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康熙末年 第六百零二章 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作者 ︰ 小樓明月

第六百零二章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憑著「鄔雙國士」的護照,鄔思道帶著豪成的如夫人小雅以及自己的親眷走了,可以走得安然無恙。

鄔先生覺得,自己的殫精竭慮對得起凌嘯的知遇之恩,他也深信,中國的歷史上絕對少不了屬于自己的那濃重一筆,所以,如範蠡一樣,他選擇了淡出凌嘯的身邊。但在墨雨死于非命一事上,盡管鄔思道明白,凌嘯一定會為墨雨討一個公道,可他依舊自覺有負于豪成,所以,先生選擇了最終去法國,輔佐豪成的志願兵團為國爭光。

恩怨情仇,端地是撕擄得一清二楚,鄔思道也走得了無牽掛。然而,對于同一天啟程離開廈門的長公主黛寧來說,她和凌嘯的恩怨情仇,卻遠沒有理清過。

跟凌嘯呆在一起達六年之久的長公主,選擇了一個十分敏感的時間,離凌嘯而去了。無論是廈門方面,還是陳兵于霞關海域的浙江寧海水師,都無人知道個中緣由,自然,也沒有人敢阻攔她的鳳駕。直到六月初八傍晚,黛寧抵達了揚州行宮,見到親哥哥康熙的時候,她才滿臉落寞地說出了實情,「瑪麗女王有喜了,造孽的,顯然不是臣妹!」

原來是奪P之恨,康熙不由得瞠目結舌。

也難怪,他本還以為,妹妹風塵僕僕而來,是要質問自己為何背叛超越的,一听黛寧的話,康熙最初是松了一口氣,可仔細一咀嚼之後便騰起了憤然怨氣……蒼天實在是不公啊,一樣是玩凝血壯,凌嘯能玩到瑪麗這棵鐵樹也開花,咋自己玩玩就得要短陽壽?過了好久,康熙才壓抑下嫉妒,想起來應該撫慰妹妹和唾棄凌嘯。不過,在和黛寧一起享用的晚膳桌上,康熙卻不知道用什麼言語去形容「黛凌瑪」之間的三角畸戀,也無法套用何等刑法去定凌嘯的罪名,只好滿口子地罵凌嘯混蛋了事,卻絕口不提即將征伐閩粵的國事。膳後有好幾次,被黛寧的旁敲側擊逼得緊了,康熙也是王顧左右而言他,用一句「拭目以待」來搪塞妹妹。

黛寧好搪塞,老十四卻不好糊弄。第二天,胤不顧事務的繁忙,親自給相關人等下令,把黛寧死死盯住了,去過些什麼地方,見過些什麼人,談過些什麼內容,一律詳探上報信王府。

富察安馬上就要率領府中人去浙江杭州,代胤聯絡那里的軍政大員,一听老十四命令很有些不解。聯絡浙軍是個關系重大的任務,金虎一手組建起來的十萬浙軍,號稱勤王亞軍,是江南最重要的武裝力量,雖然經過浙粵互調後落入了郭琇的手中,可胤總瞧著浙軍流口水,非常期望能把浙軍攏絡入自家袖中。雙方眉來眼去了許久,現在正是各自攤牌條件的節骨眼上,王爺怎麼能耗費本就不多的府中心月復,去監視一個並不好監視的長公主?「王爺三思,是否草木皆兵了?長公主無職無權……」

胤苦笑了一下,下令監視無職無權的親姑姑,他也是不得已。胤曾親自給哥哥雍正送過行,也目睹姑姑和姐夫海上曖昧,深知凌嘯黛寧間的情事程度之深,能超越倫理私德,胤壓根兒就不信,兩人會僅僅為一個洋女王就「黛凌」反目!在老十四的眼里,國家面臨劇烈動蕩,統治高層空前分裂的時刻,黛寧突然抵達揚州,要麼是仗著兩邊都能說話的身份當和事佬說客,要麼則是要刺探江南戡亂軍力的虛實的,怎可馬虎?

對富察安解釋了自己的判斷之後,胤忍不住對乳兄吐了自己的苦水,「富察安你不懂啊,如今我們在江南的處境是很艱難的。叔王在北京被黃浩他們脅迫,宣布政務院中立,而精銳的北國騎兵盡在倭國,瞧老八的架勢,是要等我們打個兩敗俱傷後回來撿便宜。咱們能指望的戡亂戰略,就只有整合蘇贛浙三省駐軍,同西南川貴桂方面一道,從東西兩面夾擊閩粵了。你想想,這場戡亂之戰要想打勝,最重要的是什麼?」

富察安自然也不傻,「是堅定皇上之志。西南三省忠于皇上,贛軍也忠于皇上,浙軍還在觀望猶豫,只有蘇軍才真正在咱們的掌控之下,所以,要想齊頭並進東西夾擊,離不開皇上的短痛之志!」

「對,至關重要的就是皇阿瑪!」胤的神色越來越凝重,「可是你知道嗎?揆敘奉旨擬了一道國詔,他告訴我說,皇上沒有采納‘廢除革新恢復原統’的說法,而是使用了‘暫停措施詳細審視’的辭語……這或許是老爺子一時間拉不下面子否定自己,但他的心志堅不堅,本王都覺得玄啊,要是黛寧姑姑來花言巧語一下,恐怕會更玄的……你浙江一行少帶從人,多帶財貨,速去速回。長公主是一定要監視起來的,但凡宮中眼線說她勸皇上息兵,本王還需要人手立刻執行必殺計劃呢!」

