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 第四十八章平衡

作者 ︰ 致命兵器

第四十八章平衡

古人發明的圍棋博大精深,其中更蘊含著很多人生哲理,如果用圍棋術語從大的角度上講,林格在戰爭之前做的所有事都可以看作布局階段。

不過,如果將戰前準備階段單獨看作一盤棋局的話,林格篡權的謀劃階段可以看作布局,講究的是結構嚴謹,時刻保持先手的權利和優勢;從羅姆的死開始到他登上元首寶座,可以視為最為凶險的中場搏殺階段,一招不慎就會滿盤皆輸,講究的是算路嚴謹、以攻代守。

那麼從他繼承了希特勒的一切權力之後就進入了收官階段,棋局看似可發揮的空間小了,對大多數的業余棋手來說,一盤棋的樂趣已盡,可以開始新的一盤了。

可對往往半目差距決定勝負的職業選手來說,此刻才進入最關鍵的時刻,事實上,收官是最考究棋手實力和計算能力的地方,因為他要綜合分析全盤每一處的利益,要計算出每一個微小官子的價值和所有官子的前後順序。

對圍棋略通一二的林格,在登上元首寶座的激動心情平復之後,就已經深刻的認識到這個問題,而他也正在面對和解決這個問題。

老百姓有句俗話︰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以前的林格只需要買米就行了,可現在他要統籌安排好柴米油鹽的全部事宜。

就像紅軍的萬里長征一樣,飛奪瀘定橋固然艱險和壯烈,可最艱巨的考驗還在後面,沒有槍炮硝煙、沒有刀光劍影的雪山和草地,才真正鍛造了紅軍不朽的軍魂和長征精神。

林格的地位上升了,擔負的責任也就不一樣了,他的眼界和氣度也就必須與時俱進的更加開闊。

他不再僅是他那個小團體的領路人,而是要照顧好國家社會黨內部各派系的利益,要照顧好國家社會黨和國防軍的關系,更要照顧好德國人民的生計問題和德國的國際政治關系。

這些問題當然非常復雜,可如果大道歸一、化繁為簡的話,其實又可以用兩個字來簡單概括,那就是平衡,平衡是政治人物必須掌握的權術,更是世間萬物必須遵行的客觀規律。

如果正確理解的話,所謂的平衡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最重要的是,這個平衡不是靜止而是動態的,是在不斷往復的破壞和建設中向前發展的。

對此時的林格來講,想實現最大程度上的平衡,首先就必須懂得取舍,要能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

1933年7月發生在德國的一系列事件,牽動了全世界政要的心,最後的結果讓很多擔心害怕德國重新崛起的外國政治家們都大失所望。

雖然國家社會黨的大樹接連倒了3棵,羅姆和希特勒先後身死,戈林也正接受審查,但林格的強勢崛起迅速彌補了這個權力真空,平穩的掌握了德國的黨政大權,德國的總體實力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損失。

相反,由于林格一直擔任德國副總理,主管了德國的經濟改革,是將德國從經濟危機中重新振興起來的最大功臣,在平民階級中一直都有非常強大的號召力,而且,他和大資本家和容克貴族等也一直都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德國看起來反而更加上下一心了。

更讓這些外國政治家擔心的是,上位後的林格,為了穩定人心,除了對德國的民族政策有所修改之外,他幾乎繼承了希特勒的一切意志。

德國的輿論仍然在宣傳復仇思想,宣傳戰爭,德國民眾的向心力越來越強,德國的軍隊依然在按部就班的加強,德國的經濟和工業仍在高速發展。

英法等西方大國宣傳的德國威脅論,已經不僅是一種宣傳,而是正在逐漸成為事實,他們對德國有了更多的戒心,德國的國際政治形勢看起來更加孤立了。

國際政治的平衡不是不重要,而是太難操控了,歷史上這一點做的最出色的人物當屬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俾斯麥了,即使希特勒也一直在利用西方政要的平衡心理,在蘇聯和英法之間跳舞,才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奧地利,捷克等國家,他選擇日本作為盟國,也是在找平衡,可惜這次他失誤了,當美國這個砝碼投到盟國一側時,這個天平徹底傾覆了。

