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一百五十二章 倒霉蛋和大草包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一百五十二章倒霉蛋和大草包

「不好了,出人命了!」不知是誰驚慌失措的尖叫了一聲,圍觀的百姓們從四面八方洶涌而來,幾乎將天下賭坊門外的街道圍的水泄不通,李修遠等人也被里三層外三層的包圍圈圍在其中。

天下賭坊中原本因為昌盛帶人遣散卻不願離去還大大咧咧吵吵鬧鬧著的賭徒們也被那聲巨大的響聲吸引到了街道上,待看到平日里橫行霸道我行我素的李毅躺在血泊中,一干走狗爪牙們也都躺在地上沒有動彈時,不由目瞪口呆。

天下賭坊是什麼地方?那可是堂堂曹國公府名下的產業,放眼整個大明,誰敢在他的地盤上胡亂放肆。

為啥?

因為人家除了是國公爺之外,還是皇親國戚。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姐姐便是第一代曹國公李文忠的正牌夫人,有這幾層關系在,曹國公府隨便走出來一個打雜的都要比七品縣令大上三級。

整個京城里頭,除了魏國公府外,誰能和曹國公府比肩?細細說起來,魏國公府若非中山王徐達本就是輔助太祖高皇帝的明朝第一開國名將,其兩個女兒也分別嫁給了太祖高皇帝的兩個藩王,其中一個還是手握重兵雄踞北平的燕王,想要和曹國公府平起平坐只怕也得再自個兒掂量掂量。

可是如今居然有人不僅敢在天下賭坊鬧事,揚言要封了天下賭坊,而且還堂而皇之的將曹國公府李氏家族的族人李毅當場斃命,其猖狂程度簡直比平日里囂張跋扈的曹國公李景隆本人還要更甚三分。

尤其是身為罪魁禍首的一男五女及其護衛隨從模樣的人卻始終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好像壓根沒將曹國公李景隆放在眼里,單單這份鎮定自若氣定神閑的氣勢就足以讓在場眾人欽佩不已。

事實上,此時圍觀的百姓們根本就沒去關心天下賭坊的李毅和打手們的到底生死如何,反而還有種大快人心的感覺。這些人平日里仗勢欺人作惡多端,詛咒他們早點下地獄的大有人在。

對絕大部分人而言,賭坊就是一個輕則導致賭徒傾家蕩產重則家破人亡的罪惡之地,許多人世間的悲劇就是由于這個簡簡單單的「賭」字引發的。

如今既然有人肯不怕死的出頭挑戰曹國公府,百姓們拍手稱快交口稱贊之余自是更加期待結局如何,而且他們對站在街道中央的那一男五女六個人的來歷也充滿了極大的興趣,都想知道這鮮少見過的陌生面孔究竟是何方神聖,還有那男子手中方才用來射殺李毅的奇形怪狀之物。

雖說元末早有火銃出現,明初更是大肆應用到了戰場上,但火銃畢竟珍貴稀少,只有少數軍隊有裝備外,絕大多數還是用冷兵器的。尤其如今大明開國已有將近四十年,除了老一輩外,絕大多數人都是只知世間有火銃,卻不知火銃究竟長什麼樣。

但即便如此,他們從道听途說之中還是知道被稱世人稱之為殺人利器的「火銃」絕非是李修遠手里頭那把看似小巧玲瓏只能用來觀賞實則卻能眨眼間置人于死地的神器,驚嘆之余不由對那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技巧之物起了莫大的好奇心。

不僅有訓練有素的護衛隨行,更有四位人間絕色美女隨伺左右,如今又出現了一不明的殺人神器,再加上他們由始至終都對堂堂的曹國公李景隆毫無畏懼之心。

一個又一個對常人來說完全是遙不可及的耀眼光環同時出現在了一個人的身上,怎能不叫眾人驚訝不已。

當然了,在場圍觀的眾人其實有很多都是沖著那四個風華絕代的佳人來的,對他們來說,與其關心一些與己無關的事情,還不如趁著這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好好一飽眼福,權當這是自己新一年的開門紅。

