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明 第三十三章 輜重營(三十三)

作者 ︰ 張吹水

對于輜重營即將面臨地這場戰事,張知秋並沒有一個清晰地思路,但是見招拆招、見縫插針地本能卻還是有的——這要感謝那十多年來地好多個殘酷鎮壓張童鞋地老師啊……

張知秋用來解決長槍重心問題的辦法非常地簡單實用︰從張繼宗之前自己撕碎地官衣上,又撕下來一根布條,直接地纏繞到了門口親衛那柄長槍槍桿地上半部分。

之後,走完一套投標槍標準流程地張知秋,扭腰甩脖地輕輕松松的將這柄長槍扔到了八十多米之外,幾乎把一個正好路過的役夫給一槍穿心,嚇的那人當時就癱在地上大小便失禁,良久都還動彈不得。

張知秋不置可否地搖搖頭,對自己的成績表示不滿。

現代標槍地世界紀錄,據張知秋地印象,應該是早已超出了一百米之外的;雖然長槍不是標槍,自己也還未盡全力,但這個成績也實在是有些差強人意的。

回過頭來,張知秋卻是被一群目瞪口呆地人頭給嚇了一跳︰帳中地那些軍官們一個都不拉地站在自己身後,就連臉色慘白地趙普,此刻也是一臉震驚地站在大帳門口。

接下來地事情變得順理成章起來,所有地嶄新長槍全部被搬了出來,然後數百條麻袋被做了報損,每個軍官都拿走了不少于十只長槍!

至于說戰後如何來交代這些武器地折損問題,此刻無人去考慮這個事情。

只要能夠活下來,那世上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按照張知秋地建議,在軍營壕溝外地五十米至一百米處,用生石灰醒目地畫下了水桶粗的五條白線,這是要用來給從來都沒有投過標槍地士卒和役夫們定位所用的。

一般來說,一個從來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對于這種遠距離地目測是非常地不靠譜的,尤其是在那種受到了驚嚇地時候。

張知秋可不想看到,當戰事方起的時候,滿營的數萬桿長槍在敵人遠在百米之外便被匆匆忙忙地扔到幾十米處——那甚至不叫資敵,而純粹就是找死!

事實上,只要有一個腦瓜兒機靈點的馬匪開始使用這些急救章地「梭鏢」,這些已經修正過重心的長槍,借助馬力絕對可以被投到百米開外,不要說是明軍地制式盾牌,就是那些用糧車側板倉促趕就地擋板,也是經不住多少動能十足地長槍連續攢射的!

這些生石灰,輜重營中倒是尚且足有十數車,主要是用來在某些時候作為干燥劑和消毒劑來使用的。

張知秋除了用這些生石灰來劃線之外,其他的更是全部用來制作了石灰包,而且更是專門為這些石灰包設計了一款小型地簡化版拋射車,交由營中地木匠們拼命趕工,估計一個下午就能趕出來二、三十台。

拋射車即便做多了也不怕,等石灰包扔完了,張知秋還準備把營中轉運地數百斤的辣椒粉也全部摻到細土粉里拋出去——這些東西就算是人躲得過,不信那些馬也一個個地有這麼聰明!

至于說道路泥濘沒有干土——那麼多火頭軍閑著是干什麼用的?

生火,架鍋,烤土!

張知秋地這個拋石灰包的創意,著實地是讓滿營地軍官們都流下來滿頭地冷汗,有幾個軍官面現不虞地想說些什麼,但終究還是什麼也沒有說,但卻是就此有意無意地離張知秋站遠了許多。

事實上,張知秋最希望做的東西,是那大威力地炸藥包——即便是如今沒有炸藥,那種火銃所用地黑火藥也能勉強湊活,無非就是把火藥包做的大一點罷了。

遺憾的是,張知秋的這個創意甚至都沒有發揮的余地︰輜重營中此次所運送地軍資幾乎無所不包,但偏偏竟然是沒有他所需地黑火藥!

對于這一點,在此刻張知秋自然是無法多問的,在後來他便也知道,象火藥這種東西,大同鎮所屬地雜造局自己也可以大規模的生產,並且有著足量地庫存,不需要從其他地方勞民傷財地調運。

當然,這也是因為大同鎮本是九邊之一地重鎮所在的緣故,它所屬地雜造局,比之山西軍鎮和山西布政使司所屬地雜造局,都要更加地強大的多。

按照張知秋地建議,滿營地官兵與役夫進行了大致地混編,基本是按年齡段來劃分,然後再按身體條件來篩選,將所有的人都分為三個梯隊。

之所以要如此安排,張知秋也做出了解釋︰看起來這樣分散了兵力,會降低戰斗力,但是這些士卒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鼓舞役夫們地士氣,這樣整體平衡下來的話,輜重營的戰力應該還是在整體上提升的。

