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中華 第二七二章 外交的背後

作者 ︰ 妖熊

第二七二章外交的背後

「在菲律賓問題上,大英帝國不承認任何國家任何形式的軍事存在,根據菲律賓政府1902年聲明,菲律賓的地位應當且僅應當作為大英帝國國王愛德華七世陛下屬下的自治領地,其他任何政治形式的存在,大英帝國都將視為非法,由此可能產生的問題,有制造菲律賓事件的中國皇室及政府承擔。」**的聲明是用來回復中華帝國負責菲律賓事務的醇親王載洸在上一年度12月26號的講話中傳遞過來的向英國示好的講話的。

這是1905年新年伊始以來大英帝國外交部第一次記者問答會中,在回答大英帝國對于中國宣布完成他們在菲律賓的第一階段行動計劃的反應時,由發言人彼得洛伊向眾記者做出的官方版本的闡述,在這樣的一段講話中,可以看出英國人目前的難處——他們只能在口頭上對菲律賓問題上的新變化表達自己的不滿,事實上他們無法從軍事上做出任何激烈的反應。沒辦法,在亞太地區的三國博弈中,任何對甲方的軍事行為除了要考慮甲方本身的實力之外,還需要考慮乙方可能做出的任何舉動。

事實上英國情報部門也能夠從德國太平洋艦隊的出航記錄中看出些什麼。

海軍就此詢問過內閣的意見,內閣的回復是在徹底解決德國人或者中國人之前,菲律賓問題可以暫時不作考慮,但應在培植反抗勢力方面下功夫。

當收到情報部門有關英國此項決策的消息時,我人正在江南,此次下江南其一是為了江南春闈的事情,近期以來,有相當多的聲音在報紙上出現,言說科舉拔士制度已經不適應時代,理當以其他方式取代。這些人提出了問題,科舉制度也的確存在問題,譬如太過追求通才而不適應當前國家急需方面人才的現實。

但是作為考試制度來說,這種考試選拔國家官員的制度本身沒有錯,我也征詢過幾位朝中元老包括新派教育的奠基人物,從西方留學回來的國家教育總監容閎的意思,他們也都認為科舉制度稍稍加以改革,增添各專門類別的單項考試選拔也比較適應當前的國家發展形勢了。貿然取消科舉,那麼勢必就要重新開闢一條國家官員選拔的路子出來,目前暫時還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替代已經施行了千余年的科舉制度。

官員暫時不大動,修修補補暫時先對付著,只是加了一道旨意七品以上官員必須要有大學畢業,以應付目前社會上比較常見的不上大學直接參加大比的現象,同樣的,鄉試等各級別的考試,也改由各省統一從學校中舉辦,類似于後世的高考入學考試的形式,通過者可以由各省報名單到教育部統一授舉人出身。也算是一個強迫性質的要求全民參與綜合性普及教育的措施。

當然,教育方面的費用,從蒙童到大學,只要能念到的,費用一些食宿方面需要以工代捐以外,如果說食宿也全部由國家包辦的話,這部分的錢算下來是一個天文數字,幸而現在婦女還沒有解放,窮人家的女人念書的只是少數,單是初步不考慮女學的開銷,每年全國有近五千萬人的各級學生,每人每年平均花五十塊銀元,就是二十五億銀元的開銷,這已經約等于國家每年的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二了,所以,說是全包,其實只是在一些富庶地區的大城市有所普及而已,好在中國此時的士紳階層還保持著捐資助學的好傳統,還沒像後世那樣多的是為富不仁,每年各地的教育機構,總能與巡撫衙門一起,從當地的富家大戶那里,收來不少的款項來貼補教育方面的缺額。學生們所要付出的,就是幫善人們當當廉價勞動力罷了。

當然,眼下不用負擔學生的食宿費用,這筆教育經費也還是拿的出來,每年近十億銀元的教育撥款戶部從來不敢打馬虎眼兒。教師工資和校舍等基礎設施建設,是目前的兩項大頭,算下來開始是要苦一點,等幾年校舍建的七七八八了,也就差不多了。而國家那些新興的資本家階層,作為國家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該他們吐出來的,還是要吐出來一點。大不了我再辛苦一點,多寫幾幅御書給他們掛在家里中堂撐撐門面罷了。

