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十四章 大長公主和張美人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十四章大長公主和張美人(本章免費)

看著站在自己跟前向自己作揖道福的小女孩,李修遠的腦袋一時有些轉不過彎來。

寶慶公主,明太祖朱元璋最幼女,母為張美人。今年是洪武三十一年,寶慶公主才三周歲。

別以為她年紀小就可以欺負她,論起輩分來,算是朱允炆的姑姑,也就是大長公主。

對于年紀比自己小,輩分卻大的嚇人的長輩,李修遠歷來不大感冒,鮮少願意以長輩稱呼他們,往往都是直接叫名字的,要不然心里實在太別扭。

不過看著這個長著一張脆女敕如同精致女圭女圭般小臉的小女孩,李修遠心里卻沒有類似以往的別扭和尷尬,反倒還喜歡的不得了。

除了因為他不需要叫她姑姑而只需用大長公主來稱呼她這個原因之外,更多的是這個女孩相當招人喜歡。興許是自小在宮中長大,長期受到宮廷潛移默化影響的緣故,雖只有三歲半,卻是很懂禮貌又有禮儀。

「大長公主,今天可過的好啊?」李修遠蹲,一手握著寶慶公主粉嘟嘟的小手,笑臉盈盈的問道。

「嗯,謝謝陛下。」寶慶公主很認真的點點腦袋,女乃聲女乃氣的說道。

「哇,大長公主好可愛喔。」李修遠忍不住一把將寶慶公主抱在懷里,狠狠親了一下她女敕女敕的臉頰笑呵呵的贊道。

「咯咯。」被李修遠當眾親了一口,小女孩還有些不好意思,身子扭扭捏捏的,害羞的用手掩住臉頰埋在李修遠肩頭不讓他親,一張小嘴卻咯咯直笑著,聲音清脆空靈宛如鶯啼。

「你們起來吧。可愛的大長公主,走,陪朕去看看母後。」一大早就遇見這麼一個可愛的寶貝姑姑,李修遠心情大為暢快,所有煩惱一並拋諸腦後,一大一小兩人悠哉悠哉的向乾清宮方向走去。

李修遠是在去仁壽宮給太後請安的路上遇見正在女乃娘懷里撒嬌的寶慶公主的,開始他看見這女孩時還不知道她是誰,待听那女乃娘叫她大長公主時,李修遠才恍然記起朱元璋死後,留下了唯一一個未成年的年僅三歲的女兒。

說起寶慶公主,就不得不說寶慶公主的母親張美人。

張美人是朱元璋晚年時召進宮來的最後一個嬪妃,洪武二十八年,也就是在朱元璋68歲時,生下了寶慶公主這個女兒。

作為妃嬪,當初懷孕的時候,張美人非常期望自己能生下一個男孩,日後封為親王,自己得享尊榮。但是沒想到天不遂她願,呱呱墮地的是一個女孩兒。

做為朱元璋十六位公主中最小的一位,這個孩子被封為寶慶公主。張美人雖然對孩子的性別感到失望,但是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而且想想總比無兒無女的姐妹們要好些,因此她還是將女兒撫養在自己身邊,相依相伴,百般寵愛。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的閏五月乙酉日,已逾七十一歲的朱元璋終于駕崩。

只是朱元璋興許是覺得若只有自己一個人死了,到陰曹地府里會特別孤單寂寞和空虛,所以他在臨死之時,下了最後一道遺詔︰內宮中所有嬪妃,以及曾經侍寢的宮女,一律賜死殉葬。寶慶公主年幼,因此,特留其母張美人,將之妥為養育。

于是,在三天哭臨之後的深夜,南京城的大明,隨著一聲聲絕望的痛哭,朱元璋所有的妃嬪,除張美人之外,共38人被迫自盡殉葬。此外,還有曾經侍寢而未獲封號的宮女十多人也被迫自盡。

而曾經因為生下女兒而懊惱的張美人,卻因為這個女兒,成了朱元璋的嬪妃中,唯一幸存于世得以善終的一個。

殘忍嗜殺殘酷無情的朱元璋居然會下這個決定,著實讓當時大明皇宮里的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當初李修遠偶然中看到關于張美人的記載時,也感到相當好奇和訝異。

真不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女人,竟能從朱元璋的手下逃的一命。雖然史書上將其得以幸存的原因歸咎在她女兒寶慶公主的身上,但李修遠認為,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更願意相信這個女人自身所擁有的魅力和手段。否則僅僅只是一個女兒,又怎能讓心如鐵石的朱元璋突然大發慈悲之心。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鐵血皇帝,當初太子朱標的老師宋濂要被處斬時,朱標冒死求情,再加上高皇後力勸才最終免了宋濂一死,改為全家流放。

