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賜婚(十一)夏侯淵女婿?
如若歷史不改,曹操女兒未來皆將封有公主尊號,如清河長公主、安陽公主、金鄉公主等等。公主名號雖惹人遐想,但事實卻往往令人失望,好比後世滿清一朝,單听字面褒獎,誰會想到北京城一群格格皇後,竟是鳳姐大甩賣?後世人倘若見識過滿清後宮「美女照」,必將感慨鳳姐自信不是憑空而來,原來鳳姐姿色可比滿清歷朝皇後。
雖然漢末不似滿清審美變態化,但是有鑒于曹操黑、矮、丑極品尊容,由不得蕭言不擔心曹操列位女兒,再演滿清後宮驚悚合照。
因是,初聞曹操或將嫁女與己,蕭言當即赫然變色,仿佛提前望見一幕幕悲劇。
繼而,蕭言又對漢獻帝劉協充滿憐憫,有曹操三位女兒簇擁身邊,劉協境遇如何,真是可想而知。
曹操是梟雄不假,而陳登亦非善人。然則,陳登詭譎固然類如曹操,陳登此時品評曹操更是摻雜私心,但是卻不能因此否認陳登總觀全局的智慧︰曹操十有**將要采取婚姻捆綁策略,以此附庸巢湖。
覺察蕭言異狀,陳登神情略顯詫異,試探問道︰「仲達不願為司空女婿?」
「懼其女相貌類如司空。」蕭言實話實說。
陳登初時一怔,繼而心生戚戚然︰倘若曹操女兒相貌類似曹操,那還真是一場噩夢。或許有人貪慕富貴,不惜犧牲婚姻幸福,但是眼前蕭言,卻顯然不是此類人。
感慨人之常情之余,陳登又間接安撫蕭言︰「司空膝下共有三女,唯有長女臨近婚齡。不過,傳聞早在此女幼時,司空妻丁氏已經做主,將其許配于丁氏本家。司空長女許配丁氏,次女、幼女剛能行走,仲達即使有心做司空女婿,司空也變不出來女兒。司空前時之所以贈婚仲達呂氏女,恐怕就是基于此間考慮。」
聞听曹操尚未子女成群,蕭言心底不禁長舒一口氣︰「不是曹操女兒就好。」
陳登繼續說道︰「司空不可能嫁女蕭氏,而曹休、曹洪、曹熾、曹邵等諸曹氏,世代顯貴,家門森嚴,貪慕望族,鄙棄寒門。仲達寒門出身,如無司空從中努力周旋,諸曹氏怕是根本不願嫁女蕭氏。反觀司空,遠在下邳,身邊只有曹洪、曹仁、曹純、曹休等小輩,突兀編織婚姻,或將引起曹氏旁門不滿。」
「幸得曹氏之外,另有夏侯氏。曹氏、夏侯氏世代交好,聯姻內嵌無數。甚至巷間更有流言,說司空父親曹嵩本是夏侯氏血脈,只因司空祖父曹騰血脈斷絕,又身披宦官惡名,諸曹氏顧忌家門,不願贈子過繼曹騰,這才不得不從夏侯氏里選取司空父親,改姓過繼為曹家子。不論流言真假與否,自從司空父子相繼掌權以來,夏侯氏門第漸起,卻是不爭事實。」
「曹氏世代顯貴,宦達非自今日起,類如曹洪、曹仁、曹純、曹休等等,祖輩皆是兩千石之家。反觀夏侯氏,則門第衰落,非但為曹氏所輕,亦為其他名門所輕。寒門嫁女規矩少,司空為便宜行事,恐怕將會努力促成仲達與夏侯氏聯姻。」
蕭言訝然︰「夏侯氏?」
陳登點頭︰「仲達但觀今日酒宴,能與陳紀共座者為荀攸。荀攸出于荀氏,陳紀出于陳氏,皆是當地名門,潁川注重門第,由此可見。仲達若歸許都,必將飽受名門欺壓、詆毀……」
評論蕭言前途間隙,陳登突然轉移目光︰「仲達妻家已定,為潁川太守夏侯淵一脈也。」
「夏侯淵?」蕭言順著陳登目光,恰見夏侯淵長身而起,跟隨一名侍女離席。
陳登解釋道︰「定是荀攸、司空議定,特來召喚夏侯淵咨詢。我知曉夏侯淵膝下共有兩子,長子名曰夏侯衡,娶妻曹氏;幼子名曰夏侯霸,尚未娶妻,卻不知道夏侯淵有沒有女兒?如果夏侯淵有女兒,司空或將使其女嫁與仲達為妻。如果夏侯淵沒有女兒……夏侯淵另有族佷夏侯尚,頗有聲名,司空也可能尋夏侯尚姐妹,嫁與仲達為妻。」
夏侯淵、夏侯衡、夏侯霸、夏侯尚……
夏侯尚有沒有姐妹蕭言不知道,但是蕭言卻曉得夏侯淵肯定有女兒——盡管不是夏侯淵親生的。真實歷史上,建安五年,也就是後年,張飛張三爺就將強搶民女,霸王硬上弓,干脆了當做夏侯淵女婿。甚至,蜀漢後主劉禪兩位皇後,即是張飛與夏侯氏所生女息。再往後,夏侯淵次子夏侯霸叛變,亦是借助夏侯氏影響力輕松站穩蜀漢,得以善始善終。
能使張飛一見傾心,夏侯淵所認干女兒,其姿色想來也不會差點哪里去。
蕭言捏起下巴琢磨︰「倘若曹操要我做夏侯淵女婿,會不會就是準備將他那位干女兒嫁我?曹操才搶關羽媳婦,又要我搶張飛未來媳婦?」
繼而,蕭言回憶其夏侯氏資料︰「歷史典冊記載︰建安五年張飛擄獲夏侯氏,夏侯氏年紀約十三四歲。今日為建安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姑且算作建安四年,夏侯氏如今也僅有十二三歲。娶位十三歲蘿莉為正妻,也恁禽獸了點!」
「不過,與我相比,張飛才真正是禽獸哩!建安五年時,張飛都是三四十歲皺紋臉大叔啦,還沒臉沒皮搶婚十三四歲小姑娘,活該後來被人刺殺。」
陳登不知蕭言心中埋汰張飛禽獸,誤以為蕭言正在努力剖析利害,所以試探問道︰「司空若欲使仲達娶妻夏侯氏,仲達可否願意?」
蕭言是否聯姻曹氏、夏侯氏,不僅關系巢湖七縣存亡,更與陳登徐州布局休戚相關。陳登之所以深度剖析荀攸、曹操,其用意正是欲溫水煮魚,一點點離間巢湖許都,使蕭言放棄連勢曹操,改以投歸劉備或者暫時退還巢湖。
最怕蕭言歸順曹操的,恰恰是陳登、劉備兩人。
願不願娶妻夏侯氏呢?
這可真是一項艱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