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語系列之四︰浣紫袂 第32章 禪的故事點撥心疑惑 僧的從前恰是後事因(5)

作者 ︰ 天下塵埃

()「禪修就是在禮佛、誦經、坐禪的時候,保持不知的心。在做其他事的時候,只是去做。駕車時,就全力駕車,集中思想,吃飯時,只是吃飯。一切皆隨之而行,何必苛求如何?之後,心自然會變得清明而輕松。」一塵含笑道︰「順其自然。」

紫來欣欣然中覺得有些豁然開朗,她禁不住嘆一聲︰「到底是高僧。」

「紫來,」一塵輕捻佛珠,朝正在專心抄寫經書的紫來說︰「善卿說,你有一個很大的志向。」

恩,紫來並沒有打算告訴一塵,她也不知道善卿說了沒有。

「我並不想知道是什麼志向,不過看你如此刻苦地學習,我想,那一定是個善念。」一塵沉吟道。

紫來雖未停筆,但隨即腦子轉著,想了想,說︰「應該是善念。」

「非得要這樣刻苦麼?」一塵慢悠悠地開了口。

紫來回答︰「學得多一點,底氣便更足一點。」

一塵默然片刻,說——

一日,一位禪師听到了一陣悅耳的琴聲。走近一看,是一個年輕人正在彈奏。

「你的弦拉滿了嗎?」禪師問。

年輕人回答︰「沒有。」

「那麼,你把它放松了嗎?」禪師又問。

他回答︰「沒有。」

「那麼你是怎麼調它的?」禪師故作不解。

他答道︰「不松不緊,這樣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

禪師慶幸道︰「生命,就是一場游戲,正如此琴般。若眾生對待每一件事情,皆輕松卻輕浮去面對,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琴弦不松不緊的時候,才能彈奏出美妙的生命之歌來。」

年輕人听後,謝過禪師電話,便投入生活中去感悟此意,漸漸地得到了人生的真正樂趣。

「我將自己的弦拉得這樣緊,是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盡量達到大師的修為。」紫來默然道。

「你忘了我跟你說的,《劍客》的故事了?」一塵輕嘆一聲。

紫來依舊埋頭抄經,卻說︰「我听了大師這許多的故事,雖然不才,卻也有個故事,想說給大師听。」

「洗耳恭听。」一塵坐定。

《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散步時,途中看到一座馬頭觀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禮拜觀音。

蘇東坡看到這種情形不解地問︰「觀音本來是我們要禮拜的對象,為何他的受傷與我們同樣掛著念珠且合掌念佛,觀音到底在念誰呢?」

佛印禪師道︰「這要問你自己。」

蘇東坡道︰「我怎知觀音手持念珠念誰?」

佛印道︰「求人不如求己。」

「我們不知道自己擁有無盡的寶藏,不求諸己,但求諸人,希求別人的關愛,別人的提攜,稍有不能滿足所求,即灰心失望。一個沒有力量的人,怎麼擔負責任?一個經常流淚的人,怎麼把歡喜給人?」紫來說︰「不患無位,患所以不立。只要自己條件具備,不求而又。你看,連觀音菩薩手拿念珠,稱念自己名號,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一塵沉吟良久,才說︰「紫來,我終于明白善卿為何要送你來寺里了。」

「世間之事,皆有定律,強求不得。」一塵說︰「你既然肯用故事跟我對佛,這些天,該也看了不少書了,知道《真正興旺》這個故事麼?」

「知道。」紫來回答。

一位有錢人去請禪師為她的家族永遠興旺寫些祝語,以便作為傳家之寶而代代相傳下去。

禪師展開一張大紙,寫道︰父死,子死,孫死。

那位有錢人見了立即大發雷霆,說道︰「我是請你寫些祝福我家世代幸福的話,你怎麼開啟這種玩笑來了?」

「沒有開玩笑的意思,」禪師解釋道︰「假如你的兒子在你前面死,你將十分悲痛。假如你的孫子在你兒子前面死,那你和你的兒子都悲痛欲絕。假如你家的人一代一代地照我寫的順序死,那就叫做享盡天年。我認為這是真正的興旺。」

「那你有什麼感想?」一塵輕聲問。

「雖然這些禪理我都懂,」紫來長嘆一聲︰「我想,我還是放不下,辜負了大師的教誨。」

「你能參到如此境地,已屬不易。就好像吃梨的學問一樣,禪思禪悟各有不同。」一塵緩聲道。

中秋節,方丈從貢品中挑了兩兜梨子,分別發給兩個弟子。

他對甲弟子說︰「這些梨子還有些生,放個十天半月再吃。」

他對乙弟子說︰「這些梨子在供桌上放了好多天了,不能再放了,趕緊吃了吧。」

結果是,當甲弟子把梨放了十天半月再想吃時,已經全部爛掉了。乙弟子當時就把梨吃了,卻生澀難忍。後來方丈問起梨子的口味時,倆人都如實說了。

方丈對甲弟子說︰「看來,有些東西是不能放置的,哪怕有些生澀,也得及時享用,不然的話,後悔晚矣。」

又對乙弟子說︰「看來,有些東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時間也許更好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花語系列之四︰浣紫袂最新章節 | 花語系列之四︰浣紫袂全文閱讀 | 花語系列之四︰浣紫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