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節崛起
十月,初雪,道路泥濘,邙山天氣寒冷,董卓親自引精兵五萬,與孫堅戰于伊闕。
戰前,孫堅曾依據盟約,沒有派遣青州童子軍上陣,然而,隨著戰斗的激烈,孫堅兵力捉襟見肘,不得不把動用了這生力軍。
戰斗一開始,董卓指派猛將呂布直搗孫堅左翼,李傕郭汜攻擊孫堅右翼,自率精騎攻擊中軍。孫堅軍中,程普韓當並出,死命抵擋呂布。右翼黃蓋抵擋李傕郭汜不住,步步後退。
孫堅見勢頭不對,放棄右翼,揮軍回攻董卓中軍。雙方戰斗陷入膠著狀態。
正在此時,孫策領青州童子軍增援。這些童子軍呼嘯而至,在馬上以弓弩專射敵軍大將,所到之處,敵軍將領紛紛回避,一時間,董卓中軍動搖。
董卓急招李傕郭汜回援,李傕郭汜放棄右翼攻擊,前來攔阻,統被孫堅奮力殺退。旋即,孫堅沖近董卓身邊,揮刀斬擊,董卓急拔佩劍相迎。
刀劍相交,只一個回合,董卓力不及孫堅,佩劍失手墜落。
「救駕,救駕」,董卓心頭慌亂,當即策馬回走。身邊侍衛蜂擁而上,死戰孫堅。
青州童子軍統尉許靈見到孫堅殺入重圍,陷身于董卓護衛的包圍中,靈機一動,揚聲高喊︰「董卓敗逃,兄弟們,休要放走了董卓。」
「董卓敗逃」,這個聲音似滾雷般,自前陣傳遍後陣,董卓士兵回頭眺望,果然,帥旗向後方急急移動,孫堅帥旗緊緊追趕在後面,眼看就要趕上。
董卓全軍皆亂,呂布雖已擊潰左翼程普韓當,見此情形,顧不得擴大戰果,奮力殺退攔阻,回援董卓。
隨後,董卓軍兵敗如山倒,士卒紛紛月兌離戰場,四散奔逃。而董卓才奔入洛陽,孫堅已尾隨而至。董卓無奈,遂穿城而過,與呂布逃到澠池,方才收攏住敗兵。但董卓膽已被孫堅嚇破,不敢在澠池停留,留下中郎將董越段煨等,分守要隘,自與呂布徑赴長安。
洛陽陷落,天下震驚。
諸侯幾十萬大軍,徘徊酸棗,畏縮不前。而貌似強大的董卓,竟然被孫堅這樣一個自地方豪強起家的家族兵打敗,並丟失了京師洛陽。袁紹的政治威望頓時跌入谷底,投奔他的各方才俊紛紛開始自尋出路。戲志才奔向虎牢,投奔曹操,郭嘉奔回陳留,隱藏在民間。荀彧荀文若南行,意圖進入益州躲避戰禍。荀攸荀公達進入山陽郡(郡守已被斬殺),尋找機會,再投新主。程昱程仲德逃入東郡,伺機再起。
董卓在撤離澠池後,曾叮囑留守人員說︰「關東諸將數次敗于我手,無能之輩也,不足為慮。唯孫堅驍勇憨直,諸將宜慎之。我平生最懼者,孫堅也(孫堅曾數次勸解張溫殺董卓),奈何這小子跟隨了袁紹這個公子哥,我看他要把命斷送在這了。」
一語成讖,袁紹這個公子哥,以自己的愚蠢斷送了自己在三國中的出頭之日。順帶,三國時代的戰神孫堅也葬身在這場討董戰爭中。
孫堅進入洛陽後,由于董卓撤退的匆忙,洛陽尚未破壞完全,孫堅遂掃除宗廟,祠以太牢,凡董卓所掘陵寢,飭軍吏一體掩護,使復原狀,又分兵出新安澠池間,追擊董卓兵。
孫堅攻克洛陽,截斷了徐榮涼州兵的退路,徐榮無計可施,遂在部下的勸解下,投降了奮武將軍曹操。曹操獲得徐榮的降兵,勢力大漲。正好謀士戲志才來投,在戲志才的建議下,曹操打著剿滅山陽郡黃巾的旗號,進入沒有郡守的山陽國,獲得了一塊立身之處。
乘著進入山陽國地威勢,曹操驅趕「叛亂盜匪」進入定陶國,隨後,越境追擊「叛匪」,奪佔了定陶國。兼並兩郡後,曹操打著為橋瑁報仇的旗號,進入東郡,驅逐兗州刺史劉岱所任命的新東郡太守王肱,再佔東郡之地。
歷史上,曹操一直依附袁紹,渡過了創業期的艱難,如今,曹操這麼快就月兌離了袁紹而自力,三國第一奸雄,就此開始一飛沖天。
「好厲害的曹孟德」,劉備接獲曹操的消息,嘆息道︰「我經營了十年有余,才擁有青州出雲兩地數郡,孟德僅僅幾天,就奪取三郡,佔領兗州最富饒的地方,天下糧倉,不愧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奪佔三郡,憑的是自己的家世和宗族勢力。劉備自己不過是漢室遠親,只能靠自己白手起家,這也就是曹操的易和劉備的難,憑著曹操治理地方的水平,估計不久,曹操將崛起,挑戰三國諸雄。