「喳!」富察安領悟到了輕重,馬蹄袖打得花翻。

在老十四煩惱于江南的軍事準備頗多難處之時,凌嘯卻比他更煩。

如果說江南是兵多不好統屬的難,而閩粵則是缺少兵力的麻煩。

盤據閩粵的凌嘯,不缺將帥之才,但卻缺少可供驅馳的兵卒∼∼∼勤王陸軍兩萬正規軍在北京天各一方,浙江十萬勤王亞軍盡落入死對頭郭之手,福建六萬勤王亞軍前打改土歸流後出征泰國鎮守當地,除了些不曉得效忠于誰的二流綠營之外,整個閩粵大地,就只剩下三支力量尚能被凌嘯倚重︰尚未完全遣散的一萬征丁營,名屬二公主的五千鳳凰旗,凌嘯貼身的五千扈從披甲。可想而知,即使凌嘯調回了呂宋剩下的三千騷擾縱隊,召回了呼嘯南海鬼見鬼愁的海盜軍團,甚至把台灣的四千駐軍全部收縮,總兵力也不過三萬多人,就算抵擋得住浙江江西的東面之敵,也擋不住雲貴桂的夾攻……人家吳三桂的造反,雖然失敗了,但他好歹也有五萬多能征善戰的兵員,加上另外兩王的呼應啊!

這些軍力分布都是明面上的,閩粵各地地方官是不難了解到的。很多抱有一線希望的閩粵地方官都在等待,等凌嘯召回勤王海軍,通過打進長江流域來轉移戰場。而勤王系的少壯激進派也向凌嘯建言,動用長樂秘庫中的各式先進武器,大舉征兵充軍。

可凌嘯謹記鄔思道的教誨,決心把「仁至義盡」進行到底。

「勤王海軍的立軍軍旨,首要的首要是對外征服,而水冷式機關槍,也決不能讓炎黃子孫開葷……傳令下去,馬上把這些武器裝船,運到楊成碧手中,替本王告訴楊成碧,三千萬發庫存子彈給了他,殺不死三百萬倭寇,就別回來助戰!」

得,凌嘯的炎黃情結強悍又固執,加速了閩粵大地上的人心不定,在千里之外不斷有開明商儒前來投誠和效忠的時候,閩粵也不免漸漸上演著背叛和出賣……風聲鶴唳中捱到了七月初,廣東清遠以北的二十余州縣綠營駐軍,全宣布不接受總督金虎的號令,即便是勤王系經營最長久的福建省,靠近浙江江西邊界的十來個縣,也出現了大批官員北逃「帝統區」的現象。

犬牙參差的兩方進行角力,出現這種現象很正常,但出現的大規模如此之大,就很有些傷害凌嘯的自尊了……暈,這些人太勢利了吧,鄔先生還說要我退讓些貧瘠之地,作為戰略縱深的緩沖地帶,這下好了,皇上的軍隊還沒有打過來,自己這邊就開始叛的叛,逃的逃,還有個屁的縱深?!

突如其來的叛逃形勢,還真把凌嘯給氣到了。善攻不善守的他,漸漸覺得有些扛不住,為穩妥起見,一方面派勤王系軍隊往邊界要塞上頂去,另一方面趕緊頒布了總動員令,征兵征糧,征船征匠,訓練士卒,調配統屬,忙得顧貞觀和金虎等官佐,全是腳底生泡。凌嘯自己呢,則趕緊把私庫整個兒悉數拿出來,用金錢換時間,用時間換空間,用空間換安全,一句話,闔府上下只要餓不死凍不僵,開支全用來整軍備戰。

手忙腳亂中,凌嘯生平第一次有些後悔,後悔听了鄔思道的「仁至義盡」策!

但無奈的是,凌嘯靜下心來一想,如果這場戰爭真的不可避免,鄔思道說得就並沒有錯,凌嘯本就是被動的,他只能等康熙先來打自己,而決不可越雷池一步去先動手!

好在,進入七月之後康熙並沒有讓凌嘯等太久。

他以大清皇帝的玉璽,頒發了一份國是詔書∼∼∼《檢討革新上諭》,「朕嘗聞‘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回首三年超越實務,雖繁華增而民疲憊,雖軍備強而戰益多,雖言路廣而人心裂,雖賬上財賦累增而國庫積蓄幾無所余,誠可謂拔幼苗而助其長,是之為過逐末而略其本。故朕累經朝乾夕惕,思慮慎判,詔曰天下︰著暫緩超越大業,各地措施一律重新檢視,詳論優越再做定奪。攝政超親王凌嘯,主導革新諸多不力,論咎削爵革職,自赴遵化皇陵面壁思過!」

國詔上諭,等級上比即興的聖旨規格更高,倘使不遵,便是等同于公然背叛皇朝,實在是天下人可以共誅之的一份檄文。當然了,誅不誅得了凌嘯是一回事,當不當誅,那還得先看凌嘯遵不遵旨。而早已經率軍陳兵蒼南的郭琇,卻覺得已經沒必要等著看凌嘯的遵與不遵了。

「凌嘯會遵旨才怪呢!他一個娶了那麼多老婆的登徒子,面X會思過,至于面壁嘛,省省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迷失在康熙末年最新章節 | 迷失在康熙末年全文閱讀 | 迷失在康熙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