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里的日記 第一卷 石公寺 第一章 馬家的故事(上)

作者 ︰ 光飛歲月

我們馬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現在,就讓我講一講我們馬家的故事……

南唐末年,我們馬家出了一位能人。根據族譜記載,他似乎叫馬殷,當時是個木匠,後來因為戰亂投入軍中,糊里糊涂的就建立了楚國,當了楚國的開國皇帝。好景不長,只傳了六代,楚國就被南唐給滅了,然後我們馬家的祖先喬裝改扮成商人,來到延安府偏遠山林定居,過起了隱居生活,然後將村子的名字定為東山村,取東山再起之意。當然,這是我們馬家老祖宗的故事,傳到現在不知道隔了多少代,也不知道這故事的真假。不過看村子里誰家都沒有古董什麼的,這個故事估計也真不了。

清朝末年倒是有一件真事,在村子里廣為流傳。

據說那是我爺爺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祖爺爺。祖爺爺年輕的時候家里很窮,連飯都吃不上,整天吃苦菜,漸漸地吃不上飯的人多了,村子里的人成群結隊的去山里挖苦菜。苦菜被挖完了,就這樣連苦菜也吃不上了。于是就想著法做別的行當,倒賣糧食他倒是想過,不過後來就作罷了,那營生需要大本錢,要是有錢做那生意也不至于連飯都吃不上。後來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出來的,居然生出盜墓的想法。據說我們馬家的老祖宗是皇帝的後裔,也是個皇親國戚,你要說他墓里面沒東西吧,誰也不信,可是挖自己老祖宗的墓,他還是有點下不了手。

那一年的夏天,延安下了一場罕見的暴雨,東山村也受到波及,發了洪水,很多莊稼都遭了秧。這對當時的農民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但也是因為這一次,讓埋了老祖宗的那座靈梁山給塌了。當時祖爺爺住的地方距離靈梁山也不遠,他一心惦記著老祖宗的墳,于是雨剛停,河里還淌著洪水,他便拿了根繩子,淌過河跑去靈梁山。

按照規矩,老祖宗的墳幾乎是在山腳,下一代的又往上一層,直到現在靈梁山都埋不下人。當然,從山腰往下就看不到墳了,連個土堆都沒有,不過就算這樣也不會有人在山下挖膛子埋人,畢竟那里是埋老祖宗的地方,墓中墓是很不吉利的。

祖爺爺趕去靈梁山腳下的時候,靈梁山已經齊腰塌了,不少棺材露在泥地中,有些棺木已經被洪水沖走,棺材里露出滲人的白骨。當然,山腰處最中間的那座墓的墓室只塌了一半,從山下還能看到青墓磚壘成的墓道,墓道之後,便是墓室,看不清里面的情景。

當時已經到了下午,祖爺爺看著遍地的棺材,听到有人在耳畔說話,但仔細一听,又听不到了,四下里打量了一下,空曠的山谷只他一人。這時,有風吹來,寒氣逼人,仿佛整個山溝都變得陰森森的。老祖宗急忙反身回家,當天夜里他思來想去的,覺得靈梁山那地方有些邪乎,大白天的居然還能听到耳邊有人說話。嘆息一聲,躺在了炕上,心里想著那座墓室里肯定是有什麼好東西,腦海里金銀珠寶滿天飛。

祖爺爺沉沉睡去,連煤油燈都忘了吹滅,半夜里,一陣冷風吹進破窗戶,祖爺爺打了個激靈,猛地睜開眼。

拿起煙桿,滿了一煙鍋的旱煙向煤油燈湊去,「吧嗒吧嗒」抽了幾口旱煙,感覺身子也沒那麼涼了。但就在這時,門後的一團黑影把他嚇得不輕,他嘴里噙著煙嘴,冷汗從額頭流下,雙眼一眨不眨的盯著那團黑影。忽然,黑影動了,緩緩向煤油燈飄來,煤油燈忽閃忽閃幾下就給滅了。窗外的風刮了進來,祖爺爺覺得自己身體都涼哇哇的,就像死了一樣,而那團黑影一直在炕下,跟祖爺爺離的很近,似乎也沒有離開的意思。鬼吹燈的故事他也听過,可也沒有這樣玄乎。

