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正式上任
上午10點43分,省委的車隊終于到達吳城市金閭區三香路180號,也就是吳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吳城的市委市政府跟朗柳的市委市政府不同,不是分開座落,而是合並在一起的,包括市委市政府各自的招待所等,也都在這大院之中。
既然是按照省委主要領導來接待,吳城市的歡迎自然是高規格的。不過不論游靖還是蕭宸,都並不把這個當成什麼大事,而省委組織部李成林部長顯然也知道自己今天扮演的角色不是主角,所以也是面色淡然。
「游書記,辛苦了。」任選平身體微微前趨跟游靖握了手,又伸手出來︰「李部長,辛苦了。」然後看見蕭宸,他的臉上笑容更盛,身體似乎也更往前趨了一點︰「蕭書記,可算是把你給盼來了。」
蕭宸倒沒料到任市長會冒出這麼一句,一邊伸手跟他握手,一邊輕輕笑道︰「任市長這話卻是听得我有些奇怪了。」吳城的老書記忽然病倒、去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但回過神來之後,若說作為吳城本地干部的象征的任選平對市委書記的位置沒有一絲想法,那是任誰也不會相信的。
「吳城經濟的發展已經到了關鍵時期,蕭書記是改革先鋒,此來吳城,當可以大刀闊斧對吳城一些痼疾進行改革,如此一來,吳城的發展才能更加健康、迅速,力壓梁溪。」任選平呵呵笑著道,看似無比真誠。
蕭宸面帶微笑,只是呵呵一笑︰「吳城的發展,中央和省委歷來都是極其看好的,是諸位前任吳城領導以及任市長等各位同志兢兢業業造就而出,我來吳城,自當秉承吳城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發展的正確思路,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也需要各位同志不吝幫助、密切配合才是。」他嘴里說著,心中卻是一動,外界傳言吳城這些年歷來和梁溪較勁,看來還真不是開玩笑的,任選平一開口就是要力壓梁溪,同屬蘇南重鎮,看來兩地的競爭果然相當激烈。
「超過梁溪,只是我們的第一個目標,而且從目前看來,已經不須多少時日了。我們的目光應該放得再長遠一些。」蕭宸呵呵笑著道。
任選平心里撇了撇嘴,臉上卻是不動聲色地繼續笑道︰「那就有賴書記高瞻遠矚,帶領我們走向更大的輝煌了。」
蕭宸自然知道自己這番話在任選平這樣的「穩重」干部看來,是有些張狂了,但他也不為己甚,吳城超過梁溪,本來就該是這兩年的事了。
來當市委書記,蕭宸自然不是毫無準備就來的,這些天他除了抓緊時間安排朗柳在自己走後的事情之外,就是抓緊時間把吳城這些年的各種情況了解透徹。
改革開放之初,梁溪、吳城經濟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梁溪、吳城都是蘇南的重要城市。而在近代,梁溪領先于吳城,這是由于梁溪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更重要的是有一大批工商界實業人士的創業,使梁溪經濟迅速崛起,成為著名的工商業城市,人稱「小東方」,以至于剛解放時,管轄包括松江專區在內的蘇南行政公署都設在梁溪,足以證明梁溪地位之重要。解放後,梁溪市、吳城市的領導抓住經濟建設不放松,各個門類的工業都有長足發展,至1978年,梁溪市的地區生產總值為24.9億元,而吳城市為31.95億元(此數據已把1983年市管縣後各自所轄縣統計在內,因吳城轄6縣而比梁溪轄3縣要略強),如僅從市區一塊比較,則兩市相差無幾,梁溪為12.5億,吳城為12.4億。兩市可以說在同一起跑線上。
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梁溪、吳城走上不同的平台。1983年3月,江東實行市管縣體制,這是改革開放初期在政治、經濟體制改革上的一次嘗試。這一體制給吳城、梁溪兩地都帶來了機遇,但對吳城更為有利。在此之前,吳城有市與地區兩個並行的行政體系,梁溪則只有市一個行政體系。實行市管縣後,吳城地區原轄8個縣中有6個劃歸吳城市,撤銷吳城地區,實際上是原來兩個行政體系合在一起。梁溪市則轄從吳城地區劃來的梁溪縣、江陰縣和從鎮江地區劃來的宜興縣。
實行市管縣,並不只是區劃面積數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對城鄉一體化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和意義。從這點來說,吳城轄6個縣,梁溪轄3個縣,也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多少。因為光從表面看,吳城所轄縣數明顯比梁溪多了一倍,但這不是1+1=2的概念,而是大于2的實質。因此,同樣是市管縣,吳城城市化運作的機動範圍和余地就大,發展潛力也就更大,這種潛力在以後的發展中會愈來愈顯示出來。以1983年為例,梁溪的地區生產總值為46.15億,吳城為52億。此後,吳城與梁溪的距離越拉越大,從幾十億到幾百億,甚至千億以上。
