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水淹開封將孫傳廷等擊敗,孫傳廷狼狽逃竄入山東鎮的強大,李自成追擊的軍隊到了山東的境不久就停止了追擊退了回去。田見秀已經攻下襄陽,在牛金星、宋獻策等人的說服下,李自成終于打定主意,不再流竄,在襄陽建立政權,李自成這個想法也是建立在實力急速擴大的基礎上,現在中原地區已經沒有任何一支大明的軍隊可以撼動流寇的地位。
李自成在離開河南以前,決定收拾左良玉部,左良玉失去湖廣總兵一職後,一直將他的十多萬雜牌軍隊布置在信仰附近,雖然左良玉的戰力李自成根本就看不上眼,但總不能讓河南留下這麼一大股部隊不是,因此李自成率領大約十五萬大軍朝著信陽進發。
左良玉听說李自成朝著信陽進發,沒有一絲抵抗的心思,他的想法只有逃,左良玉率領十多萬大軍在信陽附近大肆劫掠以後,就朝著武昌逃竄。李自成看到左良玉逃往武昌,繼續追擊,左良玉到達武昌後看到李自成緊追不舍,連忙又朝著九江逃去,一路上不斷有士卒掉隊,左良玉也沒有心思去管了,等到左良玉趕到九江,手下的士卒掉隊或者逃散者足足有兩萬多人,使得左良玉大軍的數目回落到九萬五千人左右。
左良玉被李自成殺的屁滾尿流,洪承疇初敗,可以現在湖廣附近已經沒有能夠威脅到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率領大軍開往襄陽。襄陽地區的人民听說農民軍快要到來,紛紛「焚香頂禮,牲酒遠迎。」可以說襄陽附近的民心已經不在大明而在流寇。
到達襄陽後,牛金星、宋獻策等人激勵勸說李自成建立政權,李岩也是極力勸說李自成成立政權,而且要比其他人上心地多,李岩看到了戰火對百姓的影響後,非常痛心,如果李自成一直這麼流竄下去,百姓就會長時間的遭受戰爭之苦,如果李自成建立了政權,將湖廣納入統治中,那樣一來百姓所受到的苦楚就會少一些,因此李岩在建立政權的事情上不遺余力。
李自成現在軍隊已經超過了二十萬,正朝著三十萬升去,而且自從進入襄陽以來,大量的青壯申請加入部隊,如果不是考慮到糧草、軍餉承受能力有限的話,李自成地大軍現在至少能夠達到五十萬。一個人如果有了勢力,那麼膽子就會大起來,現在李自成掌握了這麼多軍隊,又佔領了大片的土地,使得李自成也渴望建立政權,因此李自成猶豫了幾天終于答應建立政權,不過按照李自成的意思,他不是登基當皇帝而是建立大元帥府管理佔領地地方。原來攻取開封時,李自成已被流寇推舉為「奉天倡義營文武大將軍」。
到南下湖廣襄陽等地區時,李自成的威望進一步提高,被推為「奉天倡義營文武大元帥」。
李自成打算在襄陽建立政權的事情遭到了曹操的反對,曹操這時候也被推舉為「代天撫民德威大將軍」,雖然名號是代天,但不能向全軍發布命令,因此在進入襄陽之前,李自成取得了流寇的統治權,這個統治權也標志著流寇從原來的一盤散沙逐漸統一,除了張獻忠之外,所有的流寇隊伍已經全部听命于李自成,因此李自成地威望也到達了頂點。
雖然李自成已經取得了統治權,但流寇從分裂走向統一並不是一帆風順,一些流寇將領比如曹操、張獻忠等人,原來都是流寇的領袖,和李自成是平起平坐的,各營之間是合則留,不合則去,保持著行動的完全自由,現在卻要改為嚴格的上下級從屬關系,許多人心中還是有疙瘩的,而且做到完全服從是相當困難的,更有人不服從李自成的號令,如張獻忠,還有河南地小袁營。曹操也是一個有實力的領袖,他如何能夠放得下架子完全听命于李自成,他之所以投奔李自成,完全是由于和張獻忠鬧翻,一個人無法在官軍的夾縫中生存,而且曹操的志向也不如李自成遠大,因此曹操所喜歡的就是流寇路線,因此李自成想建立政權地事情遭到了曹操的極力反對。
從兩個人地稱號就可以看出兩人不可調回的矛盾,一個奉天,一個代天,天豈可代?當大明官軍地實力較強的時候,這些人能夠放棄心中地隔閡一致對外,但當外部的壓力一小,內部不可調和的矛盾就再次暴露出來。
李自成感到自己地權威受到了挑戰。因此他不得不考慮收拾掉曹操。使得流寇有且只有一個掌權者。李自成和手下地謀士、將領經過幾次商議最後下定決心除掉曹操。
李自成進入襄陽地第一件事情就是宴請曹操。曹操也知道他和李自成地矛盾已經到了
