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統一思想
「我听說上次常委會,有件事情沒有決定下來,是吧?那咱們今天再商量商量。哪位同志開個頭?」蕭宸說完,喝了一口茶。大紅袍,很醇厚。
會議室一陣寂靜,張邦成有些受不了這樣的氣氛,咳了一聲,道︰「上一次我們談的,是關于對一批曾經為我們鼎清區經濟建設立下汗馬功勞的國有企業扭虧為盈的一些設想。部分同志認為,應該正視這些企業當初曾經為我區經濟發展所立下的功勞,不應該因為他們在市場經濟第一波浪潮下表現得不夠好,我們就放棄了對他們的拯救。另一部分同志則認為,應該現在就全面松口,任其自生自滅、優勝劣汰。」
蕭宸其實早就料到過自己肯定是要面臨國有企業改制這個考驗的。90年代,不談國企改制,談什麼?在90年代做「地方官」,國企改制就是對執政能力最大的考驗。
華夏進入90年代前後,連續兩年4%左右的GDP低增長,之後盡管高層的提法還是「保4爭5」,但1991年的華夏經濟已經有點按捺不住了,當年的增長率比上年高了一倍半,達到9.2%。鄭老「南巡講話」和十四大之後,各地更是大干快上,猶如一個餓了幾頓的少年在狼吞虎咽。
1992年的華夏人熱血沸騰,GDP增幅飛漲到14.2%,官員們的審批前所未有的松快,到處都是新開工的項目,到處都是新成立的公司;銀行的資金嘩嘩地往外流,全然不顧收不收得回來。政務院在這一年的投資預算是8000億,數目空前,但是實際上投出去11829億。
進入1993年,大家的情緒更加高漲,每天都有500家新公司開業,每周有140家老工廠改頭換面成了股份企業;全國都在爭建特區趕超「南海邊的那個圈」,政府批準了119個經濟開發區,可是實際上開張了8700個開發區;1000家房地產公司和10萬建築工人開進了嶺西小城北口,因為人們相信這里將是大西南的出海口;天涯省的房地產比北口更熱,因為天涯是全國最大的特區。
地方政府的官員不再乞求政府給錢,他們發現其實銀行的錢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因為每個城市銀行里的官員都是他們任命的,自然惟命是從。
銀行對貨幣和信貸的控制不再有效,銀行里老百姓的存款就像決了口的洪水一瀉千里。國家統計局1993年4月份的報告說,地方政府的投資比政府還要多。
可是華夏脆弱的基礎設施和原材料工業根本承受不了如此迅猛的經濟擴張,飛機票一般人根本買不到,貨運列車每天短缺5萬輛,造成損失11個億,客車則總是超載,每天有80多萬人站在車廂里度日如年;原材料的價格還是雙軌制,但是鋼材水泥的價格先是每月、後是每周上漲幾百元,各種「倒爺」又開始漫天飛舞,連大學校園里那些「板材」、「線材」都弄不清楚的半大孩子也在琢磨著哪兒能搞到貨源和車皮。
很快,1980年代後幾年令人心悸的通貨膨脹卷土重來:1992年末,商品零售價格上升了6.7%,大城市的生活物價指數漲了17%。那些最基本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漲價最多:糧價上漲了43%;燃料價格上漲69%;建築材料價格上漲25%,到1993年春天,原材料價格上升了40%,這預示著更猛烈的通貨膨脹將接踵而至。
但是,看出苗頭不對的華夏高層不多,正如鄭南巡同志所言︰「我們黨內懂經濟的高層干部不多。」
在泡沫產生的時代,國有企業的問題,就顯得越發嚴峻。這是一個膿包,不能不擠,但擠得不好,就不光是疼,還要流血。萬一是重要部位的膿包沒擠好,重傷難治、甚至一命嗚呼也不是沒有可能。
蕭宸第一次面臨這樣的考驗。
「嗯,對于這些企業,我認為能救的當然要盡力去救。我們國家,公有制是經濟主體,公有制里面,國有制又佔了很大的份額。如果盤活國有資產,如果讓這些國有企業不成為負擔,能夠單獨盈利,這是我們當前必須面對的考驗。張區長,你來說說,你們覺得怎樣才能把這些企業救活,好吧?」蕭宸說著,把話頭踢還給了張邦成。
張邦成微微有些疑惑地看了蕭宸一眼,心里有些捉模不定,蕭宸這是要做什麼呢?按照他現在在經濟工作上的威望,又有常委優勢,本身又是可以拍板的支書,憑什麼這個時候要讓自己先說話?
