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三國 第三十八節 七殺

作者 ︰ 赤虎

第三十八節七殺

八月十七日,青州主母吳娥病逝,青州為之舉哀三日。

回想起吳娥這一生,戰亂中,顛沛流離得了一身病,好不容易回到劉備身邊,卻整天纏綿于病榻,沒等過上幾天好日子,就撒手歸西。

吳娥這淒苦的經歷,讓青州下層社會懷著深深的同情關注著她的病情。這些下層平民也曾身受戰亂之苦,吳娥的病痛讓他們感同身受,吳娥下葬那天,廣繞城全城皆白,人人爭相為主母帶孝。

劉備坐在吳娥墓前,百感交集,時悲時喜,時怒時哀。

一個生命,就這樣消失,這是現在的劉備來到這個世界,與真實的劉備之間最後一點聯系。如今,一代勇士長眠于泰山,她的結發妻子也命殞廣繞,想想都令人黯然神傷。

然而,吳娥的悲劇並沒有終止,此前,張嫣兒小姐被胡人掠走,不知所終。近日,蔡昭姬又被掠入匈奴,幾經販賣,昔日的傾城絕色,今日蓬頭垢面,多次奸辱已衣不蔽體。

蔡邕在朝野奔走呼號,希望能找回女兒來,但是,沒有人關心一名女子的下落。在我大漢強盛時,她們是和親的工具,在我大漢衰弱時,讓胡人感到快樂,是她們的榮幸。這,就是我大漢女子的命運。

歷史上,即使在其後的唐朝,女人還是月兌不了屬于財產和肥水的觀念,連安史之亂後,大唐向回紇借兵平叛,都許諾以大唐仕女作為回報。這就是古代女子的命運。

亂世之中,人命如草,女人兵荒馬亂之中,恐怕很難保全貞節。例如︰唐代安史之亂後,唐代宗李豫的妻子紅顏薄命,唐玄宗帶著兒孫西奔的時候,她被落在宮里,被叛軍所擄。後來唐軍一度光復洛陽,李豫奇跡般地見到了以前的愛妻——已經為他生下李適的沈氏。李豫當時雖然激動,但卻沒有帶走心愛的女人,當叛軍反撲,沈氏再度失陷,從此音信皆無,「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史書上記載,李豫十分寵愛沈氏,與沈氏失散後,多年來冷淡其他姬妾,直到出現了獨孤貴妃。如果李豫不是對沈氏情深意重,也不會立李適為儲君。李適成為皇帝(唐德宗)後,始終記得幼年時母親給自己削水果,削傷了手指頭,並以此為特征,全天下地尋找母親的下落,卻一次次的失望。最終在歷史上消失。

不過,假設沈氏後來找到了李豫,李豫能接納她嗎?能不計較她被叛軍所辱的往事嗎?

然而,這種潛意識對女子貞節的苛求,並不是從來如此,而是自儒家思想開始興起後逐漸走向嚴厲的。至少在漢武帝以前,就有鮮明對比的例子。楚漢爭霸,一開始劉邦失利,老婆、兒女都被項羽抓獲,在敵人陣營里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俘虜,後來,劉邦屢敗屢戰,終于逼迫項羽自刎烏江,而那位當過俘虜的呂雉(劉邦的正室)當上了漢朝的第一位皇後,一切都順理成章,沒有飽學之士對皇後的「貞節」提出異議,可見當時還沒有這種主流意識。直到獨尊儒術後,大漢男人的衰弱才導致對女子貞節的苛求。

當時,吳娥成為青州主母後,也曾有人借機發難,這也成為此後吳娥郁郁寡歡的主要原因。不過,劉備以其個人的行為,蔑視了儒家的貞操觀念,維護了吳娥的地位。但如今這一切,塵歸塵,土歸土。

拿破侖曾經說過,「優秀的母親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兒子。」他還倡導在法國設立女子學校,培養年輕女性。遺傳學也同時證明了這個真理︰母親的素質決定了民族的素質。身體健康、素質優秀的女性最有可能生下基因優良的兒子,最有可能培養出素質優秀的後代。此時,大漢大量素質優秀的女性被五胡掠走,而大漢男人卻毫不在意,最後導致五胡的必然興起,大漢在儒家思想武裝下逐漸衰弱,最終被征服。

這一真理,即使拿到唐代,宋代去驗證,也是正確的。

故此,孫堅想拯救張嫣兒,只不過是不想讓自己的恩師骨肉遭難,而劉備想尋回張嫣兒,是想借一個女人的命運,宣告一個真理︰男人的衰弱,不應遷怒于女子。身為男人,應該有保護女人孩子的自覺性和責任。兵臨城下自己逃跑,事後光復責難女子,這樣的男人,禽獸不如。

