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劉琦病逝
在巫陵港逗留了半個月,諸葛亮把這座新興城池,總算給理順了,四十九個參與諸葛亮考核的儒生,最後通過考核的有二十一人,諸葛亮經過召見面談前十名成績最優異者,最終選定了考核成績為第三名的董方,為知縣。
董方字德恆,祖籍洛陽人,今年四十歲,此人是董卓之亂時,逃難至荊州的,四年前落戶于巫陵港。
董方年輕時,曾在洛陽西部的河陰縣當過典吏,既有幾分才學,也熟悉縣府事務,又對巫陵港的情況熟悉與胸,這也是諸葛亮點他為知縣的主要原因。
縣丞是一個叫章奮的中年人,此人乃荊州南陽人氏,也是避難巫陵港居住,這人走南闖北,經過商,跑過船,對于金錢運作熟悉,而縣丞主要職責是掌管錢糧的,所以章奮無疑使適合的。
主薄姓馮,名德,字文榮,豫州汝南人氏,此人年近五十,舉家避難在此已經十余年,家族子弟皆從文,在巫陵港辦有兩座私塾學堂,在本地士子之中,馮夫子的名聲絕對是如雷貫耳。
主薄相當于知縣的秘書,監管縣府各項事務,諸葛亮任命馮德,一是看重他的能力,二是看重他在當地的威望,而諸葛亮有心走科舉選材的道路,這學堂一事,以後各地都要普及,既然巫陵港試點,那自然要重用馮德這樣以教書育人為人生目標的儒生士子。
巫陵港城防營統軍都尉叫王戎,江夏人氏,今年剛三十出頭,年富力強的年齡,此人早年屬于黃祖麾下的軍士,後歸順諸葛亮帳下,經歷了江夏之戰,赤壁之戰,等多場戰事,江陵整編之時,被提拔為軍司馬,粗懂文墨,習水戰。
而巫陵港的統軍都尉,正好有一部水軍編制,所以此人擔任都尉,也是經過諸葛亮親自召見通過任命的。
縣尉叫**,今年二十七歲,新野人士,由諸葛亮創辦的講武堂結業,屬于講武堂第一批學員,先前在神武軍中擔任軍侯;懂文墨,識文斷字,雖然年紀比上述眾人年輕,但這人勝在是諸葛亮心月復,而且作為講武堂出來的學員,諸葛亮相信擔任一縣縣尉,**完全有這份能力的。
因為第一批講武堂學員中的四十三名學員,其中有十七人,去年就被諸葛亮任命去了荊南各縣擔任縣令,縣丞、縣尉等職務,軍中最高職位的人,也做到了部曲督一職。
如今第三批學員,以鄧艾為首的學員,大多數也都加入了神武軍中,擔任隊率,屯將等職。
任命完這五個職務,巫陵港的政治機構,總算是形成了,軍方的人都是諸葛亮的人,執政方卻是移居本地的文人,雖然僅僅只是一個新興的縣城建制,但對于諸葛亮來說,無疑是有著重大意義的,所以諸葛亮才親力親為,並且一待就是半個月。
巫陵港縣各級官員上任當天,諸葛亮親自舉行了祭天儀式,昭告當地百姓,重新頒布漢律,稅賦,秋毫無犯,贏得當地百姓的一致稱贊叫好。
諸葛亮巡查各縣,回到江陵之時,魯肅已經帶著董襲和周瑜的兩個兒子返回了江東,這三個人江東花費了十萬石糧食換取,並且承認柴桑都尉府為諸葛亮統轄之地。
魯肅代表孫權,與代表諸葛亮的賈詡簽訂了同盟條約,承諾互不侵犯,互通商業,共接秦晉之好。
至于二喬,魯肅除了開始的時候提了一句,後面竟然半句沒說,這讓原本還打算用二女做點文章,多壓榨一些江東財物的賈詡,差點忍不住問魯肅是不是忘記了什麼。
但在見過二女之後,賈詡主動的閉口了,因為二喬正如傳說所言,乃人間絕色,國色琉璃,雖然皆以為人婦,但三十上下的年齡,正是女人嬌艷成熟之際,對于男人來說有著致命的誘惑力。
賈詡雖然年過六十,而且自詡定力非凡,在見過二喬時,卻也是一陣心搖欲動,驚艷不已,直到這時,賈詡才明白,為何張頜甘寧二人要把二女獻上,還說要給主公侍寢,現在看來,二人的舉動無疑是明智的。
不過事後賈詡,綜合暗衛從江東打探到的一些消息,以及賈詡的推算,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孫權不想大喬和孫策的兒子孫紹回江東,至于小喬,則是受到了大喬的連累。
而江東的水軍大都督周瑜,自從回廬江後,就一直在患病,據說已經臥床不起,只怕是並不久矣,對于一個生命垂危的人來說,兒子能夠回來已經只得慶幸,至于夫人,他無法顧及了。
而且周瑜心中明白,大喬的兒子孫紹,對于孫權來說,始終是根刺,能夠借機撥出,他自是求之不得。
