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北洋軍閥 正文 卷三千古奇功 第314章 孟恩遠的選擇

作者 ︰ 西門吹燈零零七

1917年5月1日,米留科夫向協約國各國政府發出照會,聲稱俄國遵守沙皇政府簽訂的各種條約,要把世界大戰進行到「勝利結束」。,,用手機也能看。

此時的吉林督軍孟恩遠也有些為難了,王茂如說來是做客的,實則是逼迫的,他倒是想干掉王茂如,可是實力不行啊,自己加起來只有兩萬多人,人家一個師就兩萬多人,而且人家是六個師,再加上警察部隊,護林部隊,水警部隊、民兵巡防隊等等十四萬兵力,冠絕東四省了。

怎麼打?打了之後,恐怕他的某個手下立即就以報仇的旗幟來追殺自己。

孟恩遠還是把心月復高士濱叫來,說道︰「蕪儒啊,你怎麼看?」

高士濱心里微微一嘆,越是面對王茂如,越是感到無比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仿佛泰山壓頂一般,其實,他心里有些認可王茂如提出的建議,就是讓孟恩遠去做都督,自己一介文人,自然去做總理,而王茂如喜歡帶兵,那就繼續當他的全國兵馬大元帥好了,三全其美多好。他知道,孟恩遠最放不下的,就是軍權,雖然老舅出身于小商小販,但這麼多年一直風生水起屹立不倒,就是因為手中有軍隊。王茂如支持他做總統的前提,一定是掌握軍隊,而這也是孟恩遠和王茂如的矛盾點。

「老舅,就看你想不想做大總統了。」高士濱道,其實他心里有了主意。

孟恩遠苦笑了起來,大總統誰不想做,可是自己行麼?他是小商販出身,做任何事情都先想好本錢利錢才做,誰不想做大總統誰是王八蛋,可是自己真的能嗎?人貴有自知之明,孟恩遠就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

高士濱見他表情頹廢,道︰「老舅,機會只有一次,如今看來,南北大戰開戰在即,政府無暇顧及東北,而東北如今已經是王茂如一家獨大之勢。段祺瑞對王茂如收回中東鐵路都置若罔聞,更何況佔領吉林了。」

「他敢——」孟恩遠怒道,「憑什麼?有什麼名義?他得師出有名才行吧。」

高士濱一臉苦澀,道︰「師出有名?你看他打許蘭洲的時候,有什麼名義了沒?不還是打了之後才說原因的,假模假樣的,佔領了黑龍江之後,北京政府非但沒有懲罰,反倒是嘉獎了他。等他們打完吉林,在弄個名義——老舅,你忘記了,那張奎安在北京的時候一直和張作霖的手下袁金鎧在誣告你支持復闢嗎?」

孟恩遠心中一寒,支持復闢是他做的最大的一件錯事,並非毫無證據,他還親自跑去了北京支持張勛,可惜,復闢只成功了八天不到,張勛就被王茂如的一個師干淨利落地打下去了。說起來要不是段祺瑞攔著,照顧各方利益,北京都被王茂如一個人佔去了。他是高調進京,但是偷著跑回來的,高士濱是知道這件事,當初還反對過。可惜自己當時以為全國的軍閥都跟自己一樣,心懷舊國呢,唉,一聲敗筆啊。

他左右走了幾步,忽然問︰「跟張作霖合作如何?」

「前門驅狼後門引虎而已。」高士濱道。

孟恩遠驚道︰「吉軍竟然如此……」也難怪,他是一個商販出身的軍人,靠的是拍馬屁上去的,而他的手下大將要麼是土匪出身,要麼是自己的親戚子佷,打仗肯定是不行的,人家王茂如呢,手下的軍隊全都是軍校畢業,清一色職業軍人,而且軍隊武器精良,士兵軍餉十足,戰死戰傷撫恤優厚,各個爭當用命。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出來誰厲害。

高士濱又道︰「老舅,這王秀盛之所以讓您當總統,我覺得他還是自己知道自己的資歷和影響力,遠遠不如你。」

「你細細說來。」孟恩遠道。

高士濱分析說︰「王秀盛崛起于民國初年,初投奔袁克定,幫助袁克定組建模範團,後自己組建一營戰士,名為一營實則一團士兵。該營士兵從班長以上全是軍官和正規畢業軍校生,不久之後入河南剿滅白狼立了大功,為袁世凱重視,重點培養扶持。後因貢獻飛機有功,並且請願駐守邊疆,得一旅戰士,這才發的家。從民國初年到現在,六年時間,他有一節平頭百姓成為了一省督軍,升遷速度之快前所未聞,但是他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升遷太快了,根基太淺。而老舅你,歷經前朝數十年戰爭,民國開始您就是上將,到了如今,您仍舊是北洋系統中僅有的元老之一。其實,老舅你做大總統,資歷足夠,而王秀盛想要更上一層樓,必須得到你的幫助,借您的名氣,他才能號令諸侯。」

孟恩遠捋著胡子,有些意動起來,是啊,我孟恩遠憑什麼不能當總統呢?當初我跟你段祺瑞也是平起平坐的——孟恩遠大概忘記了,不管是段祺瑞,馮國璋,還是曹錕王士珍,誰都沒看的其他,袁世凱看得起他是因為他能見風使舵,當初慈禧看得起他是因為他能拍馬屁。孟恩遠有些飄飄然起來,說道︰「好,設宴款待王秀盛,要是他支持我當大總統,哼哼,我就支持這個黑吉聯軍。」

高士濱也很高興,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當總理的,只要自己放下軍權,王茂如必定支持自己去做那總理之人選。

人有野心是好的,可是陷入妄想就不對了,當初袁世凱就敗在此處了,那段祺瑞也敗在此處了,如今孟恩遠也要陷入此轍。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最後一個北洋軍閥最新章節 | 最後一個北洋軍閥全文閱讀 | 最後一個北洋軍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