當然,張美人能幸存,其中或許也不排除朱元璋老來得女之後,朝夕與天真單純充滿童趣的女兒相處,突然腦袋一個靈光,悔悟自己曾經的殺戮和無情,並因此而起了一分善念。

不過歷史終歸是歷史,史書記載的也只是史料。對所有史書史料都保持三分疑惑的李修遠,想要知道這個張美人究竟如何,只需親自前去瞧瞧便可知曉。

「青兒,青兒。」

李修遠抱了寶慶公主正待繼續前進,卻听見一聲急切的呼喚遠遠傳來。

李修遠循聲望去,一名女子正領著一名太監和數名宮女匆匆向李修遠的方向走來,雖然步伐有些快,卻是絲毫不顯凌亂,頗有風吹仙袂飄飄舉,芳情惜花花踏月的女子風儀。

李修遠眯眼細瞧,見她身穿大衫霞帔,上織金繡雲霞孔雀紋,還有珠玉墜子配飾,心中已有些明了,想來這應該就是寶慶公主的母親,也就是朱元璋唯一存活于世的後妃張美人。

美人的稱號,起于東漢,止于明朝。在東漢之時,美人是沒有爵秩的,只是每年給予一點俸祿而已,直到朱元璋時期,美人才擁有正四品的品秩。

「啊……妾身張氏參見陛下,躬請聖安。」張美人急匆匆出來找尋女兒,卻見自己女兒被皇帝抱在懷里,不由嚇了一跳,慌忙作揖道福。

「起來吧。」李修遠點點頭,微笑著讓張美人起身,眼楮卻忍不住將張美人上下掃視了一番。

張美人大約二十上下的年紀,紅粉青蛾,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水汪汪的眼楮仿佛會說話般充滿了靈氣,像一首典雅的小令,抒發了小家碧玉的春情難譴;眉宇間淡淡的愁緒,又仿佛一闕說不明道不清的宋詞,吟唱了古典佳人的惜春與傷秋。

張美人,確實無愧美人的稱號。

「大長公主真是個可愛的丫頭。」李修遠有些戀戀不舍的收回目光,食指在寶慶公主可愛的鼻尖輕輕刮了一下,又惹來寶慶公主的不滿。

「謝陛下贊譽,實乃妾身母女之榮幸。」張美人之前還生怕女兒沖撞了皇帝,此時見皇帝對女兒頗為喜愛,心中的一顆石頭便落了下來,朱唇輕啟,嫣然一笑。

嬌而不俗、媚而不妖。這個溫婉而不失秀美的江南女子,有著青春少女的清麗朝氣,又混合著美麗熟婦的魅力,猶如畫上江南的三月天,清和怡人,又時時明媚照眼,仿佛一株淡雅的荷,恬靜亦不招搖,卻吸引得大家情不自禁駐足欣賞、並暗自贊嘆。

「不錯不錯。」李修遠忍不住贊道,只是他也不知道自己稱贊的是寶慶公主還是張美人,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對于李修遠這句話,張美人不知自己該不該接茬。雖然皇帝只稱贊了不錯兩字,但她隱隱感覺皇帝的話語中似乎另有所指,但她無法確定,便不敢輕易接話。

昔日兩人因了朱元璋的緣故,只匆匆見過兩三面,彼此間沒交談過一句。張美人身為先帝嬪妃,又身居宮中,對于皇太孫的傳言倒是听的不少,幾乎都是性子柔弱,溫文爾雅,遵循禮儀,既仁且孝,人人皆雲皇太孫將來必是一代仁人之君。

張美人對新皇的了解也就僅限于這些傳言了。

如今自己是先帝所有嬪妃中唯一幸存于世的妃子,雖以遺孀之名居住在皇帝後宮之外仁壽宮里,但地位上終究難免有些尷尬。

今日與新皇偶然相見,張美人心中毫無準備,心里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不知皇帝心中是何想法。

李修遠自是不知道張美人在短短片刻間便千回百轉的想了這麼多。他只是在感嘆佳麗三千,果然個個都是非同一般的天姿國色,若自己能將張美人這般美女搜羅帳下,著實是人生一大幸事。

然而遺憾的是,自朱元璋駕崩之後,所有嬪妃除了張美人外都已陪葬。如今建文帝朱允炆又是剛剛登基,還沒來得及選妃,因此此時的堂堂大明其實只有三個女人,一個是張美人,一個是他生母呂氏,剩下一名則是正牌皇後馬氏。

人數如此稀少,恐怕古往今來都極為少見。

建文帝朱允炆的母親呂氏,李修遠是肯定不能吃的,皇後馬氏他更不敢吃,所以李修遠唯一有可能吃到的就只有張美人了。可是兩人輩分有別,身在封建時代,李修遠就是想吃也不一定有那個膽去吃啊。