吳娥的死,讓劉備懂得了珍惜。此刻,坐在吳娥墓前,劉備越發憐惜消失在亂軍中的嫣兒小姐。可是,目前的情形,任有自己心急火燎,空有幾萬雄兵,卻無力采取具體行動。想到這里,劉備越發痛恨這群趁火打劫的諸侯,殺心,宛如熊熊燃燒的烈火,疼痛地灼燒著劉備。

見到劉備面現猙獰之色,咬牙切齒地盤算著什麼,沮綬邁步上前,低低的勸解說︰「主公,逝者已去,望節哀。」

劉備急喘了幾口氣,讓自己平靜下來,問︰「高鳴雷(高順)到了哪里?」

沮綬回答︰「信函是八月十五日開始傳遞的,現在是八月二十日,雖然回信尚未到,可是,按高鳴雷的性格,他的軍隊應該到了龍口。我估計,明日就會有回信了。」

「等不及了,子正(沮綬),我留下的軍隊足夠守衛青州了,明天一早我就開拔。子正,你在這里繼續進行葬禮,以掩飾我的行動。高鳴雷到了之後,看情況決定是否讓他迎擊袁術,我戰勝山陽太守袁遺後,回軍戒備袁紹。」

沮綬憂慮地說︰「本初公四世三公,海內名望甚隆,我們接連向袁氏宗祖下手,會不會惹來袁紹的徹底對立。主公,天下皆寇仇,不利于我們向外發展。」

劉備淡淡地回答︰「子正,外敵不去,青州何以發展?袁紹想吞並青州,我們乞求一下,忍讓一下,他就會放過我們嗎?亂世,是靠實力說話的,就讓我們顯示一下實力吧。

還有,青州之政,是我們幾個在一片戰後的廢墟上建立的,士族豪門皆逃往他鄉,故此推行新政阻力最小。這幾年,你一直在勸我把青州之政推而廣之。可是,你覺得袁紹等世家豪族會接受這樣的新政嗎?

青州的統治基礎還不牢,平原,袁紹勾勾小指頭,整個郡就在他的管制之下,改變人心,難呀!我們必須讓民眾有掌握自己命運的徹底自覺性,這時候,就必須把抵抗外辱的決心顯露出來,一戰成功,再為青州爭取一個和平的五年。」

劉備說著,露出一股逼人的殺氣,滿懷著俾睨天下的傲氣,一字一頓地說︰「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青州必須表現遇魔滅魔,遇鬼殺鬼的氣概。袁本初,一個公子哥,干大事而惜身,貪小利而忘義,做青州的敵人,他還不配。

四世三公,有什麼可恐懼的?虎牢關前的一幕,已經告訴天下人︰我青州雖對他偶有冒犯,然而,我們卻在前線為大義奮力廝殺。為了一點小睚眥,袁紹連討董大業都不顧,背後向我們下手,致使現在討董戰爭處于僵局。能夠理解我們處境的,他不會因我們的反抗而不滿,仍然支持袁紹的,也不見的會理解我們的新政,這些人,正是我們該早晚剪除的對象,就讓他們來吧,我的刀正利。」

沮綬點頭︰「我明白了,有消息說︰平原郡鄉民選派的元老已進入漯沃,他們此來是向主公請命。主公這一說,我明白如何處理了。」

「斥退他們,告訴他們,自己的權利不是靠乞求可以得到的,要靠自己去爭取,他們想爭取嗎,回平原給我拿出行動來。」

「那麼,關于搶救洛陽皇家典籍的事,主公有何吩咐,下面的人都已計議停當,就等主公確定人選了。」

「瑯邪郡東武縣元老趙昱,素有名士風範,與張昭等交往密切,他已在第四軍團效力,略有武力,讓他去,搶救典籍的事,他會不遺余力的。」

沮綬再次詢問︰「下面人認為,讓孫文台(孫堅),曹孟德(曹操)、張雅叔(上黨太守張揚)三方策應一下最好,孫文台方面我們已經有把握了,曹孟德、張雅叔兩方還需主公修書,請求他們呼應。」

劉備沉吟著︰「張雅叔方面好說,雖然我們沒有交往,但讓管幼安(管寧)、盧師(盧植)同時寫信,他一定不會拒絕,這可是名傳千古的事。曹孟德方面嗎,雖然袁紹已去,但目前仍是袁紹勢大,善于審時度事的曹孟德,不見的會呼應我們。他不是要糧草嗎,給他一些糧草,但不要給多,等他做出呼應行動,再給他後繼糧草。」

八月二十一日,沮綬代替劉備主持青州主母的祭禮,在沮綬的掩護下,劉備悄悄率領關羽、張飛、太史慈,管亥、以及近衛軍團的典韋、趙雲等六員大將出了廣繞城。這六員大將隨後在泰山郡展開了噩夢般的屠殺,加上劉備本人的沖鋒陷陣,這一仗被後世譽為「七殺」。

