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康熙末年 第兩百三十八章 借機下蛋挖坑埋

作者 ︰ 小樓明月

凌嘯領餃的福建軍報,迅速震驚了整個朝堂。

孤懸海外的台灣島,在被大清朝收復了整整十三個年頭之後,竟然造反了。施瑯的三年鎮撫使過于苛嚴,而兩任接手知府又過于寬縱,終至于今日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其中的苦衷,這些當日為保台棄台之爭斗得你死我活的朝臣們,至今還記憶猶新。

康熙卻笑了起來,鎮定而自信得仿佛這正是他所要的結果一般。嗡嗡議論的群臣馬上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一個個眼珠子轉得明眸善睞光彩靈動。難道這是皇上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局面不成?莫非皇上是嫌棄台灣當了福建十三年的包袱,想一腳把台灣蹬棄?

但張廷玉只是看了一眼,就發現御案上蒙著的黃綾隨著康熙撐著的手微微抖動,他馬上明白過來,皇上不過是在掩飾自己的暴怒和震驚罷了!剛剛在西北大勝,土財兩得,國威大盛之際,台灣卻接著就反了,這相隔不到三個月的事件,如果落在史書上,是何等的鮮明對比?知道的人或許會深究其理,不甚了了的人,則肯定會毫不猶豫送給康熙一個「窮兵黷武激起民變」的帽子。

「諸臣工,說說大家的見解吧。」

八阿哥看看慌了神擰眉頭苦想對策的太子,再看看也有些茫然的胤禛,嘿嘿一笑,這真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幸好我詳細研究了台灣地造反原因,等一下皇上問起來的時候,也曉得一些首尾,我上個月收個廈門知府當門人,難道你們以為我是吃飽了飯沒事干?

胤見無人開腔,清清嗓子道。「皇阿瑪,兒臣以為,台灣平叛,首先要明白亂由何生,方才能對癥下藥,方才能一平而永泰。當初,正是由于擔心百姓造反,索額圖方才向皇上極力建議了兩條,是台灣亂的根源!同時,規定了台灣糧草軍械無論軍民用糧。都由官府統一設倉制度,這就直接導致貪污**橫行,各級官吏上下勾結,把福建支援過來的撥糧據為己有,導致民怨日甚。而第二。還嚴令片帆不許下海,試問台灣山多地少,不能貿運和捕魚,民生難繼,方才對朝廷日益離心。妄圖自己當家!」

這番話放在平時,打死老八他也不會說出來的,因為這不僅得罪太子。還連帶著皇上的面子。但時過境遷,現在他這話一出口,出了太子氣得面色烏黑以外,康熙和朝臣阿哥無不點頭,康熙忽地發現八阿哥地才干也頗有閃光處,急切切問道,「然則,何以對癥下藥?」

嫉妒和稱贊的眼神一起望向年輕的廉貝勒,胤瀟灑地向康熙再次叩頭一下。把和方苞討論過許久的海峽形勢講了出來,「兒臣以為,接著四阿哥剛才的話頭,台灣反乃是癬疥之疾,福建陸地方是心月復之患!以台灣叛軍無糧無船,除了騷擾一下沿岸外,難以有多大的作為,最多恢復到鄭經時代的局面,但倘使福建波動,皇上,那可是恢復到了台閩全亂的鄭成功局面,失地好復,人心難收啊!」

胤禛見老八的話又讓康熙點頭稱許了,心里的妒忌那可真地不是一星半點,多麼希望此刻高談闊論的就是自己,可性子里的瑣碎刻薄卻注定了他見小難御大,論起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的本事,確實趕不上老八。無奈地吞了幾口唾沫,四阿哥慢慢沉浸到學習的心態中,豎起耳朵听老八說下去。

「所以,兒臣以為,當先穩住福建陸地,確保知無堂不反之後,方才是征台灣地合適時候。」胤顧盼風流,溫文爾雅地說完了這一句,卻陡地含笑著結尾道,「循聖上秋決鋤奸之同理,斷絕台海一切交通,急速調登州水師、松江水師、廣東水師前往海峽,掐斷其所有糧食來源,縱餓死二十萬反民亦在所不惜,最多到時候再遷移忠于朝廷的良民百姓前往!」

一語既出,滿堂皆驚。和風細雨活菩薩的廉貝勒,今日竟是殺氣騰騰好決絕?!

康熙也愣住了,這和昔年姚啟聖的封台禁海策略如出一轍,卻更加狠毒三分!他看看這個一向寬和包容的兒子,從皇帝地角度來說,兒子的這種果斷和見識,他應該歡喜,但作為父親,卻莫名有些心寒,老八本來就有心機,再加上心狠手辣,可怎生是好?

「皇阿瑪,八弟說得好。」胤禛也沒有料到康熙的月復誹,竟表現起自己地容納和知人能力起來,借機拋售早上鄔思道的一句笑語,「還有,兒臣懇請皇上,將凌嘯的這份奏折略加修改,加上一些免賦政策和澄清吏治的法制,印上個百萬份,下發福建全省,這樣閩地百姓就對朝廷有了一些盼頭,受知無堂策反的人就會少了很多。」

康熙猛地站起身來,一拍御案,「好!好點子!四阿哥講得很好,哦,八阿哥也不錯。」

胤混混諤諤听完朝會,剛剛出了大內,就見兩個弟弟祝賀自己受了嘉獎,一肚子的委屈廉貝勒淚水都流出來了,高吼一聲罵道,「祝賀個屁,還不如去賀老四,賀他借了老子的蛋蛋,孵出他的**!」

******

福建的氣氛空前緊張起來,在福州將軍府下達地軍令下,成群結對的綠營兵,在分散開來的勤王軍陪同下,一支支向各府派去。這讓宮夢仁、吳英和施世驃大為驚奇和不解,凌嘯不是說郭世隆的招數乃是昏招麼,那為何他自己還要這麼干?