在所有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到街道中央之時,天下賭坊中的其他管事們見苗頭不對,大驚失色之余,立即趁著這混亂的機會,急急忙忙的向曹國公府打報告去。

「公子,此處人多眼雜,為保安全,還是先讓侍衛們帶您和四位夫人先離開吧。奴婢留在此處處理後事。」昌盛差不多將賭坊里的賭徒們都驅趕出來後,一見街道上被圍了個水泄不通,皇帝皇後五人幾乎被困住,慌忙命侍衛拉出一條道路,匆匆跑到李修遠跟前小聲說道。

「嗯,如此也好。」李修遠掃視了一眼周圍議論紛紛的百姓,又看了看神情不安的張美人母女倆和皇後,皺眉想了想,點頭道。

有余月瀅這等武林高手在,安全上的問題自是不需要怎麼擔心,但卻不能不考慮張美人和青兒母女倆的心理感受,而且為了以防萬一,李修遠確實也不適宜再呆下去,畢竟今天鬧的動靜貌似有點大了。

其實關于賭場的問題,李修遠是早就有考慮過是不是要嚴厲打擊和取締的,因為賭場和青樓一樣,都是極容易導致他人墮落以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罪惡根源之一。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當初就特別規定了朝廷所有官員不能在青樓過夜宿娼的法律,一經發現就立即根據情節嚴重進行處罰。想來自己也該在賭場這一方面做點文章才行。

只是古時不同後世,古人的娛樂活動本就少的可憐,加上朱元璋統治時期,大力倡導禮制,凡事皆依禮而行。尤其是他把生活方式的貴賤差別,看成是國家興亡的大事,為了建立貴賤之別,望而知之的有序、有制、有度、有數的等級社會,制定了嚴格的禮法等級制度,企圖人為的控制社會生活及風俗的發展演變。社會成員無論貧富、舉凡衣食住行、婚嫁喪祭、文化娛樂、宗教信仰,都要依照等級身份,按禮行事。且各個等級標準之間,有一條重要原則,即上可以兼下,下絕不可僭上。

在這種僵化的禮制和思想文化的控制下,明初百姓的精神文化幾乎可說是一片空白,這也造成了明初時期各個領域的頂尖人才數量極其有限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之下,青樓青樓是無法取締的,因為它是對封建社會「三妻四妾」妻妾制度的一個重要補充,否則就等于公然反對男人三妻四妾。

至于賭坊,李修遠就不大清楚了,他沒有看到過任何古代打擊取締賭場的先例,尤其是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頭百姓,都存在著到賭坊玩幾把的現象。

而且最最主要的是,不管朝廷打擊力度有多大,都絕不可能杜絕這兩個場所的出現,反而會導致它們由明轉暗,更加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和朝廷的管制。

「不若將賭場和青樓都合法化,規定所有經營人都必須向朝廷申請辦證才能開設,將不合格的一律取締,並增加他們的稅額,借此抬高開設賭場和青樓的門檻,使數量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李修遠腦子里忽然靈光一閃,想到了後世所謂的「生產、經營許可證」,思路立即變得清晰起來。

所謂堵不如疏,與其不計後果的打擊,倒不如把它們掌控在允許的一定範圍里,在最大限度上減少它們對社會的危害。

「這里離雞鳴寺是否很近?」李修遠轉頭向靳殷馨問道。

「是的,只要一刻鐘的時間便能到了。」靳殷馨不明白皇帝為什麼突然問自己這個問題,但還是點點頭道。

「嗯,那你留下吧,如果看到李景隆和李增枝兩兄弟,就帶他們到雞鳴寺來見朕。」李修遠略微沉吟一番,重又附耳在昌盛耳邊輕聲說道。

「奴婢明白。」今日出了這等事,不管誰對誰錯,李景隆兄弟倆都應該面聖呈情,所以昌盛沒任何遲疑的就點頭應聲道,

「去雞鳴寺。」李修遠抬抬手,向身邊眾人隨意招呼了一聲。至于先前那名被天下賭坊護院毆打的中年男子則與昌盛一起留了下來。

于是在萬眾矚目的目光注視下,李修遠一行六人在八名侍衛的護衛下,向雞鳴寺的方向進發。剩下兩名侍衛則隨身保護昌盛的個人安全。

誰都沒想到看起來牛氣沖天的李修遠居然沒等另一方的正主出現就帶著四個美人離去,原本對他們充滿了期待的圍觀百姓們不禁大失所望,好在昌盛和另兩名護衛留了下來,總算是還有點余興節目。

