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院,以安子程為主招待著一眾年輕公子。他拿出了從巢盛帶過來的紫竹筍尖茶,又叫來兩個自外面請來的歌姬彈著曲。回京雖然沒多長時間,他卻已經模清京城里公子哥兒最愛的就是這個調調,好吃好喝在其次,無論什麼場合,都不能少了這種調味品。
「宋兄,這小桃紅在京城算是有名的藝妓,今兒我就打賭,若是你能現在上去親得她一口,本世子立馬就花重金將她給買下來送到府上去。怎麼樣,敢不敢?」說話的是一個華服瘦高個,手搖一把玉骨折扇,歪著頭,一臉輕佻之色,正是護國候世子白希候。
宋耀書討好地站在他旁邊,看了看亭台上彈著琵琶正唱著三月桃花潤春色的小桃紅一眼,面帶難色,「世子應該知道,小桃紅非一般人,花錢可以請她唱曲,從沒人能對她輕薄……」
白希候眉眼一挑,從鼻孔里哼了一聲,「早听說你在京城里很是吃得開,怎麼,這麼點本事都沒有?既是如此,那以後大家伙都叫你宋王八得了。」
四周頓時傳來嘲笑聲,「宋兄,你平日斗雞遛狗賭錢的時候不是很能耐麼?這時候怎麼就跟著縮頭烏龜一樣,難道你一看見娘們就軟了?」
周圍的哄笑聲更是大了起來,都是些平日在京城混跡的紈褲子弟,宋耀書有些認識,有些不認識。他看著那一張張輕視的臉,到底是覺得被人嘲笑很沒面子,以後還不知要被笑成什麼樣子,立時就硬著頭皮站了起來,拍著胸脯道︰「得了,看我的,今天就不信收服不了一個娘們。」
四下立即是一片叫好聲,大叫有種。
安子程坐于一邊,嘴角似乎掛著一抹難以察覺的譏笑。
宋耀書挺了挺胸,大步走上亭台,小桃紅仍在彈唱著臘月紅梅灑寒冬,一雙眼媚若春水。宋耀書看得心里一蕩,一手就模向了小桃紅的下巴,調戲道︰「就這麼唱曲多麼無趣,不如先讓爺親一口……」
只是他一句話音未落,宋耀書只覺胸口一疼,人就飛了出去,然後撞向柱子,再重重彈到地上。
小桃紅像從未動過一般,指挑琴弦,聲音更是高亢嬌脆,依然唱著她的道是有情卻無情。
四座傳來拍桌拍椅的大笑聲,有的人竟還笑得前仰後合。
「宋兄啊宋兄,也不稱稱自己的斤兩,我們晉王世子包下的女人也敢動,不是嫌命長,自己找死啊,哈哈哈……」
「真是不自量力,小桃紅也是你這種蠢貨踫得了的麼?」
白希候更是拍著扇子大聲的笑︰「我道這位宋兄是個人材,不料卻是個蠢材,本來就是一個臭雞蛋,卻還敢往硬石頭上踫。稍是有點眼力介,不看小桃紅,光就我們晉王世子拓跋野都可以嚇歪在場的人,宋兄,快快回去撒泡尿照照吧,哈哈……」
宋耀書狼狽地趴在地上,身上又疼臉上又紅,好半天才在小廝的攙扶下站起來,臉上卻還是唯唯喏喏,不敢發火。
安子程這才收了譏笑,正準備上前安慰他一下,不料一個小廝鬼鬼祟祟跑過來在他耳邊小聲嘀咕,然後他問了一句,便改變了方向,立即隨那小廝離開了。
一個公子瞅見他神色間的不自然,立即扯了扯白希候的袖子,給他咬了下耳朵,白希候輕「哦」了聲,便跟著起了身。
安子程隨小廝往後面走,穿過一道月洞門,便見到金霞站在一座假山下,一身玫瑰紅織金纏枝褙子,頭戴纏絲赤金簪子,耳朵上墜著赤金瓖翡翠色貓眼石墜子,如同一只俏麗的孔雀。他不由眼前一亮,輕笑道︰「原來是霞妹妹,不知有何事請教?」
金霞再見他,竟是覺得比日前還要俊俏,芳心又是亂了幾許,福了福道︰「安公子。」
安子程走近,只覺一陣幽香從少女身上隱隱飄來,不由有些心神蕩漾起來。他伸手輕扶住她,柔聲道︰「幾日不見,妹妹可好?」
金霞感覺到來自他的情意,竟也忘了男女大防,沒去推開他,只是紅著臉嬌羞道︰「還好,謝安公子關心。」
兩人眉目傳情,郎情妾意,一個感受著手心的柔軟,一個感受著男子的特有氣息,一時間,竟不知要說什麼。
過了好一會,安子程才放開她轉回正題,「妹妹究竟是有何事?」
金霞這時才想起來的目的,從荷包拿出一塊玉佩,雙目盈盈道︰「這是八妹讓我交給你的……」
安子程一看那東西,當下什麼柔情蜜意都沒有了,狐疑道︰「八妹妹讓你把它給我?」
金霞點頭。
「她是什麼意思?」安子程的聲音漸冷。
金霞還道他不相信,低下頭,聲音低得幾不可聞︰「八妹說……她想成全我們……」
安子程微怒,斷聲道︰「不可能!」
金霞嚇了一跳,抬起頭,急道︰「真的,她說她還小,還有殘疾,怕辱沒了你們安家。」
安子程嘆了口氣,語氣沉痛道︰「我們安家是講信義的,不會因為她有殘疾便退了這婚事,叫她不要胡思亂想,過得幾天,我便會讓人上府去正式下聘。」
「那我呢?」
她這個正妻還沒進門,怎麼能先把八妹納為妾?以後她在安家還有什麼地位?金霞這句一出口,方覺不妥,立即又拿了一方紙折遞給安子程,「你看吧,八妹的字跡你總認得,她真的無意于你。」
安子程把紙折打開一看,臉色立即由青轉紅,由紅轉白,像打翻了調色盤一般。他恨恨地將紙一撕,扔得老遠,目光陰沉,一字一字道︰「既然她如此羞辱于我,就別怪我無情!」
就在這時,不知從何出躥出四五個年輕公子,以白希候為首,撿起地上被撕的紙合在一起,並大聲道︰「今宋九雅,因年幼無知,又身帶殘疾,實在不配與安子程結為連理,為不擋他前程,方便他早日娶妻生子,現收銀兩三十兩,將訂親玉佩退還,以示我們兩清,此後銀貨兩訖,永不相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