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 第二十一章德國總理

作者 ︰ 致命兵器

第二十一章德國總理

這是一個混亂的年代,德國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保守黨、社民黨等黨派在議會和刊物上互相批評,各種「主義」提了一大堆,但什麼解決現實問題的具體方案都拿不出來。

林格制訂的「A」計劃卻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基本上不和別人爭辯理論,在他的組織和策劃下,國家社會黨此時幾乎變成了一個大公司。

黨員和群眾組織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德意志人民生產自救的活動中去︰有搞市場情報的,有搞推銷的,有搞組織的,有搞運輸的,有搞培訓的,有搞財會的。

對窮人們有求必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顧、體貼他們,簡直和宗教組織或紅十字會一樣。不管什麼人,只要加入他們的行列,便能保證天天吃飽肚皮,從此不再失業。

工人們經常不領工資,反正此時馬克的價值天天都在貶值,而是領大鍋飯和一些實物補貼,比如衣服、工具之類,還負責介紹福利住宅。

對勞苦大眾來說,這是多麼大的一個刺激啊!負責發放大鍋飯的國家社會黨員們一邊往窮人們的碗里倒土豆、面包和副食,一邊按照林格的安排淳淳善誘地對他們說︰

「德國經濟搞成現在這樣子,人民生活如此困難,完全是因為魏瑪共和國的那些政客們無能,什麼正經事都不干,整天就知道貪污**,禍國殃民?這些混帳王八蛋是德國人民的公敵!只有元首希特勒上台了,咱們這苦日子才能有盼頭!」

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在成千上萬工農群眾對他們的再生父母-國家社會黨感激不盡的淚水中,1930年德國國會大選的勝負也就已經很清楚了。

林格由于主要負責為競選活動提供財力支持和後勤保障,因此希特勒專門指派他負責坐鎮中央統籌四方,不用親自參加上山下鄉活動,也許是這段時間內,所有國家社會黨高層人士中最輕松的人了。

當然,林格對此是堅決不認同的,他對戈林說︰「你們那是體力勞動,我是腦力勞動者,崗位雖然不同,但我付出的辛苦不會比你們少分毫。」

事實上也是如此,林格是絕對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拉攏人心的機會,因此,他雖然很少去各個城市趕場演講,但他控制下的廣播和報紙,關于他的行為描述卻與日俱增,而這里面的奧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體會的。

比如在報紙的頭版介紹希特勒正在慕尼黑演講,在報紙的2版,才會介紹,為了緩解人民生活困難,黨的領袖之一,林格同志又不惜巨資從國外采購進一批土豆,並準備在某某日開始,在斯圖加特地區向窮苦人民無償發放,在某些特殊的時候,土豆遠比激動人心的演講更能打動人心。

這次競選活動對國家社會黨來說,是真正的全民動員。後來戈林就曾對林格大吐苦水,7月到9月,本來就是德國一年內最熱的一段時間,可希特勒的干勁已經完全被激發出來,戈林的苦難日子也就開始了。

他每天都要陪著小胡子,在德國各個城市之間趕場,每個白天最少進行4場演講,空余時間則拜訪一些對德國社會有影響的大人物,如大資本家、容克貴族等等。

中飯和晚飯的空檔,還要陪著小胡子在廣場發面包和土豆,或者直接到低收入人群集中的城區走家竄戶、噓寒問暖。

通常每天都要忙到後半夜,競選指揮部才能匯總各個地區的情況開個總結會,商討仍有哪些不足並制訂新一天的計劃和日程。

其艱苦程度,即使戈林這種身寬體胖的人都受不了,吃不好不說,連覺都沒得睡,經常白天在德國東部結束一天的工作,後半夜就要立即乘車趕到西部去,最大的幸福就是期望能在車上打個盹。

第2天又要開始同樣辛苦的征程,如此周而復始,戈林在2個月內打了多次點滴,到投票日那天最少已經瘦了20斤。

他以後養成了一個特殊的習慣,提拔手下時,優先選擇在「A」計劃進行過程中有過生病住院記錄的,既是同病相憐,也是戈林認為,這樣的干部至少是經歷過嚴峻考驗的,忠誠和實干精神都是沒有問題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1930年9月14日晚揭曉的國會選舉結果,讓整個世界都大吃一驚,國家社會黨異軍突起,獲得了1374萬張選票,在國會中獨佔230席,如願以償地成為了國會中的第一大黨,雄心勃勃的希特勒終于走出了關鍵的一步。

讓後人更加瞠目結舌的是,當全世界還在分析,這一結果將給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帶來什麼變化時,希特勒和他的干將們又展開了一串令人眼花繚亂的和縱連橫。

他的論調仍是那些︰**共和國,廢除《凡爾賽條約》,要擴軍到100萬,要奪回德國被侵佔的領土,擴大德國人的生存空間,要對那些將凡爾賽條約強加給德國的敵人進行報復等等。

除了應對經濟危機的簡單方案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承諾外,基本沒有什麼新意,而且**果的在宣傳戰爭。

但在整個德國都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的這個特殊時期,希特勒的國家社會黨,得到了眾多對德國有深遠影響的人群支持,就連一貫瞧不起希特勒的容克貴族軍官團的態度,也悄然發生了轉變。

德國的工業巨頭們聯合起來給興登堡總統寫信,明言應該立即任命希特勒為新的國家總理,退位在荷蘭流亡但仍具有相當大影響力的德國皇室,也寫信給興登堡總統表示支持希特勒,就連國際壟斷資本,如美國大壟斷巨頭摩根、洛克菲勒、杜邦、亨利.福特,英荷殼牌石油公司董事長德特丁,英國報業大亨羅特米爾,瑞典火柴大王克雷格爾和法**火商康采恩施賴德爾.克雷佐等等,都開始給國家社會黨提供了大量的金錢。

一些西方壟斷資本的喉舌也在輿論上支持希特勒上台,《紐約時報》于1930年12月1日寫道︰「假使任命阿道夫希特勒為總理,那就顯然在華盛頓更孚眾望了」。

美、英壟斷資本把希特勒看成,是把德國和歐洲從無產階級革命「危險」下拯救出來的救星,他們希望希特勒上台執政,消滅德國的革命民主力量,以確保他們在德國的大筆投資和貸款。

在風雨飄搖中,德國總理勃魯寧僅僅支持到1931年1月就被迫辭職,興登堡總統任命希特勒為新的國家總理,比歷史上小胡子的上台早了整整2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最新章節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全文閱讀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