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三年元月末,金鑾殿,少年頭戴紫金冠,身披袞龍袍,坐于殿內龍椅上,手執一瓖邊奏折,凝神沉思,好一會之後道︰「眾位愛卿,最近這些折子皆是奉承之言,贊揚朕的豐功偉績,真是荒唐,朕即位不過剛三年,哪來的蓋世之功,朕明白,這些都是諸位的功勞,有諸位愛卿輔佐朕,朕心甚慰。(神座)」
「臣等惶恐!」
「眾愛卿也看見了,最近月許,這些奏折更是接連不斷,朕若再不表態,恐形成奉承之風,不利于父母官施恩于百姓,諸位愛卿有什麼好的法子嗎?」
「臣有奏!」
「原來是馬愛卿,愛卿有何妙策?」
「回陛下,臣以為,這是有人造謠,必須抓出造謠之人,進行嚴懲,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臣附議!」
「臣附議!」
少年微微一笑道︰「李愛卿,你為何一言不發,莫非不贊成馬愛卿所言?」
李東陽上前一步道︰「回陛下,馬大人之言有些道理,但若真如此,恐會引起天下士子不滿之心,治標不治本吶!」
馬文升轉過身對李東陽道︰「賓之,按你的說法,難道要陛下獎賞這些造謠之人?」
「負圖兄莫急,我還沒說完呢!」
「李愛卿,士子的確不能壓得太過,難道要朕獎賞他們嗎?」
「非也,臣以為,這些上表折子示忠心之人,分為三種,一者是想借此討得陛下歡喜,尋求晉升之道,二者無非是趨炎附勢,明哲保身,不甘于人後而已,第三嘛,便是那些想尋求功名而又未能入仕的青年秀才。由此看來,陛下可先懲治那浮夸之風的地方官員,後從這些青年俊秀中選出一兩位,給予獎勵,公示天下,如此一來,此事可了。()」
朱佑樘面色一喜道︰「愛卿之言有理,劉學士,朕以為李愛卿此法可行。」
劉健上前一步道︰「陛下聖明,臣以為,懲治一事,只需殺雞儆猴即可,至于獎賞那些士子,臣以為不可給予其功名,否則則亂了綱紀,陛下只需言辭褒獎一下,給予一些虛禮即可。」
「嗯,就按劉愛卿說的辦,對了,這些奏折和書表朕都看了,江南俊秀的確不凡,不過,朕以為,他們未得明風精髓,這褒獎的人選還需斟酌。」
一面色紅潤的官員上前一步,奏道︰「臣以為,有一人可得此獎賞!」
「哦,王愛卿,有何人選?」
「回陛下,此人揚州人士,據說寫了一首沁園春雪獻予陛下,這首詞想必大家已有耳目,只是未見真跡,真是可惜。」
「愛卿說起此人,朕似乎有一分印象,李愛卿,朕記得崇明一案,似乎這個叫于小川的人也參與了是嗎?」
「回陛下,此人正是于小川,崇明一案,此人有大功,如今已命其在錦衣衛當差,此事已征得劉大夏同意,可這寫詞之人是否是他,臣卻不知。」
「原來如此,此人所作之詞,大氣豪邁,可惜言辭之中似有不敬。雖說是為朕而作,難免為引來天下人誤會。」
李東陽上前道︰「陛下,臣以為,此詞出于這後生之手,非是不敬,反是對陛下一片赤誠之心!」
「哦,愛卿何以為憑?」
「陛下有所不知,此人乃于謙之後,至其父,家道中落,如今已入贅柳謙門下,身份地位已是低人數等,既是如此,此人作此詞恐怕只是想要宣泄明志之心,又何來反意。」
「哼,大好士子,竟甘自降身份,這等少年,還談什麼大志,臣以為,此子可恨!」
「謝愛卿,朕到是覺得,此子入贅雖然失了節氣,但總不能貶低其文采,這詞若真是出自他之手,朕到是有些好奇,這個少年是哪一類人。」
「陛下之意,臣不敢苟同,賓之方才說此子已進入錦衣衛,真是荒唐,我大明天子親君,竟混進一個懦弱之輩,實在有失體統。」
「于喬息怒,方才我已說了,此子在崇明一案立了功勛,而且此子……」李東陽靠近謝遷低聲說了幾句。
謝遷面色一變追問道︰「此事當真?明教余孽陰魂不散,真是可恨!」
「兩位愛卿,你們背著朕說什麼?」
李東陽微微一笑道︰「陛下,臣以為,此事已明了,于小川此人雖入贅柳府,但畢竟有秀才身份,陛下廣納天下賢士,若能獎賞此人,且不論其身份低微,必能引來天下士子向庭宇之心。」
「朕突然想起先皇在世之時,在于謙一事上似有遺恨,既然此子又是于謙之後,施些恩澤也未嘗不可!」
殿上一干臣子見朱佑樘說起先皇對于謙冤案一事,面色一變,只得放棄抗議之聲道︰「陛下聖明!」
「既然如此,何鼎,擬旨,賜于小川春秀劍一把,以示表彰!」
「奴才遵旨!」
不等眾臣非議,朱佑樘罷了罷手道︰「好了,此事到此為止,開春在即,開封一帶將迎來水患,眾卿家有何解決之道?」
「這……」
「劉愛卿,你為何欲言又止?」
「回陛下,黃河水患,年年治水,可惜一直未有成效,如今國庫空虛,籌不出銀兩,修築堤壩,救濟兩岸災民。」
朱佑樘露出一絲與年齡不相符的滄桑,痛惜道︰「朕又何嘗不知,國庫年年虧損,災害不斷,朕有愧于百姓吶。」
眾臣皆跪下道︰「陛下,臣等有罪!」
「罷了,徐愛卿,如今庫中還有多少銀兩?」
吏部尚書徐杰道︰「回避下,去年減免賦稅,入庫少了近三成,去除塞外三軍開支和內庭費用,大概能挪出三十萬兩余銀。」
朱佑樘面露沉思追問道︰「只能籌出這麼多了嗎?」
「臣不敢欺瞞陛下!」
「朕知道了,傳令下去,從今日起,朕的日常用度減半,將積攢的銀兩用于治水,朕乏了,眾卿跪安吧。」朱佑樘面色沮喪,揮手朝後堂走去。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散朝之後,劉健將李東陽留住,左右看了幾眼道︰「賓之,今日之事,不似你的作風,難道那後生是你親戚不成?」
李東陽哂然一笑道︰「劉公,你這些年你還不了解我嗎,我並非為此子說話,而是就事論事而已,而且將此人調入錦衣衛,也是不得已,劉公可還記得靖難之役?」
劉健面色一變道︰「最近陛下讓我調查一些事,此事我又怎會不知,莫非這崇明一案,竟牽涉其中不成?」
「正是,我之所以讓此人入了錦衣衛,便是為了事情周全,此子雖有些才華,我也欣賞,但不至于讓陛下獎賞于他,但如今他入了錦衣衛,便斷了功名一途,如今又成了朝廷親軍,必然會為朝廷效力,只是陛下賜予其春秀劍,到是讓人有些意外。」
「陛下雖然年幼,但君王之心已成,他這麼做必有其用意,我等做臣子的還是不要臆測為好。」
「賓之失言了,劉公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