梁溪鄉鎮企業「一包三改」的推廣,促進了城鄉經濟的發展,直接推動創造了蘇南模式。梁溪被譽為鄉鎮企業的發源地之一。據蕭宸這些日子的了解,梁溪在1955年就已興辦鄉鎮工業。但真正快速發展卻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農村經濟責任承包制給了同樣在梁溪農村從事企業的人們以思考和啟示,為何不能將農業生產的責任承包制移植到企業的發展上呢?1984年,華共梁溪市委及時總結推廣梁溪縣堰橋鄉「一包三改」的經驗,即以承包責任制為核心,把企業干部的任命制改為選聘制,把固定工資制改為浮動工資制,把職工照顧進廠改為考核錄用合同制。「一包三改」在全國產生了反響,對于促進鄉鎮企業體制改革和促進城市體制改革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正是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給蘇南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活力。鄉鎮企業後來在蘇南地區都佔到「半壁江山」,甚至佔到經濟總量的70%以上。**十年代盛行的「蘇南模式」,很重要的就是體現在集體所有制和鄉鎮企業上。
南巡講話給梁溪、吳城帶來了發展機遇,但不同規模的新區、園區開發卻帶來了不同的效果。1992年南巡同志的講話吹響了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號角。在1978年至1991年的第一輪改革開放過程中,梁溪、吳城都是佔得先機的。1992年後的第二輪改革開放,吳城則明顯更搶先。事情得從兩地建立新區(園區)說起。梁溪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始建于1990年12月的「吳梁延(吳城、梁溪、延陵)火炬帶」(1991年國家科委批準)。1992年11月,政務院同時批準梁溪、吳城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梁溪當時分為溪南開發區和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溪南開發區即梁溪新區,規模、面積要小得多,一期規劃面積5.45平方公里,啟動面積2.8平方公里,而吳城新區規劃面積52平方公里,啟動面積6.8平方公里,先期開發20多平方公里。
更大的差距還在後面,1992年、1993年,新加坡資政李光耀與一批企業家先後來華夏考察,最終確定在吳城開闢工業園區,1994年2月經政務院批準而設立,規劃面積達70平方公里,首期開發8平方公里。梁溪經過努力,1993年也獲得了新加坡在梁溪新區設立工業園區的項目。兩地的新區(園區)開發給兩地增添了騰飛的翅膀,但由于吳城既有新區,又有工業園區,單一個區的規模、範圍就比梁溪大得多,更何況有兩個區,所獲得的外資、技術、管理等都超出了梁溪。這給吳城的發展如同上緊了發條一樣,後勁十足,很快就把梁溪甩在了後面。梁溪急起直追,通過不斷調整行政區劃,新區面積也達到200多平方公里,規模相當可觀。但吳城工業園區作為華夏惟一的中外國家政府間合作的國際化現代工業園區自然始終處于領先地位。
而東方市的浦東開發,更改變了以往梁溪、吳城不同的地理位置優勢,出現了始料未及的結果。90年代初的東方浦東開發,給長三角地區帶來了又一次發展機遇。由于吳城離東方更近,所獲得的益處更大。
因為東方土地資源緊張,生產成本、商務成本高,東方附近的鹿城(縣級市,吳城代管)成為投資方的首選,很快成為「台資高地」。當然,吳城、鹿城對外商投資的熱情服務、措施得力、政策優惠都是做得比較好的。梁溪也不甘示弱,急起直追,很快梁溪新區成為「日資高地」。日本在華投資的1/6在梁溪。梁溪盡管離東方沒有吳城那樣近,但蕭宸卻知道梁溪有一個優勢,就是碩放機場。如果梁溪利用機場這一有利條件,對機場進行擴建,那麼對梁溪的開放,在交通環境上就可以加分。梁溪GDP從1978年的24億元,到1987年達到上百億,1998年達到上千億。吳城則從1978年的31億元,到1986年達到上百億,1996年達到上千億。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末,10年左右各增長了10倍。
再有就是企業改制和產業結構調整,促使梁溪、吳城的發展轉軌變型。在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之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勢在必行。蘇南的鄉鎮企業盡管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也具有獨特的優勢,但並不等于它沒有弊端,也並不等于所有的鄉鎮企業發展都一帆風順。曾幾何時,梁溪縣一直是蘇南的龍頭老大,它的優勢就是鄉鎮企業,但到了90年代,鄉鎮企業固有的體制不活、產權不明、管理不善、發展動力不足等弊端已顯現暴露出來,特別是許多中小型企業更是每況愈下。
在城市,梁溪由于是一個以傳統工業為主的城市,原有的國有、集體經濟所佔比例很大,從1979年起,梁溪就對中央提出的「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方針十分重視。1982年,梁溪就提出「轉軌變型」,即把企業的經濟活動轉移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1986年,梁溪引導國有企業學習並移植鄉鎮企業的市場意識和靈活的經營機制。80年代後期,想盡辦法進行橫向聯合、協作等,盡力打開市場,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許多企業還是連連虧損,甚至到破產的地步。改革,于是成為必由之路。
