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南征北戰(十一)爪哇之四
15世紀初印尼群島信奉伊斯蘭教的熱潮實際上是太監鄭和的鼓勵和推動下發展起來的。在鄭和下西洋前,閩南方言群(包括福建漳泉人和廣東潮汕人)的私人海商在東南亞各港埠已擁有舉足輕重的勢力。在鄭和的鼓勵與推動下,來自雲南的中國穆斯林曾在明朝初年大批地經由印支半島進入印尼群島。鄭和除掉了舊港等地原先的華人武裝團伙,使自己的雲南穆斯林兄弟在南洋各地佔據了上層地位。
這些雲南穆斯林在爪哇島華人中的統治地位曾維持了相當長的時期,直到淡目王國衰亡前夕,閩南方言區來的非穆斯林中國移民,才再一次在爪哇等地的華人社區中逐漸重新佔據主導地位。
在鄭和及其助手的大力推動和組織下,明代前期的中國穆斯林以佔婆為中心,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尤其是印尼群島組成了自己的貿易和傳教網絡。在這一傳播伊斯蘭教的過程中,原籍雲南但來自佔婆王國的華人穆斯林曾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井里汶(Cheribon)位于爪哇島北岸偏西。
按照另一時空印度尼西亞官方的說法,16世紀由阿拉伯後裔爪哇伊斯蘭教九聖人之一的SunanGunungJati蘇南.古農.查提(此為尊稱,據其所葬的柚木山名而來)建立井里汶蘇丹王國,其後裔一直延續至今。期間井里汶曾經一度臣服于繼淡目王國而起的馬達蘭王國,到1682年又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保護國,隨著領土被荷蘭東印度公司逐漸蠶食,井里汶蘇丹最終淪為有名無實的名義君主。印度尼西亞獨立之後,政府仍然保持了蘇丹名義上的稱號。
而由當地的華人檔案編纂的馬來文《井里汶紀年》記載,1415年明朝船隊到達時當地還是人煙稀少,作為船隊的補給基地在當地設立了三個華人伊斯蘭社區,這應該是井里汶華人社區的起點。1526年當地華人社區以和平方式歸順華裔創立的淡目王國。1552年在當地華人伊斯蘭社區的支持下,蘇南.古農.查提建立起井里汶蘇丹王國。而他原本是淡目王國王室的後裔,也是華裔。本地土著的文化、軍事、政治組織能力實在落後,僅僅是少數華人移民、而且還是沒有國家政府為後盾的流民,就能在整個東南亞叱 風雲上百年。總之,大明朝沒能及時地依托本國移民在南洋開拓疆土,實在是浪費了大好時機,錯過了在西歐人開始大航海之前殖民南洋的最好時機。
蘇南.古農.查提(SunanGunungJati,?∼1570)是萬丹素丹國的創建者。原名法列塔汗(Faletahan)。生于須文答刺一巴賽伊斯蘭王國一下層穆斯林家庭,為華裔穆斯林首領。1521年,巴賽為葡萄牙殖民者所攻掠,他領導穆斯林起義反抗,擊敗葡萄牙武裝海員,殺死印度教國王。葡萄牙人出兵鎮壓,他出奔到麥加留居多年,學習伊斯蘭教經典、教義。他以傳教師的身份回到巴賽不久,經查帕拉到爪哇的淡目國傳播伊斯蘭教。由于他宗教學識淵博,信仰虔誠,信眾日增,深受淡目國素丹特林加納的敬重,並將其妹許配于他。他被素丹派到萬丹傳教,該地太守在其勸導下歸信了伊斯蘭教,從此他成為萬丹的教長。1527年葡萄牙海員在卡拉帕登陸,他率淡目國援軍先佔領萬丹及附近地區,後又向巽他卡拉帕(今雅加達)進攻,驅逐了葡萄牙海員。後又征服了井里汶,擁有西爪哇北海岸的地帶。他作為淡目國的諸侯領有萬丹。1546年,淡目王國發兵征討印度教的帕納魯坎國時,他出兵支援。1552年,他宣布月兌離淡目國,正式建立獨立的萬丹素丹國,立伊斯蘭教為國教,尊奉哈乃斐教法學派。立長子哈桑•努爾丁為嗣君,掌管萬丹政權,將井里汶封為次子帕蘭沙的領地。他于1554年隱退居西爪哇的井里汶,過著苦行清貧的生活,建清真寺,開辦學校,培養門弟子,著書立說,從事傳教事業,直至逝世。他被爪哇土著們尊為「伊斯蘭教九大先賢之一」,穆斯林為其建有陵墓。
也因為這位聖人的原因,馬達蘭大軍包圍井里汶時,為表示對聖人後裔的尊重,並未對王城發起攻擊,僅僅是圍而不攻。馬達蘭王朝的十萬大軍主力在井里汶周邊地區不斷攻擊華人種植園、莊園、移民村落、商站等地,已經蠶食了井里汶蘇丹國的大部分地區。