張邦成心里猶豫了一下,但沒有底,只好道︰「這個……我是這麼想的。這些企業畢竟曾經是有功于我們鼎清區的經濟建設的,而且基礎還在,只要政府加以扶植,未必就不能重新振奮,再創輝煌。」他這次心里猶豫,就不敢說太明白。
蕭宸卻不讓他這麼不明不白的,問道︰「嗯,政府加以扶植……那麼依區長的看法,政府用什麼辦法加以扶植比較合適呢?」
張邦成這下明白過來了,蕭宸這是非要讓他把話說清楚了。他心里想,既然你非要我說,那我就說了又如何?給國有企業輸血,又不是只有我這里要干,全國不知道多少地方都是這麼干的呢。
「我的意思,還是加大財政幫扶力度,區里拿錢幫他們把以前的帳平一平,工人拖欠的工資也該給了,」張邦成說道。
「區里拿錢幫他們把帳平一平?這些企業經營不善,到最後這筆帳卻要政府來買單?區長,他們的帳,足有四億多,光區政府列出來的第一批需要償還的就有六千多萬。區里給他們扶植,那麼至少連續五六年的時間,區里都不能上馬任何新的項目。區長,這麼做欠考慮吧?」蕭宸的語氣並不重,語速也不快,但就是這麼淡淡地口氣,卻仿佛是一個巴掌一個巴掌,用慢動作抽在張邦成的臉上,張邦成感覺自己明明看見巴掌慢慢地抽過來,卻就是躲不開,那種煩悶氣惱真是無處訴說。
蕭宸說著,忽然拿出一張報紙,折了一下,留出頭版頭條來,遞給張邦成道︰「區長,你看看這個。」
張邦成感覺自己老臉火辣辣的,雖然不知道蕭宸給他看的是什麼東西,但想來肯定不會是什麼好玩意兒,只是沒有辦法,還得接過來看。卻見上面寫著一條新聞︰
「華共權謀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洪定邦最近在東方市調查研究時指出,當前國民經濟最重要的任務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要把虧損嚴重的紡織行業作為國有企業改革和月兌困的突破口。洪定邦說,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通過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月兌困境,力爭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張邦成一時沒有理解蕭宸給他看這條新聞的意思,正拿著報紙瞎琢磨,蕭宸又不動聲色地遞來第二張。張邦成疑惑著接過,看了一下,上面寫著︰「94年11月17日,洪定邦副總理在遼東考察國有企業。洪定邦在考察中強調︰必須堅定信心,扎實工作,用三年左右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走出困境,這是今後幾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目前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繼續加強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尤其是要選好企業的廠長、經理;二是必須堅決走‘鼓勵兼並、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實施再就業工程’的路子;三是要利用多種方式,包括直接融資的辦法,幫助國有企業增資減債。」
蕭宸等張邦成看完,這次卻不給他太多時間思考,直接開口道︰「各位同志們也看一看。」
于是張邦成只能把報紙遞出去,讓常委們輪流看了一遍。這時候有些常委已經猜出來蕭宸要從什麼方面下手了。
果然,蕭宸等最後一個常委、婦聯主席楊娟看完,便說話了︰「同志們,看了這兩則新聞,大家應該可以體會出對于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精神是怎樣的了吧?我思考了一下,用簡單的比喻來說︰一棵樹上,有些枝葉病了、壞了,這個時候要按照正確的方式,把這些壞了的枝葉處理掉。只有處理掉這些壞掉的枝葉,樹的營養才不會浪費,整棵樹才能良好的生長下去。」他微微頓了一頓,繼續道︰「但是,我們畢竟不是樹,一些困難的國有企業也不能簡單的被看做就是壞掉的枝葉,甚至去掉這個枝葉,也不能根砍樹枝一樣。因為,這些企業里面,有我們的工人,我們的人民。正因為如此,才會要花大力氣抓下崗分流和實施再就業工程。至于增資減債,洪副總理這里也說了,要利用多種方式,包括直接融資的辦法,幫助國有企業增資減債。也就是說,不能一味的用政府投資、注資的辦法來搞這個增資減債——那恰恰是與國有企業改革精神相悖的!」
蕭宸前面都說得不輕不重,到最後一句卻忽然語氣加重,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陣壓力。說到緊跟精神,在場的哪位又敢說自己能夠超過這位從下來的年輕支書呢?