吳城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只是吳城由于外資發展明顯,掩蓋了矛盾。從吳城最早的願望來看,原本想通過引進外資,來帶動本地的民族工業。但在高新技術發展的當代,原有民族工業在資金、技術、裝備、管理等諸多方面都處于落後的狀態,這種美好的願望需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夠實現。
可貴、可喜的是梁溪、吳城通過從90年代開始進行的企業改組、改制,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取得不小的收獲。再加上原有鄉鎮企業的良好基礎,民營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民營經濟再也不是「短腿」,而成為「長足」。在這種態勢下,「蘇南模式」也有了新的變化,它以多種經濟成分混合、經濟結構多元和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展現在人們面前。
沿江開放開發和蘇南蘇北共建開發區是梁溪、吳城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進入21世紀後,長三角地區更加融合,江東省委適時提出了沿江開放、開發戰略。梁溪所屬江陰在這方面做得很為突出。據說現在江陰與屬于海陵的靖江正在商討進行了跨行政區域的協作,這也是梁溪市和海陵市主要領導的倡導下而進行考慮的,按照蕭宸的估計,如果成功進行,則又是一個巨大的雙贏。就在沿江開放開發不久,吳城工業園區借蘇北的空間,建立吳城─宿豫工業園區,其外延擴展至蘇北落後地區,且產業轉移並不是被淘汰的落後產業,而是高科技產業。——即便是何仇在宿豫術陽的變革,其經濟發展也未必沒有借了這一政策的光。
不同的城市建設發展戰略,出現了不同的城市布局和面貌。從80年代初起至90年代末,梁溪城市建設一直是走的舊城改造這條路子。而吳城在90年代初建立高新技術開發區之時,就明確提出了建設新城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聚集區的「三位一體」的道路,所以它至今既有老吳城(古城),又有新吳城(新城),還有洋吳城(工業園區)。舊城改造從節約土地資源來講,無疑有一定道理,但像梁溪這樣一個建城區面積原就不大的地方,要發展很難。再說,梁溪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舊城改造意味著就是毀掉了承載于古城上的歷史文化。梁溪已經在解放初拆掉了古城牆,失去了「水城」特色。在這30年中,許多古建築、古街又被拆除,這都是用金錢買不到的。相比較而言,吳城由于是建設新城,古城街區風貌的保存要比梁溪好。
對此,蕭宸深感吳城前任領導們對發展吳城、保護吳城還是很用了心思的。因為他知道,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傳承。一個沒有了獨特文化的城市,只能是無根之木,縱然日後發現,再去深埋根部,也趕不上一直呵護自己根部的城市。
吳城超過梁溪,蕭宸以為只是時間問題,甚或是……就在自己任內可以實現呢。
這時大家寒暄已畢——也就是夠資格握手問好的人都握手問好完了。于是,游靖、李成林、蕭宸、任選平等魚貫走入會議室。
干部見面會上,省委組織部長李成林宣布江東省委對吳城主要領導干部的任命︰「經華共江東省委決定,蕭宸同志任吳城市委委員、常委、書記。」
接下來,江東省委副書記游靖對蕭宸同志出任吳城市委書記表示了祝賀,並且回顧蕭宸同志在政務院秘書二局和瀟南朗柳各級領導崗位上的優秀表現,他指出︰蕭宸同志政治素質過硬,對馬列主義政治經濟理論有出色的理解,曾經在多個領導崗位鍛煉,有較強的領導能力,並且熟悉經濟工作,財政金融知識功底扎實,工作有魄力。要求吳城市各級領導干部密切配合蕭宸同志的工作,使吳城市的發展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蕭宸在見面會上舉重若輕,完全不帶講稿,張嘴就來︰「省委決定我擔任華共吳城市委書記,這是黨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吳城在全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吳城人民對加快吳城發展滿懷期待。接過這付擔子,我既感到光榮,更感到責任重大,但同時我又堅信,有省委、省政府對吳城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有浦東大開發的歷史性機遇;有我們歷屆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幾套班子多年來打下的良好的基礎;有我們全市各級組織、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繼往開來,取得新的成就!同時,作為一個新擔任的市委書記,我在這里也向省委、向全市人民鄭重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