有幾個不甘寂寞的狂熱分子為了渲染氣氛,又或是為了把眾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竟大聲吆喝,說是那離去的一男五女乃是世外高人,根本未將曹國公李景隆放在眼里,所以才只留下了一個侍奉主子的奴才來收場。

此話一出,掀起一片驚濤駭浪。國人本就有喜歡湊熱鬧的習慣,如今事情的發展有了新的噱頭出現,原本有些意興闌珊無精打采的圍觀群眾們立時又被激發起了情緒。此起彼伏的議論之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來了。」就在這當兒,不知誰忽然叫了一聲,卻被眾人的說話聲淹沒。

「國公爺駕到,閑人回避。」與此同時,一聲洪亮的聲音將眾人的聲音全部蓋了過去。大家回頭一瞧,只見兩頂奢侈豪華的轎子正停在眾人的包圍圈之外,八個抬轎的轎夫,二十個手執兵器的護衛分列左右,開口吼叫的則是一個站在第一頂轎子旁邊的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

眼見國公爺駕臨,眾人心里一跳,慌忙恭恭敬敬的退散開一條路,然後齊齊停下手中的動作,中規中矩的跪在街道兩旁,迎接國公爺的到來,喧鬧的街道立時變得寂靜無聲。

這並非是百姓們心甘情願的給李景隆下跪,而是因為朱元璋的《禮律》中有明文規定,朝廷大臣出巡時,低級官員要停轎回避,百姓則需下跪迎接,同級官員則無需遵守。這便是朱元璋所堅持並力圖貫徹維持的「貴賤有別等級制度」的具體體現之一。

唯一例外的是,在京大小九卿十八個衙門中,因吏部尚書手掌天下官員的任命提拔和貶謫,乃為「天官」,雖與其他五部同列一品大臣,實質上卻是要高上一級的,因此平時若是遇見了,六部尚書中的其他五部尚書都需停轎回避給吏部尚書讓路。

以社會風氣而言,在朱元璋所倡導的禮法控制下,大明天下臣民的物質生活都相對簡樸,社會秩序相對穩定,社會生活多依禮而行,社會風俗簡樸淳厚,他所企求的貴賤有等的社會景況已初見成效。但隨之也導致了百姓們的價值觀念守成,精神生活沉悶,尤其是為了禮法的實行,人們常常不得不違背自己內心的意願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不能做的事情,與孔聖人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馳。

就以方才發生的這一幕而言,百姓們心里頭明明都恨不得李景隆能早點下地獄,但為了所謂的禮法和重重關乎自家性命的顧忌不得不心不甘情不願的磕頭迎接,心中之憋屈可想而知。

但即便如此,卻甚少有人肯去反抗抵制,反而還會主動自覺的去遵守維護。不得不說這是愚昧無知的勞苦大眾的悲哀。

這就是以國家機器為後盾,由統治者階級費時數十載所主導而成的「禮法」的力量,從思想上將被統治階級嬉鬧,並灌輸有利于維護統治階級的理念。

面對如此情況,有著與封建制度截然相反思想的李修遠想要改變它,即使他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只要皇權統治一天沒廢除,他就絕對無法做到,若是強制貫徹,也只會導致禮樂崩壞,社會陷入一片無秩序的混亂。

「吵吵鬧鬧的,成何體統。」那名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先是朝眾人怒眼一瞪,大吼一聲,嚇得眾人渾身打了一個激靈,才恭恭敬敬的小聲對轎子里頭坐著的李景隆說道,「國公爺,到了。」

「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在這里鬧事的?」一聲綢緞華服的李景隆風度翩翩的從轎子中邁了出來,一眼就瞧見了躺在血泊之中的李毅和其余四十名護院,當下不由怒從心來,環視了一眼跪在街道邊低頭沉默的百姓們,疾言厲色的質問道。

