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參同契》
--------------------------------------------------------------------------------
《周易參同契》簡稱《參同契》,三卷,或稱上中下三篇。
東漢魏伯陽撰。全書約六千余字,基本上為四字、五字一句的韻文及少數長短不一
的散文體和離騷體。該書之命名,乃指會歸《周易》、黃老、爐火三者為一途。該書第
八十五章雲︰
「大易情性,各如其度;黃老用究,較而可御;爐火之事,真有所據。三道由一,
俱出徑路。」據俞琰解釋︰「參,三也;同,相也;契,類也。謂此書借大易以言黃老
之學,而又與爐火之事相類,三者之陰陽造化殆無異也。」1盡管《參同契》將方士煉
丹、黃老養性、和《周易》卦爻三者相摻合,說明煉丹、養性的情理,但各篇的側重點
有所不同。清人董德寧認為,《參同契》「三篇之作,總敘大易、內養、爐火之三道,
是以上篇言易道為多,而次之以內養,其爐火則間及之;中篇則內養為多,而易道次之,
爐火則又次之;下篇乃爐火為多,而內養為次,易道更為次也。此三篇之中,其三道之
詳簡有不同也如此。」
關于《參同契》對《周易》的運用,彭曉曾作這樣的概括︰「(魏)公撰《參同契》
者,謂修丹與天地造化同途,故托易象而論之,莫不假借君臣,以彰內外;敘其離坎,
直指鉛汞;列以乾坤,奠量鼎器;明之父母,系以始終;合以夫婦,拘其交媾;譬諸男
女,顯以滋生;析以陰陽,導之反復;
示之晦朔,通以降騰;配以卦爻,形于變化;隨之斗柄,取以周星;分以晨昏,昭
諸刻漏。故以乾坤為鼎器,以陰陽為堤防,以水火為化機,以五行為輔助,以真鉛為藥
祖,以玄精為丹基,以離坎為夫妻,以天地為父母,互施八卦,驅役四時,分三百八十
四爻,循行火候;運五星二十八宿,環列鼎中。乃得水虎潛形,寄庚辛而西轉;火龍伏
體,逐甲乙以東旋。《易》曰︰‘至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
公因取象焉。」2說明魏伯陽將煉丹的鼎器,方位,藥物,火候,時辰,變化等,都用
《周易》卦爻詞義來表述。朱熹則認為︰「按魏書首言乾坤坎離四卦橐?之外,其次即
言屯蒙六十卦,以見一日用功之早晚;又次即言納甲六卦,以見一月用功之進退;又次
即言十二闢卦,以分納甲六卦而兩之,蓋內以詳理月節,而外以兼通歲功,其所取于
《易》以為說者,如是而已。」3這是說,《參同契》用《易》卦,除象征鼎器(乾、
坤)藥物(坎、離)的四卦以外,其余六十卦和納甲六卦以及十二闢卦,系用在表明煉
丹用功、進退及其時間之掌握上。彭曉和朱熹從不同角度指明了《參同契》用說明天地
造化的《易》理,解釋煉丹、內養的情狀。
《參同契》既談外丹爐火,又講內養修煉。它認為,只有服食金丹、內養精氣和配
以服食,才能達到「變形而仙」、長生久視的目的;同時指斥當時流行的存思、食氣、
房中術以及祭祀鬼神祈福壽等皆為邪門歪道。因此,為道教丹鼎派的重要著作,被尊為
「萬古丹經之祖」,4在中國道教史與古代科技史上均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參同契》
運用《周易》的卦爻和隱喻手法解說煉丹、內養術,使得本來就比較復雜的修煉功夫,
變得更加神秘難解。朱熹稱之為「詞韻皆古,奧雅難通」。他曾試圖予以解釋,如說︰
「《參同契》所言坎離水火龍虎鉛汞之屬,只是互換其名,其實只是精氣二者而已。精,
水也,坎也,龍也,汞也;氣,火也,離也,虎也,鉛也。其法以神運精氣,而為丹。
陽氣在下,初成水,以火煉之,則凝神丹,其說甚異」5關于《周易參同契》的作者,
歷來頗多歧異。葛洪認為是東漢魏伯陽撰。他在《神仙傳》中稱︰「魏伯陽者,吳人
(實為會稽上虞人)也。高門之子,而性好道術,不肯仕宦,閑居養性,時人莫知其所
從來。……伯陽作《參同契》《五相類》凡二卷。其說如似解釋《周易》,其實假借爻
象以論作丹之意。」其後,托名陰長生所注《周易參同契》之序雲︰「蓋聞《參同契》
者,昔是《古文龍虎上經》,本出徐真人。徐真人青州從事,北海人也。後因越上虞人
魏伯陽造《五相類》以解前篇,遂改為《參同契》。更有淳于叔通補續其類,取象三才,
乃為三卷。」玄光先生則稱︰「徐從事擬龍虎天文而作《參同契》上篇,以傳魏君(伯
陽);魏君為作中篇,傳于淳于叔通;叔通為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6直認《參同契》
上中下三篇,為徐從事、魏伯陽,淳于叔通師徒三代相繼完成。五代彭曉《周易參同契
分章通真義?序》則根據《神仙傳》稱︰
魏伯陽「不知師授誰氏,得《古文龍虎經》,盡獲妙旨,乃約《周易》,撰《參同
契》三篇」,「《補塞遺月兌》一篇」,「密示青州徐從事,徐乃隱名而注之。至後漢桓
帝時,公復傳授與同郡淳于叔通,遂行于世。」認為魏伯陽根據《古文龍虎經》結合
《周易》,撰《參同契》三篇,徐從事為之作注,淳于叔通為之傳世。此與前說又有所
不同。宋曾?《道樞》卷三十三《參同契中篇》注稱︰「世傳漢婁敬著《參同契》,自
號草衣子雲」。表明當時還有草衣子婁敬著《參同契》的傳說。曾?也多引草衣子的話,
作為該卷所集《參同契中篇》的內容。
而他在同書卷三十四《參同契下篇》則雲︰「雲牙子游于長白之山,而遇真人告以
鉛汞之理,龍虎之機焉,遂作書十有八章,言大道也。」自注雲︰「魏翱,字伯陽,自
號雲牙子。」又注︰「伯陽既著《參同契》,元陽子注釋其義。」然而雖有上述種種歧
異,但基本傾向還是肯定《參同契》為魏伯陽所著。
唐宋以來,注解《參同契》者甚眾,見仁見智,互有發揮。《正統道藏》收錄十一
種,主要注本有後蜀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三卷,宋朱熹《周易參同契考異》
一卷;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三卷及元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九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