那晚祖爺爺幾乎都沒有睡覺,一直到雞叫三聲,那團黑影忽然從眼中消失,祖爺爺才松了口氣,睡意也沒了,一發狠,帶了兩根繩子,天剛蒙蒙亮就跑去靈梁山。把繩子綁在靈梁山的一棵大樹上,另一端綁在自己腰上,然後下到半山腰,進古墓只模出一吊銅錢,一個青銅羅盤。銅錢跟青銅羅盤祖爺爺當傳家寶一樣留著,舍不得賣,一直留到了現在,如今已在我的手上。

「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我已經很不孝,這些東西都不能賣了,要當傳家寶一樣留著。」這是祖爺爺說過的話,爺爺告訴我的。當然,是不是原話就不曉得了。爺爺有些糊涂,更何況時間過了那麼長,家里也一直沒出過有文化的人,不會把這些話記下來。

當時祖爺爺窮的不行,再加上鬼吹燈的事,他也不想繼續留在村里,把銅錢跟羅盤藏好,就去鎮上給一個姓周的地主打工。這個周姓地主名頭很大,地產都到了寶塔區一帶,如今陝北流傳的「蘭花花」這首歌就有周姓地主的參與。當時這個周姓地主對馭人還是很有一套的,給他打工至少會讓你吃飽以後再去干活,給別的地主打工就不會有這樣的待遇了。

那時已經到了秋天,祖爺爺給周姓地主打工已經有幾個月,這天去地里收割糧食,忽然一只麻雀飛來,盤旋在祖爺爺的頭頂,嘴里喊著,「三兩二錢六分!三兩二錢六分!……」

那只麻雀一直喊,一開始祖爺爺還覺得新奇,可慢慢的就覺得有點不對勁,三兩二錢六分,難道我就只值那麼點錢?祖爺爺大怒,從樹上折下一根樹枝追著那麻雀打。麻雀飛高,爺爺撲了個空,那麻雀向遠處飛,祖爺爺就追,一直到祖爺爺平時干活的地里,落在地里唯一一處沒有被種糧食的土堆上,繼續高喊「三兩二錢六分!」

祖爺爺氣急,追到土堆,麻雀撲騰著翅膀飛走,祖爺爺往土堆上一看,一個麻布包成的疙瘩放在那里,解開一看,心中一喜,里面不多不少,正好有三兩二錢六分的銀兩,當時已經通用大洋,但是銀子照樣可以當錢使。祖爺爺美滋滋的躺在田里,覺得天更藍了,雲更白了,世界更美了。

也就是這天,周姓地主鬼使神差的跑來地里查看,看到祖爺爺躺在田里睡覺,周姓地主氣的不行,左右一看,見不遠處土堆上有半截枯樹,他走過去想把樹枝扳下來揍祖爺爺。可是這一扳,「轟隆」一聲,土堆塌開,土堆中滾出兩個石槽,對扣著,地主搬開石槽,卻見里面是槽扣槽滿滿兩槽金元寶。

當時祖爺爺也看到了,悔的腸子都青了,過幾天莊稼一收割完那土堆也是要犁的,要是你能多干點活,那些金元寶也都是自己的了。

自那之後周姓地主給祖爺爺結算了工錢,祖爺爺也收起了打工的心思,算盤又一次打到了盜墓上。這一次瞅準的來頭可不小,居然把算盤打到了慈禧的墳墓上,但是沒過幾天,清東陵慈禧墓被盜的消息便傳來了,祖爺爺又是一陣悔恨嗟嘆。悔恨也無濟于事,他收起心思,從鎮上買了些瓷器等物品又回東山村老家去,打算繼續種莊稼。結果一進村就被村里人圍著問長問短,身上帶的瓷器被一掃而空,他也得了不少錢。似乎從這里受到了啟發,祖爺爺開始做起了瓷器生意,逐漸也過的富裕了起來,至少在那個人吃人的年代不用再為糧食發愁。

到了爺爺這代,他腦子不好使,收心務正,也不像祖爺爺那麼多花花腸子想著盜墓什麼的,只一心做著祖爺爺傳下來的瓷器生意,成了十里八鄉有名的富戶。但好景也沒有多長,二戰爆發,之後又有了國共兩黨的內戰,搞得民不聊生,雞犬不寧。那會兒就算是有錢也買不到糧食。好幾次爺爺想把銅錢跟羅盤換成糧食,不過都忍住了。之後便到了新中國,和平是和平了,可是人們的日子都不好過,成天的吃不飽。青黃不接的時候,餓死的都大有人在。

