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連三出ど蛾子,再加上深秋了地里活也忙碌的差不大,秀賭氣抱著孩子又回到了馮莊,過起了在娘家的逍遙日子。
這段時間,秀的父母正為著秀小弟的婚事頭疼,小弟今年剛滿十八,不算大,但村子里和他年齡相仿的,除了鳳毛麟角三兩個上大學的,有的早已經娶妻生子,有的也已經名草有主,看著孩子一天大是一天,母親早張羅著好做媒的二嫂子在周邊村子物色了。
先是北莊的一戶李姓人家二閨女,只有姊妹兩個,老大在家招女婿,听二嫂子夸獎說,這個姑娘很能干,家里家外,地里灶上都是一把好手,並且給秀父親夸口,你三個閨女加起來,也不如人家能干,如果嫁過來,可是你一家人的福氣,你就清閑等著享福吧,把一輩子勞作的父親樂的合不攏嘴,三天兩趟往媒人二嫂子家跑,督促著見面。
見面那天是周一,秀上班,回來听父母說,看面相倒是一個老實的姑娘,二嫂子遞話過來,人家姑娘和家人沒說什麼,那意思很顯然只要小弟點頭,這親事就算定下了。
可自從那次見過面後,很反常,小弟竟然黑不提白白不說,家里人都急了,一天晚上瞅著小弟下活回來,秀私底下悄悄拿話套「剛子,上次那個見面不錯吧!」
「什麼不錯?」小弟揣著明白裝糊涂,
「就是二嫂給你介紹的那個對象,人家可相中你了,如果你沒有什麼意見,咱爸要給姑娘定親禮了」看著弟弟不痛不癢的敷衍,秀故意激將,
「八字還沒有一撇呢,就那麼急,咱家錢多!」果真小弟一听脖子擰的暴起青筋,
「怎麼你不樂意嗎,干嗎不早說」秀故意扳起臉。
「哎,姐呀,你說和我一起上活的小陳怎麼樣」小弟嬉皮笑臉的湊上前,看是征求意見,其實在透漏,他是眼里有人,心里有影了,听弟弟一提起小陳,秀的臉立馬拉下了「她,不咋地,黑不溜秋,又有點瘋瘋傻傻(方言︰就是不規矩的意思),怎麼你眼光這麼差,竟然看中她」秀故意撇起嘴,一臉的不屑。
小弟不再說什麼,若有所思的發愣。
秀不曉得弟弟和小陳的關系發展到了哪一步,怕話多適得其反,故意折身走開,一邊故意自言自語「把那個二百五似的小陳娶進門,在馮家幾個媳婦中,可真算蓋了帽了」。
倒不是秀在埋汰小陳。
小陳是小弟的師妹,一起跟著村里的老吳學吹喇叭,自然經常來家里,小陳長得到不算難看,就是皮膚有點黑,讓秀最看不慣的就是她那滿嘴跑火車的嘴,像個大男人,什麼髒話都能說出口,母親經常皺著眉頭,說這個女孩,她父母也不背後教導一下,成什麼樣子了,別人家的閨女,看不慣也就背後說幾句,如果小弟真的找這麼個媳婦,不要說秀,就是母親這一關都過不去。
姊妹四個中,只有小弟一個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這倒不是因為家里孩子多,負擔重,主要是這個小弟心思從來不往學業上放,幾乎每次考試都砸,父母在秀姊妹三個身上花的心血加起來都沒有他一個多,好不容易撐到初二,無論家人怎麼做工作說好話,讓他再堅持一下,撐到初三混個初中畢業證,可小弟就是不願意再去上學,打也打了,罵也罵了,父親沒轍,又怕以後孩子長大了落埋怨,就讓小弟寫保證書,說自己自願不上學,以後如果後悔,絕不埋怨家人等等,小弟一听,很高興的寫下了這份保證書,自然再也不用愁眉苦臉的去上學了。
小弟輟學後,因為年齡小,為了讓他長身體,在家賦閑了好幾年,大前年和大妹一起去河南跟著表叔打了一年多的工,後來干膩了,就回來了,忙時幫著干點地里活,平時有事沒事總跟村子里那幫小子混在一起。
看著家里唯一的男丁竄成了大小伙子,卻成天窩在家里,父母愁得唉聲嘆氣︰一個饅頭也得上籠蒸,這千方百計撈來的兒,本指望著他能上好學,光宗耀祖,現在可好,半道輟學在家里游手好閑的串青皮,如果讓他一個人只身出門打工吧,實在不放心,南莊大舅家的三表弟,初中畢業去南方打工,不知是因為什麼,被人暴打,造成了精神障礙,在家等吃坐喝,廢人一個,干建築隊吧,又怕把他累著,後來弟弟提出要學開車,那有多危險,母親根本不同意,權衡再三,商量半年,最後父母做主,讓小弟拜村子老吳當師傅,學起了吹喇叭。
相比較,在當下農村,吹喇叭還算輕巧的職業,以前總把「吹鼓手」當成下九流,許多清白的人家是不屑讓子孫干這行的,總覺得低人一等,可再打改革開放,鄧小平他老家人南巡,大手一揮說了句「黑貓,白貓逮著老鼠的才算好貓」的話,大家的思想都活絡了,曾听村子里傳過這麼一個笑談︰村子里的二流子馮三怪在大庭廣眾之下曾大言不慚的說,只要給我錢,讓我擦我都干。
話說到這兒,自然學吹喇叭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了,再說了這幾年生活條件好了,哪家有個婚喪嫁娶不得請一班吹鼓手,搭上戲台子,唱他一番,至于工錢更是不賒不欠,散罷活就分錢,還頓頓吃著大席面,臨走主家還的塞上個把條煙,你看,又吃又喝又有錢,除了熬點眼,還真是不錯的選擇
收徒的老吳也是一個莊稼人,自小就愛古弄個二胡什麼的,生產隊的時候是民兵隊長,村子里婚喪嫁娶他都到場,原來大家條件都不好,吹喇叭也不給錢,條件好的人家管頓飯,給包煙,家里太窮的,他就友情贊助,慢慢的在附近幾個村子就有了名聲,後來包產到戶,日子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不曉得什麼時候起,他竟然組織了五、六個人成立了「馮莊嗩吶班」,又招了幾個學徒,成天東村走,西村闖,生意好的很,家里供養了三個大學生,還蓋起了村里數一數二的小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