鎮幽州。據傳其名可止北燕小兒夜啼。
楊致連連感嘆︰「難怪。難怪!有道是虎父無犬子。這三兄弟哪一個都不是省油地燈。可想而知。那最小地越王長大以後也不會是什麼弱角。大夏有這父子幾人。不會強盛才是怪事!」
徐文瀚點頭道︰「確是如此。但諸子均有作為有利也有弊。大夏要一統天下。尚且任重而道遠。若作為治天下地守成之君。太子原是極好。但夏帝已過知天命之年。定會擔心太子無力完成統一大業。就算太子將來能順利繼位。有兩個手握重兵地兄弟從旁虎視眈眈。能否坐穩皇位還在兩可之間。只要禍起蕭牆爆發內戰。強盛地大夏頃刻便會土崩瓦解。若夏帝從長遠考慮。最感憂心地莫過于此。」
楊致皺眉道︰「明知將來會尾大不掉。卻想動誰都不合適。真夠讓皇帝為難地!」
徐文瀚冷笑道︰「夏帝在搖擺不定的為難之際,言談舉止難免曖昧,這就讓太子感受到危機,讓另外兩位皇子升騰起原本不該有的希望!這正是寧王圖謀劫奪黃金的根源所在!」
「但太子不能無端被廢,夏帝意識到後果嚴重,只得著手改變太子文弱的形象。滅唐之戰關乎大夏國運,自然是夏帝親自運籌謀劃,但我敢斷定必定是由太子掛帥。太子經此一戰必會在軍中樹立起威望,憑他的手段要得到兵士愛戴易如反掌,也必定會借機籠絡一批將領。如此一來,三人便在軍中各有勢力又仍會彼此牽制。太子佔有正統繼位人的先天優勢,有諸如令岳沈公之類的忠臣擁戴,有軍方勢力支持,將來還不能坐穩皇位的話,那就只能怪他太過無能了。」
楊致恍然道︰「寧王劫奪黃金,是看準了才走的一步險棋!如果成功,夏帝便無力伐唐,太子掛帥只能告吹。如果不成,就由南楚來背這個黑鍋,而且料定夏帝不會輕易動他。」
「正是。」徐文瀚答道︰「秦氏夾在夏帝與諸皇子之間早已苦不堪言,長期以來都是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差錯。兩年前尋訪到我,多次苦苦懇求我助其謀劃,後來我感念其誠,便答應了。我為秦氏定下的只是權宜之策︰只要夏帝在位一日,便一切惟命是從。與諸皇子淡淡相交,既不接近又不得罪。」
喟然嘆道︰「你我初次見面時那番談話,我是感觸良多啊!我原也抱有避世隱居之心,但這兩年算是明白了。梟雄也好明主也罷,無論成敗興亡,到頭來受苦的終歸是百姓。」
「不是我自夸,我求學多年讀書萬卷,三墳五典八丘九索無有不覽,天球河圖金人玉佛莫不詳究。可惜空負一身帝王術屠龍道,不得賣與帝王家!實不相瞞,我之所以答應為秦氏幕僚,是想有朝一日能踏踏實實為天下百姓謀福利,才沒白在這世間活上一遭!」
楊致何嘗不是無奈之下才選擇秦氏作為借助的平台?話說到這里,二人之間的距離又更近了一步。
楊致悵然若失的道︰「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我不知道自己原來的想法算不算是理想,就算是,也沒有你的那麼偉大高尚。你說的對,人不能白到這世上來一趟,總得要干點什麼。等到將來天下太平了,但願我們也能太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