五年前,顏思齊帶第五旅駐守南洋時,以井里汶中華商館為基地,和井里汶蘇丹簽訂同盟協議,以中華軍的武裝將井里汶控制區擴大了一倍有余。當然,實際上控制這些地方的都是中華公司的移民和依附了中華公司的華僑華人。
尹峰要求顏思齊在當地盡量多的建築稜堡工事︰每一處中國移民的莊園、種植園、商站都建築起了大小不一的多稜堡,以堡壘為中心拓展居住區和生活區。後期趙宣明接任南洋旅時,把井里汶王城以東一里以外的中華商館堡壘擴展了一倍,並且使用了公司工場部提供的水泥加固。
現在,這些華人稜堡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一處處孤島礁石,陷入到了密密麻麻的馬達蘭軍隊包圍之中。
井里汶南部的一些小規模移民點的堡寨已經被馬達蘭軍隊攻破,中國移民不論老少男女都被屠戮一空。分散在各處移民村的中國移民紛紛向擁有堅固堡壘的種植園、商站、中華商館和井里汶王城逃亡。
不斷有死里逃生的華人難民沿著叢林、河流邊緣,逃亡到井里汶王城和本地最大的堡壘中華商館門下。跟著華人逃難的還有不少給華人打工干活的巴厘島人。在16世紀初的時候,爪哇最後的印度教王朝滿者伯夷被穆斯•消滅了,信仰伊斯蘭的馬達蘭王朝就在這個時候建,一些不願意改信伊斯蘭教的滿者伯夷王朝的皇族流亡到巴厘島,在此建立新的政權,繼續維持印度教的傳統。因此,後世的巴厘島一直到21世紀都還是屬于印度教信仰區。在尹峰的中華公司在爪哇發展勢力時,也派人在巴厘島建立了商館,巴厘島的唐人街也興旺發達起來。由于巴厘島地少人多,因此不少巴厘人就到井里汶中國人開辦的種植園和甘蔗榨糖廠來干活了,當地華人有的還娶了巴厘島女子為妻。
巴厘人視馬達蘭人為仇敵,自己也被馬達蘭的穆斯林們仇視,因此大批巴厘人跟著中國人一齊被殺,也只好一齊逃難。
幸好顏思齊、趙宣明等人早有準備,每座稜堡內都儲備了足夠的糧食和彈藥。在半年之內,大批的華人難民不會被餓死,時間長了就難說了。
而馬達蘭軍隊缺乏火器、也缺乏攻打擁有高大堅固城牆堡壘的經驗—與擁有萬里長城的中國相比,爪哇島上、甚至整個南洋,實際上沒幾座城市擁有像樣的城牆。因此,馬達蘭軍除了在一開始打破了南部幾座華人駐守的小城堡,此後面對中華商館和商館掌櫃孫亞者的孫家城堡時,完全束手無措,被堡壘上密集的燧發火槍子彈、大炮、手雷打死了數以千計的士兵。
最後,馬達蘭蘇丹阿貢不得不決定以圍困為主,指揮大軍在中國人的堡壘周圍挖掘壕溝、豎起竹柵欄,封鎖了各處河口、叢林入口。同時,他也派出人去巴達維亞,向荷蘭人去購買大炮等重火器。
趙宣明在巴達維亞中華商館內主持大局,井里汶中華商館的部隊指揮官是吳浩,原先李麗華的親衛隊長,五年前曾保護李麗華在爪哇島上逃難,後來就留在了爪哇島。他們現在也沒什麼好的對策了,被馬達蘭人、萬丹人、荷蘭人分割包圍在兩地,互相之間只能靠船只通過海上聯絡,而且只能在晚間偷渡過荷蘭軍艦的封鎖線。
此時巴達維亞的荷蘭人與中國人之間,已經開始大規模的武裝沖突了。巴達維亞中華商館在五年前被燒毀了,後來在巴達維亞的東面重建,是一座高達十丈的水泥磚砌牆堡壘,與荷蘭人的城牆相對。巴達維亞東面原先是是最危險的地帶,面臨著叢林中土著的威脅,荷蘭人穿鑿了一條壕河,築起一道備有堡壘的城牆。這一城牆後來因為與中華公司的戰爭而沒有築成,代替它的是南北一直線走向芝利翁河的一條河渠。這條護城河曲折地流向東面,成為巴達維亞的一西面和南面的限界。在東面護城河的東端架起一座橋梁。從這里出城市通向那時被命名為淮加達路的大道,橋和城門由小堡壘掩護著。
唐人街在護城河以東,荷蘭居住區在西面,雙方現在沿著護城河大打出手。中國人還面臨著東面萬丹軍隊的襲擊,所以只能處在守勢。無論荷蘭人還是中國人,每日互相放槍放炮射擊之余,都在向北方海面上眺望;荷蘭人期待著出征馬六甲的東印度公司艦隊能盡快返回,然後就能海陸兩面攻打唐人街。華人們則盼望著中華軍艦隊快一點出現在爪哇海上,再一次將荷蘭人轟成渣。
但是,無論巴達維亞的趙宣明還是井里汶的吳浩,他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堅守待援。
……
海龍號一出海就運氣不好,南中國的這一區域本來極少有颶風大浪,但是顏思齊他們偏偏就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