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吳運鐸這種在應用科技方面潛力巨大的天才,李衛華采取的教育方法是讓他邊學習邊實踐,通過實踐明白自己需要學習的科目與具體內容,學習一段時間後再拿到實踐中去應用以檢驗自己學習的成果,如果還是不行就繼續學習,直到課題完成,其間有實在無法克服的困難才許來找自己求教,以培養其獨立思考的習慣。不過,考慮到歷史上吳運鐸幾乎傷殘得不成人形的悲劇,李衛華沒讓他研究彈藥
這種教育(學習)方法是歷史上瓦特與卡拉什尼科夫等半路出家的偉大發明家的成功經驗,對于實踐強于理論的吳運鐸來說簡直就像是量身定做的一般,使其以令人驚嘆的速度迅速成長為世界一流的軍工專家
李衛華從萍鄉帶走的不僅僅是人,還有大量的財富物資和工業設備,雖然礦山鐵路與兵工廠實在不是一個路數,但李衛華還是能夠憑借其二十幾年的軍工經驗,從中找出那些兵工廠可能用得上的機器設備乃至零部件。何況李衛華想要建立的不僅僅是一座兵工廠,而是一個以其為核心的完整工業系統,所以鐵路、采礦之類的機械本身其實也是有用的,前提是能夠帶走
在搬運拆卸設備的過程中,剛剛才學會機械制圖的吳運鐸展現出了與生俱來的獨特天賦,他居然硬生生地將幾台最重要的設備的精細結構全部記在了腦子里,然後將其拆成各種一個人就能攜帶的零部件全部打包帶走,直到後來找到了穩定的落腳點後他再一個人靠著回憶將這些機器重新組裝了起來,當場嚇尿了一片人,這得有多麼妖孽的空間想象和記憶能力啊?李衛華這才明白當年人稱吳運鐸「什麼樣的槍炮子彈一看就會造」並非全是虛言了
不過,僅靠這種天賦最多也只能當個「山寨之王」,而且由于這個時期的中國材料工業極其落後,光會依葫蘆畫瓢是不行的,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得不使用性能差得多的替代材料,那麼機械的機構就必須進行調整以適應這種變化,否則難免會出現各種安全事故。所以對于吳運鐸來說,冶金、化學、機械、數學、材料等諸多相關學科他一樣都不能落下,學業負擔之重遠遠超過了後世的所謂「應試教育」(其實中國的學業負擔也就比西方國家重一些,日韓與毛子東歐的學業負擔都比我們更重,尤其是毛子,高中就學咱們大學才教的內容了),但對異常好學的吳運鐸來說,卻是樂在其中
早在得知康澤喪命的時候,老蔣就已經震怒不已,但這個時候原本一直如喪家之犬一樣被**追著打的中央紅軍膽子卻突然大了起來,而且其動向更是變得詭異難測,連續讓**吃了幾次不大不小的虧,大有沖出牢籠之勢,老蔣再顧不得江西的事,連忙趕到重慶親自坐鎮指揮,而讓顧祝同全權負責剿滅這支「亂匪」。顧祝同對此自是十分上心,尤其是獨立師亮出紅軍旗號之後,然而此人雖然用兵穩重,頭腦卻略顯呆板,由于叛徒告密說獨立師只有幾千主力部隊,連民兵都算上也就萬把人,加之獨立師的番號只是區區一個師,而紅軍一個師一般就兩三千人,多的也不過四五千,加之獨立師攻取的幾個縣兵力空虛,不足以表現出獨立師的真正戰力,而之前殲滅別動隊總隊與稅警總團上萬人的戰斗以顧祝同傳統守舊的軍事觀念看來也肯定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以致于他以為獨立師現在最多就幾千人馬,而嚴重低估了獨立師的實力。結果,以為獨立師兵力不多的顧祝同為了防止獨立師四處流竄,將兩個軍五萬多的兵力全線鋪開,組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並向老蔣求得了何鍵與陳誠的支援,前者在湖南嚴密布防,防止獨立師流竄入湘,後者則命令身在贛東南「剿匪」前線的副手羅卓英調出一個二線師進駐永新縣,防止獨立師南下令贛西本已平息的「匪情」死灰復燃。
然而,顧祝同布下的「天羅地網」卻因為兵力太過分散,而被李衛華輕輕松松地連續吃掉三個團,還順帶鍛煉了隊伍里的兩萬新兵。吃虧之後顧祝同保守謹慎的老毛病又犯了,為了避免再有部隊遭到圍殲,他在著緊調兵增援前線的同時要求前線盡可能收縮兵力,不讓敵人有機可乘,殊不知李衛華本來就沒心思和他糾纏,見敵人兵力一集中,立刻下令全軍疾速東歸,等到顧祝同反應過來的時候,獨立師主力已經從容渡過贛江,回到了起兵的興國縣,路上還順帶掃蕩了安福、吉安兩縣,消滅地方武裝數千人,並卷走大量財貨物資和知識青(少)年,除了沒有燒殺**,手段相對溫和,行徑神似歷史上的流寇
但這種做法確實給顧祝同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光是收拾殘局、恢復那六七個縣的秩序就已經讓他焦頭爛額了,哪兒還有余力去對付獨立師啊?對顧祝同深感失望的老蔣不禁動了換將的心思,不久他便下令由「五虎上將」(注1)之首劉峙替換顧祝同的北路軍總指揮一職,並全權負責江西「剿匪」重任。
注1︰所謂「五虎上將」,指的是抗戰之前老蔣與何應欽下面的中央軍五個二級上將。即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這五個人。但五個人里面只有衛立煌真正算得上是名將,陳誠擅于練兵而不擅指揮,劉峙與顧祝同都有極大的弱點,蔣鼎文就更不值一提了。但在抗戰期間暴露出致命弱點之前,劉峙卻是五人之中風頭最勁的,十幾年國內戰爭中未嘗一敗(抗戰輸了一場就完全反了過來,此後不管是打日本人還是打解放軍都未嘗一勝),如果他死在抗戰之前,後世的評價或許會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