張邦成這時候感覺自己臉也丟得差不多了,干脆光棍點,道︰「那支書的意思,咱們這些企業,就不管他們了?讓他們自個去搞資產重組、搞體制改革?那這麼大一批工人同志怎麼辦?他們為我們黨干了這麼多年,咱們就這麼放任不管,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吧?」
張邦成這一下,其實也是一個策略。任何地區,都會有本地情結,對于鼎清區這種基層地區而言,本地干部當然更是主流,除了一定級別的干部需要異地任職,大部分的基層干部都是本地人,他們跟這些企業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張邦成的意思,是要把蕭宸往這批干部的對立面推,讓他們覺得蕭宸這個人在鼎清為官,就是只顧個人功業,不顧地方百姓死活的。這樣一來,這些干部就會對蕭宸產生離心力,繼而陽奉陰違起來,如此一段時間,蕭宸想再如今天這般一呼百應,就不可能了,因為威望已經消失了。
但是蕭宸又哪里會看不出來呢?他嚴肅地道︰「怎麼是放任不管呢?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體制改革,自然要在黨和政府的監督指導下進行,而對于這些下崗職工的分流和再就業安排,本來就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任不管’,這從何談起?」
張邦成問道︰「那支書的意思是……?」
蕭宸決然道︰「我的意思是,政府對這些企業的改革,是有領導責任的,我們應該也必須指導他們走出困境,但這不表示我們政府應該用直接撥款的方式來幫助他們。我們要做的,是為他們的體制改革、資產重組提供政策上的便利,讓他們知道路在何方。至于錢,政府是要花錢的,但這個錢花在哪里呢?應該花在如何安排下崗職工分流,如何切實地為這些下崗職工提供再就業的機會,讓他們不至于都苦哈哈地來上訪。我們要做的,是安置這些人,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
蕭宸這番話說完之後,劉文軍作為蕭宸和張邦成之外、全區排名第三的常委終于開口說話了︰「我插一句話,表個態,我覺得支書的觀點是正確的,我都贊同。咱們有些企業,自己機構臃腫不說,思想僵化、生產和管理模式落伍,跟不上時代,導致虧損,每年都靠政府補助、救濟。要是不改革,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政府的錢,是從老百姓手里來的,應該花在老百姓身上去,而不是白白浪費在這些坐吃山空的企業頭上。一個企業要生存,必須靠自己,政府最多給些政策優惠吧,政府養企業,哪有這一說?」
他這話一出口,常務副區長鄭之鵬也表示贊同,道︰「支書的觀點我也贊同,我們政府的資源也是有限的,這個資源應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些企業改制,有部分職工要下崗,這些下崗的職工如何安置,這才是我們政府該花錢的地方,企業的虧損額,應該通過資產重組來解決。」
政府內的二把手也旗幟鮮明的支持支書了,而且此時蕭宸的觀點已經從精神、地方實際都佔據了上風,蕭系人馬頓時紛紛發言表態,支持蕭支書的意見。
張邦成嘆了口氣,道︰「支書考慮的是,我還是家長思想太重了,舍不得孩子啊。」
蕭宸微微一笑︰「區長也是為了我們鼎清好,擔心這些企業和職工沒有著落,我能夠理解……嗯,大家還有什麼要談的事情沒有?……沒有,好,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