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春秋傳 第二卷 大江南北 第八章 兩淮攻略之三(上)

作者 ︰ 鐘情錯

薛雲飛也沒料到主公如此盛贊,他畢竟與一般只圖邀功請賞的短視將領不同,這時急忙自謙道︰「主公厚愛,臣不敢不受,然戰而得勝,非臣一人之功,全仰主公英明神武,決策無算,是以將士同心,三軍用命。」

付明听罷大笑起來,身旁文武只覺他笑聲中滿是歡暢之意,與平素冷峻苛嚴的性子甚為不同。

「薛兄大可不必自謙,秀丘一役,君之首功推月兌不得,其他將士奮勇殺敵,在功勞薄上自然也跑不掉。傳孤詣旨,待淮安戰事畢,孤定會稿賞三軍兒郎!」

語罷,付明的話被傳令兵們迅即傳遍全軍,泣血的山谷于是再次沸騰。

付明這邊語氣稍頓,慨然道︰「堅城在前,強敵環伺,戰事仍趨焦灼。薛將軍,此刻閑言少敘。你立即率部押送戰俘返回豬圈崗,一切仍按原計劃進行。」

「末將听令!」薛雲飛領命,蘇克薩哈在一旁正待咧開大嘴也隨聲附和,卻被付明點名道︰「蘇大哥,你的戰袍髒咧,孤已令人給你找來一副新行頭,保你衣明甲亮,不負我‘近衛師第一悍將’之美譽。」

蘇克薩哈上前一步,雙手自衛兵手中接過獻王賞賜的鎧甲戰袍,正是黃金甲!錦繡袍!領兵打仗的哪有不好鮮衣怒甲的道理,這不僅是種光耀,也是關鍵時刻生命的保障啊。老蘇心中感激主公厚待,腦子里卻硬是找不出適才薛雲飛說過的那種躬謝聖恩的話來。

正在蘇克薩哈著急躊躇之時,付明早已看出端倪,哈哈笑道︰「蘇大哥不必多言,只拿軍功來報!」

蘇克薩哈听到軍功,便急忙用他那帶著濃重鼻音的蒙古口音回道︰「回稟主公,只請主公放心,只要我蘇克薩哈在,絕不打敗仗!」言罷,急匆匆地隨薛雲飛離去。

付明微笑著望著薛、蘇的背影片刻,又喝問道︰「李本深何在?」

宋獻策連忙回道︰「李將軍正在集結所部兵馬。」

「好!傳孤軍令,全軍折返淮安城外大營」。

付明下令折返後不到兩個時辰,六千多人的歸營隊伍就把勝利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淮安大營。大隊人馬才開撥三個時辰,獻王就吃掉了以老高營四千多騎兵為主力的敵軍精銳,這份戰績讓所有營中將士為之震憾,士氣自然隨之猛漲。破城之後必有重賞之許諾,更使大家似乎看到了近在眼前的富貴,整個淮安大營為了順利攻城,正以超過平日數倍的高效率熱火朝天地準備著。

午後未時,劉肇基陪同付明巡視全營,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淮安大營與付明早晨來訪時完全是兩個樣子。偵視淮安城動靜的斥候們不時出入轅門,營中隨之傳來陣陣清脆而迅急的馬蹄聲;巡邏隊也加大了巡邏頻率,他們隊列整齊,表情肅穆,嚴密地監視著全營上下內外。其他大多數士兵們則精氣十足、整然有序,在長官的率領下,不是進行著戰前動員、操練,就是搬運軍需設備、組裝攻城雲梯。此時,容納著不下兩萬兵馬的整座淮安大營除開器械相踫時發出的聲響和將官們簡短的命令外,听不到多少嘈雜的聲音。

付明對劉肇基忙而不亂的軍事調配感到滿意,畢竟是位久經戰陣的驍將啊,這不由得使他想到了更多的事情。

「劉將軍,你曾在洪亨九麾下與吳三桂同袍,以你之見,這二人為何甘願背負千古罵名,做無君無父、不齒于人類的漢奸。」

劉肇基本就小心翼翼地跟著獻王,生怕會有什麼事惹這位主子不高興,這時听到主公竟把自己同洪承疇與吳三桂聯系在一處,心中徒地一驚。此語非同小可,這二人在南朝已被定為禍國叛逆,尤其是洪承疇,那是本朝立國以來投敵的最高官僚,若同他扯上干系,只怕要株連九族。他偷眼向獻王望去,卻見主公眉目間並無慍色,心中稍定,趕忙回道︰