說來也可笑,一個皇帝淪落到賣字話給大戶人家籌錢的地步,我恐怕要算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了。

這個國家太大了,很多理想中的口號還真沒辦法落實。內閣已經在考慮加征教育稅等多種稅款,另外北京民政系統的民生彩票的籌款功能也得到了內閣的注意,教育部正在考慮是否可以與清政部合作,在各個大城市開教育彩票,為本省內的窮鄉僻壤籌集教育經費的可能性。

另外還要開闢財路,教育部的兩個年輕的正副尚書也跟我抱怨過,說是教育部如今的堂官郎官,除了要懂教育之外,還要懂攬財,雖是個笑話,但也能看出教育線上的辛苦。

國家官員的選拔方式只是小改,但吏員的選用方法卻要大步改革一下,以前的模式吏員基本上已經隱隱能看出世襲的征兆,有些人開玩笑說官員不世襲,無封底不開府不建牙的流官過幾年也就走了,倒是吏員們世世代代管你誰當官都是這一方土地的一尊神,有些地方刁吏欺官,也是旅游耳聞。正好民政上頭報上來,說兵制改了之後,產生的大批復員軍人都是年輕人,要是貿貿然放到地方上去沒個安排,將來是要出事的。

是以讓吏部和民政部,軍部三方商議了一下,我最後拍板下旨,全國各地自即日起,在軍部無服役記錄者,不得充作吏員。相信有個幾年過渡一下,情況也能稍稍好轉一下。

是以,這次到江南,一是為了籌教育金,二來也是看看江蘇一帶的吏治情況,當年撫學之爭出在這,我的板子打在了學身上,恐怕有些人會會錯了意,弄出什麼巨貪之類就不好了。

當然,還有一個明面上的理由是來看翁同龢的,但是他沒服,沒等我的火車到江寧他就在床上死了,听他家人報說是笑死的,想來是听說我要去看他,高興的笑死了。也罷,倒也省的我再跑一趟,寫了一份手書賜了過去,也算是對得起他了。

除開教育我最在意的就是軍事了,這也是讓我南下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潛艇出在南京,坦克出在上海,兩個東西報上來請我定名的時候,我還破費思量了一番,坦克和潛艇的名字我當然有月復稿,自己也是叫慣了的東西。但是如何讓中國人能接受這麼突如其來的名字,還要想一翻說辭出來,潛艇倒還好,潛龍出淵等等總能串的起來。坦克倒是破費了一番周折,最後終于以「前無坦途吾克之」把名字定了下來。

當然,這兩個東西都還處于絕密的保密期間內,雖然潛艇外國也有,法國人英國人都有人在搞這個,但是沒有軍方訂單的私人實驗和我這個國家專門撥款的差距,那不是以道理計的。當然,出于戰略上的考慮,這兩樣東西都同步向德國人做分享,我當然希望德國人在歐洲能夠強勢一些,撐得久一些,畢竟對我來說,一戰永遠打下去才好呢,雖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至于總參謀部的長期命題,英德兩強相爭帝國站邊的問題,卻得出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計劃來。

總參謀部不建議我國做出任何預先站位的決策,除非兩強呈現明顯的一邊倒態勢。什麼樣的決策才最符合國家利益,徐世昌倒表現出了讓我吃驚的一面。作為一個留德軍官為主體的新設部門,總參謀部報告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來,他們有一句話讓我很滿意︰「我中華屹立東方,情形與美利堅合眾國頗類,然此地域向為英夷所掌,臣等以為頗可以兩強相爭之機,立亞細亞百年霸業可矣,我中華正處千年未有之盛世,明附英吉利,暗援普魯士,然實則圖我中華基業。兩強之戰未發前,但告世人亞洲乃我中華囊中之物可矣,英吉利然之可明助英吉利,普魯士然之可暗輔德意志,兩強皆然,兩途並舉可矣。歐人畢竟非我族類,其兩敗俱傷尤佳,唯所慮者,美利堅之趁勢取而代之者也,以是故,臣請擇期訪美一觀可也。」

基本上這一段總結陳詞的話,我是很贊同的。唯一的問題是由于菲律賓戰事的關系,在明面上的一些舉動,恐怕取信英國人的難度會加大了。畢竟亞洲原本是他的底盤,而我現在就直截了當聲明亞洲是我的地盤,這從利益上來說,是有莫大的分歧的,只是現在有德國在罷了,若是世界上沒有德國這個國家,說不定英國早就傾全國之兵來攻了。

