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見兩個寶玉在這里,都來瞧看,說道︰「真真奇事!名字同了也罷,怎麼相貌身材都是一樣的。虧得是我們寶玉穿孝,若是一樣的衣服穿著,一時也認不出來。」」如同觀賞動物,以後可以買票參觀了,(外人注︰哈哈)
「「內中紫鵑一時痴意發作,因想起黛玉來,心里說道︰「可惜林姑娘死了,若不死時,就將那甄寶玉配了他,只怕也是願意的。」」這種湊字數,已經將紫鵑「貶」成痴呆者了,雖然有一點點「趣味」,
不過也確實難為這位作者了,把「參觀動物」和紫鵑痴呆都能想出來湊字數,總比之前那些篡改者的味同嚼蠟又顛倒黑白甚至極盡污蔑之能的篡改文而且要有趣得多了!
「「正想著,只听得甄夫人道︰「前日听得我們老爺回來說︰我們寶玉年紀也大了,求這里老爺留心一門親事。」」很好,這也是這位「作者」應該能想出來的湊字數的重大情節!
「「王夫人正愛甄寶玉,順口便說道︰「我也想要與令郎作伐。我家有四個姑娘︰那三個都不用說,死的死,嫁的嫁了。還有我們珍大佷兒的妹子,只是年紀過小幾歲,恐怕難配。倒是我們大媳婦的兩個堂妹子,生得人材齊正。二姑娘呢,已經許了人家;三姑娘正好與令郎為配。過一天,我給令郎作媒。但是他家的家計如今差些。」」這一段也能初顯「作者」的邏輯力是不差的,
「「甄夫人道︰「太太這話又客套了。如今我們家還有什麼?只怕人家嫌我們窮罷咧。」王夫人道︰「現今府上復又出了差,將來不但復舊,必是比先前更要鼎盛起來。」甄夫人笑著道︰「但願依著太太的話更好。這麼著,就求太太作個保山。」」就算退一萬步要求親,曹雪芹只需要一句話便可交待,哪里會浪費如此多的文字!只要參見一下之前的婚事配娶,幾乎都是一句話的事,要麼從哪個嘴里說出,要麼就直接述過,
「「甄寶玉听見他們說起親事,便告辭出來,賈寶玉等只得陪著來到書房。見賈政已在那里,復又立談幾句。听見甄家的人來回甄寶玉道︰「太太要走了,請爺回去罷。」于是甄寶玉告辭出來。賈政命寶玉、環、蘭相送,不提。」而這里就羅羅嗦嗦前後中加了這麼許多文字!
「「且說寶玉自那日見了甄寶玉之父,知道甄寶玉來京,朝夕盼望。今兒見面,原想得一知己,豈知談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悶悶的回到自己房中,也不言,也不笑,只管發怔。寶釵便問︰「那甄寶玉果然象你麼?」寶玉道︰「相貌倒還是一樣的,只是言談間看起來,並不知道什麼,不過也是個祿蠹。」寶釵道︰「你又編派人家了。怎麼就見得也是個祿蠹呢?」寶玉道︰「他說了半天,並沒個明心見性之談,不過說些什麼‘文章經濟’,又說什麼‘為忠為孝’。這樣人可不是個祿蠹麼?只可惜他也生了這樣一個相貌。我想來,有了他,我竟要連我這個相貌都不要了。」」這卻就是寶玉的心里話!但在此時說出卻仍然顯得「怪怪的」,因此,這話如果放在八十回後前幾回,而且要麼和黛玉說這番話,要麼和襲人說這番話,才是最恰當的時候和位置!(外人注︰嗯,我認為和襲人說的可能性更大)
「「寶釵見他又說呆話,便說道︰「你真真說出句話來叫人發笑,這相貌怎麼能不要呢!況且人家這話是正理,做了一個男人,原該要立身揚名的,誰象你一味的柔情私意?不說自己沒有剛烈,倒說人家是祿蠹。」」這話里的語氣和文字實在是象極了襲人!(外人注︰我就說是!)而如果是寶釵說出這樣的話和語氣來,寶釵幾乎是在「自降身份」,而這是寶釵兒出于她的本能幾乎絕不會做的,
「「寶玉本听了甄寶玉的話,甚不耐煩,又被寶釵搶白了一場,心中更加不樂,悶悶昏昏,不覺將舊病又勾起來了,並不言語,只是傻笑。寶釵不知,只道自己的話錯了,他所以冷笑,也不理他。豈知那日便有些發呆,襲人等慪他,也不言語。過了一夜,次日起來,只是呆呆的,竟有前番病的樣子。」這段話卻寫得挺有些妙,即雖然是說寶玉又犯病,但恐怕寶玉是心中已經拿定主意要與這個家族決裂,但這樣寫的話太過隱晦,曹雪芹寫寶玉和黛玉,其實都是毫不吝嗇手中的筆墨來進行深入的!就算之前時常會說到寶玉之呆寶玉之痴,但那都是建立在堅強的內心、強大的邏輯以及高人的精神和靈魂來寫的,而這里的文字,幾乎「隱晦」到寶玉已經是個痴呆人了!
