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衡義正嚴辭的進諫並沒有引起一旁符曉秦的共鳴。雖與周子衡私下里是莫逆之交,可對于其「外察」的建議,他卻認為這並不是一種恰當的處理方法。這不,周子衡的話音剛落,符曉秦便跟著搖頭道︰「陛下,臣以為外察一事還是應該慎重考慮才行。誠然,考察是為了督促官吏清廉稱職,整頓地方吏制,但歷史上也不乏主持考察之官員借機黨同伐異,打擊政敵。更有甚者,非考察之年行考察之事,以達到其清除異己的目的。而今河南事件僅從表面上看是部分地方官吏收受賄賂,並與不法商賈勾結徇私舞弊。在未查清事實真相之前,若貿然‘外察’很可能會讓整個事件更為復雜化。因此,此事還請陛下三思而行。」
「符大人,你這話算什麼意思。什麼叫外察會使事件復雜化。地方上發生這種事情就該一察到底,絕對不能姑息養奸。難道大人是怕外察之後會牽連甚廣,因而投鼠忌器嗎!」周子衡神色一擰反駁道。在他听來符曉秦這完全是在為河南的官員開月兌。情急之下他也顧不得私人友情,直接就將話給抖落了出來。
面對周子衡咄咄逼人的責問,符曉秦只好放緩了口氣,婉轉的解釋道︰「周大人,在下不是說這事不要察,而是覺得用外察的手段來處理河南的問題很不妥當。」
「那趕問符大人,你認為該如何處理河南官吏貪贓舞弊一案?」周子衡冷哼一聲反問道。這次在河南的暗察讓周子衡憤怒不已,恨不得立刻就從女皇手中接過上方寶劍將那幫貪贓枉法之輩一一鏟除。然而同是從河南巡視回來的符曉秦卻一直都顯得很冷靜。周子衡不明白符曉秦在知道真相後如何還能保持那樣冷靜。于是連帶著也對他的這位好友產生一些懷疑。而這些懷疑,在此刻仿佛變得更清晰了起來。
「陛下、周大人,下官的意思是將河南官吏貪贓舞弊一案交由司法院通過司法途徑處理。案子一樁歸一樁,有證據就起訴,察出幾人就起訴幾人。最好是將這些案子公開審理,即能給百官以警視,也能給天下百姓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符曉秦一個抱拳進言道。事實上,從河南考察回來的他,心情一點都不比周子衡輕松到哪兒去。而他也不是沒想過「外察」甚至「京察」。但這些念頭最終還是被他一一否定了。
因為之前明朝歷次京察、外察的經驗告訴符曉秦,這麼做最多僅能起到暫時的威懾作用。而且更多的時候京察與外察給朝廷帶來的只能是殘酷的黨同伐異。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于明嘉靖丙辰的那次京察與外察。當時的權臣嚴嵩就是靠京察和外察將朝堂內外的異己一一鏟除干淨。而今的中華朝雖沒有嚴嵩之流玩弄權勢,但同樣存在著黨派之爭,加之現在有又了國會之爭。很難想像一次自上而下的外察,會給中華朝的政局帶來多大的沖擊。因此在一番苦思冥想之後,符曉秦覺得比起外察、京察之類的行政手段,還是通過司法途徑解決此事,才是最穩妥最公證的選擇。
然而符曉秦想法顯然不能讓周子衡接受。在他听來,符曉秦所謂「察出幾人就起訴幾人」的說法簡直就是在隔靴擾癢,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于是他當下便不甘示弱的反駁道︰「符大人此言差矣。這些貪官污吏就像是地里的蛀蟲。若是依照符大人的意思捉一個算一個,那未等我們捉完這群蛀蟲,地里的菜早就被他們吃光了。面對這種情況只有下一劑猛藥,灑上石灰將地里的蛀蟲全都藥死,這樣才能保全菜地。」
「周大人,貪官污吏不是蛀蟲一藥就死,他們會躲、會藏、會反咬。朝廷也不是菜地,灑完一次藥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周大人,朝廷現在面對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讓河南省政務恢復清明,讓河南的百姓安居樂業。而不是進一步擾亂河南府縣的政務。」符曉秦語重心長的強調道。雖然他知道自己的職責只是察訪地方吏制情況。但一想到河南等地的情況他更是為當地百姓的生活揪心。