當然,要是沒有德國,英國人恐怕也不會等到今天,他們與俄羅斯一媾和,第一個拋棄的就是中國。

這也是國際關系的恆久定律,沒有永久的朋友的。在英俄敵對的時候,中英可以好的像蜜月,英俄關系一解凍,什麼問題都來了。

所以我是要找個時機,向英國人示好了。當然,不是要付出太多本錢的。

眼下先還是讓徐世昌以總參謀長的身份去美國轉一圈吧,他在軍界的根基不深不淺,去美國正合適。

皇三子溥夏,年紀也十二歲了,正是該接受系統完整教育的時候,對他我還是傾注希望的,前面兩個哥哥一個由于家族的原因失寵性格大變,另外一個則是由于姻親早定,老婆家又是歐洲皇族,驕氣縱橫,在外面听說也是小霸王一個,只是見到我像老鼠見了貓似的,我也沒那麼多時間專門修理他。所以,年紀稍幼的溥夏我看著是最善,也許是因為母系沒有太深背景的緣故,看上去還有點樣子,所以安排讓他去美國念書,從中學開始念起,正好徐世昌就以護送他的名義陪同前往,與美國的重要政治人物先接觸一輪看看。

與他們在上海分別的時候,我對徐世昌還是著重講了一番話的,美國從軍事戰略思想上來說,目前值得學習的地方還不多,重要的是建立友誼,延續互相尊重對方勢力範圍的政治合作習慣。前段時間讓美國獲得了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就是一個合作的典型案例。而目前我們也沒有什麼要美國幫忙的地方,他完全可以把這一個月當一個休假來看。

倒是沿途的太平洋島嶼,那些地方有戰略重要性,都要關注一下,順便還要代我向在美的華僑問好,特別是沿途經過的,一些新佔的島嶼譬如關島。而在中美合作的檀香山,要在那里多花一些心思。

同去的自然也有特工人員,一是保護皇子平安,二來軍情司也要給黑白兩道上混著的華人和意大利人一些指導意見和幫助。

我相信美國政府也知道我的部下與他們國內的幫派人物有聯系,但是他們也發現,我的目的,恐怕就在于了解並盡可能影響美國的對外政策而已。美國人遲早會開竅的,但絕非是現在,現在他們正忙著控制整個美洲——與世界霸權斗爭著。

南美洲在跨入二十世紀以來,也進入了亞洲在十幾年前走過的老路,幾個區域性強國正在你死我活的軍備競賽著,原本的南美海上強國秘魯已經被巴西和阿根廷甩在了身後,在這兩強的身後,國際性霸主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都不關我的事,在檢閱完畢上海的幾家私有坦克改裝廠之後,我給兵器部下了旨,讓他們引導這幾個廠進行合並,拖拉機生產線不要停,可以以一部分訂單來先付款的形式,資助他們把生產線西移,同時加以引導,讓他們合股成立新的公司以滿足軍方的訂單需求,首批實驗性質的數量當然不會太多,二十七輛坦克組建一個坦克營就夠了,畢竟目前的由拖拉機改裝的坦克,與後世概念上的坦克差距實在是太大了,當我親眼看到那些鐵疙瘩的時候,雖然有心理準備,但還是差點沒一口水噴出來。

火力是一門一磅炮加上一架馬克沁機槍的改進型——國產的漢陽造雷公型機槍,組成了全部的攻擊火力,跑起來差不多有驢車那麼快,檢修率倒還行,我檢閱的十二輛坦克,其中有三輛在途中歇火,有幸被接見的企業主尷尬是免不了的,好在我興致還算高,還饒有興味的跟他們談了幾句成本問題,問下來這一部坦克連人工的成本高達七萬多銀元,賣給軍方是要價十萬,要是裝備一個坦克師的話,就是兩千多萬銀元,這可不是筆小數目,有這個錢的話,夠裝備二十多萬部隊的步槍還配一二十發子彈了。

沒辦法,壓成本是必須的,否則將來買坦克就能把人買窮。要買的又豈止是坦克而已?

