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饑餓
病痛的折磨只是余俊賢遭遇的童年痛苦生活的一個方面,比病痛更難忍耐的是物質上的貧窮——饑餓!
他出生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期。時代的烙印深深銘刻在了那個時代的每個人身上,余俊賢自然不能例外!
那個特定時代所產生的特定的政治影響,在這塊純屬邊遠山區的窮鄉僻壤,倒不覺得有多麼深刻。
充其量就是過一段時間學學**語錄,吃吃憶苦思甜飯,揪幾個地富反壞右和牛鬼蛇神,連帶噘公罵婆的潑婦和亂搞男女關系的男人女人,在定期召開的斗私批修大會上,給他們掛上用白紙黑字硬紙板做成的大大小小的牌子,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民兵連推帶搡帶到台子上,接受廣大貧下中農的批斗和再教育。
然而,根深蒂固的吃大鍋飯機制,卻把一部分貧下中農給坑苦了,余家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當時余家八口人,父母,一哥一姐,一弟兩妹,連他八張嘴,全憑他父親一人掙工分,母親只是個半勞力。
一個勞動日一毛二分錢,要養活一家八口人,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所以生產隊年年結賬,余家年年欠款。
欠款就意味著分不到口糧,因為在那個年代,憑人頭分東西的時候很少。分不到口糧的直接後果是餓肚子!饑餓的感覺直到現在還讓俊賢刻骨銘心。
印象最深的是,上小學二三年級時,下午下學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先到處找吃的。找不到之後,余俊賢就坐在他家堂屋那張五斗桌邊那兩把羅圈椅上,高一聲,低一聲,長一聲,短一聲的大哭小叫︰
「餓死我了,飯中沒有媽?媽,飯中不中?」
每逢這種時候,慌慌張張從地里趕著回來,就一頭扎在灶火里,手忙腳亂張羅著做飯的媽媽,剛開始哭鬧的時候,或是飯馬上就要做好的時候,听著兒子撕心裂肺、肝膽欲摧的嚎叫,還會耐著性子安慰幾句︰
「俊賢乖,飯馬上就好了,你再等一會兒啊乖,再忍一會啊乖。」
而若是剛從地里回來,鍋還沒燒著,或是兒子嚎時間長了,讓媽媽承受的心里痛苦達到了極限,再也難以承受時,媽媽便會厲聲呵斥他幾句︰
「餓死你哩,就你饑,是餓死鬼托生哩!」
「饑了那咋弄?沒啥吃,把我丟鍋里煮煮,讓你吃了吧!」
因為實在沒有吃的,俊賢他媽有時候從地里回來,或是去地里給豬拽菜時,會偷功模夫,順手牽羊,順便掐一把紅薯葉啦、摘一把豆角或是一個小南瓜啦,提心吊膽、遮遮掩掩的回到家里,做給孩子們吃。
小孩子不懂事,口沒遮攔,更揣測不出大人們有時候的問話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意圖。有人問起,那就直說。有一次,村東頭有個俊賢給他稱呼叫哥的鄰居,在早飯後見到俊賢時,很隨意的問了聲︰
「俊賢,你家飯時(他們這一帶,習慣把吃早飯的時間稱「飯時」)吃哩啥飯?
「饃菜湯!」
「啥菜?」
「南瓜菜。」
「你家在哪里弄的南瓜?」
「媽媽在前坡地里摘的。」
就是這幾句說者無心听者有意的簡短對話,俊賢第二天飯時,被他父親結結實實揍了一頓!
因為就在前一天晚上,生產隊里搭工計分時,俊賢他這位「哥」,當著全村群眾的面,向生產隊長揭發了俊賢他媽偷生產隊里南瓜的事。
結果父親受到株連,當即被扣掉一個勞動日的工分,在群眾會上做了檢查;而他媽媽則要在第二天晚上,專門召開批斗會進行批斗……
就這樣,饑餓的感覺,就像夢魘一樣,始終纏繞著俊賢一家,困擾著他的父母,貫穿了他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
他的父親長期為生活困難所迫,脾氣一天天變得暴躁起來,時不時就會因吃的、穿的、用的不湊手,或是逢年過節串親戚,買禮物多少、質量好壞等等問題,和俊賢他媽鬧得不可開交,吵得不亦樂乎!
這樣的一直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生產隊包產到戶,解散大集體,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按存款分糧分紅分財產、樹木、牲畜時,余俊賢家則因為長期欠款,除了分到極少一點口糧維持眼前生計和一頭牛外,再沒有其他任何值錢的東西屬于他家。
于是,農歷三四月間,當滿柿樹的柿花、柿毛毛、柿疙瘩落地時,俊賢清楚地記得他還和媽媽一道,到樹下拾了回來,曬干磨面,然後蒸成黑窩窩頭,供全家老少充饑!
讀者朋友,你吃過這種窩窩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