後世人大多認為,劉備的「七殺」之戰,揭開了諸侯自相殘殺的序幕。雖然,擁護劉備的青州學派堅持認為,這是一場被迫的自衛反擊戰,並認為兗州刺史劉岱殺死首倡討董的東郡太守橋瑁,才是諸侯亂戰的起始。不過,青州學派也不得不承認,自這一戰後,諸侯自相殘殺愈演愈烈,中原大戰亂上加亂。

「敵軍已渡過泗水,進抵魯國與泰山邊界,袁遺驅趕婦孺作為前驅,漫山遍野全是百姓的哭嚎。」前軍師田疇、後軍師徐庶向劉備匯報探馬所獲軍情。

劉備愛惜百姓是出名的,袁譚進入平原郡時,也驅趕百姓作為前驅,平原軍無可奈何步步後退,最終退出了平原。袁遺也來這一招嘛,可惜他食古不化,平原郡地處齊魯大平原,開墾過度的田野一覽無余,不適合埋伏、迂回、穿插。泰山郡叢林密布山丘林立,驅趕百姓作為前驅——找死。

「命令肥城第三軍團出兵呼應,在肥城附近大事張揚,命令鮑信軍團在巨平一帶顯露形跡,做出抵抗之態,命令裴元紹、周倉率泰山鄉警在蒙陰一帶鼓噪而行。」劉備胸有成竹,連續下達命令。

如此一來,泰山郡西北段,第三軍團與鮑信軍團聯合,顯露出強勢拒阻的形態,袁遺迫不得已,必須向東南進軍。裴元紹、周倉再大張旗鼓的做出進軍姿態——梁父山與冠石山之間,一個60余里寬的大口袋,向袁遺張開了大口。

與此同時,進軍到了清河的袁紹在其子袁譚的接應下,進入平原,開始窺視黃河對岸的青州領土。

「什麼,劉備喪妻,青州正在舉行祭奠?」袁紹一喜。

好機會呀,逢紀磨拳擦掌,連聲問︰「公子(袁譚),你可曾派兵試探過河對面的軍力?」

袁譚煩惱地回答︰「我本打算進軍漯沃,奪下這個漯水中游重要城鎮後,進逼濟南郡,可惜,平原領地內局勢一直不穩,豪強們結寨自守相互呼應,軍糧難以征收。如今,我每一粒糧食都要動用大軍攻城陷寨,好不容易才湊起了過冬的糧草,若再出動大軍進入濟南,我怕萬一失利,平原難保。」

逢紀疑問︰「劉備在虎牢,最精銳的軍隊喪失過半,如今,青州只剩下原來的三分之一軍力,他還新逢喪妻之苦,青州沒有防備,公子怎會擔心我軍失利呢?如今我大軍已到,勝,則進入青州,稍一失利,則退回平原,公子怕什麼?」

袁譚皺著眉頭,道︰「前幾天,有自碣石采購貨物的渤海客商回報,自出雲來了幾百條戰船駛向青州而去,據碼頭上的出雲勛民說,戰船上掛的是出雲大將高順的軍徽。是高順本人親至了,可惜,船上的士兵未露頭,戰船只在碣石補充完給養後,迅速揚帆開往龍口。

高順多年來堅守出雲,以雷霆之勢吞並遼東,若他親至青州,戰局就截然不同了。觀其戰船嚴格保密,我擔心青州兵力大漲,孩兒恐怕不是他的對手。」

袁譚,經過劉備燻陶,再經過渤海多年的剿匪,顯然已經成長起來了,與他爹相比,至少知道正確評價自己的力量。

逢紀贊賞地點點頭,建議說︰「公子速派遣一些平原本地的百姓,進入青州打听一下軍情,若真是高鳴雷親至,他那隱藏起來的軍隊,必成我們的大禍。我等可一邊打听消息,一邊等待其余諸侯的進軍。」

徐州,陶謙接獲青州劉備的消息,開始依據劉備的策略,堅守待援。

泰山,接獲軍情報告後,袁遺毫不考慮地選擇了梁父山與冠石山中間的平原地帶,作為進軍路線,為了防止劉備搶先封堵這缺口,還命令部下加快了行軍速度。就這樣,袁遺一頭撞進了劉備的包圍圈。

「伯業(袁遺的字)遠來就食,自己一個人來就行了,何必拖家帶口呢?備在此處備下騎兵一支,特地歡迎伯業入青州。」梁父山與冠石山中的平原間,劉備立于馬上,揚鞭指著袁遺大喊。關羽張飛侍立身側,趙雲典韋陪伴身後,萬馬叢中,劉備意氣風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商業三國最新章節 | 商業三國全文閱讀 | 商業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