潛艇這個寶貝玩意就更費錢了,第一艘潛艇近百萬銀元的造價雖然有壓縮的空間,但是還是嫌貴,畢竟這不是官營的東西,在我的構想中,武器裝備不僅僅要靠官辦的工廠,更多也還是要靠民間的軍火公司采購,這樣才能使武器裝備根據軍方需要走,而不是看別人有什麼再來研究東研究西。

所以,這第一艘潛艇加上約翰霍蘭的專利購買金,總計付出了三百萬銀元,合英鎊就是五十余萬英鎊,近三分之一條無畏艦的開銷,足夠他回去做個大富豪了。

這筆錢雖然花的肉痛,但是他回到美國後產生的效應卻是非同凡響的。美國能吸引科學人才有他的道理,我沒有他那個道理,就要自己創造出自己的道理來,這個道理就是錢,就是安定的生活,就是沒有戰爭的威脅。雖然美國有語言方面的優勢,但是不管怎麼說,我只要吸引一個行業的代表性人才那麼一兩個,也就夠了。多了我也沒那麼多錢開支皇家研究院。

從世界角度來講,我從十幾年前就開始營造的這個局面終于在這一年開始看到了雛形,整個世界的中心在歐洲,而另外兩個戰爭威脅小,生活安定的區域一個在北美,一個在東亞,隔著浩瀚的太平洋,這兩個國家的本土,看起來幾乎很難被攻擊了。

在中國,這就是第一島鏈的功勞。海軍的大投入價值何在?價值就在于給本土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中國是個面向大洋的國家,沒有強大的海軍,談什麼安定的發展,談什麼崛起?敵人炮艦開來,什麼都是虛的。

一個國家的崛起,除了修煉內功之外,還要有國際局勢的配合。歐洲的局勢在這一年,極端極端的配合我。

首先打起來的不在巴爾干,卻是在北非,摩洛哥危機並麼有使德國與法國兵戎相見,首先發難的卻是不聲不響悶聲發大財的意大利人,在英國人的縱容下,意大利似乎看到了跟著英國老大哥混的甜頭,派遣了四萬余名海陸軍人,向只有七千奧斯曼軍團駐守的庫弗拉(OaseKhufra,利比亞重鎮)發動了突然襲擊。

當真是突然襲擊,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土耳其人幾乎沒有任何反應,七千人在懵懵懂懂的抵抗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敵軍數倍于己,不得以舉起了白旗,要求投降回家。意大利人也不是太過分,愉快的接收了利比亞土耳其的殖民地,曾經失落的自尊心在英國老大哥的再次支持下,找了回來了。

德國能給的,英國能給。德國不能給的,英國人也能給。英國人讓意大利人留下了這麼個印象。

而以1905年春季意大利攻勢為標志,也許是因為他們與德國人走的太近,也許是因為漢志鐵路的興建,土耳其正式告別了與英國人的好友期。他們象一張衛生紙一樣,在擦完了俄羅斯這坨屎之後,被英國人傲慢的扔進了萬劫不復的糞坑。

以赫茨爾的葬禮為契機,大英帝國正式表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在考慮過南非,考慮過阿根廷,考慮過烏干達之後,猶太人終于找到了他們的方向,是的,巴勒斯坦,大英帝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民族之家。祝福你們,祝福你們從此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並因此而得到永生。」

英國外交部代表帶來了首相大人的祝福,讓整個世界的猶太人為之瘋狂為之喜極而泣的祝福。在被德國人拒絕,被法國人歧視(德弗雷斯事件為代表)之後,終于有一個世界性的大國支持猶太人建立自己的家園了。

英國人在發表這個講話的時候,絲毫沒有注意過巴勒斯坦目前的主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態度。在他們心里,更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那些阿拉伯人。

英國人在祝福了猶太人的同時,也開罪了阿拉伯人,雖然他們的使節正在試圖與阿拉伯游擊隊取得聯系,但是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在巴勒斯坦,在當地官員的默許下,阿拉伯人襲擊了英國人的商號和代辦處,一些英國人被打死打傷。

從年齡上來說,五十七歲的貝爾弗已經完全的熟透了,但是從政治上來說,他始終還欠缺一點,在鷹派態度似乎並沒有恐嚇住東方那個傲慢的君王之後,他的一系列手段都太著痕跡了,他會付出代價的,很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光緒中華最新章節 | 光緒中華全文閱讀 | 光緒中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