「回殿下,臣與此二人關系確非泛泛,但也止于公事。十二年冬,臣自嗣世職從戎已八載,累遷至遼東副總兵,是洪承疇上書朝廷用臣為署總兵官,所謂知遇之恩,亦非空影。然十三年九月,遼東諸總兵與虜會戰于杏山,承疇甄別諸將,以臣臨戰退卻故解職,代以王廷臣,臣與承疇的交際便止于此。至于吳三桂,十二年,洪承疇受皇命出山海關督師,統共會集八路總兵,計兵卒十三萬,馬四萬,臣與吳三桂分別擔任遼東、廣寧兩鎮總兵。臣還曾在十三年救三桂性命。那年三月,錦州有警,承疇命吳三桂偕臣赴松山為聲援。三桂困松、杏間,臣率趕死勇士千人將其救出。」

付明饒有興致地听著劉肇基述說四年前的幕幕往事,眼角余光過處,見對方非常緊張,便肅容道︰「劉將軍大可不必多想,孤有此一問,絕無瓜連之意。只是孤以為,我赤縣神州,泱泱華夏,若無內奸,以東虜區區不足十萬之鐵騎怎能統馭。是以,如何防止人才北流,是我朝能否于此天崩地裂、社稷動搖之際鼎立中原的關鍵啊。而在投敵諸奸中,文以洪承疇在先帝朝中名位最顯赫,武以吳三桂兵馬最雄厚。孤想知道他們投敵的動機與目的,也想模透他們的弱點。要知道,我們最終要面對的最險惡的敵人可能不是滿酋,而是這些民族敗類。」

劉肇基听主公說得條理清晰且頗中要害,心中不由得敬佩,言下卻仍遲疑道︰「回殿下,臣愚魯,只知精忠報國,洪、吳均系大奸大惡,臣難以揣度其意。但無論洪承疇還是吳三桂,臣與他們結識之際,都還以國是為念,若非事實發生,臣怎麼也想不到意氣風發的吳總鎮,還有正氣凜然的洪經略會剃發投虜,世上最難琢磨的就是人心啊。」

劉肇基說得很委婉,就是說這兩個人並不從開始就是個壞人,至于如何變得壞,他劉肇基在此時此地也許真難說清楚。付明也不想再為難他,便道︰「洪承疇那時將你開革,另用王廷臣代之,你心中可服?」

劉肇基苦笑一聲,稍做考慮,下決心回道︰

「回殿下,臣是一介武夫,只知听命于大帥,不敢說服不服。適才趁殿下離開大營的當口,黃先生跟臣談起過主公的治軍之道,其中有一條曰︰’軍人以服從為天職’,臣以為正稱心意,咱們當兵的就該如此,如若我大明將佐均以此為指針,就不會出現今日這等局面。

不過,既然殿下問起,臣便說說當日形勢。當斯時,洪經略本意在遼西堅守,找準時機,以絕對之主力殲滅敵零散之敵,集小勝成大勝。九月間,戰機來臨,經略會集八路總兵于松、杏之間將敵來襲之孤旅層層包圍。卻不想敵酋多爾袞反應極快,晌午戰情正酣,多爾袞率其瓖黃旗主力背對著陽光突然殺入戰場。那烈日下刺目的刀光,剎那間全軍如山崩地裂般敗退的血腥場面,常令臣為之夢寒,也令臣數年來自責不己。咱們當兵的寧肯馬革裹尸,也不願偷死苟活,可惜當時情勢不允啊。面對敵虜援兵意想不到的沉重打擊,卻不是臣先退,先退之人系大同總兵王樸,而後又有白廣恩、唐通諸總兵。臣與吳三桂、曹變蛟先時均未退,但若不退,在兵敗如山倒的陣勢中,又如何自保。眼看著要全旅覆沒,臣為大局計,只能率部撤離。

