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頭來卻說曹操,瞞天過海離了冀州以後,也退兵回到洛陽,形勢從沒有這麼明朗過,整個東部的戰線都是在天險之上,如果沒有一方放棄的話,任誰也不能越雷池一步,也樂的好好休息一下。
不過雖然曹丞相的身體再休息,頭腦卻是還在忙碌,和程玉這幾丈打下來,雖說名義上是平分秋色,但結果自己知道。本來自己在道義,兵力,土地人口等方面都是比較佔優勢的,現在卻都是相差無幾,甚至某些方面自己還要比程玉更弱勢一些。再這麼糾纏下去,恐怕只有滅亡一途,必須先開闢一個新的戰場穩定一下形勢,積累一些資本才能好好的和程玉斗一下。
再看自己周遭的形勢,除了一直糾纏不清的程玉以外,還有三家勢力活躍在自己周圍。
不過南邊的劉表雖然和自己的和睦程度不是很高,但一直與程玉之間的矛盾更大,實力也很大,還要留著他去牽制程玉,應該優先拉攏,現在翻臉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西面的張魯和自己還一直沒有什麼矛盾,也找不到什麼借口去對付他,況且他的實力很強但地盤卻很小,如果強行吞並,恐怕得不償失。最後剩下的只有一個西涼的馬超,他們曾經與程玉勾結,夾攻自己,所盤踞的西涼又盛產好馬,最近听說內部也不是很和睦,正好乘空閑的時候吞並掉,補充一下自己受損的實力。
既然將對付的目標鎖定在馬超身上,對另外兩家就也要拉攏,于是他想到了和程玉相同的一招,以獻帝的名義對劉表和張魯進行冊封,希望冀此拉攏兩家,免除後顧之憂。
說來也巧,他與徐州的文書竟然同時到達了荊州。
面對這個問題,劉表還是要好好的斟酌一下,畢竟要和兩家勢力都交好有點不現實,但如果都交惡又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只有靠近其中一家,打擊另外一家才是好辦法,現在的問題就是拉攏誰打擊誰。
劉表雖然很傾向于結交曹操,但也知道這個問題關系重大,不好自己輕易就做出決定,于是也將手下文武聚集在一起商量。
兩家都是打著正統的旗號,兩家都是強大勢力,兩家都對荊州懷有野心,劉表手下的人一邊在考慮著和誰結盟對荊州比較有利,另一方面也在心中偷偷的盤算將荊州賣給哪一方會得到更多的實利。
半晌的沉默,還是伊籍先說了話,他雖然比較傾向于劉備,對程玉的感觀並不是很好,但他還是頭腦比較清醒的人,對劉表說︰「主公,我看以現在的形勢,還是向徐州稱臣比較好一點。」
劉表是猶豫寡斷,並非什麼剛愎自用的人,對伊籍說出的看法與自己大相徑庭只是奇怪,卻沒有生氣,追問道︰「卻不知機伯先生此言可有依據?」
伊籍由坐上站起欠了欠身說︰「主公,雖然現在程曹兩家的實力相當,但程玉的實力一直在不斷的上升中,而曹操雖然能與程玉斗可不分上下,但卻接連失去要地,事實上他在這場爭斗中已經處于下風,以我看來,如果他們之間的戰斗繼續下去,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程玉。」
他的話說的劉表有點奇怪︰「機伯啊,既然按你的意思來說,那我們不是更應該聯合曹操抵制程玉嗎?如果任其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早晚不是要將我們吞並了嗎?」
伊籍的表情有些無奈︰「程玉已經不可制了,如果我們倒向曹操的話,程玉定然會聯合孫策兩家一同進犯我荊州,曹操雖向我軍示好,不過是為了借我軍的勢力拖住程玉,好讓他有時間對西面的勢力下手,就算我們受到攻擊,他也不會對我們有一點援助,以我軍的實力,要同時面對這樣的兩個對手,可以說是凶多吉少,不如干脆先向程玉示好,免得生靈涂炭。」
座中早有人听的不耐煩,不過看劉表還是很耐心,也不好就打斷伊籍的話,顯得自己沒有教養,如今既然伊籍已經說完,蔡瑁馬上站了出來︰「一派胡言。」
他是劉表的大舅子,這麼說話,自然沒有人能挑出禮來。只听他說︰「徐州軍雖然勢大,但名不正言不順,又與我軍長年交戰早存吞並之心,曹操送來的是天子明詔,又和我軍沒有多少的利益沖突,正益聯合抗敵。荊州這些年兵強馬壯,程玉只是僥幸才在我們的手中佔了一點便宜,如果看真正的實力,他的疲憊之師又怎麼是我們的對手,只要擊敗了他,中原之地已經盡在掌握,正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機會,又怎麼能放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