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即位以來,時運不濟,外憂內患始終困擾著他,雖然百般的掙扎,不但打破不了這個套在這個他頭上的枷鎖,而且枷鎖越來越近,時時刻刻的讓他感到窒息。雖然即位之初,鏟除閹黨、組東林內閣、注重遼事,讓朝綱為之一振,但是大明就像苟延殘喘的老人,無論下什麼藥,也不見一點起色,反而越來越有病入膏肓之態。崇禎能夠使用的辦法用了個遍,最後他找到了一絲希望,那就是楊嗣昌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內之策。楊嗣昌也就是在這時得到了崇禎的信任,他一邊遮遮掩掩的與韃子求和,一邊集中力量打擊各地的起義軍。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剿撫並用,招撫了張獻忠、曹操等人,又消滅了闖賊,取得了可觀的成效,但是命運總是和崇禎在作對,就在中原局勢好轉的時候,韃子入寇中原。面對直逼京師的韃子,崇禎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之策。把多年與起義軍作戰的洪承疇和孫傳廷及其精銳部隊一股腦調往了攘外的戰場,終于使張獻忠,李自成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當然這也和崇禎沒有足夠的思想認識,還有過于信任楊嗣昌推薦的熊文燦,認為熊文燦足以應對湖廣的張獻忠有關。
雖然由于田羽的出現產生的蝴蝶效應對于大明來說,不啻于及時雨,一眾強兵悍將沒有喪命在崇禎的刀下,但是崇禎一直在攘外和安內兩個戰略上搖擺不定,猶豫不決。在這樣的思想下,許多政策都出現了失誤,而所有的小失誤聯結起來就造成了國內局勢的再次動蕩。當時,洪承疇和孫傳廷力爭中原賊種未決,應留一人鎮壓,當時楊嗣昌也贊成這個辦法,但是卻被崇禎拒絕。透過這件事情可以窺見崇禎的內心仍然將攘外放在了安內的前面。
韃子剛剛退出長城不久,熊文燦就上疏崇禎,表明降將張獻忠有復叛的跡象。其實崇禎早就知道張獻忠不是真投降,只是當時明軍疲于應付,兵力已經捉襟見肘,只好采用招撫並用的辦法,張獻忠一降,崇禎就可以分出更多的兵士對付闖賊。當韃子退出長城之際,楊嗣昌和崇禎的目標就對準了谷城的張獻忠,收到熊文燦的奏疏後,四月二十三日,楊嗣昌做出反應,一方面派員催促熊文燦探明張獻忠兵力情況,另一方面向湖廣方面調集大兵,準備合圍張獻忠。命令甘肅總兵柴時華和寧夏總兵祖大弼入援湖廣,歸熊文燦支配,但是柴時華借口兵士思歸,不願從征,祖大弼借口欲安置遼丁,不能出兵,使這個命令化成泡影。楊嗣昌不得不再次籌劃,讓陝西總督鄭崇檢出師關洛、四川巡撫傅宗龍出師蜀地,與熊文燦手下左良玉等總兵合圍張獻忠。
但是為時已晚,張獻忠五月反出谷城,再次舉起義旗。崇禎才如夢方醒,悔不當初就革去熊文燦的所有官職。雖然崇禎接受教訓,革去了熊文燦的一切官職,但命令未下達之前,熊文燦仍然玩忽職守。聞听左良玉要追擊張獻忠,不但張露其事,讓張獻忠有了準備,還強留左良玉為之踐行,使張獻忠有了時間退出谷城,並將兵器糧草運入山中。待接到皇帝讓他立功贖罪的聖旨後,不顧敵我雙方的態勢,強使左良玉出兵。雖然左良玉氣得暴跳如雷,但是督台之命不敢有違,冒著火熱的天,入山進剿。一方面是冒暑進攻的疲憊之師,一方面是以逸待勞士氣正旺的張獻忠大軍,結局可想而知。左良玉在羅山中了埋伏,全軍覆沒,符印盡失,只帶著幾百家丁逃得命來。
左良玉不願代熊文燦受過,寫了一道奏疏給崇禎,將熊文燦所做和盤托出,讓崇禎大為惱怒,下令逮捕熊文燦,左良玉戴罪立功。
張獻忠反出谷城,又在羅山大破左良玉部,讓原來受撫各部起義軍紛紛響應,一下子整個中原地區再次烽火四起,形勢急轉而下。
本來崇禎想著熊文燦就能夠平滅張獻忠,沒有想到不但大敗,而且形勢一下子不可收拾,八月二十五日,崇禎做出決定,派楊嗣昌代替熊文燦督師。楊嗣昌所有奏請都得到崇禎的同意,在楊嗣昌的要求下,九月四日在平台召開御前會議商議平賊事宜。