驚奇和不解的,不僅僅是福州大員們。還有興化府莆田縣一處大民宅中地十七八個人。這是一個深掘出來的地下殿堂,彌漫著煙草味道的潮悶空氣中,十幾人在高懸「知無隆武」匾額下圍桌而談,正首一名中年人神色淡然,看看身邊一個文士模樣的老書生,卻是面有喜色地笑道。「諸位同仇,不要這麼一袋接一袋地抽煙嘛,小心通風口里冒出的白氣,惹來了官兵。」

一個虯髯漢子袒著赤膊,急得油汗直冒,「總堂佬,您老人家倒是說句話啊,眼瞧著韃子們都分駐到了各個府城之中,顯然他們是不會去打台灣的了。我就是不明白,為何軍師要我們乖乖地。不僅不許抗租搶米,還逼著我們對清軍好,幫他們指路送水?!依我看,管他什麼兵力空虛還是強大,現在就扯旗子起兵。要是等他們發動起來,怕是會被他們端掉好幾個堂口,那您和黃軍師的心血可就白費了。」

這虯髯漢子叫蘇服,乃是前明大學士蘇觀生的孫子,卻絲毫沒有文人氣質。平日粗豪擅斗喜好兵事,故在知無堂之中,擔當武備堂堂主。而首座者卻是知無堂的最高首領張略。乃是南明福建巡撫張肯堂的後人,他听了蘇服的話,對身邊老書生笑道,「黃軍師,這可就要您來給弟兄們解釋一二了,不然他們都沉不住氣啊!」

黃軍師很是果斷麻利,清矍瘦削的面龐上很是嚴肅,深邃的眼神掃過每一個人,緩緩道。「清廷最重守土之責,這就是為何三藩起事之時降者眾多的緣故,回去也是一個死。凌嘯此人于滿清功勞甚大,卻全是軍功,年輕人誰不愛好功勞,更何況是剛剛在西北大勝不到三月,剛來福建就把台灣丟了,不氣死才怪!同理,韃子的皇帝也是一樣,他們不會坐視台灣改姓,征台一定提上了議事日程。你們難道忘記了,那些清軍唱地歌?雄赳赳氣昂昂,船行海峽上,收台灣,打洋夷、就是保家鄉,這不是說得明白極了?」

軍師的話是分析滿清狗皇帝和豬將軍的,離這些人的生活閱歷實在是太遠了,除了對軍師熟悉豬狗們所想有些敬佩外,大家听著有理,自然頭點得有力。「但征台灣需要後方穩定才能後勤完善,所以,這次清軍下到府城,估計有兩個目的,一是評估民情穩定與否,二是拉夫抓丁。」

蘇服一拍大腿,笑呵呵道,「我地軍師大伯啊,你怎麼不早說啊,可把我們兄弟給憋屈死了。現在您一點通,我們馬上就心中敞亮。呵呵,難怪那些清狗專門到各個縣里去拉當過綠營的壯丁,要不是我們看清狗還算客氣,加上您的嚴命不許鬧事,說不定就要毀了大事啊。嘿嘿,把老兵征去,到時候陣前倒戈起來,哈哈!也不枉我們幫他們指點道路,擁軍愛民一番!」

大家都笑了,大堂佬張略卻慢慢皺起了眉頭,「軍師,有一個問題橫在我心中有一天了,雖說我們現在藏兵于民,清狗奈何不了我們知無堂,但如果他們是準備打台灣的話,為什麼旗營的水師不往泉州去呢?尤其是那些米械船,本應該是從閩江運出往泉州去地,可干嘛到了福州就不動了呢?」

黃軍師一愣,正要思索,卻听到甬道暗號聲響,頃刻進來一個漁民打扮的小伙子,焦急地稟報道,「不好了,大堂佬,日月盟派來的聯絡船,被施世驃地旗艦給逮了個正著,這里很不安全,大家快撤啊!」

眾人大驚失色之中,黃軍師瘦臉微微抽搐,問道,「旗艦?多少艘?什麼船?方向往哪邊?」

「十九艘戰艦,護著四十幾艘糧水船,往福州去的……」

小伙子話沒有說完,黃軍師猛地一口黑血沖口噴出,身形一倒間恨恨道,「清狗好狡猾!收繳糧食才是他們的目的!」

蘇服頓時明白過來,怒得把自己的虯髯都扯了幾根下來,軍師和大家一樣,被勤王軍的幾句難听歌詞給騙了。張略更是又急又怒,一面幫軍師撫背順氣,一面怒火中燒,還有個把月才能收割早稻,各縣城府城都沒有糧食,咱們就算起兵了,一樣要吃飯的義軍,是去搶老百姓?還是去打城高炮利的福州城?

民憤被自己知無堂都給激發起來了,到時候沒有了吃的,也可能反過來把知無堂給賣了地,到那個時候,餓昏了的民憤,可不一定是只針對清狗的,弄不好就是自己挖坑埋自己。

黃軍師悠悠順過氣來,卻依然說不出話來,伸出手正反翻了一遍,又昏昏睡過去,張略一擂桌子,吼道,「傳令,暗子明子一起動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迷失在康熙末年最新章節 | 迷失在康熙末年全文閱讀 | 迷失在康熙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