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1-16
「失控?才區區十萬人受災,前後已經過去快三個月的時間,賑濟工作非但沒能安撫難民,竟然又鬧出了失控,這算是什麼道理!」袁世凱板起臉色,聲色俱厲的說道。
「凌晨收到的電文上說,臨榆縣官庫告罄,賑災款幾將用盡,因此各地賑濟所縮減了賑災開支,從而引起難民怨聲四起。」張一鏖說道。
「這些難民還真是養出刁性了,白吃白喝的養著,居然還嫌這嫌那,豈有此理。」袁世凱憤怒不減的說道。
「此事另有隱情,還得追究到前陣子,因為山海關鎮守使吳承祿為了遵循總統特令,而擅自拘禁賑災總司令袁肅進行調查,不料此舉導致山海關地區的老百姓與難民們對官府大失所望。後來吳承祿為穩定民心,故而宣布加大賑濟力度。哪里知道官庫儲備原本不多,根本無力加大賑濟力度,最終不僅沒有兌現承諾,反而還削減賑濟開支,故而引起難民的不滿。」張一鏖語氣沉重的說道。
當然,在這番話當中他故意避開了一些敏感的地方,比如吳承祿逮捕袁肅這一節,畢竟之前這件事沒有專門上報到袁世凱這里,所以沒必要說的太仔細。
「之前不是說情況已經得到控制了嗎?」袁世凱慍怒的說道。
「這……實不相瞞,之前袁梓鏡主持賑災,情況確實大有好轉。而且據袁梓鏡呈報上來的賑災計劃來看,他是打算采取實業賑災的辦法,一旦落實下來,不僅可以很快解決災情,同是更能帶來長治久安。」張一鏖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把這件事說了出來。
對于他來說,但凡提及袁肅那解釋起來就會很麻煩,可不管怎麼說,袁肅主持賑災工作確實很有成效,自己還沒有泯滅良心到只考慮為那些貪贓枉法之徒辯解的地步。比起掩飾貪贓枉法的過錯,他更願意彰顯一些好的一面。
「既如此,為何又突然更換賑災主事官?」袁世凱氣惱的問道。
「大總統,之前是您下令要調查袁梓鏡,雖然調查的過程不詳不盡,但為了避嫌所以還是讓袁梓鏡卸任返回灤州去了。」張一鏖連忙提示的說道。
「你們到底有沒有耳朵?啊?就算沒耳朵,那也應該有點腦子!我當初是怎麼說的,若調查切實則依法懲處,若調查不實則不予追究。我且問你,派去的人可曾調查出一個結果嗎?袁梓鏡私底下與洋人到底是什麼關系?」袁世凱聲色俱厲的說道,因為情緒激動在說話時甚至還做出許多情緒化的肢體動作。
張一鏖頓時啞口無言,他知道如果繼續再解釋下去,最終只會讓事情變的更加復雜。更何況他也很清楚袁世凱的性格,正所謂事前是一個面,事後又是另外一個面。不難想象,假如調查證實了袁肅確實與洋人暗中互通,那此時此刻必然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袁世凱來回踱了一圈步,漸漸緩和了個人的情緒,最後他站定腳步又說道︰「這樣一件小事,前前後後拖延了三個月,事到如今不僅沒能徹底解決問題,反而還越鬧越離譜。你們一個個究竟是怎麼辦事的!」
張一鏖嘆了一口氣,無奈的說道︰「大總統,天災**實在不能一言定論。」
袁世凱現在也沒心思發脾氣教訓,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用一種嚴肅的口吻聞到︰「山海關那邊現在到底鬧成什麼樣子?」
張一鏖只好說道︰「難民圍城,吳承祿下令開槍鎮壓,據說在一天之內已經槍殺了大約三百人。然而開槍鎮壓非但沒有起到威嚇作用,反而更加極其了難民和老百姓們的不滿,甚至還有洋人在報紙上揭露這是一次殘酷的屠殺……」
袁世凱額頭青筋凸起,雙手緊緊捏成拳頭,近乎咬牙切齒一般的說道︰「誰讓他下令開槍的,他腦袋讓驢給踢了嗎?在山海關向難民開槍,他不知道山海關是什麼地方嗎?派過去的賑災會辦人呢,讓他去會辦,他辦的什麼事。」
中華民國剛剛成立不久,國內局勢縱然不明朗,但表面上依然是和平時期,在這個時候發生這樣的流血事件,實在是有極其嚴重的影響。這一點袁世凱心里很清楚,張一鏖心中突然很清楚。吳承祿悍然下令開槍,而且還是近畿重地,就算南方不抓住這件事發動輿論抨擊,其他各方各派的勢力肯定也會糾纏不止。
更何況,根據匯報是打死了三百人,可是誰有能保證這個數字當中沒有水分?將近十萬的難民圍攻縣城,吳承祿必然是在慌亂中才下令開槍,慌亂中怎麼可能才打死三百人?