「符大人怎麼能說外察會擾亂地方政務呢。正因為外察掃除了貪官污吏,地方吏制清明了,自然也就政通人和了不是嗎?」周子衡連連搖頭反問道。
「周大人,你想得太簡單啦。如若朝廷貿然下令在河南進行外察,河南的官員為應付上頭官員的考核勢必會挖空心思的展示自己的政績。甚至為此不惜弄虛作假。到時候苦的還不是底下的老百姓。況且外察是由內閣指派專門部門進行的內部聯合考察,其資料、證據都不向外公開。官員的留用與裁汰很大一部分得取決與考察他的官員。如此一來勢必會在考察期間滋生新的留弊。相比之下由司法院起訴固定的幾個嫌疑官員,其打擊力度看似沒有外察來得有力,但卻比外察來得公開透明。」
「符大人若是不相信內閣的人。外察大可交由廉政司負責。在陛下直接指導下,試問誰還敢黨同伐異,徇私舞弊。」周子衡據以力爭道。
兩位臣子互不相讓的爭論,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充足的理由。對此孫露在心中亦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在感情上她同周子衡一樣對河南所發生的事深惡痛絕。但心中的理性告訴她此事還是應該通過司法途徑處理。卻見她沉吟了一聲,打斷了周、符二人的爭論道︰「兩位卿家所言均有一定的道理。朕看這樣吧,先將之前調查的材料移交司法部審理。河南那邊的情況廉政司也要繼續收集證據。此外,你們兩個再根據自己在河南調查的心得各寫一份報告給朕。至于是執行外察,還是交由司法部處理,待朕再做定奪。」
听女皇下達了總結性的命令,周子衡與符曉秦也不好再在女皇面前多做爭論。只好暗自在心中盤算回去寫一篇詳盡的報告能說服女皇陛下接受自己的意見。于是兩人當下便一個拱手齊聲領命道︰「遵命陛下!」
送走了周、符二人,已是三更深夜,孫露卻並沒有就此入寢。依舊是獨自留在自己的御書房又一直工作到丑時才休息。之所以會這樣,倒不是因為這些工作必須得在當天完成,而是為了應對那時常在深夜中來襲的**所帶來的失眠。因此往往眼楮還沒合多久天就又蒙蒙亮了起來。久而久之,她也漸漸養成了半夜工作到丑時,白天再補睡一個時辰的習慣。
翌日,僅睡了一個時辰左右的孫露在洗淑一番之後,照例回到了御書房閱覽內閣遞呈的最新報告。事實上,自從孫露登基之後她便將自己以前執掌諸多權限下放給了內閣。對于內閣上奏的奏章她總是認真回復,並且通常都會尊重內閣做出的決定。至于內閣沒有上奏的事宜,她也很少過問。總之現在的孫露更多時候是以顧問的方式引導內閣,而不是以一個獨裁者的身份命令內閣。可饒是如此,每日從內閣和司法院遞交皇帝御批的奏章仍是層出不窮。這時如果當日沒有早朝,孫露往往會先是粗略地閱覽一番,然後將比較重要的緊急的折子單獨挑出做批示。至于剩余的折子則被留到晚上再行批閱。在處理完這些事宜後,再回寢宮補個回籠覺。
不過此刻閱覽完奏章的孫露卻絲毫沒有回去睡回籠覺的念頭。卻見她臉色鐵青地注視著眼前的兩份奏章,過了好一會兒才以溫怒的口吻向外命令道︰「來人啊!傳朕口諭宣內閣十二部尚書、司法院左、右督御史、禮賓司卿候方域、廉政司專使周子衡、符曉秦即刻入宮!」
難得一次見到女皇發脾氣的侍從們當下便戰戰兢兢地將皇帝的口諭一層一層地傳了下去。才不一會兒的功夫,陳邦彥、沈廷揚、史可法等一干內閣重臣便齊聚英武殿報到了。對于女皇突然傳口諭召見自己入宮,眾人大多顯得頗為納悶。瞅著女皇陛下尚未出席,幾位內閣尚書不由在底下低聲地竊竊私語起來。
「陳相,你看陛下今天會有什麼要事如此急著召見咱們啊?」最先沉不住氣的張煌言偷偷湊上前向陳邦彥探問道。身為陸軍尚書的他實在是想不出哪兒出事了。然而,回答他的卻不是陳邦彥,而是一旁坐著的外務尚書李啟新。卻听他便小聲地嘀咕道︰「莫不是哪兒的官員貪贓枉法了吧。瞧,連廉政司的人都來了。」
