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電影膠片究竟是誰拍的,唐赫得之前不是沒問過復生,得到的答案卻是「嘿嘿」憨笑︰當兵的都是粗線條,大家只知道他叫老張就夠了。
後來他把剪輯後的片子拿到演藝人協會,香港這些電影人看過之後,或矜持或直接,均對片子的作者豎起了大拇指︰一是尊重他不要命的勇氣,二是敬佩他的攝影功底,那麼簡陋困難的條件下,只靠肩扛與偷拍,拍出來的畫面不僅穩當清晰,居然還有意境可言,少數幾個鏡頭甚至可以被拿出來對它們的光影構圖角度進行詳細剖析分解……
唐赫得是外行,看不出這麼多專業的東西,但內行們不約而同地給出這麼高的評價,總不會是沒有理由的。
他也有猜度過,這會不會是某位日後的牛人?心中挨個數記憶里內地姓張的電影人,第一個被他排除的就是張藝謀。
不為別的,這位內地最知名的大導演,在莫銘那個年齡段的青年當中,說實話名聲實在不太好︰憤青型的厭他靠拍國人的陰暗面去國外拿獎,精英型的煩他忽悠人的商業大片拍得不倫不類,八卦型的憎他對不起前妻也對不起鞏俐。莫銘三者都不是,也可以說三者都是,所以同樣不喜歡他。
可真就是張藝謀拍的。
去年從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畢業後,張藝謀分配進了廣西電影制片廠做攝影師。趁這個夏天回西安老家探親,他從廣西出發,打算一路采風至陝西。還沒出廣西境,旅店里踫見了順路到這邊來探望其他犧牲戰友家人的國華四人。
新聞里剛剛放晴沒幾天的安康重又遭遇特大暴雨,這次大堤能不能保住都是個問題。而還有一個可能性是,為了保住下游的武漢等重鎮,安康很可能會被犧牲。
國華幾人不放心之下,又要轉頭回陝西,欲將犧牲戰友的癱瘓母親轉移到一個更安全的地方。這四個退伍軍人對戰友的情意和他們身上的故事讓張藝謀深感興趣,加上大家同路,便一路跟著他們拍到了安康。你說是適逢其會也好,瞎貓踫到死老鼠也罷,總之,他拍下了這一切。
唐赫得不記得張藝謀曾經有過這樣一部作品,就算被禁比如他的另一部作品《活著》他至少也該听說過才對。也就是說,這應該是蝴蝶效應的影響。換成原來的時空,國華幾人就算去了安康去廣西,也應該沒有遇上張。
花了一點時間接受這個事實之後,唐赫得倒是想起來,其實老謀子玩紀實風格也是很有一套的,像是《一個都不能少》用的全部是非職業演員,《秋菊打官司》采用的根本就是半紀錄片手法,甚至運用了大量的偷拍。原來他這些九十年代作品的拍攝手段在今天就已經具備相當的雛形,用他那些香港同行的話來評價就是︰雖然遠不夠成熟完善,卻有著慷慨澎湃的激情。
另一個只有唐赫得才意識到的雛形如果可以說是雛形的話是︰這一次,他所欲曝光的,也正是內地的陰暗面,也正是偷偷送到外面來,只是不知目的是想拿去參展獲獎還是簡單打響知名度之類。
但無論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都已經無所謂了,他是背著處分帶著政治任務來的香港︰務必把流失在外的所有膠片要回去。
對于唐赫得,他不知道是該失望還是該感激。已經在香港公開播出的賑災宣傳片里,完全沒有他真正想要表現的東西。可也正是因為公開的畫面「充滿了善意」,他才幸運地沒被一棍子打死,而是有機會來做補救。
唐赫得畢竟是香港頗有身份和知名度的人物,出于考慮影響計,內地方面雖然很想盡快拿回這些膠片,還是選擇了這種最客氣的方式︰由原作者來取回自己的作品。而他的身份,自然有唐赫得身邊的保鏢認證。所以他們幾個才能這麼快月兌險當地軍區甚至出動了若干架直升機去尋找他們的蹤影,他們當時接到的命令是︰活要見人,死要見尸,越快越好。
這樣的結果唐赫得原早就該料到,只是沒想到他們的動作這麼快而已。王鵬與程樂的態度有禮又堅決,讓唐赫得相信,如果自己拒絕,下次來人大概就不會這麼客氣了。
或許,下次來的會是父親?他有些嘲諷地想。
「等我上樓去拿。」他很爽快地答應了,至于是否悄悄留多一份拷貝,他連想都懶得再想。不止是因為他沒有理由不把原作者的版權還給人家,也因為他開始感到意興闌珊︰有些心累。
他原不該多事吧?看來他雖然不再將自己當作救世主,卻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許,他應該專心去做他的香港演藝圈賑災策劃,那才是他真正該放心思的地方。
只是,在他將膠片交還之後,還是有一點小小的意外。王鵬遞給他一份文件︰「唐先生,我們猜想,你可能會對這個有點興趣。」
唐赫得帶著疑問接過文件看了一眼,臉色雖然平靜如前,眼瞳卻放大了不少。
「在這次安康縣城水災事件中,安康地委作為一級黨組織,嚴重失職,有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這是一份紅頭文件的副本︰中紀委關于對安康水災事件處理意見的批復。詳細內容中包括了安康地委、行署和安康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等6人受到嚴肅的黨紀、政紀處分。
唐赫得知道自己不可能保留這份文件,瀏覽過一遍後即還給王鵬,揚了揚嘴角表示微笑。他原本低落到冰點的情緒終于回升了一點溫度︰無論是出于對他之前善意的回報,或者別的什麼原因,內地方面還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很深的誠意這種文件,本絕不是他所能看到的。
其實,他的情緒還可以回升得更高一些,如果他知道這個災後10天內做出的決定原是在100天以後才勉強出台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