至于北京派過去負責賑災會辦的趙方毓,之前在京城籌備賑災糧食時,很多人都知道此人底子不干淨。此次難民局勢失控,直接原因就是賑災物資匱乏,而之所以匱乏正是因為有人從中貪污。趙方毓負責押送中央下撥的賑災物資,他從中毛手毛腳自然是月兌不了嫌疑。
「目前……中央派去的特派員還未有任何匯報……」
「別以為我不知道,趙秉鈞派他的一個什麼佷子去負責押送賑災物資,其心可誅!鬧到家門口的事情你們一個個還不盡心盡力,當真是以為自己位高權重可以目無法紀了嗎?」袁世凱冷森森的呵斥道。
張一鏖一臉郁悶,這件事與他無關,現在反倒要成為大總統發脾氣的對象。不得不說,他在心里也十分埋怨趙秉鈞,辦起事來破綻百出,總是要人操心不已。
「你說,現在還能怎麼辦?」袁世凱厲聲問道,即便是在發脾氣時,他依然保持著理性。當務之急最重要的是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尤其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自己最怕的莫過于南方會有借題發揮的余地。
「為今之計,不如復請袁梓鏡主持賑災。」張一鏖試探的說道。
「既然這小子辦事有模有樣,當初就不應該撤換。」袁世凱語氣果決的說道。早先他听說袁肅以私人名義從灤州募集了十一萬賑災款時,就知道這小子確實是干實事的人,而且為人處事的做派與那些舊官僚截然不同。
只不過他心里有數,雖然自己從來沒見過這個族佷,但單從其這一年來的作為就能看出,此子是一個權欲心極重的人。年輕人有沖勁是好事,但如果沖勁過頭成了一種肆無忌憚的野心,那就不得不加以提防。
但不管怎麼說,他現在身為中華民國至高無上的人物,面對一個才初出茅廬的後生小輩,也毋須有那麼多的擔憂。他能讓袁肅成為堂堂鎮守一方的護軍使,也能讓其一文不名。
「若是這樣,那麼我即刻去擬這道命令下去?」張一鏖確認的問道。
「不止如此,山海關那邊事情已經鬧將出去,好事者必然不會輕易放過。這件事必須有一個交代,吳承祿、趙方毓二人立刻革職查辦,從嚴論處,以儆效尤。」袁世凱聲音充滿威嚴的說道。他終歸並不清楚山海關整件事的內幕,但不管內幕是什麼,在自家門口出了這麼大的狀況,不拿幾個酋首來以正視听,今後近畿重地更不會得以安寧。
「那,再派人去徹查此二人嗎?」通常的時候,這樣的小問題張一鏖是不會多問,一切按照程序來辦就是,不過因為之前有了先例,自己不得不多小心一些。
「一律交由東直隸護軍使代辦,一應查辦必須如實上報國府,關于二人罪處之事也需由國府核實之後再赴執行。」袁世凱鄭重其事的說道。他心里倒是很想弄清楚袁肅會怎麼處理此次事件,要知道趙方毓和吳承祿都不是普通人,即便犯下彌天大罪也需慎重小心的處置,一著不慎只怕就會種下禍根。
這樣棘手的事,正好可以考驗一番為人處事的細節事項。
「明白了。」張一鏖點了點頭,隨即告退離去。