楊嗣昌知道光憑自己根本就對付不了張獻忠,遍觀滿朝武將,最讓人放心的就是田羽,但是田羽已經出征,而且自己和田羽的關系已經壞到了極點,田羽就是沒有出征,也根本不會幫助自己,其他人楊嗣昌想了一個遍,最後只有無奈的選擇左良玉。雖然左良玉新敗,但是在滿朝武將中,還是一個能打的勇將,因此他請崇禎授予左良玉平賊將軍印,以便激勵左良玉殺賊之心,崇禎也口頭答應了。
九月初六日,楊嗣昌起行討賊,崇禎親自在平台設宴為之踐行。宴席上崇禎賦詩一首,以狀形色︰
鹽梅今暫作干城,
上將威嚴細柳營。
一掃寇氛從此靖。
還期教養燧民生。
楊嗣昌肩負著崇禎地重托。踏上了督師地路程。而這時田羽地大軍已經出兵椴島。崇禎總覺得不踏實。讓人追田羽傳他聖旨。不論戰果如何早日回軍。一旦楊嗣昌不能早奏凱歌。崇禎準備派出田羽這個王牌。田羽接到聖旨地時候。已經趕往定遼左衛。听完聖旨以後。田羽三呼萬歲。然後起身打賞了宣旨太監三百兩銀子。自從有了李如盛那個先例。田羽也學地乖了。不敢對這群閻狗有絲毫地不敬。以免重蹈覆轍。那個太監可不像李如盛那麼有權勢。看到田羽出手大方。不由高興地說︰「田大人不愧我大明柱石。這次出軍一定能夠早奏凱歌。封侯拜相。」
又和宣旨地太監還有六名錦衣衛客套一番。讓馬威和陳啟山替自己宴請宣旨太監等人。田羽送走了宣旨地太監等人。連忙召集眾將會議。將作戰計劃進行了一番修改。準備在定遼左衛討個便宜就回軍山東。田羽卻不知道。自己地行動已經大大地激怒了皇太極。由于洪承疇地兵力佯動。使皇太極地目光一直盯著遼西走廊。而且大部分兵力也已經調往前線。遼東兵力空虛。幾乎沒有野戰之兵。大多數都是守城兵。他和範文程還有八大臣商議過後。最後決定由復州和蓋州各出兵七千。由多羅饒余貝勒阿巴泰率領星夜馳援定遼左衛。由孔有德率領烏真超哈作為後援。另外緊急從遼西調回一萬騎兵。由阿敏率領作為第三隊。皇太極準備在定遼左衛全殲這幫膽大妄為地明軍。
阿巴泰還在路上地時候。田羽地大軍趕到定遼左衛。將定遼左衛圍了個水泄不通。定遼左衛地城池要比鎮江堡高大不少。城牆也是條石築成。堅固異常。城高兩丈開外。城外還有兩丈寬地護城河。可謂易守難攻。要是平時。超哈爾一定會選擇野戰。而不是守城戰。但是對手是田羽。讓超哈爾沒有膽量硬踫硬。只好困守孤城。等待援軍。
本來超哈爾以為田羽還會用什麼拼盾戰術攻擊定遼左衛。但是田羽到了以後。根本就沒有攻擊地意思。而是開始挖壕溝。像是準備打持久戰地樣子。超哈爾模不透田羽地想法。孤軍深入。打地就是速戰速決。哪有像田羽這個樣子地。難道他不怕援軍雲集而來。落入重圍?
到了第三天,田羽的山東鎮才有了動作,不過這次出戰的不是重甲兵,而是「信」字營和「禮」字營,還有一個大旗上寫著「雨」字營。首先是「雨」字營的民夫拉著一大批物資,在重甲兵盾牌的護衛下,停到距離城牆大約一百五十步的地方,這個距離雖然在超哈爾守軍的射程之內,但是在射了兩輪之後,超哈爾意識到弓箭根本就沒有辦法威脅到山東鎮便放棄了,縮在城牆後邊注視著明軍的動作。
「雨」字營大約花費了三四個時辰,用鐵桿搭建好了十座高台,高台足足比城牆還高了半丈,而後「信」字營和「禮」字營的兵士開始登台。十座高台一共容納四百人。二百火槍手、二百弓箭手,這些人登上高台後,便開始射擊。這下子反倒是超哈爾的守軍成了仰射,而山東鎮的兵士成了俯射,韃子火器不多,而弓箭對于身著輕型歌德甲的弓兵營和火器營,殺傷幾乎可以忽視,一時間韃子反而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弓兵營的負責殺傷韃子守軍中的頭領,而火槍手們則采取了漫射。用完一批箭矢和火藥,自有後邊的人送上,通過繩索吊上高台。
剛開始韃子的傷亡很大,但是超哈爾令城中的百姓將門板拆了下來當做盾牌以後,明軍的殺傷力大大降低,雙方進入了僵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