最為重要的是,如此地安排,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役夫們地恐慌心理,哪怕是最終仍要崩潰,也可以將時間拖的更久一些。

對于張知秋的這種建議,輜重營的軍官們還是有些心懷疑慮的,但張知秋用一句話將所有地反對意見全部地封死了。

「你們認為,如果沒有這些役夫們地參與,只憑這些士卒們在大規模騎兵地面前可以支撐多久?」

在張知秋冷笑著問這句話的時候,他還並不知道這些馬匪的來歷以及數量,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對此做出一些基本地判斷。

以過去地經驗來看,無論是蒙古人還是蠻族人,他們在入寇大明的時候,無不都是以騎兵來突襲的。

張建西雙眼緊眯,雖然也發出了一聲冷笑,但嘴唇翕動之余,終究也還是沒有出言辯駁︰這些馬匪們雖然來歷成謎,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卻也的的確確是價真貨實地騎兵。

事實上,如果不是確認自己所將要面對的是馬匪,那麼無論來的是蒙古人還是蠻族人,只憑這一千人地數量,便足以使輜重營整個兒地不戰而潰了!

即便如此,一千地騎兵也根本不是忻州營地這幾百官兵所能抗衡的,如果沒有這些役夫們來做炮灰,他們此刻所能做的唯一地一件事情,便是立刻有多遠便逃多遠!

根據張知秋的建議,第一梯隊的人,包括營中所有的軍官在內,集中了營內最為健壯地士卒和役夫在內,于弓箭手射完三輪弓箭後便需立即就位,當馬匪行進到一百米處時便開始投槍!

當然,闔營人中,包括張知秋在內,估計是沒有人能夠逆天地將一桿普通的長槍扔出一百米遠的——哪怕就是修正過重心的長槍也不行。

不過,當長槍扔出之後,馬匪也很快就越過一百米線了,當長槍到了強弩之末地開始乏力地時候,馬匪們卻是正在以每小時上百公里地速度迎了上來……

事實上,在張知秋地規劃中,能夠造成殺傷力的,原也沒有太多指望這些臨時地投槍手們,主要還是要靠馬匪們來「自尋死路」。

在馬隊地集團沖鋒之下,任何單人獨馬地轉向和駐足都是痴心妄想,哪怕前邊眼瞅著是個大坑,也只能是睜著眼地跳進去——你就是不想跳,後邊的人馬也會把你頂下去的……

在張知秋地規劃中,第二組的人是以軍中士卒和青壯役夫組成的,他們才是絕對地主力軍,人數也最多。

這些人便不需要看白線了,屆時也根本就看不到了——群馬奔騰之下地黃土地,即便此刻場地濕潤、浮塵較少,人慌馬亂之下也絕不靠譜。

張知秋對他們地安排是,只要第一輪的人投完兩根長槍,第二組地人便馬上開始投第一根,所有的長槍都是以四十五度傾角拋出,有多大力氣就使多大的力氣。

第三組就是營中剩余地所有老弱,他們每人也能分到一根長槍,但卻不是要自己來用的——這時如果馬匪的殘余在哪里所剩人多的話,這些人就要把自己的長槍送到哪個方向地一、二組人手里,再由他們來投這最後的一輪。

以張知秋地估計,三組人,每人能夠都投出這兩根長槍之後,這些馬匪如果還沒有死絕,也已經應該是奔到壕溝地前方了。

到了這時,已經緩過些勁來的弓箭手們,應該可以繼續射出一到兩箭來收尾了。

當然,如果這些馬匪到了此時竟然還沒有死盡死光的話,那他們就必須要停下來填壕溝了——這些壕溝地寬度,卻是足以使這些奔馬中地絕大多數都無法一躍而過的。

事實上,即便是有較為強悍地馬匹僥幸地跳過了壕溝,那被刻意地修理的成為「陡崖」地、用壕溝土所堆砌地泥土牆,也會讓那些馬匹迎面地踫一鼻子泥而直接掉到壕溝里的。

如果有足夠地模板的話,張知秋其實是準備直接地建一條「真正」地長牆的︰兩面模板往地上一豎,然後直接往中間填土就成,只要堆起個兩米,就是「神馬」來了也不怕。

不過,事起倉促、情況緊急,張知秋直接將輜重營中眾多地雙**車作為「地基」放到了壕溝地內側,然後以此為基礎直接碼土砌牆,效果雖然差些,但基本上也算是差強人意。

最重要的,它們可以滿足張知秋所要求地「速度」。

既然刺客都已經派來了,那麼這些軍隊的來襲也就應當是不遠了——營中虛實已然為人所皆知,他們肯定也是不會再繼續地在那個山溝里傻等下去了!

當然,如果更有逆天的馬匹竟然可以越過這條泥牆的話……

好吧,迎接它的,將是泥牆下緊連著地第二條不那麼寬、但卻同樣有夠深地壕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客明最新章節 | 客明全文閱讀 | 客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