江陵本是荊州刺史府所在地,後來劉表遷治所至襄陽,江陵的政治中心北移,刺史府也就漸漸限制了下來,不過自從諸葛亮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後,隨即把荊州的治所,以及政治中心全部遷到了江陵。
原先的刺史府,諸葛亮命人重新修繕之後,讓劉琦入住進去了,諸葛亮則把南郡太守府邸,作為了自己的府邸,和辦公地點。
諸葛亮回到南郡,听取了賈詡的同盟條約後,道︰「魯子敬這人確實是個人才,孫權重用此人,倒也適宜,不過孫權此人乃是守土之犬,爭霸天下非其長也,若孫策在世,與周瑜文武配合,江東絕非今日局勢。」
「主公所言不虛,孫權確實有是一代豪杰,然其繼承江東基業時日過短,而江東各大家族勢力盤根錯節,孫權畏首畏尾,難以施展拳腳,最終錯過奪取江淮之地的機會,如今又有主公壓制,江東他日必為我們若圖也。」賈詡笑著點頭表示贊同道。
正在二人閑聊之際,鄧艾匆匆而來,道︰「主公,剛才刺史府掌書來報,劉刺史病入膏肓,只怕不行了。」
「什麼?我走之時,劉刺史雖然抱恙,但吾觀其氣色尚好,為何一月時間,病情惡化至此?」諸葛亮驚異的站了起來,蹙眉自語道。
「唉,最近氣候無常,時冷時熱,劉刺史日夜飲酒作樂,對于主公教導的健體之術,他根本不屑一顧,有今日災禍,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賈詡嘆了口氣說道,劉琦的刺史府中,擁有歌女多達五百人,而且還經常買賣女子入府作樂,要不是諸葛亮有明文,對于劉琦所求,一律應允,掌管刑曹的劉巴,早就帶人去責問了。
為了這事,劉巴上過幾次書,希望諸葛亮禁止劉琦胡亂行為,甚至還跟諸葛亮和賈詡都頂過嘴,這就是劉巴的秉直,對此諸葛亮也只能苦笑,對于劉琦,他不是縱容,而是覺得虧欠,所以有意讓他在有生之年,能夠過他想過的生活。
「大公子,亮來看你了,你一定要挺過來,荊州這方大印,離不開你啊。」諸葛亮來到床榻前,看著形同枯骨的劉琦,不覺感傷的留下了眼淚,對于劉琦的感情,諸葛亮完全是發自內心。
「孔明來啦,為兄命不久矣了,這些年來,承蒙孔明以兄長待我,琦就不言謝了,如今大漢垂危,天下群雄並起,正是賢弟這樣俊杰之士用武之時,琦本想留下一後人,奈何天不垂幸,吾終究無後,待吾死後,孔明當為荊州之主,望孔明能夠保我荊州之地,保荊州百姓一方平安,吾願足矣……」
劉琦一口氣說完這番話,雙手緊握著諸葛亮的手,嘴角路出一絲欣慰的笑容,緩緩的閉上了雙眼,顯然剛才他能夠如此清醒自然的說出這番長話,正是回光返照之舉。
「大公子,一路走好……」諸葛亮悲痛的大呼一聲,鄭重的跪倒在床榻前,給劉琦磕了三個響頭。
劉琦雖然稱不上英杰之士,但為人勝在知進退,沒有什麼心機,對于諸葛亮既有提攜之恩,也有結交之義,雖然二人彼此交心的時候來,但從劉琦臨死前的話語來看,劉琦對于諸葛亮的野心,從始至終皆知,可他卻從未有過他念,這就是他的知進退。
對于諸葛亮來說,也早把劉琦當成了可靠的至親兄弟,如今他的病逝,他又豈能不感傷悲痛。
劉琦出葬之日,諸葛亮親自扶棺槨,並告示全城披麻戴孝舉哀,諸葛亮更是守陵七日更歸,這番舉動,完全出自真心,也贏得了荊州百姓的一片稱道。
劉琦病逝一月後,江陵各級官員,一律勸進諸葛亮領荊州牧,但諸葛亮卻已劉琦剛死為由婉拒了,如今荊州的南陽郡,以及襄陽等大片土地尚在曹操手中,此時稱荊州牧,無疑是名不副實,對于這樣的虛名,不要也罷。
轉眼三月即過,對于近在咫尺的襄陽,諸葛亮卻是志在必得的,這些時日來,諸葛亮除了全力勸農桑,辦私塾學堂外,也在積極的的練兵,江陵的各部兵馬,每日繞城環跑三十里的晨訓,已經成為了江陵城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初秋的清晨,天氣涼爽宜人,身穿重達二十五斤重盔甲戎裝的諸葛亮,領著軍士,跑在隊伍的最前頭,雖然汗如雨下,諸葛亮卻依舊精神抖擻的,喊著高亢的號子聲,在三軍的呼應下,一聲聲響亮的號子聲,響徹江陵城上空。
「一,一二一,一,一二三四……」
(雖然距離今日定下的150張推薦票,2更的目標還很遙遠,但由于最近更新不多,所以今天還是決定更新2章,感謝大家的支持。有支持,就有無限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