連雲港外,雪花飄飄,徐庶懊惱地感慨︰「若是我軍擊斃袁遺後,立刻進軍山陽多好,可惜,我軍辛苦作戰,便宜了曹孟德。」
劉備瞥了一眼徐庶,說︰「乘勢進軍山陽的事,再也休提。山陽郡與我們控制的領地,相隔東平國,魯國。我等以防衛青州的名義,佔領泰山郡和瑯邪郡,已經引起了很大爭議,若是跨越東平國,魯國,奪佔山陽郡,天下人豈不指責我們謀逆。速速派出使節,向孟德兄祝賀。」
徐庶低頭打量著地圖,沉默不語。
也許是感覺到自己言詞激烈,劉備放緩了語氣,詢問道︰「元直,孫文台那里,該如何回復?」
孫堅攻佔了洛陽,然而洛陽已殘破不堪,滿城瓦礫,到處荒涼。時值冬季,孫堅無法在洛陽駐軍。袁術敗退後,孫堅糧草無人供給,遂向劉備求援。打算在獲得糧草供應後,退兵太谷城,熬過漫長的冬季。
「趙昱尚在洛陽搬運典籍,子義(太史慈)也在城中。依我看,孫堅退軍太谷也有好處,乘著這個冬季,我軍完全可以搬空洛陽。」徐庶眼楮發亮,建議說。
劉備沉吟半晌,點頭說︰「就依軍師之計,派雲長(關羽)前往,接應子義。兩軍輪流護送典籍和百姓遣入青州。老弱婦幼可走黃河河道,進入濟南郡安身,青壯可走陸路,安排在瑯邪定居。軍師認為如何?」
徐庶搖了搖頭,道︰「怕只怕冬季黃河難行,百姓若是在冬季跋涉,凍餓致死者必然很多,弄不好,在百姓中我軍會和董卓一樣惹上殘暴的凶名。」
劉備問︰「軍師有何計,可結這個死結?」
「命令三軍解衣,將月兌下的御寒冬衣送往洛陽,讓洛陽百姓知道主公的仁義,在由他們自由決定是否遣入青州,願意遣入者在洛陽就發給他們地契,由軍隊護送前往自己的家園,如此,洛陽百姓心頭有希望存在,必然奮力掙扎到他們的新家。」
劉備站起身來,心頭狂喜。
不錯,希望,人只要有一線希望,心不死則會奮力掙扎求生,給與洛陽百姓希望,他們就會懷著美好的憧憬,渡過千山萬水,來到他們的新家園。
「就如此,命令連雲港三軍解衣,讓雲長速速動身,前往洛陽送寒衣。傳令,命長文(瑯邪太守陳群)立即動身前往洛陽,編列難民,為他們發放瑯邪地契。傳令,各郡縣立刻解送儲備的冬衣,一部分運到連雲給軍士御寒,一部分運送洛陽,分發給百姓。」
主公接連采納了自己的建議,讓徐庶意猶未盡,遂大膽陳述︰「主公,平原方向,袁譚堅守不出,高鳴雷(高順)尋找不到戰機,依我看,若主公想解決平原之事,就速速向平原添兵,若不然,不如我們退兵吧,冬季戰斗,非戰斗減員嚴重,高鳴雷依靠騎兵在野外機動,所耗糧草甚多,不如撤軍休整,明春再戰,如何?」
高順屢戰屢勝,出雲兵已養成一股傲氣,袁譚依托平原城高大的城牆,龜縮不出,讓高順無法下手。使出種種誘敵之計後,奈何袁譚不管真假,堅持不出城。讓高順暴跳不止,遂轉向平原周邊諸縣,攻城掠寨,使平原成為一座孤城。這時,撤他下來,高順一定不甘心。
「還是撤吧。袁紹退入清河郡,死心不馳援。袁譚困守平原,堅決不出戰。若想硬攻平原,必然傷亡慘重。求戰不能,可留下機動巡邏兵力,監控平原,大軍退往樂安休整。告訴鳴雷,明年開春再戰,也不遲。」劉備點頭答應。
徐庶意氣風發,道︰「其實,平原留著不打,比攻取它更加有用。棄置平原,讓主公治下百姓明白,一旦不尊崇主公,為主公所棄,會獲得什麼待遇,如此,青州方能上下一心。我軍已經教訓了袁紹,我認為目的已經達到,不如就此罷休。」
劉備圍著堂中的桌椅賺了兩圈,問︰「元直,袁紹的威信已被我打擊的蕩然無存,為何我听說拋棄袁紹的謀士,寧願躲入民間也不入青州?」
徐庶答︰「主公尚武,若無半點勇力,士子們必然擔心來青州不受重用;青州等級森嚴,自持才高的士子恐怕進入青州,劃分等級時難堪。還有,青州雖地廣人稀,然而土地均有所主,主公身邊之人,已自成體系,外人很難立足,這是士子們不願入青州的三大理由。」
說得好呀,道義在士子們的眼里,不算回事。青州的富饒人所共知,這樣的條件,這樣的實力都引不來名士的投奔。原因不在于青州的律例不合儒家古訓等等,儒家思想在這亂世已經衰微,歷史上士子們連異族征服都爭先效力,外在條件如何根本不是阻礙,關鍵是他們看不到可能獲得的利益。
沒有利益,讓他們如何出賣?