房間里的一個壁龕里懸掛著畢加索的名畫;巨大的壁爐上方是一張威嚴的俾斯麥肖像。巨大的大理石桌上方,腓特烈大帝騎在白色大理石的駿馬上,這就是讓林格下定決心篡權的那間希特勒的總理辦公室。

不過與過去不同的是,窗戶邊最顯眼的地方已經騰出了一個寬闊的位置,一座希特勒身穿一戰德國下士軍服,佩戴他那個著名的鐵十字勛章的雕像正在趕制。

這個上午,辦公室的新主人林格已經連續召見了3位官員,半小時後他還要在這接待一位特殊的客人,他的重要同盟者之一猶太復國組織德國聯絡人羅賓布拉赫,這還是林格成為總理後,雙方的第一次正式會面。

林格剛搬到這里辦公時的第一個星期,經常會覺得渾身都不自在,不過繁重的工作讓他很快就完全適應了。

現在,他並沒有利用這段難得的空隙時間放松自己,而是聚精會神的在讀書,偶爾有了感想還在認真的寫著讀書筆記,最近一段時間,每當稍有空閑時間,他都在堅持這樣做。

今天這本書讀的尤其辛苦,因為書是豎版印刷,字是繁體字,行文是文言文,是一本中國的古書,這本書的名字叫《春秋》。

公扈子說︰一國之主不能不留心學習《春秋》。《春秋》是君主和國家的一面鏡子。《春秋》中,有三十六個君主被殺,有五十二個國家被滅亡,諸侯奔走仍不能保全他的封地的更多,這些人中有很多是重蹈覆轍的。

從上面這段話就可以看出來林格讀書的原因了,他在給自己充電,他要加強自己運籌帷幄、統籌全局的能力。

類似東方的《春秋》、西方的《君主論》等書,雖然時代不同、國情不同而不能生搬硬套,但很多治國用人的道理對林格來說都是非常有益的補充。

另一個方面,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林格也是通過讀書的方式在時刻警醒自己,前幾日讀到的一段話,就讓林格產生了很多感想。

「生下來地位高的人容易驕奢,生下來有錢的人容易傲慢。」

那麼國家社會黨包括林格本人,這些突然得到巨大權力的暴發戶又會怎麼樣呢?自滿還是放縱?還是兼而有之?

林格覺得,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約束和正規的培訓,可能會更加不堪,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具備與擁有的權力相匹配的能力和修養。

前生為升斗小民的林格,就不會認識這麼深刻,他也曾抱怨過一些高官子弟如何如何不堪,但當他真正走上經商從政的道路之後,卻不得不承認那些軍人世家、商人世家、官宦世家、書香世家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其合理性的,這反映到政治上就叫精英政治。

比如說中國有太子黨的說法,美國有100來個顯赫的政治家族,德國有10個高級軍官中8個名字中帶馮字的容克貴族軍官團。

事實上,林格本人有大志向,所以他不但沒有放松,反而覺得時間更加緊迫了,他才能夠不斷自我反省和總結,可他手下的很多國家社會黨員已經開始變質墮落了。

他正在琢磨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建立黨內、政府、黨外的監督機構和干部的正規培訓機構,如果放在現在就應該分別叫紀委、監察局、政協和干校了。

這並不是嘩眾取寵,而是一種客觀的需要,德國實行的是一黨專政,可國家社會黨從人員構成到組織紀律都並不夠成熟。

放眼世界,這世上還有比我黨領導下的中國更值得借鑒的麼?即使從林格個人角度講,這世上還有比生他養他30多年的中國政治制度更熟悉的麼?

對加強第三帝國的統治來說,這種借鑒是有益的,也是必須實行的,關鍵是如何掌握這個度,如何建立一套符合西方人思維觀念的林格特色政治體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最新章節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全文閱讀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