到了六七十年代,特殊時期爆發,一切跟迷信有關的東西都要被毀掉,要不是爺爺把羅盤藏得好,估計也要被銷毀了,就這樣爺爺也被批斗過幾次。

然後就是父親這一代,那會兒父親只有二十來歲,上山下鄉運動也已經開展了幾年了。知青不說,村里連一個健全的知青都沒來插隊,只來了一位瞎子,整天以說書為樂,不為掙錢,只為混口飯吃。听父親說這個瞎子就住在我家。父親跟他的關系越來越好,瞎子也教父親一些畫符收法看風水的本事。

還別說,這個瞎子可真本事,算卦沒算錯過一次,手上沒有拐杖,但哪怕是走山路,也沒摔倒過一次。听父親說,他的腿上長著一雙法眼,咱們看他是瞎子,其實他什麼都能看見,因為他懂法術。這讓我想起了父親曾說過的南蠻人,據說南蠻人也會法術,只是不知道他們誰更厲害。

那是一個過年的晚上,夜色實在迷人,滿天繁星。瞎子說要去山上收法,父親不明緣由。到後來才知道,據說年夜是最亂的一夜,什麼牛鬼蛇神魑魅魍魎都會出來,那些懂法的人都會選在這一夜手法。老爸也夠膽大的,嚷著要一起去。瞎子沒有拒絕,拿上一根 面杖,然後就拉著父親上山去了。大冬天的,瞎子穿的很單薄,手卻熱乎乎的,而父親穿著羊皮襖,還覺得冷。父親覺得神奇,而就在這時,瞎子忽然轉身,伸手向山溝里指,然後問父親看見什麼沒有。父親順著瞎子的手望去,說只看到一些馬燈掛在對面那些院子里。瞎子問看到了幾盞燈,因為距離遠,父親看不太真切,就「一盞,兩盞……」的數,待數到「五……」的時候,瞎子突然說停,然後問他看到什麼了沒有。父親定神一看,原來瞎子指的就是他二叔也就是我二爺家的院子,再一看,一口棺材靜靜懸在二爺家的窯洞上,不過因為距離遠,也看不清那是在窯頂上空還是放在窯頂上的。

瞎子又對父親說,咱們先上山,等下來的時候再看看。父親點頭,跟在瞎子身後,到了山頂,瞎子用 面杖在一片平整的地上畫一個小圓圈,只能站一個人。然後把 面杖往那圓圈的正中間一杵,讓父親雙手合十的夾著那個 面杖直直的立在圈中,並對父親說不管听到什麼,看到什麼,或者是聞到什麼都千萬不要走出那個圈,也不要出聲。

父親依言站在瞎子畫好的那個圈里,按照瞎子說的,兩個手合十,雙腿夾住 面杖,靜靜站著。不一會兒,父親便听到耳邊傳來嘈雜的聲音,說笑聲,哭泣聲,嘆息聲……真真切切,就像是有很多活生生的人圍在身邊,但什麼也看不見。父親膽子再大,這一次也被嚇到了。瞎子問父親有沒有听到什麼聲音,父親急忙說听到了。然後瞎子急忙從小圓圈里把 面杖取來揮動幾下,不一會,父親便感覺那些聲音都沒有了,一切又變成原來的樣子。父親也不多問,知道瞎子已經收了法,就走出了圓圈,牽著瞎子向山下走。走到半山腰,瞎子又一次問我父親他二叔家院子里的情況,父親說棺材已經在院子里放著了。

瞎子嘆息一聲,說那個院子里正月三十會死人,而之後發生的事也正應了瞎子的話。據說我的二女乃女乃就是在那個正月的三十死的。而後瞎子也走了,走之前留下兩個本本,一本是已經風化的不像樣的手抄本《撼龍經》,另一本卻不是書,而是一本日記,瞎子說,那是給一個盜墓賊算卦後抵押在他那的,記載的都是些盜墓的奇聞趣事。留在他那也沒用,索性送給了父親。父親識字不多,但因為最後一頁記載這本日記也是那個盜墓賊從棺材里模出來的,父親索性就在這本日記的封面加了幾個字——棺材里的日記。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棺材里的日記最新章節 | 棺材里的日記全文閱讀 | 棺材里的日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