可憐的建文帝朱允炆,可憐的毛頭處男李修遠……

「朕還有事,大長公主就交還于你吧。」李修遠想再與張美人再呆一會,只是張美人現在明面上是自己的長輩,哪怕李修遠色膽包天,也不敢在眾目睽睽之下做出那般犯忌諱的事,因此只得將可愛的大長公主交給了張美人。

張美人慌忙從李修遠手中接過寶慶公主,只是在抱住寶慶公主之時,她縴細的身子卻情不自禁的顫抖了一下,原本微紅的臉色突然變得一片暈紅,連白皙細女敕的脖間也仿佛染上了一層淡淡的粉紅之色,顯得更加嬌媚。

原來是李修遠在將寶慶公主遞到她懷中之時,右手不經意間踫到了她高聳飽滿的胸脯。

「可愛的大長公主,好好玩喔。」李修遠若無其事的刮了一下寶慶公主小巧可愛的鼻子,笑著贊嘆道,心中卻是不斷回味方才那剎那的**。

「哼。」

張美人的反應雖然很輕微,但余月瀅武功高強,耳清目明,洞察力極強,李修遠觸踫張美人胸脯的動作自是逃不開她的法眼,因此余月瀅大為不屑的輕輕哼了一聲,以示自己對李修遠的嘲笑和不屑。

李修遠對余月瀅的嘲諷壓根沒放在心上,因此神情顯得比較自然。可憐的張美人臉皮卻是薄的很,一張撫媚成熟的臉蛋早已發燙的猶如火燒,雙眸閃躲著再不敢與李修遠對視。她不知道這是皇帝有意為之還是偶然失誤。

「陛下還會來看青兒嗎?」寶慶公主睜著一雙水靈的大眼,可憐兮兮的問道。

「當然會,而且有時間朕一定會來看你的,你一定要乖乖的听你娘的話喔。」李修遠目光輕輕從張美人的臉上和胸脯上掃過,大含深意的說道。

「嗯,青兒一定會乖乖听娘親的話。」寶慶公主很乖巧很認真的點點小腦袋。

她現在年紀小,壓根不懂得什麼輩分的東西,在皇宮里又根本沒有玩伴,皇上願意去看她並和她玩,她自然高興都來不及。

「嗯,這就乖了。」

李修遠呵呵一笑,深深凝視了一眼低垂著腦袋的張美人,嘴角微微揚起,帶著身後的小太監和余月瀅向仁壽宮的方向行去。

眾人見皇帝離去,連忙跪地恭送。

張美人手中懷抱著精致可愛的寶慶公主,一雙顧盼生輝的美目望著那身穿青色常服龍袍的皇帝的背影,目光中透出幾分不知所措的迷惘,回想方才那肌膚相親的瞬間,張美人不禁臉色發燙,神色之中夾雜著幾分難以言明的羞澀之意。

歷朝歷代,佳麗三千人,能有幸得皇帝恩寵者少之又少,更多的佳麗甚至終其一生都未必有機會見皇帝一面,唯有徒坐窗前,垂淚自憐。

作為朱元璋晚年召進宮中的嬪妃,張美人的運氣顯然要比那些可憐的幸運一些,不僅讓年逾六十八歲高齡的朱元璋得了一女,而且憑借幼女的關系,得以在朱元璋晚年之時服侍其左右,算是皇恩浩蕩。

只是無論如何,朱元璋年老體衰,張美人對他實在難以產生感情,且自從生下寶慶公主以後,朱元璋也幾乎沒再寵幸過她,多年的宮闈寂寞,讓正值二十年華情事初開**噴發的張美人夜夜難眠。

朱元璋死後,所有嬪妃均已陪葬,唯獨留下她孤寡母女兩人,不知將來命運,心中終日忐忑不安。今日偶然一見,憑借女人敏銳的第六感,她能感覺到新皇對她的態度不錯,而且在談話閑聊之時,新皇似乎並沒有絲毫在意兩人之間的輩分差距。

最重要的是,她從新皇時不時看著她的目光中感受到了一點異樣的東西,好像……好像新皇對自己產生了好感——屬于男人對女人的好感。

自己未來的路究竟在何方,是守身如玉的孤獨終老一生,還是……向新皇獻寵?張美人再一次迷惘茫然。

向新皇獻寵嗎?可以嗎?張美人雙目低垂,口中喃喃自語,半晌之後,原本充滿希冀的目光已變得一片黯然。

三綱五常,禮儀教化,倫理道德,仿佛一頂無形的重若泰山的緊箍圈,緊緊的扣在她的腦門上,將她才剛剛升起的那一絲絲希望徹底泯滅在萌芽之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