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了,開始議價,對方要價300兩。紫鵑哪里知道房價,紫鵑回想書上說「李煦在京的住宅有一套16間房的小院,被抄家的時候折銀343兩。」這個李煦據某些紅學家考證應該是曹雪芹的親戚,所以應該可以拿來參考。這時候只能希望紅學家們不是白花納稅人的錢財的,能夠靠譜一次。
這個房子前後正房,廂房,倒座房一共26間,可是這房子的用料建造都不能和李煦那樣做官的人家比,就是地皮也是不足五間的地皮,所以才是四破五的正房。
紫鵑對這里的京城可是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地帶。只能根據附近的房子,行人狀況推斷這一帶住的都是小康人家。所以300兩有些高了吧。于是討價還價。最後還是用了300兩,不過中人的費用和稅錢都算上了。
不過雖然紫鵑出來一趟不容易,趕著時間,但是真的購買之前,還有要細細斟酌呢,所以先看中人推薦的最後一處。
這最後一處,就是那個三進的,這個中人也是看紫鵑的購買力逐漸提高房子檔次的。其實這處十分不錯,不過紫鵑沒敢要,不是房子不好,是地方不好。正在小花枝巷,就是將來賈璉要偷娶尤二姐金屋藏嬌的地方。和自己家主子的外宅做鄰居,不是嫌命長麼?
等到看完,紫鵑就定下了第二處的房子,交了定金,也定了看中的房子交款的日子。沒辦法她實在拖不起,沒什麼機會能出來的,只能速戰速決了。
之後紫鵑就和中人告辭。紫鵑看天色還不晚,就讓轎夫抬到最近的銀樓去,說給小妹子買個過生日的小首飾。
其實紫鵑想起過去人的首飾里頭,比如鐲子,簪子什麼的有中空的,可藏東西的。賈府給的頭面固然是好的,可是沒有這一功用。能出來一趟,得抓緊把能辦的事都辦了,下回出來還不定能不能呢。
到了銀樓,紫鵑自己進去,伙計過來張羅。紫鵑也不知道那種首飾應該叫什麼,只說要那種中空可以在里頭放東西的那種。
好在銀樓的伙計是見過世面的,听得明白。于是最後用了二十兩銀子買了兩對銀鐲子,貴是貴了些,不過活真是精巧,那鐲子是中空的暗格,不知道操作的人還找不到那暗格,而且鏈扣不容易月兌落。
這樣紫鵑就滿有收獲的回家了。晚上回去看沒人,就告訴了黛玉。黛玉對房子沒感覺,不過對那帶暗格的鐲子看著有趣,說︰「我的頭面里頭也有這樣的,我還想這個有什麼用的,難道是嫌太重了,才做出中空的。」
林姑娘啊,你也太不食人間煙火了吧。就是不為了藏東西,做成中空怕也是為了裝闊吧,而不是因為嫌重。
這不轉日,紫鵑托了平兒請假,終于又得出去一趟,重謝了墨雨,去付了房錢,辦了手續。本來以為自己都是別人的所屬物,沒獨立身份會影響買房子,結果完全沒事,這不就地契就到手了。
紫鵑考慮的周全,當時和賣家說話,用金子付賬,因為三百兩銀子就是三十斤啊,體積也不小,實在不方便從賈府里拿出來。而賣家因為要回鄉去,金子確實也方便攜帶,就同意了。
生活不是電視劇,隨便一個婆子就能拿著三千兩銀子還健步如飛的走幾里地;還有無論什麼人什麼地,帶著銀票就省下帶金銀走路了,好像銀票方便的如同21世紀的銀聯卡。
具體生活中紫鵑這樣的丫鬟,拿三百兩銀子很辛苦,而且不方便。而返鄉的老兩口還是的帶著金銀回去,飛錢什麼的,不是鄉下能用的。
所以兩者倒是一致,中人的報酬,由賣家另外拿出銀子來付賬。
中人倒是可靠,老兩口也爽快,所以順利搞定。晚上紫鵑把地契給黛玉看,黛玉看了,說起自己父親臨終給了自己家里的地契房契。紫鵑一听這個就精神為之一震,林氏家產的最終下落啊。
要知道這個時代,沒有什麼股票股權什麼的,想林家這樣書香門第的官宦人家也沒有商鋪買賣的。他們的收入主要是地租,當然還有俸祿和做官的灰色收入。賈府也是這樣的,地租是大頭,以賈府的開銷,俸祿那幾百兩根本不算什麼,因為他們的官職小,有沒實權的問題,所以灰色收入狀況不明。總之,地契就是主要財產,紫鵑生怕黛玉說一句給了璉二哥了。
結果還好,黛玉奇怪說︰「你這丫頭怎麼關心起這個來了?父親讓我收好,我就一直收著。就在我那個剔紅奩盒里。」黛玉拿出來給紫鵑看,紫鵑看了果然很多頃地,還有蘇州老宅的房契。也就是林家的主要財產還在呢。
紫鵑欣慰的想,看來林如海到死沒糊涂了。當年看書的時候真的不理解林如海怎麼對賈家就這麼信任呢?原來不是的,主要的財產是直接交給女兒了。果然沒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啊。難怪他放心托孤,原來家底還在自己女兒手上呢,不過看他閨女這不食人間煙火的架勢,也不太保險啊
這個時代的不經商的有錢人家的有形財產的主要形式,一部分就是不動產,就是田地,房舍,這個也是收入的來源,起碼是來源之一;另外的就是住宅里的東西和僕人了。那時代的東西好像都存在家里,要不一場火災就有人傾家蕩產了,紅樓夢上的甄士隱家不就是一場火災就敗落了。對了他家住在寺院邊上,從風水上講可是不好的。
林家應該也不例外,不動產就是田產和房宅,這個還在黛玉手上,看了賈璉真的還是有良心,有底線的人。剩下的就是林家的古董珍玩,金銀積累,名貴家具,書籍字畫那些東西了。書籍字畫這次搬家看了,好像都在;古董珍玩,名貴家具等,因為賈母看的死,所以還有不少,不過肯定有損失。金銀這些錢財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