「李毅!」李增枝看到李毅的尸首,著實吃了一驚。先前听到天下賭坊的一名管事回報時,他尚且還不怎麼相信,畢竟除了同級的中山王府和分封各地的諸藩王之外,誰還敢輕易招惹曹國公府。而且他隨即還發現了李毅的傷口很奇怪,是他這個五軍都督府前軍左都督都從未見過的。綜合以上兩點,以及那名管事的詳細描述和匯報,李增枝對那名所謂的鬧事之人的身份有了一些猜測。

同時,他眼角余光恰好瞥見了天下賭坊旁邊的巷子中慢悠悠的走出三個人影,神情不由怔了怔。

因為那三人中的為首之人赫然竟是皇帝身邊的內侍昌盛,另外兩個則是金吾侍衛。雖然他們都改變了裝束,但身為一品武將,李增枝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尤其是他們三人的裝束和模樣與自家管事所回報的恰好一致。如此一來,揚言要封了天下賭坊並殺了李毅的人的身份已經呼之欲出。

皇帝!李增枝心中猛然一跳,瞳孔劇烈收縮,一股寒意自後背騰騰竄起。

「到底是何人如此目無王法……」曹國公李景隆還準備破口大罵以泄心中之怒火,發覺兄弟李增枝在拉扯自己的衣角,不由回頭看了他一眼,卻看見李增枝在不斷地向自己使眼色。神情顯得有些焦急,李景隆不由大感不解。正值莫名其妙之時,目光偶然越過李增枝,看到了昌盛,才終于明白問題出在哪里。

為什麼老子總是這麼倒霉?李景隆看見昌盛的第一眼,心里頭猛然快速往下沉,幾乎要跌進無盡黑暗的深淵,一種名叫悲愴的情緒瞬間襲遍全身,

「又被皇帝給踫上了!」李景隆實在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匯來描述形容自己此時的心情,反正就感覺渾身無力的快要站不穩了。

俗話說,凡事不過三。第一次在秦淮河上,自己為了追求朱丹而害的皇帝揮袖離去,第二次在四海酒樓借酒撒潑之時,又被皇帝瞧見。有兩次被皇帝遇見就已經是夠衰的了,偏偏還有第三次。尤其這第三次自己並沒在場,但惹出的動靜卻是最大的,還莫名其妙的死了個李毅出了命案。

難道是老天爺故意和自己過不去不成?要不然怎麼每次發生不順心的事,都偏偏和皇帝扯上了關系。簡直可以說是倒霉透頂到家了!

「大哥?」李景隆在心里嗚呼哀哉之時,李增枝見李景隆半天不說話,不由輕輕叫了一聲。

「嗯?」李景隆回過神,有氣無力的用鼻音應道。

「昌公公過來了。」李增枝忙指了指向他們走來的昌盛三人。

「知道。」李景隆瞥了眼昌盛三人,深深呼吸了一口氣,恢復了一點平日國公爺的氣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皇帝只留下昌盛,顯然是不想把事情搞大,否則不會只留下昌盛給自己傳話。而且他還能大概猜出皇帝要昌盛要給自己傳的話是什麼內容,無非是讓自己到某個地方見皇帝。

如此看來,皇帝應該沒怎麼生氣,雖然不知皇帝為什麼要殺了李毅,但李毅這麼一死,卻是正合李景隆之意。因為死無對證,他完全可以把所有不利于自己的黑鍋扔到李毅頭上,使自己能完整無缺的從中月兌身。

在大事上李景隆確實沒什麼能耐,但再怎麼不濟,好歹也是皇帝國企的國公爺,一點小聰明還是有的,尤其是關系到自己的小命和未來前途之時,一向不怎麼聰明的腦袋就會忽然變得極為靈光。

當然了,李景隆是絕不會承認自己其實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大草包的,他只會認為自己平時就很聰明,在危急關頭則會更加聰明。就是這麼簡單。

因此,在李景隆看來,這次看似動靜鬧的最大的「天下賭坊」事件很可能會是三次不幸事件中最容易輕松解決的一件。

至于真正的結果會如何,還要他親自去見了皇帝才能知道。但不管如何,他的自信心已經恢復了不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