漢代,是漢民族最後一個有血性的王朝,可惜這時代仍然是趨炎附勢者眾,但願這時代的血性能夠在我們民族中長久留存。正是為了彰顯這種血性,劉備設立了種種律例,同時,劉備決不會容忍因噎廢食。
「昔日,光武(帝)重鑄大漢,設定律例,強項(縣)令董宣不赦光武之妹,為的是律法初立,不能自毀長城。即使如此,大漢(東漢)律令也在100余年後,威信蕩然無存。青州律法,出自我等多年模索籌劃,雖多有嚴苛,然而卻獲得了青州大治。如今,或者流現弊病,卻與我青州無害。再等等,等到律法弊病有害于青州時,我們再考慮修改。現在嘛,雖然士子不入青州,但我們仍需維護律法尊嚴。」
徐庶也是青州政策的利益獲得者,當然不會反對。
「陶謙明日來連雲,與主公商議統一貨幣之事,徐州現在物價飛漲,百姓不堪忍受,陶恭祖已經受不了了。」徐庶得意地笑著。
當然他會受不了。青州已禁止私錢流通,商賈所收的私鑄小錢,都是以爛銅爛鉛的金屬價格抵值新幣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青州商戶都把私鑄小錢運往徐州,瘋狂收購各類物資。而全國其余郡縣的商人都學乖了,他們在徐州采購青州商品。隨著青州貨幣政策的逐漸嚴苛,青州商人不再收私錢,負責轉手貿易的徐州商人收取私錢後,立刻采購物資規避損失。
這樣,經過幾個月的反復折騰,徐州,這個富饒的大州幾十年的積蓄都進入青州商戶的腰包。徐州商戶紛紛抱怨,徐州市面上物資糧食極度匱乏,豐收之年百姓卻無以果月復。此種情況下,陶謙若還不屈服,他就不是個忠厚之人了。
征服的手段多種多樣,貨幣政策也是其中之一。「只是,陶謙引以自傲的糧草儲備,都已到了青州商戶手中,不知這次他拿什麼和我們談貨幣統一的事」,劉備面無表情地說。
徐庶回答︰「據報,他這次帶了徐州幾大客商,來與主公商談?」
「徐州幾大客商?那麼,肯定有糜竺了,不知道他受到損失沒有?」糜竺的妹妹是著名的糜夫人,是歷史上劉備轉戰南北,未曾丟棄的妾室之一。
徐庶對劉備的態度琢磨不透,這次青州商戶的「私下」行動,背後又或多或少地有劉備的影子,故此不敢置評。低下頭來,假意整理著桌上的文件。
「對了,文台兄(孫堅)盤點洛陽殘余百姓,是否發現了張嫣兒小姐的蹤跡?」劉備心猶不死,問。
「據子義(太史慈)回報,文台在洛陽整修宮室,曾分兵出新安、澠池以追擊董卓。突然之間退兵洛陽,現在已開始回軍太谷。」
「整修宮室?突然回軍?孫文台整修宮室時,發生了什麼變故?」劉備疑惑。
傳國玉璽?劉備腦子里突然冒出了這個詞眼。
中國人用印信來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璽,臣民所用只能稱為印。根據漢代的記載,皇帝有六璽︰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六璽的用途都不同,由符節令丞掌管。然而,傳國玉璽不在這六璽之內,因為這個玉璽是用來代表正統的,所謂「真命天子」必須擁有這個玉璽,否則只能是草雞大王而非真龍天子。
劉邦率兵攻入咸陽時,秦王子嬰殺死趙高,子嬰「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和氏璧成了天下的象征,類于「九鼎」,被稱為「傳國玉璽」。何進誅除中常侍,漢少帝夜出北宮避難,倉促間未帶此璽,返宮後發現玉璽已不知去向。
《三國演義》描述孫堅隱匿玉璽,在回江東途中被劉表襲擊斃命,孫策後來拿他換取袁術扣押的孫堅士兵。而史書上描寫,孫堅陣亡後,袁術屬下扣押孫堅靈柩,逼迫孫堅之妻交出了玉璽。現在,很可能孫堅已獲得玉璽,那麼,他下一步行動可想而知。
童子軍怎麼辦?尾隨孫堅回到江東,在與劉表的戰斗中傷亡過半,然後再被袁術扣押——劉備顯然不舍。提前召回青州童子軍吧,自己要背上失信的名聲。怎麼辦?
正在此時,門外一片喧嘩,典韋進門急報︰「主公,碼頭上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