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怎麼會有這個?這是用來做什麼的呢?」藍雅玲的這個疑問也是鄭天成他們想知道的。
擺在那里的是一個台子,不大,但是那上面有一個石頭的平台。台子上面有一個亭子模樣的東西,但是那里面頂多能呆下一個人。鄭天成模了模那石台之上,陳義也彎下腰去模了模。他們又把手放在鼻子邊上聞了聞。突然,陳義的眼楮一亮。
「天葬台?」
「哦,什麼天葬台?」所有人都看向了陳義,希望從他的嘴里知道這到底是什麼?
「你們看,這台子上面的是什麼?」
「血啊,但是這血已經和這石台融合在了一起,我想應該有些歷史了。但是應該不是近幾百年的。至于有多久,我無法猜測。」
听到鄭天成的話後陳義默默地點了點頭。
「不錯,這就是血,並且有很久了。」
「那玩意不是**才有嘛,這里又不是**!」藍雅玲說。
「可是你知道幾百上千年前這里不是屬于**的嗎?就現在這里離**也不是很遠啊。」鄭天成說。
「唉呀,別岔開話題了,到底天葬台是用來做什麼的?」林小天似乎對這東西很感興趣。
「陳老先生,你快說啊!」林小天似乎已經等不急了。
「天葬,就是將死者的尸體喂禿鷲。禿鷲食後飛上天空,藏族則認為死者順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場舉行,各地有固定地點。人死後,停尸數日,請喇嘛念經擇吉日送葬。相當于漢族做道場出殯一般很早,有專人將尸體送至天葬台天葬師首先焚香供神,禿鷲見煙火聚集在天葬場周圍。天葬師隨即將尸體衣服剝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體,肉骨剝離。骨頭用石頭搗碎,並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塊放置一旁。最後用哨聲呼來禿鷲,按骨、肉順序分別喂食,直到吞食淨盡。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獨特的風俗習慣,也是大部分**人采用的喪葬方法。
藏族的喪葬形式是經歷了歷史變化的,據藏文史籍記載,在遠古的「七天墀」之時,諸王死時是「握天繩升天」,「如虹散失,無有尸骸」。這種情況同藏族當時的認識有關,當時藏族認為其祖先來自天上,死後歸天。
藏語稱天葬為「杜垂杰哇」意為「關(尸)到葬場」;又稱「恰多」意為「喂鷲鷹」。文中「恰」是一種專門食尸肉禿鷹,謂之「哈桂」。據此可知這種「天葬」亦可謂之「鳥葬」。
天葬習俗始于何時,未見具體而確切的記載,佛教傳入**後,對于**喪葬習俗的影響很大,在佛教中「布施」是信眾奉行的準則,布施有多種,舍身也是一種布施,據敦煌發現的《要行舍身經》中載,即勸人于死後分割血肉,布施尸陀林(葬尸場)中。在漢地隋以前已有此風俗。這種風俗對于共同信奉佛教的藏族或許是殊途同歸。在佛教故事中也有「尸毗王以身施鴿」及「摩訶薩埵投身飼虎」的佛經故事,宣揚「菩薩布施,不惜生命」等。
藏族較為普遍的一種葬俗,亦稱「鳥葬」。用于一般的農牧民和普通人。藏族佛教信徒們認為,天葬寄托著一種升上「天堂」的願望。每一地區都有天葬場地,即天葬場,有專人(天葬師)從事此業。人死後把尸體卷曲起來,把頭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勢,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門後右側的土台上,請喇嘛誦超度經。擇吉日由背尸人將尸體背到天葬台,先點「桑」煙引起來禿鷲,喇嘛誦經完畢,由天葬師處理尸體。然後,群鷲應聲飛至,爭相啄食,以食盡最為吉祥,說明死者沒有罪孽,靈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淨,要將剩余部分揀起焚化,同時念經超度。藏族人認為,天葬台周圍山上的禿鷲,除吃人尸體外,不傷害任何小動物,是「神鳥」。天葬儀式一般在清晨舉行。死者家屬在天亮前,要把尸體送到天葬台,太陽徐徐升起,天葬儀式開始。」
「真看不出來,陳老先生知道的可還真多啊。」藍雅玲鄭天成突然都對陳義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