而八十回後,寶玉的全部反應都是對賈府內幕的無情揭露以及鞭撻!
因此,寫成這樣的原因也許就出來了,即就是要讓寶玉「痴呆」著離開賈府而出家,而將所有「責任」全部推到寶玉一人身上!
但「作者」應該是保留了以上寶玉說的一些或不少原話的!因此,也再次足見「作者」的努力以及無奈!
但作者借這件事情來讓寶玉「痴呆」卻是做得幾乎滴水不漏,即幾乎看不出來這段話應該是八十回後的前幾回出現的,因為恰好承接寶玉之前因娶寶釵因黛玉逝而所犯的痴傻之病!
而這段話當然如前所說是偽文,如果寶玉僅僅因為見了甄寶玉一面而且被寶釵搶白幾句便陷入如此之「深」的痴傻狀態,那寶玉喝口水打個噴嚏都有可能變痴傻!
「「一日,王夫人因為惜春定要鉸發出家,尤氏不能攔阻,看著惜春的樣子是若不依他必要自盡的,」這句話卻極象原文!即正合之前所說,惜春最後出家必須要經王夫人同意,而尤氏最多盡義務地勸一勸,因為知道惜春的性格,因此肯定不會多說,而惜春出家的堅定如果她想讓王夫人等知道而不得不同意,「自盡」恐怕是最後的手段,
「「雖然晝夜著人看守終非常事,便告訴了賈政。賈政嘆氣跺腳,只說︰「東府里不知干了什麼,鬧到如此地位!」」這也是賈政的極其正常的反應,因此,「作者」被迫不得不刪掉的是惜春出家的真正的原因,而添加上了自己的關于惜春的在八十回後的幾乎所有文字!
而象這里的結果的文字卻引用了原文!也當然正合之前所說「作者」會努力保留所有「可以」保留的原文的!
「「叫了賈蓉來說了一頓,叫他去和他母親說︰「認真勸解勸解。若是必要這樣,就不是我們家的姑娘了。」」如何?賈政是把這件事當家門不幸的事來看待的,這里原文的痕跡相當明顯!而且,這里出來了賈蓉!
「「豈知尤氏不勸還好,一勸了,更要尋死,說︰「做了女孩兒,終不能在家一輩子的。若象二姐姐一樣,老爺太太們倒要操心,況且死了。如今譬如我死了似的,放我出了家,干干淨淨的一輩子,就是疼我了。況且我又不出門,就是櫳翠庵原是咱們家的基址,我就在那里修行。我有什麼,你們也照應得著。現在妙玉的當家的在那里。你們依我呢,我就算得了命了;若不依我呢,我也沒法,只有死就完了!我如若遂了自己的心願,那時哥哥回來,我和他說並不是你們逼著我的;若說我死了,未免哥哥回來,倒說你們不容我。」」這段話邏輯相當之強!語氣相當之堅定!相當象極了惜春兒!與之前前八十回惜春與尤氏「說理」的那一段原文猶如一脈相承同出一轍!即惜春竟能將對于賈家來說是一件「惡劣」的事情說得竟然如此合情合理起來!
因此,可見,這里仍是保留了原文!而且這段話也恰合之前所說惜春出家必有一番重量級的說話!(外人注︰幾乎全中!),雖然比想象中的重量級似乎還是要「稍弱」一點,但這段話實在太符合惜春的性格和年齡,因此,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實錄」本質!
「「尤氏本與惜春不合,听他的話,也似乎有理,只得去回王夫人。」這里的「不合」才有力道,而不象之前為了湊字數,說什麼尤氏一听惜春要出家竟然大呼什麼「「他那里是為要出家?他為的是大爺不在家,安心和我過不去。也只好由他罷了!」,直逼趙姨娘水準!
而且這句「似乎有理」也足以說明惜春的一脈相承的屬于惜春的嚴謹的邏輯思維,
「果然如迷宮!」小戒覺得有些暈暈地道。
「迷宮是迷宮,而且能走,也能走出去,但就看怎麼走。」小猴笑道。
「上下左右,東西南北,前後內外,時間時空,千思萬維,等等等等,等等等等,能用得上的都用上。」老沙笑道。
「阿彌陀佛,」小唐笑道,「菩提花開,慧眼識珠。」
「說得輕巧啊!」小戒心中大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