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軍工元帥 第四十七章 示 強

作者 ︰ 郊原血

話分兩頭,雖然消滅六十六團的戰斗中紅十五軍的絕對傷亡並不多,但死的都是老兵和骨干,對紅十五軍的銳氣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很多人都建議李衛華見好就收,但李衛華卻力排眾議,命令大軍繼續追擊十八軍主力,理由很簡單,「咱們現在固然有困難,但敵人更困難!咱們打十八軍一個團都傷亡慘重,這是事實,但十八軍主力卻並不知道,他們只會看到自己的主力團連一天都沒堅持得下來,對我們必然更加害怕!如果此時咱們退兵,那麼敵軍指揮官就會意識到咱們吃了大虧,必然尾隨而來,那時就會很麻煩,相反我軍繼續窮追不舍,敵人必然以為我軍游刃有余,而愈發膽寒,那時我們再退,就要安全得多了,甚至還能在路上撿些洋落」

結果正如李衛華所預料的那樣,**第十八軍見紅十五軍再度追來,自上到下無不畏懼,就連一開始極力主戰的黃維都啞巴了,六十六團這個加強過了的主力團都擋不住敵人,其他部隊就更別說了,一時間連個願意斷後的都找不到,羅卓英只得無奈地接受了十四師師長霍揆彰的建議,將輜重與重武器盡皆丟棄,全軍輕裝疾退,這才「擺月兌」了紅十五軍的追擊,由于之前剛剛急行軍過,這次跟敵人賽跑的大「轉進」令軍事素質在**之中首屈一指的十八軍官兵也大傷元氣,甚至有不少活活累死的,以致于十八軍不得不撤回後方修整了數月後才恢復了戰斗力。

見到敵人果然不戰而退,還真的丟下了大量物資、乃至武器裝備,紅十五軍上下無不對李衛華心悅誠服,即使是譚震林這個素來都不輕易服人的,自此以後也不敢再在李衛華面前擺老資格了

雖然有了不少意外的收獲,但由于**十八軍的干擾,本來可以基本消滅劉峙兵團的機會卻只是打成了一般的擊潰戰,合計斃傷敵軍兩萬余人、俘虜三萬多人,而將消滅胡璉六十六團的戰斗也算上,紅十五軍的傷亡則超過了兩萬人,即便將俘虜都轉化過來,其實也沒賺多少,考慮到紅十五軍老兵損失偏多這一點,總體上來說這一戰在軍事上並沒有佔到便宜。

但是,這一戰卻開創了紅軍在正面戰斗中擊潰**十萬人以上大兵團的先例,對參與圍剿的各部**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威懾,而藉著敵軍收縮兵力的機會,李衛華再次大膽地分兵擴張,在短時間內連取福建的沙縣、將樂、邵武、建寧、泰寧、建陽、浦城、光澤、崇安和江西的黎川十縣之地,幾乎光復了昔日中央蘇區的全部地盤(也有幾個縣當初是其他蘇區或是白區的,比如崇安縣就是閩浙贛蘇區的。),治下總人口超過了三百萬(注1)。

黨中央聞訊後大為振奮,即使是**也發電希望紅十五軍留下,鞏固和發展好閩贛粵蘇區(即原來的中央蘇區),而不贊同李衛華率部離開蘇區北上的主張,在他們看來,丟下群眾基礎更好的已有根據地,而冒險地穿越敵軍的重重阻截前往毫無基礎的北方,怎麼看都不是明智之舉,若是因此重蹈昔日井岡山根據地淪陷的覆轍,那就太令人痛心了。至于抗日的問題,即使要與南京政府合作抗日,有地盤在手談判時也要有利得多。

但李衛華並沒有唯命是從,而是有理有據地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紅十五軍的戰斗力很大程度上是靠彈藥支撐的,而運氣不可能一直這麼好下去,一旦繳獲的彈藥耗盡,到時候過上了苦日子的紅十五軍還能像之前一樣所向披靡嗎?李衛華並沒有多大的信心,偏偏紅十五軍中轉化過來的「解放戰士」又實在太多,也一直沒有時間好好消化,加之連續作戰後普遍疲憊不堪,哪怕只是打一次大的敗仗,都可能招致全軍的潰敗。所以找到一塊足以支持紅十五軍的根據地,讓紅十五軍有機會修整編訓,是非常必要的。

而隨著老蔣對江南的控制力日益增強,30年代初閩贛粵蘇區的地緣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反而因為太靠近南京而遭到白軍的反復進剿,想要發展起來十分困難,李衛華可不敢總將希望寄托在運氣上面。而且,由于長期的戰爭和白軍的屠殺,閩贛粵蘇區的人口比例現在已經嚴重失調,鄉下更是幾乎看不到青壯男子,一眼望去不是婦女小孩就是老頭,僅靠老弱婦孺的勞動,養活他們自己都很困難,又如何維持十萬大軍呢?

正因為這樣,李衛華才不得不將征兵比例控制到極低的百分之一(也即是3萬動員兵,加上超過十萬的「解放戰士」、兩三千陸續收攏來的老紅軍和當初在贛西戰役前後擴紅得到的兩三萬人,經過歷次戰斗的損失,現在的總兵力約在12萬人左右,另有兩萬多可能痊愈歸隊的傷兵。),以盡快恢復地方經濟、減輕鄉親們的負擔。但如果紅十五軍繼續長時期地留在這里,閩贛粵蘇區將不可避免地陷入空前的饑荒之中,以李衛華的估測,現在的閩贛粵蘇區,最多只能支持3萬常備軍,因此紅十五軍主力只有離開另覓根據地這一條道路可走。

裁軍或是轉為民兵的話,理論上是可以的,但紅十五軍的這十幾萬指戰員歷經了多次戰斗的考驗,已經漸漸成為一支百戰余生的精兵,就這麼將其中大部分復員了,李衛華實在是不舍得。何況紅十五軍中大半都是家鄉遍布全國各地的「解放戰士」,讓他們打仗還行,如果要他們留在蘇區種地,估計用不了幾天就會跑掉一大半,就算他們願意種地,一般也不會樂意在這異鄉當農民吧?

注1︰歷史上**接受斯諾采訪時曾說中央蘇區人口約為200萬左右,應該是指均值,至于中央蘇區極盛時期的人口,官方統計為435萬,而如果將當時中央蘇區縣的人口簡單相加,則超過600萬,這大概是因為邊緣縣份的平原部分實際上不在蘇區範圍內,而平原的人口密度遠大于山地丘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戰之軍工元帥最新章節 | 抗戰之軍工元帥全文閱讀 | 抗戰之軍工元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