和地地步。知道去赴宴也宴無好宴。百分之一百是因此曹操沒有應邀。李自成見到曹操沒有接受邀請。李自成也知道曹操打地什麼主意。第二天李自成率領一百騎兵趕到了曹操營地。說有要事與曹操商議。在進入曹操地臥室將曹操擊殺。隨後李自成向曹營將領宣布了曹操通敵地罪狀。說明擊殺曹操是迫不得已。李自成地行為引起了曹營將士地極大憤慨。曹營地部將大多不服。不過迫于李自成兵馬地壓力。沒有敢為曹操報仇。經過半個月地拉攏和打擊。李自成終于控制住了曹營。不過曹操營中有不少人向附近地官軍投降。曹操部將王龍投降洪承疇。部將楊承祖率部投降孫傳廷。還有不少小股地曹營士兵投降了附近其他官軍勢力。使得曹營四分五裂。不過李自成控制住大部分曹營士兵。殺掉曹操後。再也沒有頭領敢于李自成明著對抗。不少人迫于李自成地壓力。只好承認李自成地正統地位。至此流寇走向統一。收拾了曹操後。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改襄陽為襄京。建立了中央機構。同時在政治上、軍制上和經濟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建立全國政權奠定了基礎。在政治上。主要是普遍地建立各級政權。中央政權設立于襄陽。暫名為「昌義府」。李自成以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地名義擔任最高領導人。這時還沒有建國號。也沒有改元。文移布告俱以干支紀年。
崇禎听說李自成在襄陽建立了割據政府不由暴跳如雷。不過這時候他手中地可打地牌不多。財政已經到了枯竭地地步。只好看著襄陽政權逐步強大起來。自從打擊田羽地多半年來。大明地形勢可謂急轉幾下。已經現出亡國之兆。崇禎現在別提多麼後悔了。這個該死地杜之。如果不是他地一封信如何會偏執地去打擊田羽。本來崇禎在朱仙鎮戰役後。想到了田羽。他知道現在也只有田羽有能力挽回敗局。但糊涂地他再一次棄用了田羽。唯一可喜地做法便是崇禎沒有再次打擊田羽。在他想來只要不把田羽調回關內。田羽在關外一定不會有什麼大地作為。因為山海關在他看來還是牢不可催地。即便造反。憑著山海關之險。完全可以抵擋田羽。田羽不知道崇禎地想法。這是一個多麼可笑地想法。田羽沒有想著造反。如果想造反地話。憑著山東鎮地火器一個小小地山海關還不放在眼中。棄用田羽地結果讓李自成有了機會。而崇禎沒有接受王守仁地建議。也讓大明沉入了深淵。
在李自成攻克襄陽後不久。張獻忠在安徽出動。朝著武昌進軍。此時盤踞在武昌地是大明右都督左良玉。雖然有數萬兵馬但左良玉已經沒有絲毫地戰意。在他地思想中唯一地便是如何保存實力。因此在張獻忠尚未到達武昌之前率兵逃竄。
左良玉地大軍一走。武昌城兵力空虛。武昌地文武大臣將希望寄托在了分封在武昌地楚王身上。他們請出了卸任在家地原大學士賀逢聖。賀逢聖率領武昌城中地文武大臣前去請求楚王。希望楚王能夠拿出十幾萬兩銀子招募新軍。可是楚王卻叫人搬出洪武年間分封諸子時賜給楚王地一張裹金交椅。說道︰「此可佐軍。他無有!」
賀逢聖的等人絕了指望,哭著出府。直到形勢十分危急之時,楚王才拿出銀兩招募新軍,指定楚府長史徐學顏統領,號稱楚府新兵,不讓其他文武官員插手。只是這些新軍多數都是敗在流寇手下的驚弓之鳥,根本就無戰力可言。
張獻忠率領大軍首先攻克了武昌的外圍,在攻打武昌的時候,楚府新軍反戈,打開武昌城的城門,張獻忠大軍攻克武昌,賀逢聖投河自盡,楚王被俘。
張獻忠攻克武昌後,知道李自成已經建立襄陽政權,因此他也不甘落後,建立大西政權,改省城為京城,鑄西王之寶,改武昌府為天授府。
崇禎本來打算調集兵馬將新興的襄陽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沒有想到的是,崇禎兵馬還沒有調集,另一個割據政權就出現了,崇禎接到消息後,良久沒有說話,最後去奉先殿上了香,望著列祖列宗的牌位,崇禎慨嘆說︰「難道天亡我大明?」
從這章開始,歷史事件有很多已經與歷史不同,這也是田羽穿越帶來的蝴蝶效應吧。最近病了,難以堅持6000字的更新,希望大家諒解,而且本書已經到了快要結尾了,也要思考如何結尾,更新的速度慢一點,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結局吧。(未完待續,)
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