其實不用李啟新提醒,眾人在進來時目光就已經聚焦在了周、符二人身上。正因為如此,大殿中的氣氛始終充滿著一種尷尬而又不安的氣氛。此刻這些身居極品的大臣們不少都在心里一邊叨念千萬不要是自己的手下闖禍給廉政司逮到了小辮子;一邊則在偷偷觀察著對面座著的蕭雲等。不過他們所能看見的除了軍務尚書那張招牌式的撲克臉外,便再也讀不出什麼內容來了。與蕭雲一樣陳邦彥、史可法、沈猶龍等幾個內閣元老也始終是一副漠然的模樣。不過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他們中的某些人也有些座不住了。卻見沈猶龍環顧了一番四周之後低聲詢問道︰「哎,怎麼沒見樞秘部陳大人和工務部的方大人呢?不是說召內閣十二部尚書一同入宮的嗎?」
「是啊,陳大人和方大人一向惜時如金,更何況這是皇上親下的口諭呢。」湯來賀跟著附和道。
「陳大人和方大人此刻該不會正和陛下在一塊兒吧?」海軍尚書陳奇策隨口插了一句道。可正當眾人想要進一步探听消息時,門外突然響起了侍從洪亮的通報聲︰「樞秘部尚書陳子龍大人,工務部尚書方以智大人,禮賓司卿候方域大人到!」
一瞬間大殿內十數雙眼楮齊刷刷地望向了門外姍姍來遲的三人。此三人之中陳子龍眼中隨帶著血絲,卻顯得最為神定氣閑,一進門便客氣的向自己的同僚客氣的打招呼。方以智看上去最疲倦,那通紅的眼楮和蒼白的面容似乎都在告訴別人他昨天熬了夜。至于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跟在最後頭的候方域。無論是品餃還是職位,照理說他都沒資格參加這種會議。因此當他出現在英武殿時,周圍立即就響起一陣指點之聲。卻听沈猶龍當下便沖著對面的史可法玩味地問道︰「史大人,沒想到你手下的小差役也有資格進英武殿啊。」
沈猶龍這話說響不響,說輕又不輕,恰好傳到了候方域耳朵里。此時的他剛想找個位置座下,給沈猶龍這麼一說,真是不知是該坐下來呢,還是不坐。見此情形一直沒發話的史可法便斯條曼理的開口說道︰「吾等都是陛下的臣子,陛下既召得,臣子就坐得。」
有了史可法這話,候方域自然是如臨大赦。但一想起自己的隱瞞之舉,他又心虛的低下了頭,連看都不敢看史可法一眼。而討了沒趣兒的沈猶龍則冷哼了一聲將矛頭轉向了一旁剛坐下的方以智和陳子龍道︰「陳大人和方大人昨晚沒睡好嗎?怎麼看上去無精打采的?」
「咳,沈大人你是不知道。這幾日衙門里事多。這不才辦完公務,剛想躺下瞌睡一下,皇上就來了口諭急召咱們入宮。沈大人你知道出什麼事了嗎?」陳子龍環顧了下四周反問道。
「陳大人真是辛苦了。誰叫咱們的做臣子的天大的事都要抗著呢。」沈猶龍一邊打著哈哈,一邊暗罵陳子龍是老狐狸。此時的他已料定陳子龍、方以智、候方域三人之間定有什麼秘密。或許還與皇上的這次召見有關。可正當他想要試探方以智之時,內侍的一聲「皇上駕到!」讓群臣紛紛起身恭迎聖駕。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一改往常的和藹可親,女皇今日口氣中明顯帶上了些許的生硬與溫怒。而底下的一干大臣也多是察言觀色之輩,怎能嗅不出其中的異樣。一個個自然是靜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緊低著腦袋,等待聆听女皇陛下的聖訓。
眼看底下一片鴉雀無聲,孫露也不多廢話,而直接開門見山的向眾臣開口道︰「今日朕召諸位來是為了一份有關河南的奏章。董夫人,你先將那本折子當著眾位大人的面念一遍。」
「是,陛下。」董小婉從孫露手中恭敬地接過了奏章,便開始以她那婉轉悠揚的聲音向眾人娓娓道述一個令人震愕而又辛酸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