事後,經略追究臨戰退縮之責,罰得卻是臣。為何?此戰我軍並未吃虧,反而是韃子損失慘重,若不是多爾袞來得及時,只怕會成就崇禎以來關外第一大戰功。經略眼看著要到手的勝利付之東流,焉能不震怒。但是八家總鎮合兵一處,他雖身為部院大臣,手握尚方寶劍,節制起來也要大費心機。曹變蛟是洪經略自關內帶來的愛將,那自不必說。吳三桂又是出身遼東世家、鎮守錦州的大將——祖大壽的外甥,‘以遼人守遼土’是即定國策,也是輕易動不得的。其他諸鎮,如山海關總兵馬科、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都是自西北來的邊將,自來與遼東兵將不合,大帥還需籠絡,方能一心致敵。余下的便是臣與援剿總兵白廣恩,白廣恩帶的兵最弱,所以沒有立即上戰場,只做為經略標營的外層護衛。這麼一算下來,便只有臣最應得罪了。罷職回京听用後,臣並未向兵部申辨,只因臣心中自認臨陣逆命,的確犯了兵家大忌,經略能饒臣性命,已是法外施恩,況且臣系洪經略一手提拔,那能望恩負義呢。」

付明听他說到這兒,心中卻是大搖其頭,這個洪承疇啊,機關算盡,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既然要敲山震虎,便需找到正主,否則既使受罰人肯服,那其他人又如何能服,只怕還會有人因此擁兵自重,更不把他這個封疆大吏放在眼中了。明清松、杏第一次會戰的結果已經昭示了洪承疇最終必將失敗的命運︰滿清突然發現明朝廷竟然將西北的邊兵也調出關,而這些大明朝碩果僅存的精銳,戰斗力又是那麼的驚人,加上統兵督師乃是名震神州、略定關西諸路反賊的洪經略,哪能不引起高度重視。以皇太極的雄才大略,又吃了個大虧,必會興傾國之兵全力以赴尋找戰機決戰,要知道這十四萬大軍是大明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如果灰飛煙滅,那麼大明江山的就當真是紙糊的,哪怕一點風吹草動也會把它搞倒。

劉肇基發現主公陷入了沉思之中,臉色未變,眼中的寒意卻是越發的凜冽,只听獻王說道︰「劉將軍,不是孤做事後諸葛。若孤統兵,那麼先逃的總兵官,就該陣前斬立決,而後傳首九邊,其他隨逃三將,應立即奪職,全家發配西南,三代不得返回中原。你與吳三桂及曹某皆貶秩,充為事官,並立陣前軍令狀,再失機即斬決。如此方能平軍心,正士氣。否則當是後患無窮,此次未能大勝,此後便要大敗。」

劉肇基听得心折,當下跪伏道︰「殿下英明,臣恨未能早逢英主,直至今日方能幸遇神聖天縱不世出之主,所謂千載一時也。今後,臣願為主公出生入死,肝腦涂地亦不足為惜。」

付明定下來直視這位滿臉風霜的遼東宿將良久,方才上前扶起,大笑道︰「劉將軍卻把孤捧得太高了,神聖天縱不世出之主!哈,哈,哈,孤前些日子听封先生講書時,說到萬歷初年秉政的張公居正,就曾將孤的曾祖,神宗皇帝有此一比。好,好,好。孤雖愧不敢當,不能與先祖相提並論,但定會不負你的忠心,亦會以手足月復心相托于將軍。今日攻城,有勞將軍了。適才說起洪、吳二逆事跡,你不必掛懷,一心備戰吧」。

劉肇基是當兵人的脾氣,見主公說得慷慨,心中越發得感覺知遇之恩簡直無言以報,若不是在大營千軍萬馬之中,早就感激涕零了。付明向他笑笑,示意他去忙吧,不要再陪自己。

再往前走不遠,付明一行人便迎面踫上一隊扛雲梯的士兵,領頭的只是個把總,長得瘦小矯健,卻同士兵們一起扛梯,看那樣子非常認真仔細。付明最喜愛踏踏實實做事的人才,便令親兵把他叫到近前,找一個偏僻處說話。

付明讓那小把總站起身後方才仔細端詳對方︰約模十**歲年紀,五官端正,面皮白淨,中等個子,身材單薄,發現獻王盯著自己,頗有點不好意思。

要按實際年齡來算,這人比付明還要大上兩、三歲,見他如此靦腆,付明心中好笑,便親熱地問道︰「你就是那一隊的把總,叫什麼名字?哪個地方人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新中華春秋傳最新章節 | 新中華春秋傳全文閱讀 | 新中華春秋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