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項羽的《神話》日記
譚凱飾項羽
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曾出演過《風吹雲動星不動》、《危情24小時》、《大明王朝》、《秘密》、《我心深處》、《錦衣衛》等眾多優秀電視劇,一直以硬漢形象活躍于熒屏。
附︰飾演者——譚凱(飾演心得)
為了忘卻的紀念
通常,拍完一部戲不久,我就會漸漸的淡忘我所飾演的角色。因為我糟糕的記憶,也因為通常真的沒有什麼值得記住。
完成了《神話》的配音,我獨自坐在虹橋機場的候機廳,看著身邊那些行色匆匆的過客,我問自己,我要多久才會忘記這次的角色。
也許很難,因為有太多值得記住。
當得知要去飾演項羽的時候,我很驚訝。通常找我的角色,無論正邪,我都有心理準備,因為多少都會與我氣質或者性格有一些接近。雖然我最欣賞的丹尼爾戴劉易斯說過他接戲的標準是離他的本色越遠越好。我現在也開始享受將自我藏在角色背後的快樂。但是,這次的角色確實有些太遠了,甚至可以說是遙不可及的。
西楚霸王戰神中國古代第一猛將等等的尊稱,他二十四歲起兵反秦,二十七歲已是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歲烏江自刎。
短暫的一生留下了許多故事、傳說、成語,破釜沉舟、作壁上觀、衣錦夜行、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等等。這樣的一個男人,似乎只有《荷馬史詩》的阿基琉斯才能與之媲美。但是阿基琉斯畢竟只是個神話。
我望著鏡子里削的臉,︰「你,演霸王,算了吧。」
真的,我試圖拒絕這個角色。因為他重了,這個名字經歷了兩千多年歷史的沉澱,已經蘊含了太多的精神。我沒有一點自信,我詮釋不了。
直到今天,我都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地方讓別人認為我可以演項羽,當然,每個人對于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解讀,在照相機發明之前,我們對歷史人物,只能通過畫像和文字的描述來感知。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會用那個時代的精神和審美去解讀歷史人物,賦予歷史人物一張屬于時代的面孔。那項羽究竟是一張什麼樣的臉,我喃喃自語,一定不是我這樣的臉。
他天生神力,力能舉鼎,我常人一個,三十公斤的行李箱要雙手才能離地。
他勇猛無敵,縱橫天下,一生不知「怕」為何物,我只記得小時候被幾個小流氓圍攻,怯懦得不敢還手,長大之後,最怕的也是打架。
他痴情專一,一生只愛一個叫虞姬的女人,我已經愛過很多女人,以後還要愛多少,我也無法知道。
他留下一首傳唱千古的詩歌,《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我倒也寫過幾首情詩,也是咬文嚼字,為賦新詩強說愁。
從演員的工作角度出發,與角色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最終吸引我接受這份我力所不能及的工作的,是因為項羽這個人物,雖然項羽在《神話》中的戲份不是很多,但是卻完整的展示了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字里行間,我能感受到劇作者對于項羽的仰慕和喜愛,說實話,寫一個兩千多年前的人很難,西方有句言語,歷史是滅掉英雄的人寫的,但是面對這樣一個人,即使是他的敵人,也不得不去尊重,因為他是英雄中的英雄,王者中的王者。但是,我們能看到的記載也只有《項羽本紀》那短短的一篇。《神話》賦予了項羽豐富的人性,也給與了我敢于詮釋的勇氣。還有就是我對項羽身上那些我不具備的精神和品質的欣賞和渴望,既然我永遠不會擁有,至少我想去體驗一下。
關于項羽的評價,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仰慕他的人有多少,輕視他的人就有多少。
其實,世界從古至今,人類之間,人與人之間,所有的沖突都是價值觀的沖突,在一個人的生命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權利,,榮譽,金錢,愛情,或者是生命本身。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形成不同的人生軌跡。
在實用主義者的眼里,絕大多數英雄都是笨蛋,包括項羽,他們遵守諾言,珍重友誼,光明正大,寧折不彎,視榮譽高于一切,包括生命。對于追逐權利,注重結果的人來說,這樣的人是幼稚和可笑的。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人永遠都是失敗者。
尤其在中國,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但是項羽不同,他即是失敗的英雄,也是勝利的勇士,他活的轟轟烈烈,死的慷慨悲壯。
面對強權,面對暴君,他不會跪下屈服,他蔑視的說,我會取而代之,面對數倍與己的敵人,他破釜沉舟,已無畏的勇氣激勵著他的勇士。
身臨絕境,面對生的機會,他卻淡然的選擇了死。只因心愛的女人已去。
他的身上擁有復雜而真實的人性,他沖動,自信。直爽,甚至是剛愎自用,但是胸懷大志,在威武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天真。單純的少年的心。他有天才一般的軍事才能,卻沒有陰險狡詐的心計,他勇猛無敵,叱 風雲,但當最愛的女人死在懷里,他會痛不欲生,仰天悲泣。
和阿基琉斯一樣,他是天生的戰士,他拿起了武器就不會放下,他是寧可站著死,也絕不跪著生的男人,所以剛烈如李清照這樣的女子,在他面前,也低下了頭輕輕吟誦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中國歷史中,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是如項羽這樣的人,只有一個。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里,他太獨特,因為他的精神不屬于任何人,所以,司馬遷將項羽與帝王放在了一起,如果項羽有知,恐怕也是不屑的,中國的歷史不缺皇帝,但是霸王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個在烏江自刎的三十歲的年輕人。
古人經常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自殺,是古人太脆弱了,恐怕不是,榮譽,在我們的時代已經是一個消失的字眼,或者是和英雄一樣,已經變的廉價甚至是被誤讀。
就如同我在《神話》中最後一場戲烏江自刎中的台詞「我只會光榮的戰死,不會怯懦的逃走」
榮譽是一個男人的一切,甚至是高于生命的。這是兩千年前,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在烏江邊告訴我的。
也許以後,我也會慢慢忘記《神話》的故事,但是我不會忘記,有這樣一個人這樣生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